文档详情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KB
约5页
文档ID:217599700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_第1页
1/5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公开课《胡萝卜先生的胡子》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2、学会观察3、能够根据情节,进行大胆的想象,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4、懂得能够帮助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进行大胆的想象,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物质准备:故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故事书将故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书的封面进行遮挡,遮挡住“的胡子”,只留下“胡萝卜先生”经验准备:了解一些绳子的用处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教育理论依据:1、《纲要》中提出,对于4—5岁的幼儿,要引导幼儿能从前往后有顺序地阅读,认真观察和理解画面内容2、幼儿到了中班的年龄,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了解绳子的多种用途,能够想象出绳子的多种用处活动过程:一、观察封面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个新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做“胡萝卜先生”2、观察: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胡萝卜先生长得什么样子3、说一说: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胡萝卜先生的样子,大胆表达启发幼儿观察到胡萝卜先生长着一把浓密的胡子4、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撕开遮挡的纸条,让幼儿读一读故事的名字二、讲述故事第一遍1、讲述故事第一段(1)教师讲述故事4—7页。

2)猜一猜:小朋友们猜一猜,会不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3)讲述故事8—9页,教师小结:原来胡萝卜先生有胡子蘸到了果酱能变得长长的2、讲述故事第二段(1)教师讲述故事10—17页2)猜想: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长长了,原来还会有很大用处的那么,小朋友们,请你们猜一猜,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不会有其他的用处呢?(3)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要给予肯定4)教师讲述故事18—29页5)教师先讲述30—31页,再让幼儿观察,说出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有什么用处3、讲述故事第三段(1)提问: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有非常多的用处,可是,这些都是对别人有用处,那么,他的胡子对自己有没有用处呢?(2)讲述故事32—35页3)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的用处可真多,不光对别人有用处,而且,对自己也有用处,可真是太棒了二、第二遍讲述故事1、教师第二遍讲述故事2、提问: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书中都讲到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都在哪些用处3、如果你是胡萝卜先生,长胡子有这么多的用处,你喜欢长胡子吗?你愿意用自己的胡子去帮助别人吗?三、第三遍讲述故事请幼儿欣赏配乐故事活动延伸: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新的故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 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可他偏偏有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胡子。

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一边吃着果酱面包一边上街去了因为他是个近视眼,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这根胡子长在下巴的右边,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啊!  于是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这根胡子就在一点一点地变长,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胡萝卜先生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因为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胡萝卜先生是完全不知道的  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正在放风筝的男孩,风筝的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才飞过屋顶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胡萝卜先生马上觉得有人在后面拉他男孩已经确定绳子够牢固了,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时,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于是,鸟太太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一根够长的绳子了胡萝卜先生就这样一直走,他的胡子一直长,当胡萝卜先生走进一家眼镜店的时候,他的胡子也就不再发疯一样长了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上了许多用处,已经不是那么长了,就挂在他的肩膀上,胡萝卜先生开始掏钱为他的近视眼买眼镜。

眼镜店的白菜小姐是个非常机灵的女孩,她一边给胡萝卜先生戴上眼镜,一边说:“如果你怕不小心把眼镜摔了,那么就在眼镜框上系一根绳子,然后挂在脖子上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那根胡子系住了眼镜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子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是的,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是太棒了,大家都这么说中班科学活动:《小洞洞里看世界》  教学目标:  1、对两种观察方法的交替与结合使用产生兴趣  2、了解局部观察与整体观察的不同  3、用简笔画的形式在小洞洞里添画大世界  教学准备:  1、教师绘本图书一本画报纸一张乌鸦图片一张  2、幼儿作画小图书每人一本,记号笔每人一支,桌子四张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观察,能从局部和整体进行观察,并说出其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乌鸦亚伯准备出去旅游了,你们想和他一起去吗?(想!)师出示乌鸦图片  2、师:可是乌鸦亚伯没有望远镜,身边只有一张画报纸,怎么办?  3、请幼儿帮他想办法制作一个望远镜画报纸卷起来当望远镜  师:朋友们真聪明,只要把纸卷起来就变成望远镜了  二、听故事《小洞洞里的世界》  1、师:乌鸦亚伯很开心,他带上望远镜飞呀飞,来到了天空的最高处。

他拿出望远镜看呀看,突然看到了一个尖尖的嘴巴,吓一大跳,那是什么东西呀?(师翻到绘本图片第一页  请小朋友们帮忙猜一猜那可能会是谁呢?(小鸟;小鸡~~~)  2、师继续讲故事:乌鸦亚伯很奇怪,他拿掉望远镜看个仔细,原来是朋友小花雀在快乐的飞翔呢师到绘本图片第二页  3、师:乌鸦亚伯告别了小花雀,继续去旅游,他拿着望远镜东看看,西望望,忽然镜头里出现了两个大鼻孔那会是谁呢?(猪、牛~~)(第三页)乌鸦亚伯马上拿掉望远镜一看,原来是朋友奶牛在奔跑第四页)  4、告别了奶牛,乌鸦亚伯带上望远镜继续看风景,咦~~~~~~~~这是谁的微笑呀?好漂亮!你们猜会是谁的微笑呢?(男孩子,女孩子~~~)  (第五页)乌鸦亚伯连忙拿走望远镜看个清楚,那不是邻居家的妞妞和妈妈一起在逛街吗?(第六页)  5.乌鸦亚伯心情很不错,哼着小歌来到了大海上,拿着望远镜瞅啊瞅呀!这是什么啊?好大一只眼睛!”(第七页)你们怕不怕,会是谁呢?(出示第八页)“哈哈!~~原来是小鲤鱼在练跳水呢!”  三、讨论:局部与整体的不同  师:听完这个故事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从望远镜里看到的和用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望远镜里看到的东西是小部分,自己眼睛看到的是整个东西。

  四、绘画:《小洞洞里的大世界》  1、师:乌鸦亚伯继续去旅游了,他可能还会看到什么漂亮的东西呢?请你们在他的望远镜里画出来吧!(师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适当的给予指导,帮助成功!)  2、你讲我猜画好了,幼儿相互猜测别人小洞洞里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再听听作者自己的介绍也可以请客人老师猜猜你的小洞洞里的世界个案观察:草坪上的小洞洞作者:蒋莹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3-21 绵绵春雨过后,在阳光的普照下,幼儿园草坪上出现了许多一厘米大小的洞洞,洞口边缘是一堆浮土这些洞洞如同一座座微型的小火山,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着这些洞洞议论纷纷:“这些洞洞是从哪里来的?”“洞洞里藏着什么秘密呢?”“会不会是小草渴了,要喝水了呢?”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出现,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发现这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鼓励孩子们展开了探究活动草坪上为什么会出现洞洞?”孩子们的探究需要资源的支持除了同伴、教师、家长以及相关社会人士的支持与帮助,图书资料、网上信息等材料资源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于是离园前,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回家——“草坪上为什么会出现洞洞?”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展开调查。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就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答案1.“每个小洞洞里有一棵小草,春天到了,小草就会从地底里钻出来2.“这些洞洞是老鼠洞,我爸爸说,上次他在电视里看到草坪下有许多田鼠洞3.“我爷爷说,我们经常在草坪上玩,把泥踩得很结实,小草们不能呼吸了,所以要在草坪上挖一些小洞,这样能让小草呼吸4.“我在妈妈买的书上看到的,是蝉从地下爬出来留下的洞洞5.“爸爸帮我查了,网上说可能是蚂蚁洞因为蚂蚁很小,所以这些洞洞也很小,而且洞口还有浮土我把孩子们找到的答案一一罗列出来,然后组织他们讨论在激烈的讨论辨析过后,孩子们认为答案2不合理,因为老鼠的身体比小洞洞大多了,不可能从这么小的洞里爬出来;答案3也不可能,因为近期内幼儿园没有人去整理草坪,所以这些洞洞不可能是人为的;答案4就更不正确了,因为蝉是夏天出来活动的,这个季节还没有蝉呢现在,只剩下答案1和5还有待验证 分析 当孩子们发现了草坪上的小洞洞后,一系列问题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们非常迫切地想知道答案我以幼儿的问题为切入口,设置悬念,调动起幼儿的探究激情,鼓励他们运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来寻找答案幼儿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当他们带回各种各样的答案后,我又以追问的形式来引导他们考证答案的合理性。

如针对答案“草坪上的洞洞是老鼠洞”,我追问幼儿:“老鼠有多大?”“我们发现的洞洞有这么大吗?”“最小的老鼠能从这个洞洞里钻出来吗?”一连串的问题不仅帮助幼儿证实了这些洞洞不可能是老鼠洞,还帮助他们理清了大小、守恒的概念真的是蚂蚁洞哦!”为了求证到底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我和孩子们带着小铲子来到草坪上,决定挖开这些小洞洞一探究竟这时,欣怡说:“我们先看看洞里有什么再挖吧!”她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有的孩子干跪趴下身,把洞口松散的泥扒开,眼睛贴在洞口使劲往里瞧看了半天,他们很肯定地说:“这里面黑乎乎的,没有看到小草,应该是蚂蚁洞话音刚落,许多孩子就迫不及待地用小铲子挖开洞洞果真不假,许多小蚂蚁出现了孩子们兴奋地大叫起来:“真的是蚂蚁洞哦!” 分析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幼儿只有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动手操作探索,反复尝试,验证思考,才能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为什么下雨后草坪上才会出现蚂蚁洞呢?”通过孩子们自身的努力,洞洞里的秘密被揭开了,可随之而来的是:“为什么下雨后草坪上才会出现蚂蚁洞呢?”孩子们又带着问题回家了。

在家人的帮助下他们了解到,原来下雨时为了防止被雨水淹死,蚂蚁要在下雨前把洞堵起来,雨停了,蚂蚁会从洞里爬出来觅食,它们就会把洞口打开其实,平时草坪上就有这些小洞洞,但小朋友在草坪上活动,踩来踩去的,把洞口踩实了,不容易发现雨过天晴后,草坪上比较整洁、干净,所以很容易就发现了蚂蚁洞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全面地掌握蚂蚁洞的秘密,我自编了故事《蚂蚁丁丁历险记》从故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蚂蚁怕水的特点及会衔土堵洞的本领,还了解到蚂蚁洞的特点,即洞口小小的、圆圆的,洞口有浮土蚂蚁衔土堵洞的验证接下来,为了验证下雨前蚂蚁会衔土堵洞这个现象,我和孩子们又一次进行了实地观察在一次下雨前,我把孩子们带到草坪上,他们惊喜地发现,许多小蚂蚁正衔着泥土在堵洞口呢事实又一次被验证了现在,只要谈论起蚂蚁洞,孩子们便会滔滔不绝地说出许多相关知识来 分析 “为什么下雨后草坪上才会出现洞洞呢?”“平时蚂蚁洞为什么不容易发现?”“下雨前,蚂蚁一定会用泥土把洞口堵起来吗?”在孩子们找到蚂蚁洞后,这三个问题把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想了解蚂蚁洞更多的秘密在收集资料、听故事、实地观察中,他们探究到了蚂蚁怕水的特点及能感知天气变化、会衔泥堵洞口的本领,还学会了寻找蚂蚁洞的方法。

可见,当幼儿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发生兴趣后,他们会产生许多问题这时,教师不仅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带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去探索,适时地把幼儿的注意引向某些有意义的问题,使探索活动更加深入。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