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整初设中优秀的工程布局分析

ren****ao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8.99KB
约8页
文档ID:156726477
土整初设中优秀的工程布局分析_第1页
1/8

1.1项目工程布局1.1.1观光农业种植区工程布局1.1.1.1土地平整工程布局该区域土地平整分为水田平整和旱地平整水田平整主要对2个较为集中连片的冲田区域进行整治,总体上以生产路、宽埂及排水沟等线形地物来划分田块,对田埂进行拆除旱地平整主要内容为:对未形成耕作面的坡地进行平整;降低同级耕作坡度,布设石坎,整理后可发展为经果林1、水田平整本项目的水田土地平整工程本着不破坏耕作层,主要对新田编和三重堂的蔬菜基地内部田块进行归并,在进行土地平整时,总体上以生产大路、生产路、排水沟等线性地物为主体框架来划分田块,并在该框架田块内部按照宽度30~50m,,长度按照50~80m的范围内以形就势布设埂带路,使其形成比较规整的格田,并将格田内多余的土埂进行开挖并均匀散落于格田内部水田集中整治面积约11.89hm2平整区域分布位置拟平整面积(hm2)水田平整A区位于5社东北部新田编的大片冲田区域8.86水田平整B区位于3社东南部三重堂附近冲田区域3.03小计—11.89表1.1.1.1-1 水田平整区域布置特性表2、埂带路布局为方便农业生产,一般是在2~3块田面选择一根临界高差较高的田埂进行整修,一方面可以作为田埂满足格田内保水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道路满足生产需要。

规划整修田坎共27条,总长度2644m表1.1.1.1-2 水田平整区域田埂整治布置特性表区域编号长度水田平整A区埂带路GDL01110GDL02190GDL0364GDL0458GDL0566GDL06106GDL0765GDL08110GDL0974GDL1076GDL1172GDL12188GDL1384GDL1496GDL15106GDL1690GDL17106GDL18238GDL19115GDL2043小计2056水田平整B区埂带路GDL21124GDL22101GDL2388GDL2468GDL2576GDL2676GDL2756小计5883、旱地整治旱地田块布局以原有耕作面为基础,分台定位现有旱地根据地形坡度与田面坡度平整为坡式梯田,未成台的将修筑石坎进行降坡平整,控制水土流失方便耕作,旱地整治区分布在XX村5社万家垭口、新田编、大晒坝、玉平坡、马鞍山及7社断头桥和9社大白路南侧高家口、观音碑旱地区域,面积约17.35hm2通过改变局部地形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水土流失表1.1.1.1-3 旱地整治区域布置特性表平整区域分布位置拟平整面积(hm2)旱地整治A区位于5社东北部万家垭口1.52旱地整治B区位于5社新田编2.78旱地整治C区位于5社大晒坝0.86旱地整治D区位于5社东部玉平坡1.65旱地整治E区位于5社西部马鞍山2.43旱地整治G区位于7社断头桥2.05旱地整治H区位于9社大白路南侧高家口1.21旱地整治I区位于1社观音碑4.85合计—17.354、石坎布局对6°~25°的未成台旱地进行降坡平整,通过整治后台面坡度约为5°,每一台土进行新修石坎,防止整治后造成水土流失。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主要在XX村5社万家垭口、新田编、大晒坝、玉平坡、马鞍山及7社断头桥和9社大白路南侧高家口、观音碑等旱地区域进行布设石坎,有利于农民耕作(详见规划图)在观光农业种植区旱地降坡平整后,石坎有两种类型,即坎高1.25m和1.5m观光农业种植区土地整治典型区石坎布局情况表1.1.1.1-4:表1.1.1.1-4 观光农业种植区石坎布局情况表旱地整治区域地名编号长度(m) 降坡前坡度(°)平整后台面坡度(°)坎顶宽(m)坎底宽(m)坎高(m)A区万家垭口SK01312 6~155 0.25 0.5 1.25 SK02188 6~155 0.25 0.5 1.25 SK03346 6~155 0.25 0.5 1.25 SK04106 6~155 0.25 0.5 1.25 SK0545 6~155 0.25 0.5 1.25  小计997 —————B区新田编SK06205 15~2510 0.25 0.5 1.50 SK07239 15~2510 0.25 0.5 1.50 SK08113 15~2510 0.25 0.5 1.50 SK09131 15~2510 0.25 0.5 1.50 SK10261 15~2510 0.25 0.5 1.50 SK11288 15~2510 0.25 0.5 1.50 SK12109 15~2510 0.25 0.5 1.50  小计1345 —————C区大晒坝SK13140 15~2510 0.25 0.5 1.50 SK14243 15~2510 0.25 0.5 1.50 SK15151 15~2510 0.25 0.5 1.50 SK1672 15~2510 0.25 0.5 1.50  小计605 —————D区玉平坡SK17412 15~2510 0.25 0.5 1.50 SK18401 15~2510 0.25 0.5 1.50 SK19366 15~2510 0.25 0.5 1.50 SK20180 15~2510 0.25 0.5 1.50  小计1359 —————E区马鞍山SK21114 15~2510 0.25 0.5 1.50 SK22294 15~2510 0.25 0.5 1.50 SK23262 15~2510 0.25 0.5 1.50 SK24397 15~2510 0.25 0.5 1.50 SK25261 15~2510 0.25 0.5 1.50  小计1329 —————G区断头桥SK3990 6~155 0.25 0.5 1.25 SK40453 6~155 0.25 0.5 1.25 SK41300 6~155 0.25 0.5 1.25  小计842 — — — —  —H区高家口SK42154 6~155 0.25 0.5 1.25 SK43238 6~155 0.25 0.5 1.25 SK44177 6~155 0.25 0.5 1.25 SK45113 6~155 0.25 0.5 1.25  小计2365 —————I区观音碑SK46102 15~2510 0.25 0.5 1.50 SK47168 15~2510 0.25 0.5 1.50 SK48168 15~2510 0.25 0.5 1.50 SK49328 15~2510 0.25 0.5 1.50 SK50145 15~2510 0.25 0.5 1.50 SK51106 15~2510 0.25 0.5 1.50 SK52291 15~2510 0.25 0.5 1.50 SK53339 15~2510 0.25 0.5 1.50 SK54307 15~2510 0.25 0.5 1.50 SK55512 15~2510 0.25 0.5 1.50 SK56442 15~2510 0.25 0.5 1.50 SK57151 15~2510 0.25 0.5 1.50 SK58256 15~2510 0.25 0.5 1.50  小计3314 ————— 合计14996 —————1.1.1.2 道路工程布局1、田间道布局观光农业种植区田间道工程主要有:整修7条田间道(水泥路面),宽2.5m,总长度约为2444m,其中一条田间道为3.7m,为青石板路面。

新修田间道3条,宽2.5m和3m,总长度1793m结合实际情况修建错车位7个,倒车位8个,下田坡道49处田间道边沟长约1469m,新修堡坎坎高1.5m,总长度898m,区内主要田间道布置分布情况(详见规划图),主要功能、规模和规格等具体详见表1.1.1.2-1,2表1.1.1.2-1 观光农业种植区内新修田间道布置相关情况表编号相连田间道编号长度(m)宽度(m)走向分布位置作用堡坎边沟编号长度(m)编号长度(m)XT01TJD313352.5东—西5社将5社东北部的大片冲田与TJD31相连,方便该区域生产,另一端连接项目区外,提高了观光农业种植区的交通通行质量XBK-02150——XBK-03181——XT02TJD29和TJD215762.5南—北5社将5社东南部的TJD29与TJD21相连,与南太路构成交通环线,方便大面积冲田区域的生产和运输,提高了观光农业种植区的交通通行质量XBK-05311ZBG-12551XT03省道S204和规划中的黎香湖公路8823东—西6社、7社将省道S204与规划中的黎香湖公路相连,提高该区域交通通达度XBK-06256——合计1793—————898——表1.1.1.2-2 观光农业种植区内整修田间道布置相关情况表编号原编号长度(m)宽度(m)走向分布位置作用边沟编号长度(m)ZT01TJD335082.5南—北5社与田间道TJD29相连,形成树枝状道路,连接到户,改善道路通行质量,便于5社中部居民生产及出行,便于农作物的生产和运输。

ZBG-06127ZBG-07225ZT02TJD298892.5东—西与田间道TJD32相连,形成树枝状道路,连接到户,改善道路通行质量,便于5社中部居民生产及出行,便于农作物的生产和运输ZBG-13566ZT03TJD323423.7东—西2社与省道S204和TJD23相连,改善道路通行质量,便于蔬菜基地的生产和运输,便于旅游观光——ZT04 省道S204862.5东—西8社与省道S204和大白路相连,改善道路通行质量,便于农作物的生产和运输,便于旅游观光——ZT08TJD142892.5东北—西南9社与大白路相连,改善道路通行质量,便于9社中部居民生产及出行,便于农作物的生产和运输——ZT09TJD151532.5南—北9社——ZT10TJD161772.5南—北1社与TJD16相连,便于1社南部冲田及旱地区域生产和运输改善道路通行质量方便农民的出行——合计2444——————2、生产路根据实地踏勘,观光农业种植区内的生产路除农委在蔬菜基地内修建了部分生产路,路面为水泥路面之外,其他生产路路面大多为土质路面因此,需要对此区域的部分生产路进行整修和新修规划新修生产大路(2m)6条,长为1705m,现浇水泥路面;整修生产大路(2m)15条,长为4200m,现浇水泥路面;新修生产路(1.2m)18条,长为4045m,现浇水泥路面;整修生产路(1.2m)3条,长为1304m,现浇水泥路面;整修生产路(1.0m)2条,长为340m,现浇水泥路面;整修河堤青石板路(2m)2条,全长为3946m。

生产路主要功能、规模和规格等详见表1.1.1.2-3、4表1.1.1.2-3 观光农业种植区内新修生产大路布置相关情况表编号长度(m)宽度(m)走向分布位置作用XSⅠ-032212南-北5社与ZSI-10相连,便于5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XSⅠ-047112东—西2社将省道S204与规划的旅游大环线相连,便于2社的生产和运输XSⅠ-05722东北—西南5社与规划的旅游大环线相连,便于5社的生产和运输XSⅠ-061182南—北7社与XT-03与项目区外相连,便于7社的生产和运输XSⅠ-091782东—西与省道S204和XT-03相连,便于7社的生产和运输XSⅠ-104052西北—东南转东北—西南将省道S204与断头桥相连,便于7社坡改梯区域的生产和运输小计1705————————表1.1.1.2-4 观光农业种植区内整修生产大路布置相关情况表编号长度(m)宽度(m)走向分布位置作用ZSI-026272南—北5社与XSI-03相连,便于5社东北部与项目区外的连接,便于该区域生产和运输ZSI-033192南—北与ZSI-04相连,便于5社北部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042072东北—西南与ZSI-03相连,便于5社北部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051312南—北5社、7社与TJD29相连,便于5社、7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065202南—北5社与TJD32相连,便于5社的生产和运输。

ZSI-073422西北—东南与TJD23和TJD21相连,便于5社农田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081242东北—西南ZSI-095892东北-西南6社与TJD21相连,便于6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游客进入园区ZSI-101912南—北5社与XSI-03相连,便于5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游客进入园区ZSI-11462东北—西南6社与XSI06相连,便于6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122972南—北转东=西8社与TJD17相连,便于8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132442东-西8社与ZSI12相连,便于8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271782东-西7社与TJD19相连,并都与省道S204相连,便于7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28332南—北7社与省道S204相连,便于7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303522南—北9社与省道S204相连,便于7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小计4200ZAD-0120882西北-东南转北-南2社、7社、8社石桥河两侧,保护石桥河岸堤,可作为旅游步行道ZAD-0220222西北-东南转北-南2社、7社、9社石桥河两侧,保护石桥河岸堤,可作为旅游步行道小计4110————1.1.1.3 农田水利工程布局1、水源工程布局a、山坪塘本项目固定水源设施以石桥河、原有山坪塘利用为主,水源条件较好。

因此,规划在石桥河东北部整修山坪塘1口,布置位置、规格等见表1.1.1.3-1表1.1.1.3-1 整修山坪塘分布及工程量统计表规划编号原编号山坪塘名称塘坎长塘坎高背坎长背坎高水域面积(m)(m)(m)(m)(m2)ZSP04SPT15万家垭口堰塘45418942380总计452380b、蓄水池规划新修蓄水池4口,规格为50m3、100 m3,并配套截水沟,新修积粪池29口,以保障观光农业种植区灌溉水源,另外可通过小型水泵对石桥河进行取水蓄水池具体布置位置及功能作用见表1.1.1.3-2表1.1.1.3-2 新修蓄水池分布及工程量统计表编号规格(m3)分布位置作用XX05505社东北部新田编旱地整治区域A满足5社东北旱地灌溉和育苗的需要XX06505社北部新田编旱地区域满足5社东北旱地灌溉和育苗的需要XX07505社东部旱地整治区域C满足5社东部旱地灌溉和育苗的需要XX111001社南部旱地区域满足1社南部旱地灌溉和育苗的需要2、排水工程布局排水体系的规划上,整修现有排水沟,在局部存在排水不便的冲田区域,规划新修排水设施,通过排水设施结合生产路布设,达到方便耕作的目的,为规划后观光农业种植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修纵向排水沟(0.4×0.4)14条,长约1623m;新修排水沟(1.0×1.25)1条,长为331m;新修排水沟(0.8×1.0)10条,长约3234m;新修排水沟(0.7×0.8)12条,长为2309m;整修排水沟(1.0×1.25)2条,长为608m;整修排水沟(0.7×0.8)9条,长约1511m观光农业种植区农田水利布局如下表:表1.1.1.3-3 观光农业种植区排水设施布置情况表整理方式编号长度(m)规格水源承泄区走向分布位置作用备注新修XPI-013311*1..25冲田项目区外西北—东南5社解决5社东北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小计331———————XPII-021750.8*1.0冲田XPI-03南—北5社解决5社东北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03198冲田XPI-04东—西5社解决5社中部附近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04354路边沟东—西XPII-05360冲田路边沟东—西5社解决5社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06445冲田路边沟东—西6社解决6社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07368冲田路边沟东—西6社解决6社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08398冲田溪沟东—西6社解决6社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09242冲田路边沟东—西8社解决8社水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10176冲田路边沟南—北7社解决7社水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17518冲田项目区外东—西9社解决9社水田排水问题沟盖板小计3234———————XPIII-012060.7*0.8冲田XPI-01东—西5社解决5社东北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I-02156冲田XPI-01东—西5社解决5社东北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I-0362冲田XPI-01东—西5社解决5社东北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I-04170冲田ZPI-01东—西5社解决5社东北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I-05200冲田ZPI-01东北—西南5社解决5社东北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06320冲田ZPI-01东北—西南5社解决5社东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I-0797冲田路边沟南—北6社解决6社东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I-08104冲田路边沟南—北4社解决4社东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I-09250冲田河沟东—西5社解决5社南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I-11270冲田河沟东—西5社解决5社南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I-12328冲田河沟南—北5社解决5社南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I-13146冲田河沟东—西5社解决5社中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小计2309———————整修ZPI-015501.0*1.25冲田项目区外西北—东南5社解决5社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ZPI-0358水田路边沟南—北5社解决9社水田排水问题—小计608———————ZPIII-012600.7*0.8水田溪沟东北—西南2社解决2社水田排水问题沟盖板ZPIII-02172水田溪沟东北—西南2社解决2社水田排水问题沟盖板ZPIII-0398水田溪沟东北—西南3社解决3社水田排水问题沟盖板ZPIII-04156水田溪沟东北—西南2社解决2社水田排水问题沟盖板ZPIII-05330冲田溪沟东北—西南2社解决2社水田排水问题沟盖板ZPIII-06111水田溪沟东北—西南6社解决6社水田排水问题沟盖板ZPIII-07141冲田溪沟东北—西南7社解决7社水田排水问题沟盖板ZPIII-08125水田溪沟西北-东南8社解决8社水田排水问题沟盖板ZPIII-09118水田溪沟东—西8社解决8社水田排水问题沟盖板小计1511———————1.1.2果粮种植区工程布局1.1.2.1土地平整工程布局 布局思路:果粮种植区为低山窄谷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陡,该区域已分布有零星的园地,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果林,种植梨、桃树以及核桃、板栗等干果,由于其对坡度要求不高,现状条件即能满足其栽种要求,故仅对少部分旱地坡改梯;本项目区规划果粮种植区现状水田依然作为粮油基地,根据现场踏勘,该区域现状种植水稻作物产量较高,无需对其耕作层等进行处理,故在本区域未考虑进行水田平整措施。

1、旱地整治果粮种植区部分旱地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田块,有成形田坎,为避免破坏耕作层质量,不进行大的田块调整,也不需要另外修筑田坎,只是针对在同一台面内的田块进行归并,同时降低田坎宽度以减少田坎占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并将归并的废弃田坎整细后均匀散于田内该区域旱地整治区域主要分布在XX村2社生基杠,整治面积为4.12 hm2表1.1.2.1-1 旱地整治区域布置特性表平整区域分布位置拟平整面积(hm2)旱地整治F区位于2社生基杠4.12合计—4.122、石坎布局对6°~15°的未成台旱地进行降坡平整,通过整治后台面坡度约为5°,每一台土进行新修石坎,防止整治后造成水土流失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主要在XX村2社生基杠的旱地区域进行布设石坎,有利农民耕作(详见规划图)石坎坎高1.5m果粮种植区土地整治石坎布局情况表1.1.2.1-2:表1.1.2.1-2 果粮种植区土地整治石坎布局情况表旱地整治区域地名编号长度(m) 降坡前坡度(°)平整后台面坡度(°)坎顶宽(m)坎底宽(m)坎高(m)F区生基杠SK26115 15~2510 0.25 0.5 1.50 SK27311 15~2510 0.25 0.5 1.50 SK28234 15~2510 0.25 0.5 1.50 SK2997 15~2510 0.25 0.5 1.50 SK30132 15~2510 0.25 0.5 1.50 SK31163 15~2510 0.25 0.5 1.50 SK32163 15~2510 0.25 0.5 1.50 SK33205 15~2510 0.25 0.5 1.50 SK34157 15~2510 0.25 0.5 1.50 SK35516 15~2510 0.25 0.5 1.50 SK36467 15~2510 0.25 0.5 1.50 SK37172 15~2510 0.25 0.5 1.50 SK38108 15~2510 0.25 0.5 1.50  小计2839 — — — —  —1.1.2.2道路工程布局1、田间道布局果粮种植区现有田间道较少,多为土路,通行质量不高。

规划后,该区域新修田间道4条,路面宽2.5m和3m,总长度为2529m需要整修田间道9条,路面宽2.5m和3m,总长度约为5311m,其中, ZT11、ZT12、ZT13、ZT16为3m宽的片石+碎石路,其余为现浇水泥路面此外,新修错车位12个,倒车位8个,新修田间道边沟4807m,堡坎坎高为1.5m和3.0m,长为577m,果粮种植区主要田间道整修、新修布置情况,详见表1.1.2.2-1、2表1.1.2.2-1 果粮种植农业区内新修田间道布置相关情况表编号相连田间道编号长度(m)宽度(m)走向分布位置作用堡坎边沟编号长度(m)编号长度(m)XT04TJD05和TJD0616622.5东—西4社与4社TJD05相连,方便该区域生产,提高了果粮种植区的交通通行质量XBK-01407——XT05TJD01和TJD022453南—北2社与10社的TJD01和TJD02相连,方便居民出行及生产和运输,提高了果粮种植区的交通通行质量——ZBG-02242XT06TJD09和TJD114982.5南—北3社与3社的TJD09和TJD11相连,方便居民出行及生产和运输,提高了果粮种植区的交通通行质量。

——ZBG-10456XT07TJD09和省道S2041242.5南—北2社与2社的TJD09和省道S204相连,方便居民出行及生产和运输,提高了果粮种植区的交通通行质量————合计2529—————407—698表1.1.2.2-2 果粮种植农业区内整修田间道布置相关情况表编号原编号长度(m)宽度(m)走向分布位置作用堡坎边沟编号长度(m)编号长度(m)ZT05TJD061752.5东北—西南4社与省道S204相连,便于4社农作物的生产和运输,也便于4社居民出行及耕作————ZT06TJD083992.5东—西3社与省道S204相连,便于3社农作物的生产和运输,也便于3社居民出行及耕作————ZT07TJD0913182.5东—西10社与省道S204相连,便于10社中部的生产和运输XBK-04170ZBG-081165ZBG-09181ZT11TJD013363南—北10社与腾龙村相连,便于10社区域的生产和运输并优化了果粮种植区田间道路网结构——ZBG-01199ZT12TJD0216173南—北转东—西2社与腾龙村相连,便于10社北部区域的生产和运输并优化了果粮种植区田间道路网结构。

——ZBG-031438ZT13TJD034103东—西2社与ZT12相连,便于10社区域的生产和运输并优化了果粮种植区田间道路网结构——ZBG-0486ZBG-05331ZT14TJD101192.5东—西10社与省道S204相连,便于10社西部区域的生产和运输并优化了果粮种植区田间道路网结构————ZT15TJD117012.5南—北2社与XT06、TJD12,便于1社西部区域的生产和运输并优化了果粮种植区田间道路网结构——ZBG-11709ZT16TJD122373东—西1社与TJD12相连,便于1社区域的生产和运输并优化了果粮种植区田间道路网结构————合计5311—————170—41092、生产路根据实地踏勘,果粮种植区内的生产路路面大多为土质路面,遇下雨天,居民难以行走,规划对果粮种植区的部分生产路进行整修首先规划新修、整修生产作业为主的生产路大路新修生产大路5条,规划宽度2m,长约1390m,现浇水泥路面;整修生产大路16条,规划宽度2m,长约2591m,现浇水泥路面;新修生产路(1.2m)17条,长约4655m,现浇水泥路面;整修生产路(1.2m)28条,全长约11920m,现浇水泥路面;新修生产路(1.0m)4条,全长1473m,现浇水泥路面;整修生产路(1.0m)11条,全长为3760m,现浇水泥路面;详见下表1.1.2.2-3。

表1.1.2.2-3 果粮种植农业区内新修生产大路布置相关情况表编号长度(m)宽度(m)走向分布位置作用XSⅠ-012302东—西转南—北4社与省道S204相连,便于4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XSⅠ-023512东—西转南—北3社与省道S204相连,便于3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XSⅠ-07552东—西2社与冲田相连,便于2社中部的生产和运输XSⅠ-085062东—西9社将省道S204与大白路相连,便于9社中部的生产和运输XSⅠ-112482东—西转南—北9社将王家塝居民点与省道S204相连,便于9社南部的生产和运输小计1390————表1.1.2.2-4 果粮种植农业区内整修生产大路布置相关情况表编号长度(m)宽度(m)走向分布位置作用ZSI-01202东—西4社与省道S204和TJD04相连,便于该区域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14952南—北3社与ZT07相连,便于3社北部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151312南—北与ZT07相连,便于4社北部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16832南—北与ZT07相连,便于5社北部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17612东—西1社与ZT-15相连,便于1社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189222南—北2社、3社与ZT-15相连,便于3社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194292南—北2社与TJD10相连,便于2社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203252南—北2社与TJD10相连,便于2社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21282东北—西南1社与TJD11相连,便于1社的生产和运输。

同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22292东北—西南1社与TJD11相连,便于1社的生产和运输同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23662南—北1社与TJD11相连,便于1社的生产和运输同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24342南—北1社与TJD11相连,便于1社的生产和运输同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25572南—北1社与TJD11相连,便于1社的生产和运输同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26522西北-东南9社与大白路相连,便于9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291652东—西9社与省道S204相连,并与南太路相连,便于9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ZSI-31942南—北10社与TJD03相连,便于10社的生产和运输同时方便居民出行小计2591————1.1.2.3农田水利工程布局1、水源工程布局a、山坪塘本区农田水利工程主要结合项目区地形条件和土地利用布局情况进行总体布局,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设施,合理布局水源设施及灌排设施经规划后,本项目固定水源设施以原有山坪塘、新修蓄水池为主即在果粮种植区整修山坪塘8口,布置位置、规格等见表1.1.2.3-1表1.1.2.3-1 整修山坪塘分布及工程量统计表规划编号原编号山坪塘名称塘坎长塘坎高背坎长背坎高水域面积(m)(m)(m)(m)(m2)ZSP01SPT01背口湾堰塘34 3.0 124 3.0 728ZSP02SPT12四沟堰塘36 2.5 130 2.0 1082ZSP03SPT02四田湾塘30 4.0 150 3.5 932ZSP05SPT07雷家沟塘46 4.5 190 3.5 2105ZSP06SPT11学堂湾塘28 3.5 150 3.0 1275ZSP07SPT09水井湾塘35 3.5 135 3.0 1159ZSP08SPT08预制厂塘121 3.5 103 3.0 1995ZSP09SPT10代家湾塘43 3.5 361 3.0 5273总计373  1342  14549 b、蓄水池新修蓄水池7口,其中4口规格为100 m3,3口规格为50m3,配套新修截水沟12条,长941m。

蓄水池具体布置位置及功能作用见表1.1.2.3-2 表1.1.2.3-2 新修蓄水池布置及工程量统计表编号规格(m3)分布位置作用XX015010社西北部晒坝的旱地区域满足此区域旱地灌溉和育苗的需要XX0210010社北部的旱地区域XX031003社北部旱地区域满足3社北部旱地区域旱地灌溉和育苗的需要XX04100XX08503社南部荒山的旱地区满足旱地灌溉和育苗的需要XX09503社南部打朝湾的旱地区域满足3社南部地灌溉和育苗的需要XX101002社中部生基杠旱地区域满足旱地灌溉和育苗的需要2、排水工程布局新修排水沟(0.8×1.0)7条,长约2419m;新修排水沟(0.7×0.8)1条,长约115m;整修排水沟(1.25×1.0)1条,长约256m;整修排水沟(0.8×1.0)3条,长1412m;新修截水沟(0.3×0.4),长约941m;新修纵向排水沟(0.4×0.4),长约935m果粮种植区农田水利总体布局如下表1.1.2.3-3:表1.1.2.3-3 果粮种植区排水设施布置情况整理方式编号长度(m)规格水源承泄区走向分布位置作用备注新修XPII-018890.8*1.0冲田学堂湾堰塘南—北3社解决3社中部冲田排水问题XPII-11185冲田路边沟东—西2社解决2社中部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12289冲田XP-13东—西2社解决2社中部附近冲田排水问题。

沟盖板XPII-13224路边沟东—西2社解决2社中部附近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14258冲田XPII-15东—西9社解决9社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XPII-15236冲田路边沟南—北9社解决9社冲田排水问题—XPII-16338冲田路边沟西北—东南9社解决9社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小计2419———————XPIII-101150.7*0.8冲田路边沟东—西4社解决4社冲田排水问题沟盖板小计115———————整修ZPI-022561.0*1.25冲田路边沟东—西2社解决2社冲田排水问题先拆后建小计256———————ZPII-015510.8*1.0冲田路边沟南—北3社解决3社冲田排水问题—ZPII-02718冲田路边沟南—北1社解决1社冲田排水问题—ZPII-03143冲田路边沟东—西1社解决1社冲田排水问题—小计1412———————1.1.3 典型区土地平整工程布局 1.1.3.1 水田平整典型区工程布局 水田平整典型区位于项目区5社大晒坪和3社三重堂,现状较好水田平整典型区的选取主要是结合地形和产业规划将其作为蔬菜、粮油基地来进行综合考虑该片区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条件较好,是发展蔬菜、粮油基地、打造新农村的亮点区域。

该区域规划以生产路、宽埂及排水沟等线形地物为主体框架来划分田块,主体框架的宽度约为80~120m,长度约120~150m,同时在该框架田块内部按照宽度30~50m,50~80m的范围内以形就势布设埂带路,使其形成比较规整的格田,并将格田内多余的土埂进行开挖并均匀散落于格田内部,配套相应的道路、排水沟以方便生产作业水田平整典型区工程布局情况见表1.1.3.1表1.1.3.1 水田平整典型区工程布局情况水田平整区域地名面积(hm2)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A区大晒坪8.86埂带路砌筑石方量565m3,砼压顶51m3新修积粪坑8口,新修排水沟(0.7m*0.8m)1114m,整修排水沟(1.0m*1.25m)550m新修田间道(2.5m水泥路)334m,新修下田坡道14块B区三重堂3.03埂带路砌筑石方量162m3,砼压顶15 m3新修积粪坑2口,新修路涵2座整修田间道(2.5m水泥路)820m,新修生产大路(2.0m)80m,新修下田坡道2块1.1.3.2 旱地整治典型区工程布局 旱地整治典型区位于项目区5社东部万家垭口、新田编、大晒坝、玉平坡和西部马鞍山,7社断头桥,9社高家口,1社观音碑以及2社生基杠。

该典型区的选取是考虑交通便利,便于发展集约化经济区域,并以能够着实降低水土流失程度的布设为主整治区域地形多为坡耕地,对未成台旱地进行降坡平整,通过整治后台面坡度约为5°以原有部分土坎为基础,对坡地布设石坎,防止整治后造成水土流失同时配套道路、排水沟、蓄水池以方便生产作业旱地整治典型区工程布局情况见表1.1.3.2表1.1.3.2 旱地整治典型区工程布局情况旱地整治区域地名面积(hm2)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A区万家垭口1.52平整土方量1367m3,石坎砌筑石方量436m3,石坎挖土方量162m3新修蓄水池1口, 新修沉砂池1口,新修纵向排水沟53m,新修路涵1座新修生产路(1.2m)368mB区新田编2.78平整土方量2343m3,石坎砌筑石方量757m3,石坎挖土方量218m3新修蓄水池1口, 新修沉砂池2口,新修纵向排水沟250m整修生产大路(2.0m)627m,新修生产路(1.2m)272mC区大晒坝0.86平整土方量724m3,石坎砌筑石方量341m3,石坎挖土方量98m3新修纵向排水沟112m,新修排水沟(0.7m*0.8m)170m新修生产路(1.2m)96mD区玉平坡1.65平整土方量1391m3,石坎砌筑石方量765m3,石坎挖土方量220m3新修蓄水池1口,新修纵向排水沟275m新修生产路(1.2m)237mE区马鞍山2.43平整土方量2047m3,石坎砌筑石方量747m3,石坎挖土方量215m3新修路涵2座,新修纵向排水沟321m,新修生产路(1.2m)618mF区生基杠4.12平整土方量3470m3,石坎砌筑石方量1597m3,石坎挖土方量460m3新修蓄水池1口,新修积粪坑1口,新修路涵2座,新修纵向排水沟245m整修生产大路(2.0m)363m,新修生产路(1.2m)162mG区断头桥2.05平整土方量1844m3,石坎砌筑石方量368m3,石坎挖土方量136m3新修纵向排水沟134m,新修路涵1座新修生产大路(2.0m)405m,新修生产路(1.2m)490mH区高家口1.21平整土方量1088m3,石坎砌筑石方量298m3,石坎挖土方量110m3新修纵向排水沟133m新修生产路(1.2m)210mI区观音碑4.85平整土方量4085m3,石坎砌筑石方量1864m3,石坎挖土方量537m3新修蓄水池1口,新修沉沙池3口,新修路涵1座,新修纵向排水沟175m新修生产路(1.2m)538m1.1.4附属设施布局1.1.4.1 新修沉沙池沉沙池主要布设在排水沟进入蓄水池前约2.5m处,用来沉积水中携带的泥沙(可将泥沙挑回梯地内作补充土壤);也可以布设在引水沟的上游以及引水沟进入水田和山坪塘处,以免泥沙进入水田和山坪塘。

规划在引水沟水流进入蓄水池之前,选择地形平缓沟段以及在排水沟即将进入水田或者山坪塘地段布置沉沙池,以便达到较好的沉沙效果项目区共计规划设计沉沙池45口,与坡面引水沟、蓄水池结合分布1.1.4.2 涵洞和路涵涵洞是交叉建设物,当沟渠穿越田间道时,为了使沟渠中的水流顺利穿过田间道或其他道路,项目区规划设计涵洞共30个,分为4种规格为保证生产路的畅通和行人的通过,需要规划新修路涵,共计44个,分为8种规格,其布置方向与原有沟、渠方向一致,使进出口水流顺畅,避免上下游冲刷涵洞和路涵规格及布局情况见表1.1.4.2-1、2表1.1.4.2-1 项目区涵洞布局情况涵洞编号规格所过道路编号XHⅠ-014*(1.2*1.2)XT-01XHⅠ-02~064*∮600XT-03XHⅠ-07~104*(1.2*1.2)XT-04XHⅠ-114*∮600ZT-01XHⅠ-124*∮600ZT-06XHⅠ-134*(0.8*1.0)ZT-07XHⅠ-14,154*∮600ZT-12XHⅠ-164*∮600ZT-13XHⅠ-174*∮600一条现状水泥路2.5mXHⅡ-012*∮600ZSⅠ-24XHⅡ-022*∮600ZSⅠ-31XHⅡ-032*∮600ZAD01XHⅡ-042*∮600ZAD02XHⅡ-052*∮600ZAD02XHⅡ-062*∮600ZAD02XHⅡ-072*∮600ZAD02XHⅡ-082*∮600ZAD02XHⅡ-092*∮600ZAD02XHⅡ-102*∮600ZAD02XHⅡ-112*∮600ZAD02XH。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