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4讲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课后练习(下)新人教版选修5题一: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新网2011年2月7日电 综合消息,xx年10月以来,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南方连遭雨水侵袭据气象部门报道,xx年2、3月份冬麦区降水仍将比常年同期偏少,出现冬春连旱,土壤墒情(水分状况)较差材料二 农业专家建议,北方冬麦旱区应关注本地天气预报,抓住气温回升(日均气温升到3℃以上,中午最高温度5℃以上)时机做好科学灌溉材料三 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图 甲 乙(1)从锋面降水形成条件说明华北地区冬季降雪偏少的原因,简析降雪对冬小麦的有利影响2)比较图甲、图乙适宜区、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特点并探讨变化的原因3)为解决旱情,可利用的灌溉水源有哪些?如何进行科学灌溉?如果措施不当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题二: 同类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3分)(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原因。
2分)(3)哪些人类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2分)(4)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3分) 题三: 下图为1969~xx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题四: 表6为xx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题五: 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1—冻融、冰川为主 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3—沙漠化为主 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 5—岩溶、塌陷为主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2.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题六: 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词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
读图,答题云 贵 陕 青 冀 川灾害数量(次)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题七: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回答1~3题 1、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2、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3、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题八: 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 B.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C.台湾省——沙尘暴多发 D.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题九: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2、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题十: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1)图中表示的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A.寒潮 B.干旱 C.洪涝 D.台风(2)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 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题十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xx年1月中旬以来,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特别是郴州市遭受50年一遇的强降雪过程,损失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70亿元材料二: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会地带,东经112°13′~114°14′和北纬24°53′~26°50′之间京珠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在建的武广高铁贯通南北从地形角度,分析郴州市降雪较其他地区多的自然原因。
此次冰雪灾害还可能会引起哪些地质灾害?你认为此次冰雪灾害可以带来哪些好处?题十二: 下图为“xx年7月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事件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描述xx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2)简析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指出由此形成的次生灾害3)从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原因?题十三: 图13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14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发生图13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2)图14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1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A.、 a B.、 b C.、 c D、d题十四: 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1:xx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2: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3: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压拆除材料4: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题十五: 读下图,完成丙阴影区是全球水患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其水患产生的原因有( )①地势低平 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 ⑤受西南季风强弱的影响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题十六: 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读图“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B.因为经济发达,甲地区损失率最大C.乙地区损失率较大,其原因之一是抗灾能力差D.丙地区损失率较小,其原因是灾害种类单一,强度小题十七: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题十八: 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出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3)试说明为减轻旱灾可以采取的措施4)说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季节及其原因5)说明东部地区旱灾损失严重的原因题十九: 读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 A、B、C分别表示的是应急预案中的 、 、 2)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一旦发生灾害,应 3)救灾应急预案是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目的是 对于 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4)有无应急预案结果大不相同,若无应急预案会使灾区失去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如 有应急预案,伤员会得到及时救治,灾民得到很好安置,如 题二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刚进入xx年,一场雪灾冻裂了中国南方大地,缺油缺煤缺电,几十万人困在路上,成千上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亿万计,大雪无情人有情,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
1)本次南方雪灾与气候异常有关,与厄尔尼诺造成暖冬相反,这次雪灾与 效应造成寒冷有关2)在该次救援中,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 3)根据实际情况试制定雪灾应急措施题二十一: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29~30题1.关于该地地理环境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题二十二: 民政部 2010 年1月 12 日发布 xx 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因洪涝、地震、雪灾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2 500 多亿元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现象,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 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 兴建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 ③ 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 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题二十三: 在灾难事故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判断在以上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判断理由。
1)________,理由 ; (2)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3)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4)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题二十四: 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B.龙卷风来时,应紧闭门窗 C、遇到泥石流时,要向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D.台风强风过后,出现风平浪静,此时可以外出活动题二十五: 发生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 、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 D 、火灾中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题二十六: 下列有关在减灾防灾中的个人行为,不妥当的是( )A.拯救生命优先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B.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最要紧的保持健康的心态C.减灾防灾是社会行为,个人无能为力D.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前,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题二十七: 有关室内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内“伏而待定”避震法只适用于城市,不适用于农村B、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C、门、窗边、阳台、厕所、走廊都属于死亡线,应该避开D、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题二十八: 地震发生时,选择合理的避震方法非常重要,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A.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应乘电梯迅速跑到室外B.若在室外,应迅速往家跑C.若正在街上行走,要迅速跑到高层建筑下躲避D.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可以采用就地躲避的方法题二十九: 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题三十: GPS 技术对交通的主要作用有( )A.增加能源消费 B.限制行车速度 C.导航 D.进行天气预报题三十一: xx 年4 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腾空而起的火山灰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
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题三十二: 如果将GIS 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题三十三: 我国对禽流感确定和疑似病例指标分类汇总,并在地图上进行疫点和状况的位置标定可采用下面哪种现代化技术A.RS技术 B.GIS技术 C.GPS技术 D.IT技术题三十四: 读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回答松花江防汛部门为密切注意P河段冰情,可采取的合理手段是( )A.利用GP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 B.利用GI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C.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 D.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题三十五: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依据图文资料,回答: 1.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RS—GIS B.RS—GPS—GISC.GIS—RS—GPS D.RS—GIS—GPS2.“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题三十六: 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热带风暴袭击缅甸前后对比照片左图是2009年4月15日拍摄的景象,右图为5月5日遭袭击后所拍摄的画面回答下面试题 1、获得此照片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电视2、缅甸政府对此次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损失进行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电视第24讲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下)题一: (1)冬季冷空气比较活跃,势力强;暖湿气流较弱,冷暖空气配合不好,降水较少。
冬季积雪覆盖麦田,有利于小麦防寒抗冻和土壤增温保墒2)特点:2月17~19日到2月20~24日,适宜地区范围向北扩大,不适宜地区面积缩小原因:随时间推移,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由南向北气温回升3)水源:河流水(黄河、淮河)、地下水、湖泊水灌溉:在晴暖的午后进行喷灌(或小水细灌);切忌大水漫灌环境问题:黄河、淮河水量减少,出现地下水漏斗区甚至地面塌陷,土壤次生盐碱化解析:(1) 暖湿气流比较弱是xx年冬季华北地区降雪偏少的原因2) 读图可分析出灌溉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3) 要进行喷灌,切忌大水漫灌,过量引用地下水还会出现地下水漏斗区甚至地面塌陷题二: (1) 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1分);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1分);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1分) (2) 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2分) (3) 砍伐森林(1分);大规模的工程活动(1分);(4) ①加强植树造林;②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③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3分)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泥石流1)(2)小题,回顾泥石流的形成原因①陡峻的地形②破碎的岩石疏松碎屑物质③植被覆盖率较低④短时间产生大径流量的气象条件。
结合泥石流发生的四种条件根据在A、B所在地区加以取舍第(3)题,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不仅可能改变地形,还可能产生大量疏松碎屑物质等植被覆盖率会因砍伐森林等活动减少,从而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致使暴雨过后的地表径流增大第(4)题泥石流属时间跨度小、影响空间小的自然灾害,重点强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的结合题三: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解析: 根据1969~xx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分布特点,可知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对于两侧的高原和山地,图中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在高原和山地的数值小,且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因而可知纬度位置和地形是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题四: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解析:以xx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为材料,主要分析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原因、危害分析表格三省各月林区火灾次数主要都集中在12、1、2、3、4月,即冬季和春季由于西南三省气候为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和春季为干季题五: 1、A 2、C解析:1、冻土冰川分布在高寒地区,故第1题A选项正确。
2、C选项因果关系倒置,所以说法错误题六: A解析:以统计图为情境, 考察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难度中等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断层、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 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易发生选项中所列各山确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在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山脉与中国政区图进行图层叠加,要结合图中给出的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题七: 1、C 2、A 3、B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及成因,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对①②③④四种灾害进行准确的定位第(1)题,由图知从①到④灾害持续时间依次增长,而地震、干旱、火山、洪涝中持续时间最短的为地震,其发生往往是瞬间完成,其次为火山,持续一定的时间,洪涝持续时间较长,干旱是典型的渐发性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最长,故①②③④分别对应地震、火山、洪涝、干旱第(2)题,地震灾害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及板块内部断裂带上火山喷发可进行监测,洪涝主要造成财产损失;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第(3)题,蝗灾的发生与干旱关系密切,有旱蝗之说,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题八: C解析; 华北平原,旱灾多发,容易出现春旱,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不平,降水量大,是泥石流多发的地区,台湾省远离西北内陆地区,不易受到沙尘暴的影响,东北地区纬度高,低温冷害严重题九: 1、A 2、B解析:1、由图可知:该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河流水位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2、由图可知:该地河、湖众多,地势地平(海拔在20m~40m之间),因此,可筛选选项,判断该地可能为我国东部地势第三阶梯,江河下游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题十: (1)B (2) A解析:由图知,该自然灾害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最严重,西北内陆最轻,应为异常干旱引发的旱灾建设水利工程是抗旱最为快速有效的措施题十一: 1、郴州位于湖南南部,处于南岭北面,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受到抬升,与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相遇于此,形成锋面,受地形阻挡,停滞时间较长,因此暴雪强度大、时间长2、滑坡、泥石流3、①低温、降雪可以冻死一些病虫害;②降雪可以净化空气解析:考查寒潮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1、根据图示信息和材料可以看出,郴州处于南岭北面,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受到抬升,与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相遇于此,形成锋面,受地形阻挡,停滞时间较长,因此暴雪强度大、时间长。
2、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由于地形影响,雪灾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3、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因此这次雪灾可以净化空气加之低温、降雪可以冻死一些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有“瑞雪兆丰年”之说题十二: (1)①灾害类型多;②发生频率高;③分布地区广;④具有关联性;⑤生命、财产损失重等3分,答对3个要点即可)(2)副热带高气压(或反气旋)在江南、华南长时间停留,(2分) 形成清热干燥的高温天气(1分) 干旱(或伏旱)(2分)(3)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北方降水集中、降水频率大和南方暴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2分) ①地形特征;②水系特征;③植被状况;④水文状况;⑤人类活动等2分,每要点1分,答对其中2个要点即可)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月发生在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暴雨、龙卷风、高温、热带风暴、滑坡和泥石流等,这说明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区广的特点同时还可以想到自然灾害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因高温而产生的干旱,另外还能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等第(2)题,可从形成高温的天气系统着手分析其原因第(3)题,从位置上来说,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带;从降水量上来说,北方降水集中、降水的年变率大,而南方地区降水具有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
除此之外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地形特征、水系特征、植被状况、水文状况、人类活动等题十三: (1)B (2)B解析:(1)图13的地质现象是滑坡和泥石流,必须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区题十四: (2)华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阳光入射时间长必须位于山的南坡,受滑坡和泥石流威胁小,必须位于坡度小的山坡或山脊上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1 分);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1 分);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解析: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的原因分析从距震中的远近,震源的深浅,以及建筑物的抗震性等几方面对比分析题十五: A解析:读图可知丙国为孟加拉国,其位于南亚地区恒河三角洲上,地形平坦,本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受山地阻挡降水较多,另外本区是印度洋影响的主要地区,降水较多,所以孟加拉国水患严重题十六: C解析:从图中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灾害损失率较大,主要原因是乙位于黄土高原上,自然灾害较多且灾害程度较大,加上该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抗灾能力较低题十七: (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解析:(1)本题考查灾害的形成首先要从图上读出涝渍灾害的分布,再结合地形、地势、气候、人类活动来回答 (2)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因素或现象的变异采取的措施应针对灾害的成因,同时还要可行题十八: (1)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东南沿海)2)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不稳定3)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实施人工降水4)北方的旱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北方多春旱)春季,锋面雨带停留在长江以南,北方少雨,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形成春旱南方的旱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南方多伏旱)夏季,锋面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加之夏季太阳辐射强,高温少雨,易形成伏旱5)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解析:由图可看出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等地区;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的主要原因是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不稳定;减轻旱灾的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实施人工降水等;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南北方旱灾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题十九: (1)应急机构职责 应急救助准备 灾害评估准备(2)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3)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不可准确预测 (4)唐山地震 甘肃天祝——景泰地震解析: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一旦发生灾害,应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
救灾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对于不可准确预报的突发性灾害,应急方案就显得更为重要题二十: (1)拉尼娜 (2)交通通行能力恢复(3)①启动紧急预案;②调拨防冻物资;③调集军队铲除道路积雪(冰);④调运电、煤;⑤疏散旅客,保证安全解析:根据题目知,南方雪灾与天气异常寒冷有关,应是拉尼娜现象交通应急能力是救灾中最关键的一环,涉及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能否及时顺利到达面对雪灾,应启动紧急预案,保障道路畅通,供电恢复,疏散旅客题二十一: 1、C 2、D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较多,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并不能说明这里全年降水丰富,因为冰雪融水也能为滑波、泥石提供水源2、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题二十二: D解析:兴建水利枢纽、加固堤防可以防止洪涝灾害,防护林工程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海防林工程可以防止海浪侵袭,这些都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题二十三: (1)不正确 逃离泥石流不能顺着流动方向跑,而应垂直于泥石流流向跑往高处(2)正确 墙角易于形成三角空间,不易被压埋、砸伤,还要注意保护头部(3)正确 火灾时,近地面有新鲜空气,为防烟尘窒息,可卧倒在地,用毛巾捂住口鼻(4)正确 水灾发生时,应逃往高处,远离河流和桥梁,不要往低处跑解析: 面对泥石流突发,应垂直于其流动方向逃向高处;地震时若不能跑到室外应降低重心,保护头部;火灾时应卧倒在地上,捂住口鼻,防止窒息;水灾发生时,应逃往高处。
题二十四: A解析:在龙卷风灾害中,如在室内,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压力,并且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在野外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故A正确、B错误当遇到泥石流时,要向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侧山坡跑,切不可顺着泥石流沟向上游或下游跑,更不要停留在凹坡处故C错误台风强风过后,出现风平浪静,此时处在台风眼控制下,还不可以外出活动题二十五: B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B、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所以错误C、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了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D、湿毛巾可起到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会吸入有毒气体,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害的热气流上升,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可防止中毒,所以正确题二十六: C解析:减灾防灾既是各级政府、科学家、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行动密切相关当灾害迫在眉睫或正在发生时,个人的行为是否积极、合理,往往决定了我们在灾害中能否生存,因此减灾防灾是关系到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题二十七: D解析:室内避震要点: 避震方式选择:①地震时不要跳楼;②城市和农村均可采用“伏而待定”避震法避震空间选择: 就地躲避在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开间小的地方避震时行动方式: 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鼻 注意事项:紧急避险时,千万要避开门、窗、阳台、走廊、过道和电梯等死亡线题二十八: D解析:注意事项:紧急避险时,千万要避开门、窗、阳台、走廊、过道和电梯等死亡线故A错误BC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题二十九: C解析:考查3S技术运用.RS和GPS动态监测题三十: C解析:考查GPS技术的应用GPS 技术主要用于空间定位导航题三十一: A解析:该提主要考察“3S”技术的应用范围环境监测是遥感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的重要体现题三十二: D解析:GIS是能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地理数据、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的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地理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并不是用来推断某地理事物的成因或结果等信息题三十三: B解析:地理信息技术(GIS) 则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和表达的技术,利用GIS可以实时跟踪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并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题三十四: C解析:观察合流冰情可以采取的手段有:利用GP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利用GI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题三十五: 1.D 2.D解析:1、农民利用RS技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把影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最后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2、“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因此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题三十六: 1、A 2、C解析:遥感(RS)是获取地表事物影像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 则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和表达的技术,在灾害分析及灾后重建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