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2009年第10期到两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点的轨迹200050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夏德凡+ /=+ y* 2 3当定比为+时,轨迹为圆C1:化简即得(卄鼎) + /=(去1 •问题提出我们知道,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 值的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 线),并具有丰富的几何性质和物理光学性质.那 么,到两定点尺、耳的距离之比为定值A(A > 0)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又具有什么性质呢?2•轨迹方程设= 2c(c > 0),以线段尺兄的中 点为原点,所在直线为①轴建立直角坐 标系,则用(一c,O)、甩(c,O),设动点P(x,y),由 为直径的圆C.从极限意义上说,当入=1时,\pfx\ = \pf2\, Q】为线段E局的中点,Q2为无穷远点,F1E的 中垂线仍可理解为以线段Q1Q2为直径的圆C.总之,到两定点比、凡的距离之比为定值 A(A > 0)的点的轨迹是圆.4 .轨迹的性质结论1定比为入和f (入丰1)的两个轨迹 (圆)关于线段尺尺的中垂线对称.证明:如图2,当定比为入时,轨迹为圆C:G+掳+犷=j去j, 圆心C (一寄c,o),半径心|告|;10-272009年第10期其圆心6 (占c,0),半径T钱|;所以,圆G和圆6关于线段比虽的中垂线 对称.从而只需考虑入> 1的情形,研究其性质, 0 V入V 1时的结论对称得到.结论2当入>1时,随着入的增大,圆C的 圆心向恳靠近,圆半径逐渐减小;设1 V入]V入2,人、入2对应的轨迹为圆Cl、圆C2,则圆C2内含于圆Cl.证明:当入〉1时,ec = -|^£c= 音咅c 是入的减函数,且ZC > C.:営芳]=,C ]•是入的减函数. ~ A~ A 冷 c,0),c =2入C1^A2设Ci=c 1 +2AiC7 12入2C6(-为 c© 因为1 V入1 V入2, jjjiHP Q |_ 2(入2-入 1)(入2 + 入】)C 则 |C1C2|- "7a2_j(A?-i) 52Ajc 2 入 2C1 1 \2 因为 QF】I = *tyc + c, id 1 +入2 |旳=严亍一 G 从而 \cf1\-\cf2\_ 2(入2「入1)(入1入2十l)c=(圧-1)(疋二 1);由(入1 入2 + i) —〔入2 +入1)=(入2-1)(入 1 — 1) > 0,从设圆G与圆C交于P,则ICFJ . \CF2\ = QPF,即CP为圆G的切线,相应的GP为圆C 的切线,即圆G与圆C彼此正交.结论4当入> 1肘,设4刁为圆C中过尺 且垂直于尺卩2的弦,则冃4、KB是圆C的切 线,反之,过比作圆C的切线凤力、FiD则兄、而|CiC2|
2,则 圆Ci内含于圆2・结论3过定点牙、甩的圆G与圆C彼此 正交(交点处的切线垂直).证明:不妨设 Or = A(A>1)(如图4.5),|尸戶2|则圆c: G +寄C)+/=(去)•图6证明:由结论3中|CFi|. \CF2\ = \CA\2,可 知翳=騎'从而'△4丹与△尺CA相 似,所以AC丄FiA,即FM为切线,如图6.参考文献⑴常庚哲,伍润生.复数与几何[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2]张泽湘.二次曲线[M].上海:上海教育 岀版社,1981年2月.=入得 \/(z+c)2+y2 =入/丄一少+沪, 整理得,(1 一入2)* + (1 一入2)/ + 2c(l +入2)’ + (1-A2)c2=0.⑴当入=1时,方程化为e = 0,轨迹为2/轴 所在直线,即线段冃兄的中垂线;(2) 当0 1时,方程化为(x +苔善c) 芒気),表示以(芬斗,o)为圆 2入c心,r=^—y为半径的圆,分布在2/轴右侧.3 •轨迹矗几何解释⑴当入=1时,IPFJ = \pf2\}点P的轨迹 是线段尺虽的中垂线;(2)当入丰1时,设PQ】、PQ2分别为纠昭 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如图1所示(A > 1)).由 J^ = A(A>O,A^1),则0、Q2为 空占出活用_旧Qd _ IF&2I 、刚 竺巧阴一丽1 一丽T入则 PQi丄 亦.从而点P的轨迹是以线段Q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