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卫生部 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 胰腺癌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5KB
约11页
文档ID:156726827
卫生部 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 胰腺癌_第1页
1/11

WS ××××—××××胰腺癌标准化诊治指南〔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胰腺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那么和治疗方案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2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癌症发生于胰腺组织者,称为胰腺癌2.2 胰头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右侧的胰腺癌,为胰头癌钩突是胰头的一局部2.3 胰体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胰腺癌,为胰体癌2.4 胰尾癌:发生于腹主动脉与脾门之间的胰腺癌,为胰尾癌2.5 全胰癌:肿瘤部位超过2个区域的胰腺癌,为全胰癌3 缩略语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3.1 CE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是大肠癌组织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响CEA可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对大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开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

3.2 CA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是一种粘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因由鼠单克隆抗体116NS19-9识别而命名是迄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在血清中它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和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是存在于血液循环的胃肠道肿瘤相关抗原3.3 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的粘蛋白型糖类抗原,人体正常组织中含量很少,甚至没有发生恶性肿瘤时,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其含量可升高,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时尤为明显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A242的优点主要在于其特异性较高,即在恶性肿瘤时升高明显,而良性疾病时一般不升高,且具有独立预示价值,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校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有报道其特异性、诊断效率那么优于CA19-94 诊治流程随访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不可切除可手术切除可切除性评估确定诊断排除诊断影像学检查疑似胰腺癌患者定期随访组织或病理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胰腺癌门诊5 诊断依据5.1 高危因素老年,有吸烟史,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暴露于bβ-萘胺、联苯胺等化学物质可导致发病率增加。

5.2 病症 多数胰腺癌患者缺乏特异性病症,最初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当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为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所致,为晚期表现5.2.2 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体重减轻 胰腺癌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病症5.3 体征 胰腺癌患者病变初期缺乏特异性体征,出现体征时多为进展期或晚期 黄疸为胰头癌患者常见体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大便颜色变白,小便发黄,皮肤瘙痒 胰腺癌患者触及腹部肿块多为晚期,极少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5.4 辅助检查 血生化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改变,肿瘤阻塞胆管可引起血胆红素升高,伴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酶学改变胰腺癌患者中有40%出现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 肿瘤标志物检查检查血CEA、CA19-9升高对胰腺癌诊断有帮助价值 影像学检查a〕超声: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价格廉价,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局限性是视野小,受胃肠道内气体、体型等影响,有时难以观察胰腺,特别是胰尾部检查者经验对结果影响较大b〕CT扫描:是目前检查胰腺最正确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

平扫可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胰腺病变,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较差增强扫描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够准确判断有无肝转移及显示肿大淋巴结c〕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不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但当患者对CT增强造影剂过敏时,可采用MR代替CT扫描进行诊断和临床分期;另外,MRCP对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具有明显优势,且与ERCP、PTC比拟,平安性高对于胰头癌,MR可作为CT扫描的有益补充d〕上消化道造影:只能显示局部晚期胰腺癌对胃肠道压迫侵犯所造成的间接征象,无特异性目前已为断面影像学检查所取代6 胰腺癌的分类和分期附录A WHO 胰腺外分泌肿瘤的组织学分类〔2022〕上皮性肿瘤 良性浆液性囊腺瘤 8441/0粘液性囊腺瘤 8470/0导管内乳头-粘液腺瘤 8453/0成熟畸胎瘤 9080/0交界性〔未确定恶性潜能〕粘液性囊性肿瘤伴中度不典型性 8470/1导管内乳头-粘液腺瘤伴中度不典型性 8453/1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8452/1恶性导管腺癌 8500/3粘液性非囊性癌 8480/3印戒细胞癌 8490/3腺鳞癌 8560/3未分化〔间变性〕癌 8020/3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未分化癌 8035/3混合性导管-内分泌癌 8154/3 浆液性囊腺癌 8441/3粘液性囊腺癌 8470/3非侵袭性 8470/2侵袭性 8470/3导管内乳头-粘液腺癌 8453/3非侵袭性 8453/2侵袭性〔 乳头-粘液腺癌〕 8453/3 腺泡细胞癌 8550/3腺泡细胞囊腺癌 8551/3混合性腺泡-内分泌癌 8154/3胰母细胞瘤 8971/3实性-假乳头状癌 8452/3其它 非上皮性肿瘤继发性肿瘤 6.2 胰腺癌的分期目前胰腺癌的分期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公布的2022年第七版国际分期UICC/AJCC TNM分期系统附录B 2022年胰腺癌UICC/AJCC TNM分期系统T-原发肿瘤   Tx 不能测到原发肿瘤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最大径≤2cm* T2 肿瘤局限于胰腺,最大径≤2cm* T3 肿瘤扩展至胰腺外,但未累及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T4 肿瘤侵犯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不可切除〕N-区域淋巴结Nx 不能测到区域淋巴结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区域淋巴结转移M-远处转移Mx 不能测到远处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远处转移注:* 经CT 测量〔最大径〕或切除标本经病理学分析分期0 期 Tis N0 M0ⅠA 期 T1 N0 M0ⅠB 期 T2 N0 M0ⅡA 期 T3 N0 M0ⅡB 期 T1、T2、T3 N1 M0Ⅲ期 T4 任何N M0Ⅳ期任何T 任何N M17 诊断 胰腺癌尚无统一临床诊断标准,确诊需组织细胞学诊断。

7.1 临床诊断 临床病症40岁以上患者有以下任何表现需高度疑心胰腺癌的可能性a) 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b) 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10%c) 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d) 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病症,内镜检查正常e) 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诱发因素,如家族史、肥胖f) 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g) 自发性胰腺炎的发作h) 如果病人是嗜烟者应加倍疑心 肿瘤标志物检查 血清CEA、CA19-9等标志物水平升高者应高度疑心 影像学检查 超声、增强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肿物,胰腺外形改变等符合胰腺癌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诊断为胰腺癌7.2 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确诊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胰腺癌诊断可通过术前/术中细胞学穿刺、活检,或转至有相应条件的上级医院行内镜超声穿刺/活检获得8 鉴别诊断8.1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渐进性的广泛胰腺纤维化病变,导致胰管狭窄阻塞,胰液排出受阻,胰管扩张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发热与胰腺癌均可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泻、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二者鉴别困难a) 慢性胰腺炎发病缓慢,病史长,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可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且极少出现黄疸病症。

b) CT检查可见胰腺轮廓不规整、结节样隆起以及胰腺实质密度不均C) 慢性胰腺炎患者腹部平片和CT检查胰腺部位的钙化点有助于诊断8.2 壶腹癌壶腹癌发生在胆总管与胰管交汇处黄疸是最常见病症,肿瘤发生早期即可以出现黄疸a) 因肿瘤坏死脱落,可出现间断性黄疸b)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可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充盈缺损、黏膜破坏“双边征〞c) B超、CT、MRI、ERCP等检查可显示胰管和胆管扩张,胆道梗阻部位较低,呈“双管征〞及壶腹部占位病变8.3 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胰腺囊性肿瘤临床少见,多发生于女性患者临床病症、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及预后均与胰腺癌不同影像学是将其与胰腺癌鉴别的重要手段,B超、CT可显示胰腺内囊性病变,囊腔规那么,而胰腺癌只有中心坏死时才出现囊变,且囊腔不规那么8.4 其他 包括一些少见的胰腺病变,临床鉴别诊断困难9 胰腺癌的治疗9.1 治疗原那么 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是任何分期胰腺癌治疗的根底,但对每一个病例需采取个体化处理的原那么,根据不同病人身体状况、肿瘤部位、侵犯范围、黄疸以及肝肾功能水平,有方案、合理的应用现有的诊疗手段,以期最大幅度的根治、控制肿瘤,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对拟行放、化疗的病人,应作Karnofsky或ECOG评分附录C 病人状况评分C.1 Karnofsky评分(KPS,百分法)评分见表C.1表C.1 Karnofsky评分 1009080706050403020100正常,无病症和体征,无疾病证据能正常活动,有轻微病症和体征勉强可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病症或体征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或工作生活能大局部自理,但偶尔需要别人帮助,不能从事正常工作需要一定帮助和护理,以及给与药物治疗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别照顾和治疗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有住院指征,尚不到病重病重,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需要住院和积极的支持治疗重危,临近死亡死亡C.2 Zubrod-ECOG-WHO 评分(ZPS,5分法)评分见表C.2表C.2 Zubrod-ECOG-WHO 012345正常活动病症轻,生活自理,能从事轻体力活动能耐受肿瘤的病症,生活自理,但白天卧床时间不超过50%肿瘤病症严重,白天卧床时间超过50%,但还能起床站立,局部生活自理病重卧床不起死亡9.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原那么手术切除是胰腺癌获得最好效果的治疗方法然而,超过80%的胰腺癌患者因病期较晚而失去手术时机,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完成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及全身情况评估,由以腹部外科为主,包括影像诊断科、化疗科、放疗科等包括多学科的治疗小组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和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手术中应遵循以下原那么:a) 无瘤原那么: 包括肿瘤不接触原那么、肿瘤整块切除原那么及肿瘤供给血管的阻断等b) 足够的切除范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范围包括远端胃的1/2-1/3、胆总管下段和/或胆囊、胰头切缘在肠系膜上静脉左侧/距肿瘤3cm、十二指肠全部、近段15cm的空肠;充分切除胰腺前方的筋膜和胰腺前方的软组织钩突部与局部淋巴液回流区域的组织、区域内的神经丛大血管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等c) 平安的切缘: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需注意6个切缘,包括胰腺〔胰颈〕、胆总管〔肝总管〕、胃、十二指肠、腹膜后〔指肠系膜上动静脉的骨骼化清扫〕、其他的软组织切缘〔如胰后〕等,其中胰腺的切缘要大于3cm,为保证足够的切缘可于手术中对切缘行冰冻病理检查d) 淋巴结的清扫: 理想的组织学检查应包括至少10枚淋巴结如少于10枚,尽管病理检查均为阴性,N分级应定为pN1而非pN0胰腺周围区域包括腹主动脉周围的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

术前减黄问题a) 术前减黄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瘙痒、胆管炎等病症,同时改善肝脏功能,降低手术死亡率b) 对病症严重,伴有发热、败血症、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可行术前减黄处理c) 减黄可通过引流和/或安放支架,无条件的医院可行胆囊造瘘d) 一般于减黄术2周以后,胆红素下降初始数值一半以上,肝功能恢复,体温、血象正常时再次手术切除肿瘤 根治性手术切除指证a) 年龄<75岁,全身状况良好b) 临床分期为Ⅱ期以下的胰腺癌c) 无肝脏转移,无腹水d) 术中探查癌肿局限于胰腺内,未侵犯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等重要血管e) 无远处播散和转移 手术方式a) 肿瘤位于胰头、胰颈部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 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可行胰体尾+脾切除术c) 肿瘤较大,范围包括胰头、颈、体时可行全胰切除术9.2.5 胰腺切除后残端吻合技术胰腺切除后残端处理的目的是防止胰漏,胰肠吻合是常用的吻合方式,胰肠吻合有多种吻合方式,可根据外科医生经验选择无论采取何种吻合方式,保持吻合口血运是减低胰漏发生的关键奥曲肽的应用没有明显降低胰漏发生确实切证据9.2.6 姑息性手术问题对术前判断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如同时伴有黄疸、消化道梗阻,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行姑息性手术,行胆肠、胃肠吻合。

并发症的处理及处理原那么a 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在手术后24小时以内为急性出血,超过24小时为延时出血主要包括腹腔出血和消化道出血① 腹腔出血:主要是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术中低血压状态下出血点止血的假象或结扎线脱落、电凝痂脱落等原因,关腹前检查不够,凝血机制障碍也是出血的原因之一主要防治方法是手术中严密止血,关腹前仔细检查,重要血管缝扎,术前纠正凝血功能出现腹腔出血时应十分重视,量少可止血输血观察,量大时在纠正微循环紊乱的同时尽快手术止血② 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出血多发生在手术后3天以上其防治主要是术前纠正患者营养状况,尽量减轻手术和麻醉的打击,治疗主要是保守治疗,应用止血药物,抑酸,胃肠减压,可经胃管注入冰正肾盐水洗胃,还可经胃镜止血,血管造影栓塞止血,经保守无效者可手术治疗b 胰瘘:凡术后7天仍引流出含淀粉酶的液体者应考虑胰瘘的可能,Johns Hopkins的标准是腹腔引流液中的胰酶含量大于血清值的3倍,每日引流大于50ml胰瘘的处理主要是充分引流,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对胰瘘治疗的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c 胃瘫 ① 胃瘫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常用的诊断标准时经检查证实胃流出道无梗阻;胃液>800ml/d,超过10天;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异常;无导致胃乏力的根底疾病;未使用平滑肌收缩药物。

②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病症、体征,消化道造影、胃镜等检查③ 胃瘫的治疗主要是充分胃肠减压,加强营养心理治疗或心理暗示治疗;应用胃肠道动力药物;治疗根底疾患和营养代谢的紊乱;可试行胃镜检查,反复快速向胃内充气排出,可2-3天重复治疗9.2.8 准入条件〔年手术台次问题〕手术专业组和术者的经验是影响胰腺癌手术转归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外科手术中,对胰腺癌手术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因此,胰腺癌切除手术应在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超过15台次的医疗机构完成未到达规定手术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将患者转至上级有该条件的医院治疗9.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的目的是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9.3.1 辅助化疗 目前已经有证据说明,胰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可延长生存常用化疗药物为吉西他滨 1000mg/m2 静脉滴注 >30分钟,每周1次,用2周停1周,21天一个周期,总共4周期〔12周〕辅助化疗考前须知 胰腺癌的辅助化疗应在根治术1月左右后开始;辅助化疗前准备包括腹部盆腔增强CT扫描,胸部正侧位相,外周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化疗中及时观察并处理化疗相关不良反响 9.3.2 姑息化疗 同辅助化疗9.4 放射治疗〔不具备放射治疗条件者转至有条件的上级医院〕放射治疗主要用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综合治疗,术后肿瘤残存或复发病例的综合治疗,以及晚期胰腺癌的姑息减症治疗。

胰腺癌放疗原那么a 采用5-氟尿嘧啶或健择为根底的同步化放疗b 无远处转移的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如果病人一般情况允许,应给予同步化放疗,期望取得可手术切除的时机或延长病人生存时间c 非根治性切除有肿瘤残存病例,应给予术后同步化放疗d 如果术中发现肿瘤无法手术切除或无法手术切净时,可考虑术中局部照射再配合术后同步化放疗e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无远处转移病例可以考虑给予术后同步化放疗f 不可手术晚期胰腺癌出现严重腹痛、骨或其他部位转移灶引起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如果病人身体状况允许,通过同步化放疗或单纯放疗可起到很好的姑息减症作用g 术后同步化放疗在术后4-8周病人身体状况根本恢复后进行h 放疗应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适形放疗技术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以及保护胰腺周围重要的组织和器官,骨转移病人姑息减症治疗可考虑使用常规放疗技术 胰腺癌分期治疗模式a 可手术切除胰腺癌,术后辅助放疗目前没有定论,可以考虑术后4-8周辅以同步化放疗b 可手术胰腺癌术后有肿瘤残存,建议术后4-8周同步化放疗c 如果术中发现肿瘤无法手术切除或无法彻底手术时,可考虑术中局部照射再配合术后同步化放疗d 不可手术切除局部晚期胰腺癌,无黄疸和肝功能明显异常,病人身体状况较好,建议穿刺活检,再给予同步化放疗。

e 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病例,存在黄疸和肝功能明显异常者,胆管内置支架或手术解除黄疸梗阻,改善肝功能后,如果身体状况允许,有病理证实,建议〔5-Fu/吉西他滨〕同步化放疗/单纯化疗/参与临床研究 f 术后局部复发病例,无黄疸和肝功能明显异常,身体状况较好,经穿刺病理证实,建议〔5-Fu/吉西他滨〕同步化放疗/参与临床研究,存在胆道梗阻和肝功能异常者,先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再考虑治疗 g 不可手术晚期胰腺癌出现严重腹痛、骨或其他部位转移灶引起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如果病人身体状况允许,可考虑同步化放疗或单纯放疗以减轻病人病症,改善生活质量9.5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原那么a必须在具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医院进行b必须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c必须强调治疗的标准化和个体化 介入治疗适应证a影像学检查估计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b因内科原因失去手术时机的胰腺癌c胰腺癌伴肝脏转移d控制疼痛、出血等疾病相关病症e灌注化疗作为特殊形式的新辅助化疗f术后预防性灌注化疗或辅助化疗g梗阻性黄疸〔引流术、内支架置入术〕 介入治疗禁忌证a相对禁忌证:① 造影剂轻度过敏② KPS评分<70分③ 有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不能纠正及明显出血倾向者。

④ 血象低,白细胞<4000,血小板<7万b)绝对禁忌证:① 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总胆红素>51umol/L、ALT>120U/L② 大量腹水、全身多处转移③ 全身情况衰竭者 介入治疗操作标准a) 将导管分别选择性置于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行动脉造影,假设可见肿瘤供血血管,经该动脉灌注化疗b)假设未见肿瘤供血动脉,那么根据肿瘤的部位、侵犯范围及供血情况确定靶血管原那么上胰头、胰颈部肿瘤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化疗;胰体尾部肿瘤多经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灌注化疗c)如伴有肝脏转移,需同时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或/和栓塞治疗d)用药:通常采用铂类、阿霉素类、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应用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外表积、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具体决定 随访和治疗间隔随访期通常为介入治疗后3至6周,疗效判定采用国际通用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治疗间隔通常为1月-1.5月间,或根据患者再发疼痛时间决定重复TAIT的时间 经动脉介入治疗〔TAIT〕为主的“个体化〞方案a)伴有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可行内支架置入术b)伴有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且引起病症的患者,可联合放射治疗9.6 胰腺癌的最正确支持治疗〔BSC〕和化疗最正确支持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病症,提高生活质量 。

控制疼痛 疼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病症之一首先需要明确疼痛的原因,对于消化道梗阻等急症常需请外科协助其次要明确疼痛的程度,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按时、足量口服鸦片类止痛药轻度疼痛可口服消炎痛、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非甾类抗炎药;中度疼痛可在非甾类抗炎药的根底上联合弱吗啡类如可待因,常用氨芬待因、洛芬待因等,每日3—4次;重度疼痛应及时应用口服吗啡,必要时请放射治疗科协助止痛;防止仅仅肌肉注射杜冷丁等注意及时处理口服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响如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头痛等改善恶液质 常用甲羟孕酮或甲地孕酮以改善食欲;注意营养支持,及时发现和纠正肝肾功能不全和水、电解质紊乱10 随访对于新发胰腺癌患者应建立完整的病案和相关资料档案,登记患者详细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并登记至少2名亲属联系方式治疗后定期随访和进行相应检查治疗后前2年每3个月,2年后每6个月随访一次,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腹部CT/B超、胸片,直至5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腹部CT/B超和胸片附 录 A胰腺癌标本大体所见的常规描述胰十二指肠〔whipple) 胰十二指肠切除标本,远端胃,大弯长 厘米,小弯长 厘米,十二指肠长 厘米,周径 厘米,胆总管长 厘米,周径 厘米,胰腺大小--×--×--厘米,于〔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胰头部〕见(外观描写)肿物,大小--×--×--厘米,切面性状 ; 浸润深度〔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至 。

累及/未累及肿物旁其它器官肿物旁或肿物周围肠管粘膜/肌壁内所见〔息肉/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必要的阴性所见〕、胃壁所见〔必要的阴性所见〕、胰腺所见〔必要的阴性所见〕十二指肠、胃、胆总管、胰腺断端及腹膜后切缘(标记或临床单送) 大弯找到淋巴结(数/多/十余/数十余)枚,直径 至 厘米;小弯找到淋巴结 (数/多/十余/数十余)枚,直径 至 厘米肠壁找到淋巴结(数/多/十余/数十余)枚,直径 至 厘米;肠系膜找到淋巴结(数/多/十余/数十余)枚,直径 至 厘米;胰腺周找到淋巴结(数/多/十余/数十余)枚,直径 至 厘米附 录 B胰腺癌显微镜下所见的常规描述1. 肿瘤(1) 组织分型(2) 组织分级(3) 浸润范围(4) 脉管浸润(5) 神经周浸润2. 切缘(1) 远端胰腺(2) 胆总管(3) 近端〔胃〕(4) 远端〔十二指肠〕3. 其他病理所见(1) 慢性胰腺炎(2) 不典型增生(3) 化生(4) 其他4. 区域淋巴结〔包括胃,十二指肠,胰腺旁及单独送检淋巴结〕(1) 总数(2) 受累的数目5. 远处转移6. 其他组织/器官7. 特殊的辅助检查结果〔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8. 有困难的病理提交上级医院会诊〔提供原始病理报告以核对送检切片的正确减少误差,提供充分的病变切片或蜡块,以及术中所见等〕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11。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