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卷 含答案.doc

xian****81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50KB
约6页
文档ID:6950773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1/6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卷 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3、心理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

这种心理方法是(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4、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5、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素,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按照福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6、中学生小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后得到心理老师的帮助如果对小阳进行心理,最可行的办法是( )A.放松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法 D.代币强化法 7、小亮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够把各种解决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小亮的这种解题方法属于( )A.启发式B.推理式C.算法式D.归纳式8、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9、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叫作刺激的(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10、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憤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这种德肓方法是( )A.说服教肓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自我修养法1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很高的教学( ) 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12、( )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A.桑戴克B.斯金纳C.托尔曼D.班杜拉13、认为新的知识经验是从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来的理论流派是( )A.人本主义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建构主义心理学D.发展心理学14、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力十分自信,认加自已能教好学生,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种心理特征( )A.教学责任感 B.教学幸福感C.教学理智感 D.教学效能感15、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

A.元认知 B.描绘性知识 C.情境性 D.程序性16、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17、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18、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19、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A、强化干预法 B、厌恶干预法C、转移注意力 D、延迟满足法20、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性原则,其实质在于( )。

A.教师多提问,让学生多回答B.教师少讲,让学生多活动C.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全D.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1、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B、历史性C、继承性D、生产性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根据皮亚杰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成运算阶段2、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3、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算积极的4、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我国的教育目的应如何实现?2、教师应如何备课?3、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4、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

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么?”“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我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2、小美很喜欢唱歌,从小就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在她还没有确定是否报考音乐学院前,她在众人面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歌声她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程中,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结果事与愿违,但是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而且比平时更差,导致面试失利,这个结果让大家很诧异,她自己也无法接受 问题:(1)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2)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美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平?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B2、【答案】D解析: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学习需要和动机即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故本题选D3、B4、C5、C6、C7、C8、B9、D10、D11、D12、A13、C14、D15、答案:D程序性知识16、B17、【答案】A解析:个人本位教育论强调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强调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

故本题选A18、【答案】C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此时期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总是会关注“自己是谁”“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等一系列的问题19、B20、【答案】D21、答案:B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说法是错误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把人的认知发展划分成顺序不变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教育可以适当缩短每阶段的时间,但是不能实现阶段之间的跨越,因此,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2、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盼课程目标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因此题干的描述是错误的4、此说法是错误的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正确答案:((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2、(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3、【答案】(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提高,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2)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4、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1)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全面性和概括性;(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丰富性和矛盾性;(3)自我调控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薄弱性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①德育的疏导原则 ②因材施教原则 ③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④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2)首先,教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材料中,当小杨同学激动,与老师发生争执时,教师没有立刻发作,辱骂学生,而是采用冷处理,并不是与小杨发生争执等待时机;后来借运动会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其次,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教师根据小杨在跑步方面的特长,鼓励他积极参加运动会角逐,让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中集体自豪感,促进个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第三,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材料中,教师在比赛前鼓励他挑战自己,积极训练;比赛后,又利用这个机会给予表扬,引导他在其它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最后,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教师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让学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2、(1)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提供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 (2)材料里的小美,对自己期望较高,渴望成功,追求完美,在面试的时候动机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过于紧张和焦虑,以至于发挥失常,面试失败班主任老师要指导小美对这次失败进行合理归因,不要把这次失败归因于能力等内部稳定因素,让小美客观的认识到是因为自己紧张焦虑导致的,针对这个原因有计划的调整自己的认知,降低对考试的期望,学会放松,学会以平常心面对考试,把自己的动机水平调整到合理水平。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