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域/伺服控制组件项目干系人管理伺服控制组件项目干系人管理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 4二、 汽车电子行业发展趋势 6三、 必要性分析 13四、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3五、 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和管理结构 16六、 管理的目标 19七、 有效的和成功的管理者 21八、 规划干系人管理 24九、 识别干系人 27十、 公司基本情况 29十一、 经济效益评价 3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3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3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3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3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39十二、 投资计划方案 40建设投资估算表 4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43流动资金估算表 4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4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47一、 产业环境分析“十三五”时期,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世情、国情、省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省发展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考验经济发展加快向更高级阶段演化,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区域战略加快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更加注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国家治理加快向现代化目标推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更加注重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治理,更加注重治理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省内看,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过长期发展,我省物质技术基础日益雄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科教水平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发展区位优势凸显随着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和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推进,我省将由沿海开放的内陆变为内陆开放的前沿,具有巨大的商圈辐射优势和产业投资市场价值。
发展潜能依然巨大我省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中期阶段,在推动消费主导型需求结构、服务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城镇主导型城乡结构形成过程中,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孕育巨大潜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将极大地释放制度新红利、激活发展新动力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基本省情还没从根本上改变,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并存的局面有待进一步扭转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综合实力不强,城镇化率、服务业比重和外贸依存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突出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存在薄弱环节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融服务业仍是发展短板改革攻坚日益触及深层次体制矛盾和利益调整,经济环境不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改革举措落地需下更大功夫二、 汽车电子行业发展趋势(一)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引领汽车电子发展浪潮2020年11月2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强调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引领汽车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
汽车电子底层硬件从提供简单的逻辑计算,向提供更为强大的算力支持转变;汽车软件也从基于某一固定硬件实现单次开发,向具备可移植性、可迭代性和可拓展性转变汽车电子化的程度正逐渐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准,汽车电子化已经成为在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趋势下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的重要技术措施,推动汽车由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兼有移动办公、移动家居、娱乐休闲、数字消费、公共服务等功能根据佐思汽研的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乘用车新车前视系统装配量为498.6万辆,同比增长62.1%,前视系统装配量装配率为26.4%,较2019年全年上升10.9个百分点随着前视系统算力提高以及功能的不断增加,预计到2025年,我国乘用车前视系统装配量将达到1,630.5万辆,装配率将达到65.0%汽车正从单纯的出行工具逐渐向智能移动生活空间转变,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智能化的需求显著增加,包括提供车辆稳定性控制、防撞警示、自适应巡航控制等系统功能,以及对车辆运行状态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控,使车辆自动调整到最佳车速、安全车距,达到稳定行驶、灵活操控、行驶安全的目的因此,顺应消费者诉求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汽车性能、丰富汽车功能、便捷汽车使用,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重要的潮流和趋势,包括传感器、算法软件、控制平台等在内的汽车电子相关产品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随着车载信息系统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智能交通需求的增加,车载信息应用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的车联网预计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汽车网联化将向全面车联网方向发展,从提供车内互联网络连接,逐步向实现车与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车联网系统(V2X)转变从为用户提供网络连接便利的智能网联系统,到为用户提供集驾驶服务、娱乐服务、社交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车联网系统,汽车的全面车联网发展趋势在为用户提供便捷享受的同时,将通过信息、数据的通讯及共享,进一步提升汽车驾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全面实现自动驾驶提供支持与保证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2017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纯电动汽车销量保持整体增长,且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07.28万辆,渗透率从2017年的2.24%提升至2020年的4.24%近年来,中国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密集投放电动汽车车型,夯实未来中国市场由政策驱动转向产品驱动的基础;国际市场方面,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在补贴、税收优惠、碳排惩罚和补贴等综合调节手段影响下有望保持增长;美国市场在新能源SUV和皮卡的产品周期推动下有望开启景气周期。
根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预计,2025年全球以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786.65万辆,2019年至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17%二)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过渡,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成发展关键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的发展使汽车功能和属性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导致其电子电气架构也随之改变现有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以分布式为主,每台汽车承载数十个电子控制单元(ECU)执行决策功能数量众多的ECU导致线束布置复杂、车重增加,整车成本较高,同时软硬件耦合度较深,不利于软件集成开发或自行功能定义因此,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将向域集中电子电气架构转变,域控制器(DCU)通过集成多个ECU,减少车辆线束,有利于降低整车成本和软件开发难度,缩短整车集成验证周期但由于不同车型平台对模块空间布置有物理限制,域集中电子电气架构易受车型约束,难以大规模推广使用未来,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将向车辆集中电子电气架构转变,围绕更大区域内的计算平台来进行搭建,以一个或若干个核心计算平台作为基础,构建完整的软件系统受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演变的影响,通过域控制器集成多个不同功能的ECU产品,单车装载ECU产品的数量将有所减少。
拥有平台化产品供应能力的汽车电子供应商凭借丰富的ECU产品矩阵,在集成域控制器设计研发等方面具有较强先发优势与技术积累,预计将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式的发展趋势中受益三)SOA带来软件新机遇,软件定义汽车成发展趋势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作为一种逐渐成熟的架构类型或指导思想,从信号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实现端到端的架构(E2EArchitecture)SOA架构用抽象层分离软件和硬件,用一套基础的软件平台承载独立的功能,可以实现多功能、多终端的无缝连接车企可以使用基础软件平台串联传统ECU功能、独立的智能网联服务、云端服务、智慧交通体系内服务以及其他终端设备,提高功能之间的沟通效率并降低成本随着SOA架构的成熟,传统汽车软件与硬件高度耦合的问题得以解决软件架构分层解耦使软件层和组件不受硬件影响,实现软硬件设计分离,软件开发易于管理,软件系统易移植、裁剪和维护,可提升软件通用性和复用率软件定义汽车预计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随着AI、人机及语音交互、V2X车联网等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汽车功能持续丰富,有望成为继PC、后下一个互联网入口,软件不再是基于某一固定硬件开发,而具备了可移植、可迭代和可拓展的特性。
随着软硬件接口协议逐渐统一,在高算力通用主控芯片的基础上,外围硬件和功能软件可实现充分解耦,软件应用开发多样性和灵活性提升,可提供包括车内娱乐、车外应用等服务,全新定义汽车功能此外,利用空中下载技术,软件可以持续迭代,持续优化车辆性能、提升驾驶体验、提高客户粘性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原有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模式与价值分配也正逐渐变化,产业核心价值链处在重构的过程中谷歌、高通、英伟达、华为、阿里、百度等巨头通过合作、授权或供应商等身份嵌入汽车产业细分领域,未来产业的核心价值可能向车载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等方向转移,软件能力更强的参与者有望分享更大的产业价值四)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在特定领域有望实现提速目前,国内外企业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在特定领域有望加速当前,主流乘用车的自动驾驶级别多数处于驾驶辅助阶段,部分先进车型具备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Waymo、Zoox、百度等企业已经基于高度自动驾驶技术,开展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试)运营服务安全是自动驾驶发展与商业化应用的重要前提之一,从应用和安全性验证出发,遵循先封闭后开放、先载货后载人的原则,政策将推动特定场景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率先落地。
干线物流、矿区、港口等特定场景的货物运输工作强度大、危险性高,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较高;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物流行业的发展,货车司机缺口逐渐拉大,将制约运量提升因此,该类特定场景对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应用提出明确需求高级别自动驾驶在该等特定场景的应用通过替代人力及规范驾驶策略,有望提升道路安全、缓解人力短缺,释放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目前,我国特定场景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普遍处于验证与试运营阶段,商业化进程刚刚起步以港口智能集卡为例,目前港口集装箱运营存在集卡司机成本高昂、用工短缺的行业痛点,自动驾驶可赋能港口运营,解决前述问题目前港口智能集卡主要针对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场景,基于传统集装箱卡车(集卡),加装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硬件,利用自动驾驶技术,对港口运营实现无人化改造港口智能集卡的实验和试运营普遍采用高级别自动驾驶,即集卡无需驾驶员接管和干预,可以自动对行车环境进行感知,并在危险情况下主动制动或切换线路,能够针对性解决港口运营的痛点问题根据交通部数据,2020年全国集装箱吞吐量约26,430万TEU,全国货物吞吐量1,454,991万吨根据集装箱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单价20元/TEU和2元/吨来测算,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规模约52.86亿元,港口货物运输市场规模约291.00亿元。
2019年11月13日,交通部联合国家多部委印发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19〕141号),明确指出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提出了建设智能化港口系统等重点任务2020年12月30日,交通部出台《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支持开展自动驾驶载货运输服务,鼓励在港口、机场、物流场站、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工地等环境相对封闭的区域及邮政快递末端配送等场景,结合生产作业需求,开展自动驾驶载货示范应用在明确的政策推动下,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推广有望率先服务于终端无人配送、港口、机场等封闭园区物流场景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
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上述关于旅游的例子虽然并不正规,但很好地向我们示例了一个普通项目所需要经历的过程我们就此来延伸出正规而完整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如前所述,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总结出了人们做好项目的一些经验,把它们归纳成一系列的管理过程这些过程根据其涉及的领域和起到的作用,按照两个维度进行了分类,即知识领域和过程组第一维度称为知识领域,共有三类,分别是核心知识领域、辅助知识领域和整体管理核心知识领域包括以下四项:•项目范围管理:对项目包括什么与不包括什么的定义与控制的过程这些过程用于确保项目组和项目干系人对作为项目结果的项目产品以及生产这些产品所用到的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理解•项目时间管理:确保项目准时完成所必需的过程•项目成本管理:确保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各个过程•项目质量管理:确保项目满足它所应满足的需要其实,项目管理的核心知识领域就是构成项目目标的四个要素。
也就是说,项目管理就是确定和细化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这四个目标,然后围绕这四个目标的实现进行监督和控制除非项目的目标构成因素发生了变化,否则项目管理的核心知识领域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所谓辅助知识领域,是指那些有利于项目目标实现的过程活动它们包括:•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管理项目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过程•项目沟通管理:管理项目信息的过程•项目风险管理:管理项目所遇到的不确定性•项目采购管理:管理那些从执行组织外部购买项目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过程•项目干系人管理:管理项目干系人关系的过程最后一个知识领域是项目整体管理,它是指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大框架在项目生命周期中来集成和协调所有其他项目管理知识领域所涉及的过程第二个维度称为过程组,它是按照过程本身的作用来分类的,共分为:启动过程组、计划过程组、实施过程组、控制过程组和收尾过程组这几个过程组最主要的是计划、实施和控制启动过程组主要承担项目的立项过程,收尾过程组主要承担项目的结项过程各个过程组之间的主要关系如下:•制订计划,这是项目管理活动的必要要求•计划作为实施活动的参照•控制过程获取实施的实际状态,对比计划过程来判断是否存在偏差•当存在偏差时,或者纠正实施过程,或者变更计划。
可以看到,项目管理过程组织之间的关系和一般管理里面的计划、实施和控制是一致的到这里,我们可以把项目管理看作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过程也就是说,它的核心就是一系列的管理过程,这些过程构成了实践当中的基本活动我们学习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项目管理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实施一个项目,应该按照哪些过程来开展活动•支撑过程实施的技术、工具和方法五、 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和管理结构企业中除去项目活动以外,还有另外一类被称为运营的活动不同于项目活动,它是那些重复不断、周而复始的活动例如,企业中的生产活动,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活动运营活动和项目活动有着很多不一样的特征为什么在管理上,项目追求的是“效果”而运营追求的是“效率”呢?项目活动由于其独特性的项目目标,使得项目必须首先关注实现效果,然后才可能考虑效率,切忌因为追求效率而影响了效果而运营活动则是重复性的活动,其效果早在多次重复中得以保证,所以更关注在不断地重复时降低实现的代价,所以运营活动大多更关注效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除了项目管理和运营管理活动外,还有一类被称为战略管理的活动战略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确定本组织的发展方向,进而选择所要实施项目的范围,同时通过项目的实际运行来逐步落实战略目标的实现。
运营管理则对项目的运作提供服务性支撑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除了按其功效与作用分成三类外,还可以按管理层级进行分类大致上,我们可以认为企业的管理层被分成了三个层次:上层、中层和基层高层,又被称为决策层其大多从事战略管理活动,目的是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制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大政方针,编制战略计划中层,又被称为执行层其大多从事运营管理,目的是根据组织的战略计划,将目标分解成详细的实施方案,分配资源,协调和评价下级组织活动,监督和控制目标的实现执行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工作目标来自高层或决策层,其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然后驱动一线经理按照计划实现目标,并解决执行中的问题这一层根据企业规模可能存在多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的管理者要面对两个挑战:第一,深刻理解来自决策层的战略意图和目标这中间可能需要反复地确认才能正确把握第二,对下大多是实施间接管理模式所谓间接管理,是指所管理的团队和人员并不是直接进行汇报,而是需要通过中间层将信息传递过来以了解真实的状况这种传递会导致信息的失真和不明确,有时甚至会产生偏差基层,大多从事工作一线的管理,按照规定的计划和程序完成任务在很多企业中,项目经理所处的地位大多在这一层中。
但这一情况不是绝对的,很多重要的大型项目的领导一职都由企业高层主管担当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企业层级基本上都会有这三个层次的划分只不过具体的层级多少会有差别,大多体现在中层管理的级数上很多大型企业的中间管理层级数众多,导致机构脏肿,决策缓慢高层战略通过层层传递,到一线执行时已经大大走样而来自一线的市场反馈,也被扼杀在繁琐的层层汇报过程之中所以,现代企业都在做“瘦身运动”,试图减少从下到上的层级数目,追求扁平化六、 管理的目标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效果,有时也称作效益,通常是指目标的正确性,也就是确定做什么•效率,通常是指实现目标的代价,也就是确定如何做任何管理活动的目标都可以在这两个正交的维度上分解,这样就产生了四个象限很容易得出结论,四个象限中最好的一定是“有效果、有效率”,最差的一定是“没效果、没效率”问题是“有效果、没效率”和“没效果、有效率”哪一个更好呢?在管理学上,效果因素确定了目标的意义,效率因素确定了实现目标的代价显然效果的优先级要高于效率没有意义的事情,其实现效率再怎么高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有效果、没效率”要好于“没效果、有效率”但是在现实中,效果和效率两方面是紧密关联的,有时甚至很难区分。
我们经常头疼的“官僚主义”就是有效果没效率的情形国际上有个“幽默”,认为世界上存在三大官僚机构,分别是:世界银行、政府机构、大型公司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组织规模庞大,机构复杂为了防止出错,就制定了复杂而繁琐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有效果、没效率”的事情发生另外一个普遍而有趣的现象是:工程师容易犯“没效果、有效率”的错误这又是为什么呢?一个可能的推论是:大多数工程师都是理工科背景出身的,他们过去所接受的教育一直以解决问题为主,所以形成的思维习惯是给定目标后快速地实现目标,他们很少去自己选择目标,所以对目标的正确性缺乏判断力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的目标往往与市场和商业价值相关,如果工程师沉浸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则常常会偏离真正的目标价值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有关教育方法的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搭积木来教育小孩子这有两种教育方式:第一种方式,先给小孩子做示范,将积木搭成约定的形式,例如一座塔,然后让小孩子搭出同样的一个塔来;第二种方式,并不先做示范,而是直接给小孩子一堆散乱的积木,小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搭积木显然,这两种方式暗含着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采用第一种方式时,我们更多的是表扬“搭得快”的小孩子,因为大家的“答案”都一样,是事先约定好了的;采用第二种方式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搭出来的是什么”。
也就是说,第一种方式关心“效率”,第二种方式关心“效果”大多数接受正统教育的人,都是在多年的快速寻找“标准答案”的训练中成长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凡事皆有标准答案,快速寻找和实现标准答案”的“效率定式”但在实际工作中,“效果”因素往往要重于“效率”因素七、 有效的和成功的管理者管理者的活动可分为四类:•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意义上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四类活动中,“沟通”所占比例高的是有效的管理者,“网络联系”所占比例高的是成功的管理者这个结论和许多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人的最初判断并不一致,“传统管理”对项目成功的贡献并不大而“沟通”,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对项目成功有着更关键的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发现,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思维上有一个定式,那就是,他们认为凡事都有规律可以遵循和掌握,所以他们在接触管理工作时总是把管理当做一门技术去掌握管理包含“管事”和“管人”两个方面的活动其中,“管事”一般具备可以遵循的客观规律,但是“管人”却是一个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
虽然很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掌握和挖掘人类行为的规律,但是直到今天“管人”仍然是具有高度“艺术”特征的行为和技巧而对人实施影响和控制,就离不开最古老的方法—“沟通”所以说,无论是“成功”还是“有效”的管理者都会关注“沟通”为什么“成功的管理者”主要关注的是对外的沟通呢?在实践当中,一个管理者所谓的对外沟通活动内容主要包含与上级的沟通、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伙伴的沟通我们先来谈谈与上级的沟通,它有三个主要的目的:•获取任务或者项目的资源支持•不断确认任务或项目目标•汇报任务或项目的真实状态管理者的上级领导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完成一项任务或者项目所需要资源的提供者在现代的商业企业中,一个项目或组织感到资源充足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而组织的一项活动或者一个项目目标的实现与有效资源的提供和保障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者的一个必要技能就是获取上级领导对本项目的有效资源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者甚至应该具备争夺资源的能力这一点和我们所熟知的“谦让”是相左的一项任务或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是获得成功,如果因为谦让资源而导致一项任务或者一个项目失败,上级领导可能不会因而原谅他与上级沟通的第二个主要目的是不断地获取和确认上级领导对这项任务或项目的目标和真实意图。
难道一项任务的目标需要反复确认吗?它不是在任务确立的时候就表述清楚了吗?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在现实中却是最棘手的,因为这涉及一个目标转化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任务和项目目标都是来自商业性质的目标当它们被传递到一线实施人员时,大多数已经被具体化或被转化成了技术目标这一转化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偏差就决定了任务或者项目的最终商业目标是否可以被任务或项目目标所实现所以,和上级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不断确认任务或者项目的目标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组织的最终商业策略和目标与上级沟通的最后一个要点是主动地对上级汇报任务状态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希望其所负责的任务状态是一个“黑匣子”作为一个下级,可能会觉得“只有任务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需要上级管理者的参与”但事实上,大多数管理者会认为,“任务的状态不明确或者不透明,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被掩盖了起来”这种状态会让他们觉得不安,会担心有些问题在被发现前变得不可收拾所以及时让上级了解任务或者项目的真实状态,可以消除上级的这种不安上面所谈到的这一类活动经常被称为“向上管理”大多数从一线技术领域提拔上来的管理者都存在着“向上管理”的缺失但实际上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在西方的商业学校经常有一门类似的课程叫做“一分钟电梯演讲”,主要是指当你在类似乘电梯这样的短暂场合遇到老板时,如何抓住仅有的机会和老板做一次卓有成效的沟通。
其实,很多工程师特别容易忽视和上级的沟通(很多组织在节日聚餐时,你往往会发现很多工程师都试图避开领导者所在的餐桌)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理解了上级的意图,不需要上级过多地干涉殊不知,上级最担心的就是下级领悟有偏差,并且高效率地完成一个错误的目标那些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工程师们不仅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下属,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上级八、 规划干系人管理规划干系人管理是基于对干系人需要、利益及对项目成功的潜在影响的分析,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以有效地调动干系人参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过程其结果就是规划一份为与项目干系人的互动提供可操作的计划,以支持项目的最终利益诉求规划干系人管理工作过程:•分析项目的目标、活动和结果将如何影响干系人•分析干系人对项目的目标、活动和结果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或者期望•分析什么样的管理策略会利于有效调动干系人参与项目,或者引导干系人对项目产生正面影响•将这种管理策略具体化到可操作管理活动,形成干系人管理计划干系人管理计划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关键干系人所需要的参与程度和当前参与程度;干系人变更的范围和影响;干系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项目现阶段干系人的沟通需求;需要分发给干系人的信息;分发相关信息的理由,以及可能对干系人参与所产生的影响;向干系人分发所需信息的安排:干系人管理计划优化和更新的过程。
持领导及支持立场的干系人大多是项目直接参与者,他们需要时刻关注项目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当发现项目偏离预期目标时,或对项目需求发生变化时,都需要和项目组沟通项目组和项目干系人之间必须有某种约定的固定渠道,以便于双方通过沟通共同应对项目进行中的各种情况,这包括:•项目中间出现了重大问题,威胁到项目目标的实现,而这一问题又可能无法在项目内部解决,需要提交到项目干系人层面进行分析和协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由于项目实施活动的原因,使得预先约定的项目目标无法达成,从而导致项目变更最常见的是进度拖延,费用超支这些变更必须得到干系人的认可和批准•项目干系人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对预定的项目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导致项目变更项目组需要对变更的可行性及影响进行评估,提出新的项目计划供干系人最终决策项目中对干系人的管理大多是多方参与的正式沟通活动,所以是通过定期举行各个干系人参加的项目状态评审会,进行项目状态通报以及对项目重大目标进行决策来实施的而对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在进行应对处理的时候,也会邀请相关的干系人参与决策,这是项目问题解决会议在一些项目中,相关干系人也会要求对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进行评审干系人管理的内容虽然大多数都是以定期的信息沟通形式展开,但其所包含的实质内涵要比仅仅改善沟通广泛得多。
其核心目标是在项目团队和干系人之间建立并维护良好的、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关系环境随着项目的进展,干系人及其参与项目的程度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规划干系人管理也是一个反复定期开展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干系人管理计划具有某种敏感性内容,所以项目经理应该注意对干系人管理计划内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例如,需要限定相关指定人员可以接触到干系人管理计划的目标和内容九、 识别干系人干系人是指那些对项目目标、活动或结果有影响的个人、群体和组织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项目直接参与各方就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但是也有很多受到间接影响的相关者例如,一个建筑施工项目周围的居民这种影响施加的方式可以是主动性的,也可以是被动性的但只要有影响,就可能产生反作用力,也会因此传递到项目本身上来,影响项目的决策例如,一个经常加班的项目团队,其家属成员就属于间接被动影响的干系人而这种影响如果过度,就可能造成团队成员由于家属要求而离开项目工作的负面作用识别干系人活动的难点不在于关注直接的、有主动性影响的干系人角色,因为他们很难被忽视重点在于那些间接的、可能受到被动影响的干系人,因为他们很容易被忽视但属于这一范畴的干系人范围有可能很难清晰界定,一个建议的基本原则是:识别那些由于受到项目目标、过程或者结果影响,而因此会对项目有效实施反作用影响的个人、群体或者组织。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项目影响了他,他可以有效地反作用于项目,那你需要一开始就把他划归到项目干系人范围内实施管理识别干系人过程可以借用一些结构化方法来进行干系人分析,也可以组织有经验的专家来做判断可以遵循以下步骤:步骤一:识别全部潜在项目干系人及其相关信息,如他们所在的组织、角色、利益、需求、专业知识、影响力等一般来说,干系人,识别可以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先从容易界定的关键干系人开始,如项目发起人、项目经理和客户,通过对已识别的干系人进行访谈,基于此来识别其他干系人,不断扩充干系人名单,直至列出全部潜在干系人步骤二:以全部潜在干系人名单为基础,分析每个干系人可能的影响或支持,按照某种模型进行相似性分类,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步骤三:评估关键干系人对不同情况,可能会出现的反应或者应对,并以此策划如何对他们施加影响来获得他们的支持,或是减轻他们的潜在负面影响这类分类模型大多采用二维矩阵模型,分别基于2个不同因素的维度进行分类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权力一利益:根据干系人的职权或权力大小,以及对项目结果的关注程度高低进行分类•权力一影响:根据干系人的职权或权力大小,以及对主动参与影响项目的程度高低进行分类。
•影响一作用:根据干系人主动参与影响项目的程度高低,以及改变项目计划或执行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类在项目进行当中,干系人列表可能会根据项目实际执行的情况而发生变更例如,某些干系人的重要性可能并不如初期预期的那样高,从而可以降低其应对的优先级而随着项目的逐步深入,某些干系人则会被新识别出来,而相应的应对策略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十、 公司基本情况(一)公司简介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二)核心人员介绍1、宋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2、苏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3、钱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4、郑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5、任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十一、 经济效益评价(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本期项目所有基础数据均以近期物价水平为基础,项目运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装产品及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同时,假设当年装产品及服务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
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本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1年(12个月),运营期9年项目自投入运营后逐年提高运营能力直至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即满负荷运营三)营业收入估算本期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9700.00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25805.0027790.0031760.0039700.002增值税881.45967.501139.611483.822.1销项税3354.653612.704128.805161.002.2进项税2473.202645.202989.193677.183税金及附加105.77116.10136.75178.063.1城建税61.7067.7379.77103.873.2教育费附加26.4429.0234.1944.513.3地方教育附加17.6319.3522.7929.68(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483.82万元。
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本期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本期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32858.22万元,其中:可变成本27645.02万元,固定成本5213.20万元达产年项目经营成本31599.21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所示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原材料、燃料费17199.6418522.6921168.7826460.982工资及福利费1184.041184.041184.041184.043修理费356.40356.40356.40356.404其他费用3597.793597.793597.793597.794.1其他制造费用286.25286.25286.25286.254.2其他管理费用266.61266.61266.61266.614.3其他营业费用3044.933044.933044.933044.935经营成本22337.8723660.9226307.0131599.216折旧费880.29880.29880.29880.297摊销费20.1920.1920.1920.198利息支出358.53358.53358.53358.539总成本费用23596.8824919.9327566.0232858.229.1其中:固定成本5213.205213.205213.205213.209.2可变成本18383.6819706.7322352.8227645.02(四)税金及附加本期项目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178.06万元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6663.72(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5.00%计征,根据规定本期项目应缴纳企业所得税,达产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6663.72×25.00%=1665.93(万元)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该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利润总额6663.72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665.93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净利润=达产年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6663.72-1665.93=4997.79(万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25805.0027790.0031760.0039700.002税金及附加105.77116.10136.75178.063总成本费用23596.8824919.9327566.0232858.224利润总额2102.352753.974057.236663.725应纳所得税额2102.352753.974057.236663.726所得税525.59688.491014.311665.937净利润1576.762065.483042.924997.798期初未分配利润0.001419.083136.115561.129可供分配的利润1576.763484.566179.0310558.9110法定盈余公积金157.68348.46617.901055.8911可供分配的利润1419.083136.115561.129503.0212未分配利润1419.083136.115561.129503.0213息税前利润2986.473800.995430.078688.18(四)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系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为零时的折现率,本期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5.81%。
本期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5.81%,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表明本期项目对所占用资金的回收能力要大于同行业占用资金的平均水平,投资使用效率较高五)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系指项目按设定的折现率,计算项目经营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FNPV)=2519.41(万元)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财务净现值2519.41万元(大于0),说明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以接受的六)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是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静态指标;全部投资回收期(Pt)=(累计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现金净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本期项目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Pt)=6.28年本期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6.28年,要小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投资回收能力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这表明项目的投资能够及时回收,盈利能力较强,故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现金流入0.0025805.0027790.0031760.0039700.001.1营业收入0.0025805.0027790.0031760.0039700.002现金流出17216.5325317.8323998.1129760.1332882.732.1建设投资17216.530.002.2流动资金2874.19221.093316.371105.462.3经营成本22337.8723660.9226307.0131599.212.4税金及附加105.77116.10136.75178.063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17216.53487.173791.891999.876817.274累计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17216.53-16729.36-12937.47-10937.60-4120.335调整所得税746.62950.251357.522172.056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17216.53-38.423103.40985.565151.347累计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17216.53-17254.95-14151.55-13165.99-8014.65计算指标1、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22.21%;2、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15.81%;3、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ic=13%):8842.15万元;4、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ic=13%):2519.41万元;5、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5.52年;6、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6.28年。
七)债务资金偿还计划本期项目按照“按月还息,到期还本”的模式偿还建设投资借款计算,还款期为10年借款偿还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运营期税后利润八)利息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利息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应付利息(PI)的比值,它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出项目偿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息备付率(ICR)为24.23本期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利息备付率均高于利息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本期项目建成正常运营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较高九)偿债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偿债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EBITDA-TAX)与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它表示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保障程度,本期项目达产年偿债备付率(DSCR)为22.10根据约定的还款方式对本期项目的计算表明,在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偿债率均高于偿债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项目建成后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保障程度较高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单位:万元序 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借款1.1期初借款余额7316.917316.917316.917316.911.2当期还本付息179.26358.53358.53358.53358.531.2.1还本1.2.2付息179.26358.53358.53358.53358.531.3期末借款余额7316.917316.917316.917316.917316.912利息备付率24.233偿债备付率22.10(十)级标题经济评价结论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39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2858.22万元,税金及附加178.06万元,净利润4997.7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5.81%,财务净现值2519.4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28年。
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本期项目从经济效益指标上评价是完全可行的十二、 投资计划方案(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7216.53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三)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14675.46万元1、建筑工程费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费为8236.98万元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
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6037.69万元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400.79万元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2124.45万元五)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416.62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8236.986037.69400.7914675.461.1建筑工程费823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