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文 孔子如何看待女性?(2) 如果进一步考察孔子的思想体系,我们会发现,孔子很重视妇女在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孔子编订的?诗经?曰:“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宜尔家室,乐尔妻孥〞“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中庸?)这哪里有丝毫看不起妇女的意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生活的原那么与治理国家、治理天下的原那么的一致性,是孔子学派的重要思想,?大学?中说:“所谓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平,在于人心的和平,在于家庭的和平,“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因而儒家重视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认为处理好夫妇关系,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气氛,也就是在为天下作奉献,由此也可知蔑视妇女的思想,是与孔子的思想体系不兼容的孔子是个性情开朗乐观的人,对音乐美和女性美,都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他喜欢弹琴唱歌,平时经常“曲不离口〞,还很喜欢和人合唱孔子听音乐,能到达高度忘我的境界,“三月不知肉味〞,即使在困境中,孔子也镇定自假设,“讲颂弦歌不绝〞具有这样一种性情的孔子,自然也善于欣赏女性的美如他与学生探讨女性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审美意蕴,觉得很受启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古代的情歌,描述了君子从看见窈窕淑女,心生羡慕,梦寐以求,终成琴瑟之好,其乐融融的过程孔子赞赏这首诗具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特色,深合中庸之道,这里哪里有丝毫蔑视妇女的意味?孔子学派还有一个有趣现象,就是孔子、曾子、孟子都是早年丧父,是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成人的孔子19岁那年母亲去世,孔子为母亲守孝3年曾子也以孝着称他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子突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子俩相依为命,居然到达了心灵相通的程度孟母三迁〞更是传颂千古的择邻而居的教子佳话孔子、曾子、孟子成为一代伟人,都与母爱的呵护密切相关因而主张孝顺父母,自然也就成为孔子学派的一个重要的伦理思想可想而知,孔子绝不会把女子归为小人之列既然孔子并没有蔑视女性的思想,那么孔子为什么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把女性和小人相提并论呢?其实,这里的“女子〞是指“女中小人〞正如男子中有小人那样,女子中也有小人孔子称精神道德健全的人为“君子〞、“大人〞;称精神道德不够健全的人为“小人〞这样理解孔子这句话,于情于理,都是符合逻辑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