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师 李老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第五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第五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一、考点透视一、考点透视 【考点详解考点详解】(一)农业的起源(一)农业的起源 2.狩猎家畜饲养业(1)六畜和十二生肖(二)生产工具的发展及影响(二)生产工具的发展及影响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影响影响: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水利灌溉(三)水利灌溉 发展概况发展概况 1.上古传说:大禹治水 2.商周:井田沟洫纵横 3.春秋(1)楚相孙叔敖修芍陂(2)吴王夫差开邗沟(3)中原使用桔槔 4.战国(1)秦国李冰,都江堰,成都平原(2)秦国郑国,郑国渠,关中平原 (四四)耕作方式耕作方式 1.商周: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2.春秋:春秋:个体农耕,铁犁农耕(1)原因:生产工具(铁犁)和耕作技术(牛耕)进步 3.土地兼并:土地兼并:(1)汉代: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对应 编户齐民制度)(2)北魏:抑制土地兼并,采用均田制(对应 租调制)(五)土地制度的演变(五)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六)农业经营方式(六)农业经营方式【经营方式】:租佃经营-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1.原因:原因:是土地兼并的结果 2.产生:产生:早在战国时期就己产生了 3.发展:发展:北宋时期,租佃经营有了较大发展(实物地租,分成租,定额租)4.普及:普及: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的提高,租佃制普及到 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二、典题直击考查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例例1(2013江苏卷江苏卷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考查点二 古代水利工程例例2(2011福建福建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三、能力突破 1.学法指点学法指点 分类识记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2.延伸拓展延伸拓展 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1)含义:小农经济也叫自耕农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 经济形式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 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小农经济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 *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农民自身的因素;封建政府的扶植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 着简单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4)特点:分散性;稳定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5)评价:积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 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封建国家财政收 入的主要来源;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消极: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在封建社会 四、备考指津四、备考指津 1.命题预测 本专题的常见题型为选择题,非选择题也有一定的涉及,分值多在8分 左右多采用新材料、新情境进行设计其中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经济制度 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最近几年多以农业为突破口设计试题,与当前的“三 农”问题联系紧密,还要注意以本区域经济发展史为背景材料进行命题2.备考策略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2)土地制度: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个体经营为主4)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 为主5)耕作方式: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重视水利的兴 修,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 3.一课一招 对历史概念外延的考查对历史概念外延的考查 历史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的外部联系,是指界定概念的范围和组成。
它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事件(事物)的联系、性质、作用 和影响等评价要素例例3 (2012年海南卷)年海南卷)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 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 谢谢您的观看!谢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