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等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

za****8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12.50KB
约27页
文档ID:14688497
《高等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页
1/27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要点 主讲人:杨志新 安徽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 Email:zhixin_,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一、个体心理系统内容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二、心理与行为之间关系 心理是内隐的活动和状态,行为是外显的活动和结果,两者有密切关系三、心理学诞生标志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四、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构造主义 这个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认为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行为主义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的发展道路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的德文意思是“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精神和宗旨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精神分析学派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精神分析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这种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病的重要原因认知心理学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了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用整体分析法对人作出完备的描述主张还人以本来面目,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个人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环境适当,他们就会努力去实现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促进人格的发展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完整教学活动的结构,以及心理学如何为教学过程科学化提供依据 教育过程 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过程,既有培养者、教育者,也有被培养者、被教育者,他们共同努力、相互促进才能完成教与学这一双向活动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而心理学可以为整体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提供依据第一、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每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学科的教学目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行为目标 第二、分析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分析达到这些目标所需的从属概念、基本技能和主要策略为此,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中的心理成分加以分解并显示出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运用心理学的各种测量工具,评定学生受教育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的水平这是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出发点 第四,设计课程: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法,以便教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的研究,能帮助教师实现这一步骤第五,实施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教师要运用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授活动一般的模式是:呈现教材、学生反应、强化和校正反馈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六,评定学绩:按照教学目标来确定教与学的效果心理学可以提供各种常模和测量工具,使评定在效度和信度上得到适当的保证总之: 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以协调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要想把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二、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内涵 教育心理学是 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要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活动领域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教学心理与德育心理规律。

2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性教育,具有“高”和“专”的特点高等教育心理研究必须反映这些特点,以便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3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既不同于普通中学生,也不同于走向社会的成年人他们在生理上已经成熟可以从事复杂、抽象的高级思维活动但在适应能力、挫折耐受力、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对他们进行指导,以促进他们社会化的完成和自我意识的完善这些问题亟待高等教育心理学深入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4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要重点研究高等教育的教学问题,更应填补高校科研、服务社会这两大职能的心理学研究空白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 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求式转化 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并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四、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

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五、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及具体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调查法;(四)个案法第三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一、教师的多重社会角色 角色:也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教师角色: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 ;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二、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也就是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

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具有学生中心教学风格的教师,强调学生的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强调让学生自己参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评议学习效果,自己则是一个不直接出面的领导者具有教师中心教学风格的教师则是直接出面指导学生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 :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