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五年级下册设计不错!但是,容太多了,能上完吗?建议,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删减《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严监生“两个手指”所代表的含义并感受人物的形象2、 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了解悬念手法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激发孩子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多角度感受人物形象并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 课题导入1、了解作品,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清代一位叫吴敬梓的文人创作了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部了不起的小说,被誉为“讽刺小说中的极品”,而今天我们要学习选自其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被誉为“《儒林外史》中的极品”谁来读读这个课题?2、读准课题,了解“监生”预设: 师:声音真好听!但是“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它读第四声请你再读一次全班齐读课题一遍 师:“监生”是什么意思呢?眼睛特别亮的同学肯定发现就在课题的下面有个解释 生: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师:你姓,是古代的读书人,我们就可以叫你—— 生:监生 师:文中的读书人姓严,所以我们叫他——生:严监生师:非常好。
严监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生:临死前的严监生二、初读课文,了解人物1、补充资料,了解人物家境出示:“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仆人无数,良田万亩,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儒林外史》师:大家说说,这严监生家境如何?预设:(生:富有、有钱、土财主、典型的土豪……)师:可就是这个有钱的主儿,生读——自从正妻王氏过世之后,精神不宁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每晚算账,直算到三更鼓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转眼间便过了立秋生再读——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2、进入情景,概括人物处境利用注释理解课文容师:这段话有不明白的吗?不明白的我们可以看看注释(诸亲六眷……郎中……)师:此时的严监生怎么了?(生:病得不轻,快要死了……)师: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此时的严监生,你用哪一个?预设:(生:此时的严监生已经病入膏肓、生不如死、奄奄一息、无药可救、气若游丝、行将就木、危在旦夕)说完后齐读屏幕上的成语,读一读,说一说3、 朗读原文,引出两个手指预设:师:此时的严监生只要稍不留神,就会撒手人寰,阴阳两隔,为此——(出示屏幕)男生读——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女生读——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师读 :但见——全班读——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师:这个严监生好生奇怪,生命最后关头还直伸着两个指头,难道有什么心事未了?三、情节梳理,读写结合1、默读课文,梳理情节师: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诸亲六眷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严监生的反应(请几生汇报交流)2、加深理解,分角色朗读师:这段描写太精彩了我想找4位同学到前面来读诸亲六眷的话,大家推荐4位朗读好的同学上台来(屏幕只出示诸亲六眷的话和严监生的反应),其余同学读严监生的反应,要读出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来生和全班学生对读,读不好就指导读3、 课堂练笔,感受人物心理师:好一个严监生,他临死时肯定经历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下面请你为严监生代言,选一处来写一写吧!(出示提纲):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心想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想:(学生写话5分钟,老师巡视找出写得好的同学在课本上画五角星,准备发言预设:生1:大侄子,你怎么这么蠢啊,我平日节俭,我想的是两茎灯草,浪费钱财呀!生2:真是气死我的,我的二侄子啊,你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两笔银子我早就安排好了我想的是两根燃烧的灯芯啊,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哟!我真是恨死你了生3:奶妈呀奶妈,你在我们家呆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里呢?像我这样的守财奴临死前还会想着两个舅爷吗?舅爷跟我有什么相干,还不是要我的钱,我指的是两茎灯芯在浪费油,你们看我的手指,一秒钟,一块银子,两秒钟,两块银子,三秒钟,三块银子,我的银子我的命呀!叫我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哦!……四、 人物探究,总结提升1、初探人物形象师:写得太好了,说一说,在你眼中,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生答:爱财如命,嗜财如命,吝啬至极,守财奴……)师:对呀!按理说,像这样一个垂死之人,此时想着的应该是如何交代后事可是,此时,严监生念念不忘的却是(两茎灯草)两茎灯草值多少钱啊?跟他的万贯家财相比,那简直就是冰山一角.你说,这是多么可笑的人哪!这种反差带有多么大的讽刺意味呀!真可谓:出示对联齐读(上联:一茎灯草未挑,下联:两根手指不倒,横批:好一个吝啬鬼)2、写法探究一:神态动作显露人性师:我们再看看吴敬梓是怎么把这个”吝啬鬼”写活的?师:人物的外貌重点写了吗?——生:没有。
人物的语言重点写了吗?——生:没有,师:因为严监生病得根本就说不出话来人物的心理活动重点写了吗?——生:没有师:作者只字未写,真是不多一笔,不废一语那作者重点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描写?生:动作神态,师:尤其是多处写头和两个手指板书:动作神态)3、写法探究二:悬念迭起引人入胜古代的说书人也很喜欢说这一段,每当说书人说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有一个地方都会停下来,停下来的地方都会说一句我们很熟悉的话: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你们认为,那些说书人会在文中的哪一个地方停下来?预设:生1:我觉得会在两位舅爷之后停下来师:为什么?生:因为后面是最精彩的部分生2:我觉得因为前面三个人怎么猜都猜不对,所以把那些听的人都很想知道伸出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师:听的人很想知道啊,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停下来,就是留了一个?生齐:悬念师:说的好,悬念的作用就是吊人的胃口板书:悬念)4、 人物形象多元解读师:好了,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大家已经了解了,下面我们来猜一猜(课件出示)这么一个吝啬的人,他的大老婆得了重病了,他愿意花大钱为她治病吗?大老婆病死了,他愿意花钱大办丧事吗?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县到家里抓人,他会花大钱消灾吗?预设:(学生纷纷猜测,均猜测为严监生不会舍得化一分钱。
师:你们全都猜错了我只透漏一点点秘密你们看——课件出示:齐读: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师:人参附子汤,这可是大补啊,这可要花掉大把大把的银子啊!)再读: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师:一两银子相当于现代的70元钱,四五千两就是二三十万哪!严监生还真舍得再读: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师:古代一两等于十钱,这两千钱就是两百两,给差人小费一次就拿一万四啊,这是那个吝啬的严监生吗?) 师:再来说一说,你对严监生的印象改变了吗?(生答:不是真正的吝啬鬼,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挺慷慨……)因此,后世有人这样写严监生:(大屏幕出示对联,生齐读:上联:对己一茎灯草未挑两根手指不倒;下联:于人千两纹银可掷万般小心示好横批:可怜“吝啬鬼”)5、总结提升师:对,严监生就是这样一个既慷慨又吝啬,既可笑又可怜,既具有幽默感又有讽刺意味的人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中这样的人物有近200个,有代人参加各种考试,天天吹牛的匡超人,有考中举人却变得痴狂的进,有看到女儿绝食而死,仰天大笑说:“死得好!死得好!”的穷秀才王玉辉……值得一读,更难能可贵的是——出示:生读——《儒林外史》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贵在打破了好人完全好,坏人完全坏的写法。
这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创举——鲁迅师:课后想自己读读《儒林外史》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非常好,下课!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