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村耕地闲置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s****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03KB
约8页
文档ID:159060543
农村耕地闲置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1/8

农村耕地闲置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提要] 基于 CHIP2013 数据,利用 Logistic 模型分析 农户耕地闲置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2013 年全 国耕地闲置率为 5.72%,西部地区耕地闲置率为 10.64%,中 部地区耕地闲置率为 6.91%,东部地区耕地闲置率为 1.63% 从全国来看,户主的年龄、身体状况、是否购买养老保险、 工作地点、工资、耕地面积等都对耕地闲置有显著的影响, 东中西区域之间、山区与平原之间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关键词:耕地闲置;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尤其是耕地资源,在不到世界10% 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 22%的人口,人多地少的矛盾极为尖 锐,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耕地闲置问题普遍存在邵代 兴等认为农村土地抛荒闲置的原因在于:农业基础薄弱,抗 灾能力差,农业产投比减少;农民收入低,但医疗、教育等 费用有增无减,农民负担重,不愿在土地上下工夫增加投入, 外出打工多,造成大量可耕土地的粗放式经营或闲置耕地 闲置加剧了我国耕地面积逐年递减的趋势,我国的耕地面积 由 2009 年的 13,538.46 万公顷下降到 2015 年的 13,499.87 万公顷,耕地净减少 38.59 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 6.432 万 公顷,同期我国的人口由 13.345 亿人上升到13.678 亿人, 2015 年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0.098 公顷,比2009 年减少0.003 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平均的 44%。

农村耕地闲置问 题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从经济建设 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必须解决耕地闲 置问题,扭转耕地减少过快的势头因此,合理利用闲置土 地,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显得尤 为重要邱仁建分析了赣南丘陵地区耕地闲置原因与对策;杨东 升分析了黔东南民族山区耕地闲置问题;赵金芳分析了农村 耕地闲置原因及对策国外学者Thomas的研究也发现耕地 抛荒主要受大量非农就业机会的驱动,尤其是劳动力的转 移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土地闲置 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闲置土地的界定和成因方面,没有从 区域差异分析农村地区耕地闲置问题中国地域辽阔,区域 之间自然、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本文分析了 2013 年我国东 中西部耕地闲置的空间差异,分区域研究了东、中、西部地 区,平原和山区不同区域耕地闲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减少 农村耕地闲置的对策建议,以使耕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本文使用北京??范大学的 CHIP2013 数据,CHIP项目组按照东、中、西分层,根据系统抽样方 法抽取得到 CHIP 样本,对 2013 年农户数据样本进行整理, 去除异常值和空白值,得到 2013 年数据样本 9,303 个,样 本数据涵盖 14 个省和 196 个县,包括北京、山西、辽宁、 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 云南、甘肃。

表 1)(二)研究方法使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农户耕地撂 荒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且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 所以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的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 法来建立离散变量模型,根据农户耕地撂荒状况,设定农户 是否撂荒耕地作为被解释变量,有闲置耕地的值等于1,没 有闲置耕地的值等于 0耕地是否闲置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选取了户主的性别、年龄、是否乡村干部、学历、身体状况、 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地点、工资和耕地面积 9 个因素 (表 2) 三、耕地闲置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一)耕地闲置的区域差异各省自然、经济、社会条 件分布不平衡,耕地闲置差异较大,西部地区耕地闲置率最 高,东部地区耕地闲置率最低,调研省份中耕地闲置率最高 的是处于西部地区的重庆市,高达 24%;耕地闲置率最低的 是山东省,为 0.43%图 1)西部地区地形以山区为主,耕地地块分散,不利于耕地 集约化和机械化种植,耕地质量差,农业收入低,年轻劳动 力选择外出务工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西部地区耕地平均闲置 率为 10.59%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平整,农业产量较高,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耕地闲置率,但中部地区人口密集,为获 得更高的收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高,农业劳动力缺失导致 中部地区耕地闲置。

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平整, 地块数量少,耕地流转率高,且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作机 会多,外出务工人员较少,外出务工地点离家较近,农忙时 期劳动力充足,耕地平均闲置率仅为 1.63%,东部地区是东、 中、西三个地区中耕地闲置率最低的地区二)影响耕地闲置的因素运用spss22软件对农户样 本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了各相关变量之间没有共线的关系, 且模型拟合度较好表 3)1、 总体差异全国范围看,户主的身体状况和家庭耕 地总面积是影响耕地闲置与否的重要因素;工作地点和工资 收入对耕地是否闲置也有重要影响;户主的性别、年龄、是 否乡村干部、学历、是否购买养老保险对耕地是否闲置没有 显著的影响2、 区域差异中国地域辽阔,由于东、中、西地区农 民经济状况和耕地条件存在较大差别,影响耕地闲置的因素 也就不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居民文化水平高于中西部地 区,就业机会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占比例较小,所选 家庭特征因素均对耕地闲置影响较小学历、身体状况、耕 地面积对中部地区耕地是否闲置有显著的影响,户主的学历越高,耕地闲置的可能性越小,户主是农户家庭的主要决策 者,户主学历较高,了解更多的农业和耕地知识,具有较强 的耕地保护意识且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农户身体状况好,就 有能力从事农业生产;性别、年龄、是否村干部、养老保险、 工作地点对耕地是否闲置没有显著的影响。

西部地区耕地是 否闲置受耕地面积影响最大,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耕地 质量不好,地块小,坡度大,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不能轻 易撂荒,年龄、身体状况和工作地点对耕地是否闲置也有很 大的影响,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很大程度上还是传 统的农业种植,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且距离东部 地区较远,外出打工者在农忙季节一般也不会回家,性别、 是否乡村干部、学历、是否购买养老保险以及工资对耕地是 否闲置没有显著的影响 3、地形差异农业生产受地形起伏状况的影响很大,地势越平坦越有利于农业生产 姆治鼋峁?看,平原地区耕地是否闲置受身体状况和耕地面积 的影响很大,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性别、 年龄、是否乡村干部、学历对耕地是否闲置没有显著的影响 山区耕地是否闲置受学历、工资和耕地面积影响最大,耕地 面积大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户主的性别、年龄和身 体状况对耕地闲置与否也有一定影响,山区农业生产需耗费 大量体力,女性体力比男性差,年龄大了不能从事农业劳动, 身体状况不好也没法从事农业生产,是否乡村干部、养老保 险、工作地点对耕地是否闲置没有显著的影响寇婉君等的研究指出经济收入、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务 农成员比例及其他农用地面积等农户家庭特征指标是影响 耕地闲置的主要因素,农户经济收入越高、其他农用地面积 越大,耕地闲置的可能性越大。

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与此相符 四、闲置耕地处置对策建议(一)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由前述分析可知,农户 的身体状况是影响耕地闲置与否的重要因素,农民身体健康 状况差导致劳动力减少,从而引起耕地闲置、无人种植农 村地区医疗服务设施数量不足且质量差,尤其是西部山区农 村基础设施更加落后,很多山区的农村没有卫生室,使农民 的基本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完善农村地区医疗设施服 务,提高农村医疗设施水平,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尤为重要二)努力提升农民文化素质通过文化教育提高农民 文化素质,掌握更多农业知识,可以更好地经营耕地,实现 耕地利用因地制宜、多种利用,使耕地效益最大化农民文 化素质提高会使农民具有较强的耕地保护意识、参与意识和 责任意识,且能较快接受新思想,对国家政策、政府决策的 理解和接受程度较高,也有利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完 善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一定程度地减少农户种田 成本,促进农业增产、农户增收,彻底改变农民“靠天吃饭” 的现象同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审批 制度,实行占一补一政策,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控建 设用地增量,提高闲置土地的利用率。

四)促进农村耕地合理流转本着“依法、自愿、有 偿”的原则,鼓励或引导农民以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 让、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耕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 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健全土地承 包责任制,加强基础建设,土壤改良,因地制宜,改变利用 方式,多种经营,有利于解决山区土地闲置问题,发挥土地 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五)完善农村闲置土地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农村闲置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监控采用3S技 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农村闲置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 位置、生态环境、交通状况、发展潜力等进行科学描述,详 细记载,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定性、定量和定时分析,向有关 部门提供实时信息,为有效预防农村闲置土地、及时发现、 合理科学利用处置闲置土地提供技术依据和决策支撑主要参考文献:[1]张永彬.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1(1).[2 ]邵代兴,何腾兵.山区闲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3]2015 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4]邱仁建,康志波,粟月香,王晓越,吴莹.赣南丘陵地区耕地闲置原因与对策[J].福建农业,2015 (7).[5]杨东升.关于黔东南民族山区耕地闲置问题研究[J].改 革与开放, 2012(23)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