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根据如下小鼠毛色(基因F、f)遗传的杂交实验,推测胚胎致死(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为( )①黑色×黑色―→黑色 ②黄色×黄色―→2黄色∶1黑色 ③黄色×黑色―→1黄色∶1黑色A.FF B.FfC.ff D.不能确定解析:由②可以判断,小鼠的毛色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且亲本为杂合子(Ff),后代表现型理论上为黄色∶黑色=3∶1,结合亲本基因型可以判断,后代出现黄色∶黑色=2∶1的原因是基因型为FF的胚胎致死答案:A2.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下列有关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红花个体所占比例为1/4B.白花个体所占比例为1/4C.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D.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解析:AA×aa→F1(Aa,粉红色)F2,F2中AA(红色)∶Aa(粉红色)∶aa(白色)=1∶2∶1,故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答案:C3.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与纯合鲜红色品种杂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
若将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A.蓝色∶鲜红色=1∶1B.蓝色∶鲜红色=3∶1C.蓝色∶鲜红色=9∶1D.蓝色∶鲜红色=15∶1解析:纯合蓝色与纯合鲜红色品种杂交,F1均为蓝色,可知蓝色为显性性状、鲜红色为隐性性状F1与鲜红色杂交,即测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且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表现为蓝色,无显性基因则为鲜红色假设花色由A-a、B-b控制,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所得F2基因型(表现型)比例为A_B_(蓝色)∶A_bb(蓝色)∶aaB_(蓝色)∶aabb(鲜红色)=9∶3∶3∶1,故蓝色∶鲜红色=15∶1答案:D4.荠菜果实性状——三角形和卵圆形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决定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 )A.1/15 B.7/15C.3/16 D.7/16解析: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15∶1,可知只要有基因A或B存在荠菜果实就表现为三角形,同时无基因A和基因B表现为卵圆形。
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个体自交均会出现aabb,因此无论自交多少代,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占7/15答案:B5.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3∶1 B.1∶3、4∶1、1∶3C.1∶2∶1、4∶1、3∶1 D.3∶1、3∶1、1∶4解析:若F2的分离比为9∶3∶3∶1时,测交比例是1∶1∶1∶1;若F2的分离比为9∶(3+3+1)时,测交比例是1∶(1+1+1);若F2的分离比为9∶(3+3)∶1时,测交比例是1∶(1+1)∶1;若F2的分离比为(9+3+3)∶1时,测交比例是(1+1+1)∶1答案:A6.某种鼠中,黄鼠基因Y对灰鼠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 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后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3∶1∶3∶1 B.9∶3∶3∶1C.4∶2∶2∶1 D.1∶1∶1∶1解析:交配的两只黄色短尾鼠,正常情况下其基因型为YYTT、YYTt、YyTT或YyTt,但由于“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所以交配的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只能为YyTt。
这两只鼠交配后子代正常情况下的比例为Y_T_∶Y_tt∶yyT_∶yytt=9∶3∶3∶1,但根据题意可知,Y_T_中基因致死的有YYTT(1/16),YyTT(2/16),YYTt(2/16)能够存活的只有YyTt,其比例为4/16;Y_tt中基因型为YYtt的个体胚胎致死(1/16),基因型为Yytt的个体能够存活(2/16);yyT_中基因型为yyTT的个体胚胎致死(1/16),基因型为yyT_的个体能够存活(2/16);基因型为yytt的个体全部存活,所以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后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4∶2∶2∶1答案:C7.天竺鼠身体较圆,唇形似兔,是鼠类宠物中最温驯的一种,受到人们的喜爱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鼠的毛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天竺鼠,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这批天竺鼠繁殖后,子代中黑色∶褐色∶白色的理论比值为( )A.9∶4∶3 B.9∶3∶4C.9∶1∶6 D.9∶6∶1解析:BbCc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的后代中,B-C-基因组成的为黑色,占9/16;bbC-基因组成的为褐色,占3/16;所有cc基因型的(包括B-cc、bbcc)都为白色,占总数的1/4。
答案:B8.(2011·上海高考)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 cm的mmnnuuvv和离地99 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 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A.MmNnUuVv B.mmNNUuVvC.mmnnUuVV D.mmNnUuVv解析:因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所以每个显性基因可使离地高度增加:=9 cmF1的基因型为MmNnUuVv,由F1与甲杂交,产生的F2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 cm,可知F2中至少有1个显性基因,最多有7个显性基因,采用代入法可确定B正确答案:B9.(2010·福建高考)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组别表现型乔化乔化矮化矮化蟠桃圆桃蟠桃圆桃甲乔化蟠桃×矮化圆桃410042乙乔化蟠桃×乔化圆桃3013014(1)根据组别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解析:(1)乙组杂交亲本均为乔化,杂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可判断乔化为显性性状2)将两对性状分别统计:①乔化×矮化→乔化∶矮化=1∶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②蟠桃×圆桃→蟠桃∶圆桃=1∶1,推知亲本基因型为Hh×hh,由①②可知亲本基因型为DdHh×ddhh。
3)如果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后代应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4)P Hh×Hh ↓ F1 HH Hh hh 比例 1 ∶ 2 ∶ 1若存在显性纯合致死(HH死亡)现象,则蟠桃∶圆桃=2∶1;若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HH存活)现象,则蟠桃∶圆桃=3∶1答案:(1)乙 乔化 (2)DdHh、ddhh(3)4 1∶1∶1∶1(4)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②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10.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是由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做杂交实验:a: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皆表现为黑鲤;b: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既有黑鲤,也有红鲤,且黑鲤∶红鲤约为15∶1请回答下列问题:(1)鲤鱼体色中的________是显性性状2)分析实验结果推测:鲤鱼的体色是由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3)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研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①选择纯合黑鲤和纯合红鲤作亲本杂交获得F1;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条雌性鲤鱼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该异型眼与双亲及其他个体的眼型均不同,如果已确定该异型眼鲤鱼为杂合子,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获得该性状纯种品系的培育方案只写大致的设计思路即可)解析:(1)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故黑色为显性2)F1自交,F2的性状比为15∶1,故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测交是自由组合定律间接的验证方法4)雌性鲤鱼(Ee)与野生型雄性鲤鱼(ee)杂交,可获得F1雌、雄个体(Ee),F1自交可得F2(EE、Ee、ee),通过测交选出纯合体(EE)即可答案:(1)黑色 (2)两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3)②F1与隐性亲本(红鲤)杂交 ③观察后代性状表现,统计其性状分离比例 预期结果: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3∶1 (4)让该异型眼鲤鱼与正常眼鲤鱼杂交获得F1,让F1中的异型眼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通过测交选出F2中的纯合雌、雄个体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