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亚健康调理项目调理方案

ba****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48KB
约8页
文档ID:155309730
亚健康调理项目调理方案_第1页
1/8

亚健康调理项目调理方案1、温经补肾 原理: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 非此不能发”,能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的各种机能,温煦全 身脏腑形体官窍,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输布,加 速机体的新陈代谢,并激发精血津液化生为气或能量,即促 进“有形化无形”的气化过程肾阳充盛,脏腑形体官窍得 以温煦,其功能活动得以促进和推动,各种生理活动得以正 常发挥,同时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精神振奋若肾阳 虚衰,温煦、推动等功能减退,则脏腑功能减退,机体的新 陈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精神不振,发为虚寒性病证治 则:补益肾气主经:以任脉、督脉、足太阴脾经及背俞穴为 主 主穴:关元 三阴交 肾俞 命门、涌泉 配穴:肾阳不足者, 加命门;肾阴号虚者,加太溪、复溜;心脾两虚者,加心俞、 脾俞、足三里;惊恐伤肾者,加志室、胆俞;湿热下注者,加 会阴阴陵泉;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血海、膈俞;失眠或多梦 者,加内关、神门、心俞;食欲不振者,加中脘、足三里;腰 膝酸软者,加命门、阳陵泉方义:本病主要为肾气虚衰, 肾虚宗筋弛缓关元为元气所存之处,补之使真元得充,恢 复肾之作强功能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补益肝肾,健 运脾土。

肾俞以培补肾气 2、减肥降脂 原理:人体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时即为肥胖症分 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不伴有明显神经或内分泌系统 功能变化,临床上最为常见;后者常继发于神经、内分泌和代 谢疾病,或与遗传、药物有关针灸减肥,以治疗单纯性肥 胖为主 主症:轻度肥胖常无明显症状,重度肥胖多有疲乏 无力,动则气促,行动迟缓,或脘痞痰多,倦怠恶热,或少 气懒言,动则汗出,甚至面浮肢肿等肥胖症容易合并发生 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各种感染性疾病 治则:祛湿化痰,通经活络主穴:曲池 天枢 阴陵泉 丰隆 太冲 配穴:腹部肥胖者,加归来、下脘、中极;便秘者,加支 沟、天枢方义取曲池、天枢以疏导阳明经气,通调肠胃 阴陵泉、丰隆清热利湿,化痰消脂太冲疏肝而调理气机1/18页3、前列腺调理 原理:多由膀胱湿热互结,导致气化 不利,小便不能,而成癃闭;或肺热壅盛,津液输布失常,水 道通调不利,热邪闭阻而成癃闭;或跌仆损伤,以及下腹部手 术,引起筋脉瘀滞,影响膀胱气化而致小便不通,此属实证 或脾虚气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小便不利 或年老肾气虚惫,命门火衰,不能温煦鼓舞膀胱气化,使膀 胱气化无权,形成癃闭,此属虚证。

治则:清热利湿,行气 活血温补脾肾,益气启闭主经:以足太阳、足太阴经、 足厥阴经及任脉穴、背俞穴为主主穴:秩边阴陵泉 三阴 交中极膀胱俞关元脾俞三焦俞肾俞配穴:湿热内蕴 者,加委阳;邪热壅肺者,加尺泽;肝郁气滞者,加太冲、大敦;瘀血阻滞者,加曲骨、次髎、血海中气不足者,加气海、足三里;肾气号虚者,加太溪、复溜;无尿意或无力排尿者, 加气海、曲骨方义:秩边为膀胱经穴,可调理膀胱功能 三阴交穴通调足三阴经气血,消除瘀滞阴陵泉清热利湿而 通小便中极为膀胱募穴,配膀胱之背俞穴,俞募相配,促 进气化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能温补下元,鼓舞 膀胱气化脾俞、肾俞补益脾肾三焦俞通调三焦,促进膀 胱气化功能 4、下肢寒凉原理:中医认为因下肢闪挫、劳损、外伤等原因,可损伤筋脉,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久居湿地,或涉水冒雨,汗出当风,衣着单薄等,风寒湿邪 入侵,痹阻腰腿部;或湿热邪气侵淫,或湿浊郁久化热,或机 体内蕴湿热,流注膀胱经者,均可导致腰腿痛主症:以腰 或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电击样、 烧灼样疼痛为主症,主要属足太阳、足少阳经脉和经筋病证 治则:通经止痛主经: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督脉为主。

主穴:大肠俞、腰夹脊、环跳、委中、阳陵泉配穴:寒湿腰痛 者,加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 命门、志室方义:腰眼、阿是穴、大肠俞I可疏通局部经脉、 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委中为足太阳经穴,“腰背 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脉之气血 2/18页5、脊柱背痛原理: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等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 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 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 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痹阻不同,不通则痛, 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 着痹(湿痹);风邪善行数变,故可见疼痛游走不定;寒性收引, 故见疼痛较剧,得热痛减;湿性重浊,故见疼痛困重,或伴关 节肿胀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 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可见关节红肿热痛兼发热,为热痹 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 血痹阻不通,产生本病主症:关节肌肉疼痛若疼痛游走, 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行痹(风痹); 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 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寒痹);若肢体关节酸痛 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 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 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 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为热痹。

治则:通痹止痛主 经: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主穴:阿是穴 配穴: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阴 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根据部位循经配穴方 义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 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 血海活血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 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 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 6、内分泌调理原理:人体有内分泌系统,分泌各种激素和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 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是保持平衡的, 如因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打破了 (某种激素过多或过少)这就 造成内分泌失调,会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人体的生长、发 育、衰老与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的盛衰关系密切当3/18 页 机体气血不足,经络之气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减退,阴 阳失去平衡,均会导致和加快衰老表现为精神不振、健忘、 形寒肢冷、纳差少眠、腰膝无力、发脱齿摇、气短乏力、甚 则面浮肢肿等主症:肌肤恶化、脾气急躁、妇科疾病、肥 胖、早衰治则:调理气血、化瘀散结、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主经:任、督二脉,足少阴经、足厥阴经、足阳明经主穴:气 海 关元 命门神阙 三阴交 照海 配穴 肾虚者,加肾俞、 太溪;脾虚者,加脾俞、太白;心肺气虚者,加心俞、肺俞方 义 足三里健补脾胃,提高机体免疫力关元培本固肾三 阴交健脾益胃,协调三阴灸神阙可鼓舞元气 7、更年期调理 原理:妇女至绝经前后,往往出现经行紊乱,头晕、 心悸、烦躁、出汗及情志异常等,主要是因为肾气渐号,天 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 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等肾阴肾阳偏盛偏衰现象, 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肾阴不足而肝阳上亢,肾阳虚弱,脾失 健运而生痰湿,其中肾虚是致病之本,肾虚不能濡养和温煦 其它脏器,诸症蜂起由于体质因素的差异,临床上有肾阳 虚、肾阴虚或肾中阴阳俱虚,或有肝阳上亢、痰气郁结等不 同表现 主症:月经紊乱,性欲减退,阵发性潮热,出汗, 心悸,情绪不稳定 兼见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 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或皮肤感觉异常,口干便 结,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数者,为肾阴虚面色晦黯,精 神萎靡,形寒肢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面浮肿胀,尿 意频数,甚或小便失禁,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者,为肾阳 虚;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烘热汗出,腰膝酸软,经来量多, 或淋漓漏下,舌质红,脉弦细而数者,为肝阳上亢;形体肥胖, 胸闷痰多,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少,浮肿便溏,苔腻, 脉滑者,为痰气郁结。

治则:滋补肝肾,调理冲任主经: 以任脉、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及背俞穴为主主 穴:气海 三阴交 肝俞 脾俞 肾俞 配穴:肾阴号虚者,加太 溪、照海;肾阳不足者,加关元、命门;肝阳上亢者,加百会、 风池、太冲;痰气郁结者,加中脘、阴陵泉、丰隆;心神不宁 者,加通里、神门、心俞方义:涉及肝、脾、肾三脏及冲 任二脉气海为任脉穴,可补益精气,调理冲任三阴交为 肝脾肾三经交会穴,与肝俞、脾俞、肾俞三穴,可调补肝脾肾三脏4/18页 8、失眠多梦 原理:本证与饮食、情志、劳倦、体虚等因素有关情志不遂,肝阳扰动思虑劳倦,内 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惊恐、房劳伤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 心火独炽,心肾不交;体质虚弱,心胆气虚;饮食不节,宿食 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上述因素最终导致邪气扰动心神或心 神失于濡养、温煦,心神不安,阴踌脉、阳踌脉功能失于平 衡,而出现不寐主症:经常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甚则 彻夜不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 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 治则:调理踌脉,安神利眠主经:以手厥阴经、督脉穴和八脉 交会穴为主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配穴:肝 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者,加丰隆、内庭、曲池; 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 水泉、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脾胃 不和者,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方义:心藏神,神 门为心经原穴;脑为元神之府,印堂分布在督脉上,督脉入络 脑,两穴相配可安神利眠四神聪镇静安神照海、申脉为 八脉交会穴,分别与阴踌脉、阳踌脉相通,阴、阳踌脉主睡 眠,若阳踌脉功能亢盛则失眠,故补阴泻阳使阴、阳踌脉功 能协调,不眠自愈 9、便秘调理 原理:主要为大肠传 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液被吸收,以致 便质干燥难解本证的发生与脾胃及肾脏关系密切,可分为 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便秘,多由素体阳盛,嗜食辛辣厚 味,以致胃肠积热,或邪热内燔,津液受灼,肠道燥热,大 便干结;或因情志不畅,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肺气不 降,肠道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 便秘虚证便秘,多由病后、产后,气血两伤未复,或年迈 体弱,气血号耗所致,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肠失滋 润;或下焦阳气不充,阴寒凝结,腑气受阻,糟粕不行,凝结 肠道而成便秘主症:大便秘结不通,粪质干燥、坚硬,排 便坚涩难下,常常数日一行,甚至非用泻药、栓剂或5/18 页。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