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每个人都有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这二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现实自我决定我个体如何选择理想自我,而理想自我又给现实自我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动力 现实自我说的目前的现实生活中个体的真实情况,即目前的心理、生理、社会等等方面的最真实的表现,也包括目前别人眼中的个体是什么样的情况它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觉 理想自我就是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即在个体的自我概念中定位我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通俗的话讲,就是我希望、期待我是什么样的人,自我定位的标准、目标它是个人对“应当是”或“必须是”等的理想状态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其实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这个社会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它之所以是这样也是全社会的人的共同的行为造成的,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它,只能去适应它因此,不如先反省自己身上的一些不适应环境的东西,改变自己性格中的一些因素,去适应这个社会 现实自我是个体对当前自我状况的认识和评价,理想自我则是个体期望达到的自我状况二者之间的差距,既是个体进步和完善的动力,也是当今大学生烦恼的重要根源大学生是一个抱负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短时间难以弥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或者沉湎于好高骛远,难以踏实做事的虚幻自信中。
一个人既然有梦想,就要为梦想而奋斗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再以实际的行动,将自己的梦想变得更实在一点! 在对两个自我进行比对是就应该本着认真、谨慎的态度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只有选取了适合自己的明确方向,才能让自己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信念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大学生群体是有着巨大的个别差异的,其中有些个体既没有过人的才能,也没有其他突出的优点,他们是大学校园中的相对弱势群体受到整个大学生群体较高的理想自我的影响,这些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由于其自身能力的局限,很难达到理想自我 合理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首先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其逐渐接近理想自我这是最为积极同时也是最有难度的协调策略,要求学生基于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认识,确立切实可以达到的理想自我,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目标,通过顽强的意志努力使现实自我走向完善最后基本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他们所能做的,是基本放弃理想自我,接纳现实自我,尽自己所能做得更好,学会与自己的过去作“纵向比较”中来确立自我信心,摆脱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而带来的自我伤害感,获得平常心,平静而踏实地面对生活应该成为这部分大学生健康的自我观念。
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摆脱成长中的烦恼 根本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冲突,需要摆脱自我形成过程中的外部依赖,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 (一)独立于他人评价,接纳现实自我 大学生常常把他人评价作为自我的标准,过多关注是否符合别人的评价标准导致的自我不确定性是烦恼的重要来源,而健康和成熟的自我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立于他人评价,能够基于个人经验完成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和认识,坦然地接纳自己因此,实现由外在评价标准向内心评价标准的转化,才能获得对自我的信心和个人成长的愉快体验 (二)独立于社会压力,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 学校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流,社会对大学生群体在才学、品德、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期望,这些期望与大学生的实际行为往往形成一定的反差,大学生自我发展中的部分焦虑来源于这种社会压力,常常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大学生的形象,因此产生自责和罪恶感摆脱这种困扰,需要大学生在社会要求和个人能力之间学会灵活和折衷,接受自己个性中某些不为社会赞赏和肯定的方面,扬长避短,不勉强自己屈从社会压力,应该认识到,在不妨碍社会和他人的前提下,成熟和独立的自我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一个人也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
本着这样独立于社会压力的理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张扬个性中积极的方面,淡化消极个性因素带来的心理困扰,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统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限它们是妨碍良好自我意识形成的心理障碍 过低的自我评价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大学生,在把理想我与现实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我期望较高,又无法达到,对现实我不满意,又无法改进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排斥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距离过大所导致的自我矛盾冲突,他们往往会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这类大学生往往降低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酿成悲剧近几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此心理问题所导致 过高的自我评价这是一种与过低自我评价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
在这种自我概念的支配下,个体往往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自我,并认为理想我可以轻易实现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往往盲目乐观,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情感挫伤,导致苦闷、自卑、自我放弃有时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丧气,保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是积极的自我意识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每一个大学生要有强烈的实践和锻炼意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和各方面素质,逐步完善和发展自我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反过来又必然会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3、 努力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认可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1) 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正确的理想自我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按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大学生要积极探索人生,理解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理想自我的确立寻找合适的人生坐标,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有限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地完善自我。
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既要努力发展自己,又绝不能固守自我,要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于承担重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当然提高现实自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使现实自我不断地向理想自我靠拢,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一过程,就是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3)认真进行自我探究,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统一大学生在认真探索人生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获取自我统一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和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与现实自我相对照,最后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差距,最终获得统一 总之,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正确认识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具有重要意 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自卑和自大都是不正确、不客观的自我观念,两者都应该注意矫正但是,对于青年人来说,更有害的是自卑。
自大当然不好,它会阻碍你的进步,恶化人际关系自视过高,毫无道理地认为自己当然比别人强,比别人优越,而又眼高手低,不能取得预想的成绩,则或使自己经常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年轻时,往往不知天高地厚,不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这是比较容易被理解和原谅的自大的毛病,在生活的磨砺中,在积累了较多的社会经验后,能够较自然、较容易地得到克服另外,对于青年人来说,对自己提出一个叫高的生活目标,对自己有一个较高的期待水平,会激励青年人奋发向上适度的“自大”,可以充分地开拓青年人的潜力而自卑入股得不到适当的致电和帮助,又没有一个适宜的发展环境,则会使人胆怯和消沉这样下去的结果,会使自己的处境更糟,继而使自己的心境更差,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克服自卑,除了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客观条件和独一无二的生存价值之外,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也是一个好方法暗示这个心理学概念是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使人从意识到潜意识层完全接受某种观念的心理过程暗示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如果使用的好,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心理作用手段如一个医生拿着一片维生素对病人说:“吃了它,你一定会睡个好觉病人吃了这片维生素,也会像吃了安眠药一样睡得很香暗示的原理是:我们的行为常常受潜意识的支配,而权威的意见和重复的信息,可以深刻地影响到潜意识,从而影响的行为。
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要经常地发出自我肯定、自我鼓励的信息如经常说:“我能行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因此积极的自我暗示是使自己从内心深处树立良好自信,重塑理想的自我形象的有效手段 为了追求自我实现,青年人切忌把自己封闭起来除了要深入社会外,还要经常找机会去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体验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去开阔自己的心胸,净化自己的心灵,去体味个人存在的意义;在大自然中,你会感受到真正的自我,感受到世界之广大,个人之藐小;天地悠悠,生命之短暂,你会更明白一个人为什么活,以及如何活得更美好 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实际的人生观; 积极地接纳自己、别人及周围的世界; 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 有较广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个人利害; 经常关注社会上各种疑难问题; 能享受自己的性格; 有独立自主的性格; 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 在生命中曾有国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经验; 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的一员; 拥有至深的知己,有亲密的家人; 具有民主作风,尊重别人的意见; 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和目的,绝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
可见,一个人的心胸和眼光,决定了他志向的短浅或高远;一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决定了他的人生暗淡或辉煌 人生能有几回搏,有生不搏待何时!所有的机遇和成功,都在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大道之上!我们走过了黑夜,就迎来了黎明;走过了荆棘,就迎来了花丛;走过了坎坷,就走出了泥泞;走过了失败,就走向了成功! 一个人只要心存希望,坚强坚韧,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地去追寻,去探索,去拼搏,他总有一天会成功正如郑板桥所具有的人格和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梦想在,希望在,人就有奔头;愿奋斗,勇拼搏,事就能成功前行途中,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生活,无论我们遭遇怎样的挫折,只要坚定执着地走在充满希望的路上,就能将逆境变为顺境,将梦想变为现实实现人生的梦想,我们必须希望和拼搏同在,机遇和奋斗并存,要一如既往,永远走在充满希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