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专题复习,大国崛起——俄国,◆在世界现代史上,俄国(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既有过耀眼的崛起腾飞,也有过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史的进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俄国的历史足迹,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末代沙皇全家照,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苏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俄国的历史变迁,苏俄(联)经济政策的变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后改革,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勃、戈改革失败,苏联解体,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大国崛起之一:沙俄时期,沙皇亚力山大二世:,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间:1917年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大国崛起之二:苏俄时期,末代沙皇全家照,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苏俄),,俄国的历史变迁,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非常政策”,严峻的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为纠正这种错误,列宁执行了什么政策?,新经济政策,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内容,余粮收集制,高度集中管理一律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有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缓和了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思考:,1、1920年,农民契柯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是A、他受到表彰鼓励B、他的粮食被没收上缴C、他被指定到市场出售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2.1921年冬季,农民契柯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出售其中的一小部分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B,D,,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例题: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克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B.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C.打退协约国的武装干涉D.镇压工农暴动,A,新经济政策的影响,(1)这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2)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影响和启示?,启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
结合史实,思考:三次“改革调整”分别是什么?实质是什么?,苏俄:美国;中国:,探究问题,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末代沙皇全家照,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苏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苏联:,成立时间:原则:,1922年,自愿和平等,大国崛起之三:苏联时期,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的五年计划,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928年-1932年,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并且为此后在二战中粉碎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右图是一副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B,“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特点:,,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上:高度划一,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甚至用强制手段管理经济,即: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
由于轻工业需要的资金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轻工业积累了资金后才轮到重工业,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这事做迟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应该按照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轻工业——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联,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了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3)、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必须保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斯大林的合作者也曾是对手,以这样敬畏的口吻评价着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
——《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二战中的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雅尔塔会议——,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重要一国,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后,许多西方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坦率地承认,虽然他们十分了解苏联体制的根本弱点,但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曾料到,一个昔日集权强大的超级大国苏联,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彻底垮掉,而且事先似乎没有要垮台的任何征兆大国崛起之四:遭遇挫折,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现实原因: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苏联解体的原因,内因:,外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警惕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A.“八一九”事件B.宣布实行多党制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D.《阿拉木图宣言》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A,D,A,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小组合作:,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习近平: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启示,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纵观苏联(俄)的发展历史,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古人曰:“左图右史”,(一)人物图: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A人物是,主要贡献(写两个),(2)B人物在位时苏联政治和经济形成了一种模式叫,其主要特征是,(3)C人物是主要贡献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上高度划一,邓小平,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比例图:右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苏联工业产量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列宁和斯大林在这期间分别实行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苏联工业产量迅速提高,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十月革命后初期(列宁领导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50年代初(斯大林领导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小结:★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政策、一个模式、三次改革),末代沙皇全家照,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苏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俄国的历史变迁,俄罗斯加入世贸,多极化力量中重要一极,大国崛起之五:伟大复兴:,六、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领导人,与俄罗斯相关的文学,近代文学(沙俄时期)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现代文学(苏联时期)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