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领导者应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r****d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50KB
约12页
文档ID:156785430
领导者应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_第1页
1/12

领导者应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王学琦 2021年南非世界杯英格兰与德国的八方之一决赛中,英格兰球员兰帕德一脚打在横梁上弹入球网的进球被裁判判为无效,事后电视镜头显示该球明显越过了球门线,全世界的球迷都看到球进了,唯独当值的边裁和主裁没看到,无数现场球迷高呼“裁判下流〞这是球迷的情绪该球被法新社称为“世界杯上最大的误判〞英国球员在场上并未表现出剧烈的情绪甚至愤怒,依然努力加强进攻,虽然最后依然输了本场比赛,但他们所表现的风度,对意外事件的反响令全世界赞叹他们知道,“裁判是人不是神,误判是人之常情〞〔此话出自世界足协主席布拉特之口〕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随后进行的阿根廷与墨西哥的八分之一决赛,无独有偶,阿根廷明显的越位球竟被裁判当成了好球,墨西哥球员和足球官员愤怒了,随后引发球员、教练混战,球员在通道混战,引发了剧烈的情绪对抗这里我无意说谁好谁坏,都是情绪的表达 〔一〕 ?新华字典?解释:情绪是外界事物所引起的爱、憎、愉快、不愉快、恐惧等心理状态EQ情商?解释:情绪是指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生理与心理状态及相关的行为倾向。

百度百科对情绪的解释:“情绪〞是人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响,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响,如喜、思、哀、乐等总的说来,情绪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补充定义:物质在受限范围内运动,以表达思维变化的表现形式根本的解释有六种:〔1〕情绪留连,情丝缠绵的情意〔2〕富于情绪,泛指感情〔3〕指心情、心境,醒来时情绪极坏〔4〕未知情绪,指情况、端绪〔5〕劲头,如学习情绪很好〔6〕指闹情绪,不正当或不愉快的情感心理学给出的定义,“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在生理反响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二〕 情绪管理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6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他认为人有其固有本性,人的先天倾向中有积极的取向,也有消极的本性,即人有趋向于成长和自我实现这样的内在倾向,同时也具有非理性的不利于生存开展的生活态度倾向他认为这种非理性的生活态度,导致心理失调他把人类常见的非理性信念归为十类:〔1〕倾向于进行畸形的思维〔如强迫思维〕;〔2〕倾向于易受暗示影响;〔3〕倾向于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4〕倾向于要求尽善尽美,认为不是完美的就是无用的;〔5〕倾向于对他人的过分要求;〔6〕倾向于追求绝对化、肯定化,不能忍受不确定性;〔7〕倾向于夸大负性事件的危害性;〔8〕倾向于自暴自弃;〔9〕倾向于自我贬低;〔10〕倾向于过分关注自身的机体变化。

他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于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和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件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艾利斯将上述概括为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病症他认为并非A直接引起病症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即信念B在起作用在ABC理论中,他总结出了ABCDE模式D代表治,即反省,对自己的行为做反省,通过D来影响B,认识偏差纠正了,情绪和行为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除和减轻,最后到达E效果,负性情绪得以纠正 〔三〕 情绪是一个警讯、一个警示灯,当一个人觉得全身要“爆炸〞的时候,情绪就在提醒这个人: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因为情绪没有好坏,没有优劣,它只是告诉人们,你的反响有点问题不要把情绪当成坏事情绪是天生的,是好现象,如果一个人装到完全没有情绪,就会有种程度的危险性,因为大家不了解他,他会显得“高深莫测〞其实,关键在于人的情绪表现得成熟不成熟,而不是有没有情绪反响只要合理,情绪对人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都有正面的帮助从ABC理论可以看出,人们应坚信自己是情绪的主宰,只有无条件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才会进一步改善自己,改变情绪。

但是人们喜欢把责任推给外界,喜欢怨天尤人,认为自己没有方法控制事情的发生和开展,所以情绪始终不得安宁人最可靠的是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但是有很多人都在走那种没有用的路子,老想要改变别人一个人要改变别人很困难,改变自己更容易,求人不如求己情绪是可传染的我们每一个人最好不要做环境情绪的破坏者要牢记三句话:你的情绪会影响到别人;你要让别人平稳你就要自己先平稳;一旦发生什么错误,你先改变自己,别人很快就会跟着改变改变情绪要从培养合理的思考能力出发情绪管理只有一条规那么,即当人观念正确的时候,人的情绪就稳定人们被很多不正确的观念所影响,结果导致自己的情绪不稳定情绪真正的“主管〞是你自己情绪如果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就表示这个人没有尽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这个责任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责任人是习惯的动物,习惯改变是从观念开始的,观念一改变,习惯就改变;习惯一改变,情绪就改变了如何改变观念?首先要通过学习增强选择能力什么叫不幸?就是因为选择错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权利替任何人做任何决定,哪怕是家长你也不可以决定孩子的一切!其次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思想,德鲁克就非常会做,每年都要抽出一段时间总结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下一步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我们大家经常借顾忙,而不知停下来理一理思维,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所以,我们要找一个时间,把自己原来的观念整理一下,不然自己的一些正确想法会随着现实生活而被磨灭我们要把自己的脑袋理一下,把所有观念倒出来,看看每个观念还合不合现在的要求,合的放进去,不合的就丢掉,把原来的情绪负债该还的还,该丢的丢人的一生最要紧的就是要时时刻刻都有一个重新出发的时机,时时刻刻自新第三,要学习调整自己的观念孔子强调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要常常改变自己的观念人的观念和心态一改变,他的情绪就会稳定,出去碰到下雨他也会很快乐:这个时候来点雨,树木、大地都好,自己淋一点也有奉献很多苦恼都是人自己找的,很多不安宁都是人自己想出来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所有的痛苦和不安宁,都是自己给自己找来的麻烦人要想摆脱,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观念、心态心情会改变一切的感受,会改变自己的情绪当情绪稳定时,很多天大的事情,人都会觉得不算什么;但在气头上时,小事也会变成大事同样一句话,当人心情很好的时候,会觉得它是好话;当人心情不好时,它就变成了坏话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情绪的“中间层〞,关键要调理好“B〞 〔四〕 研究者发现成就与智力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成正比。

研究者对被调查者中成就最大的20%和最小的20%的人进行比拟,发现这两组人主要差异并不在于智力的上下,而在于个性品质的不同,成就大的一组表现出更强的进取心、自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说明非智力因素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其中,情绪稳定就是一个重要的品质作为一个领导者,他的权力、责任更大,影响力更大,涉及的环境和人员更多,他的情绪管理更为重要同时,领导有示范作用,如果你一遇到问题就推责任发脾气,那你的下属也会学着以此对待他的下属,这样你的组织就会成为一个不负责任、没有战斗力的组织孔子很推崇颜回,并且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有人问孔子:您学问好,名气又大,颜回不过就是一个穷小子,没财富没地位,穷得每天只能喝粥,他有什么优点呢?孔子说:颜回最大的特点是“不迁怒〞、“不二过〞所谓,迁怒就是在用一个不相关的错误去惩罚不相关的人如果说愤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迁怒就是惩罚完自己再接着去惩罚无辜的人一个人能做到不迁怒,情绪很稳定,不把情绪转移到别人或别的事情上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不二过〞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回人都会犯错误,关键看犯了错误以后怎么办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领导者也不例外事情发生了,问题发现了,一般人会任其开展,逃避,否认,发脾气……出色的人怎么做?很快把情情调整过来,面对问题,查找原因,纠正错误,而且不会拿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别人,特别是不会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对自己亲近的人发火,这就叫情绪稳定凡成功的人,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出色孔子在?论语?中有言:“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那么不孙,远那么怨〞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时刻把握好自己,把握好交往、关系的“度〞,否那么太近了那么“不逊〞,太远了那么“怨〞这样因没有把握好度,而影响了别人的情绪,因情绪具有可传染性,这种不良情绪反过来会影响到你自己的情绪,使你也成为不良情绪的受害者这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都是不利的   〔五〕 一个人只有明白自己的情绪,才有方法去合理地处理它所以人遇到事情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冷静,不要冲动当刺激过来的时候先冷静一下,去想想外面是什么,里面是什么,中间是什么,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判断,再做出自己的反响,这时的反响应该是正确的,人不会反悔所以凡事要合理去解决,冷静是最好的态度ABC情绪理论告诉我们,二分法会产生非理性观念非理性和理性的区别就在二分法,二分法太过坚持就会变成非理性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调节情绪的。

易经?就是三分法,把二看成三西方人的观念是二选一,中国人多了一个选择,是两个合起来,所以叫二合一如把好和坏合起来想,是去好还是不去好呢?“我要去但是很可能不会去,不过我还是想去,可能到时候我才能决定〞,这句话讲了和没有讲一样,但这就是“合〞起来,把要去和不要去合在一起想这就是第三条路把二分法转换成三分法,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彻底释放,不再苦恼于“是非清楚〞,我们就一可以自己轻松,愉快地工作生活快乐是自己求的,不是别人给的一个人只要摆脱二分法的思维,就会很快乐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好与坏是一样的,得与失是一样的,这就是辩证法,是科学哪一天一个人真的能够想到生与死是一样的,那他还有什么不快乐呢? 〔六〕 愤怒、忧郁、焦虑、害怕是我们常见的情绪素向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我们一定要学会如何管理这些典型的情绪人为什么会愤怒?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心理压力太大,自己承受不了,所以要发泄出来二是权益受到了伤害一个人如果无限制地发泄愤怒,是件可怕的事,但如果把愤怒完全压抑,最后人自己会受内伤最好的方法是“激不怒〞比方?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他的情绪管理是第一流的,不管诸葛亮如何激他,他都不会生气。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假设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那么伤肝过度愤怒,引气肝气上逆,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耗伤肝的阴血〞因此,愤怒是对肝脏的极大内伤愤怒的真相就是三句话:愤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愤怒是为了自我保护,愤怒是懊悔的前奏明白了真相,我们就要少生气忧郁是忧愁、郁闷悲忧过度可导致忧郁症它是神经官能症的一个病症,是由于用脑过度,精神紧张,体力劳累所引起的一种机体功能失调的疾病克服忧郁有三种方法:〔1〕找出真正忧虑之所在,要深入分析,明确自己到底怕什么、担忧什么,把它找出来,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顺其自然〔2〕挖掘事情的正面意义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的意义,对那种没有方法去论证和证明的事情,宁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3〕把注意的焦点转向内在心灵要提配自己不要长期把焦点注意在那种使自己担忧、害怕的地方,只要一转移注意力,人就会把那些地方给忘记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焦虑时一定会有不合理的思维存在,正是其不合理的思维维持着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不正常反响即不合理思维是焦虑的本质焦虑是自己选择的,一个人选择紧张、选择不安、选择焦急、选择忧虑、选择担忧、选择恐惧,都会造成焦虑。

想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能不想但也不必多想之所以焦虑,是人们觉得不能控制人们所能控制的事情并不多,小事情可以控制,大事情很少能控制得了我们要有个正确的心态,“用勇气去做好我们能控制的事,用胸怀去面对不能控制的事,用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害怕是一种自然反响,是对人不可知的、不了解的、掌握不住的事情的一种自然反响当你害怕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问问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当一个人找到具体目标,并进一步去了解自己为什么害怕或以后怎么保护自己时,自然就不害怕了害怕这种情绪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最可怕,当他什么都不怕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怕他要让自己有一点自律、有一点畏惧,他才不会乱来什么都不怕,人会无法无天;什么都怕,人会止步不前盲目的害怕是错误,适当的害怕是平安,过分的害怕会伤害人的生理和心灵恐伤肾,是指恐惧过度,耗伤肾的精气肾藏精,所以?灵枢·本神?说:“恐惧而不解那么伤精,精伤那么骨酸瘘厥,精时自下〞因此,为生命、为平安害怕是正常的,只要不过分就好对于一切的情感、情绪,我们不要去控制它,压抑它,而要让它自然地发泄,但要“适可而止〞有专家研究,中国人情绪变化特别大,很容易发脾气,而且情绪不稳定时不讲理。

中国人是天底下最讲道理的民族,但如果有人惹他生气,他就不讲理中国式管理讲“修己安人〞,修己就是要使人自己的情绪稳定安人就是让对方情绪稳定——自己稳定,别人稳定,大家都稳定,才能把事情做好尤其是作为领导者,更应“身先士卒〞,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也是管理的第一要务这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事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2010年6月28日。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