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为何总是“粗心”两字

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50KB
约3页
文档ID:136171121
为何总是“粗心”两字_第1页
1/3

为何总是“粗心”两字   每到一份考试卷发下来,儿童们全部会有这么的体会:发觉那么简单的题目竟然错了!心想:“哎!不小心,写错了!”而老师常常会问儿童:“你为何不检验?”有的儿童会回复:“我检验了,可惜没有看出来,”老师又问“检验了还检验不出来?”学生低头无语,心里也在想:“对呀!为何没有检验出来呢?”也有的儿童会说:“没有时间了,所以没检验!”老师会说:“那你做的时候怎么不小心点?”是啊!为何做的时候不仔细点呢?”  全部的人全部知道检验的意义,可为何大多数的儿童还是不能坚持下来?原因有二:一是认为“检验”很多出,检验从表面上来看,它不是作业,而且还很浪费时间况且既然已经做完了题目,自己也感觉没有什么问题,觉的检验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就对检验失去了耐心,觉的检验就是负担,主观上不喜爱“检验”也就无法使检验成为一个习惯这一点能够从竖式计算的验算中反应出来,很多同学听见竖式计算要验算就显得很不耐烦,验算时应付了事,一向不计算,而是誊录过程,更有甚者明明两次计算答案不一,但她们依旧无动于衷二是不知道“检验”什么!因为对自己可能发生的错误(错误往往含有习惯性)缺乏预见性,有的儿童对自己很自信,所以检验的时候要么感觉很盲目,要么就是一目十行地看几遍,还不时地东张西望,总认为这么做是正确。

既然是正确,还检验什么?即使有错的,反正也检验不出来,只能听天由命了久而久之,也就不检验了!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首先在思想上要端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要充分认识到检验的关键作用,利用课余时间能够查找部分大到世界小到身边的因为粗心引发的严重后果的事例和科学家、名人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让其明白检验的关键性,端正学习态度另外要使学生对自己错误的特点和习惯进行总结,这么能够使学生在碰到最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就会多加留心和注意,这时“坏蛋”就会经过你的检验而无所遁形了检验的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其次培养她良好的读题、审题、落笔习惯解题时的读题、审题和第一次的落笔是解答结果正确是否的关键之所在,只要抓住这点,检验就会显得轻松因为否定自己远比否定她人来的困难  最终要教给她们正确的检验方法经过调查发觉,有很多的学生不是不检验,而是不会检验,每次考试的时候同学们拼命地检验,可是只要你仔细观察、问询就会发觉,她们全部是用眼睛看来看去,心里一直在想,我这么做是正确,因此检验就变成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毫无效果正因为此,我们应该关键教给她正确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检验方法能够是用初稿纸把解答过程遮住,然后把题目一道一道地重新读题、审题、计算一遍。

在这儿一定要屏弃想当然的态度,接着看前后两次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相同的就检验下一题如有不一样,则再重复检验,看到底是哪一次解答时犯错,找犯错误原因再决定选择哪一个解答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计算题很适用能够是把演算结果代入已知条件里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比如:有这么一道应用题,小明有8个苹果,比小军多3个,小军有多个?假如你的算式是8+3=11(个),那么你在检验的时候能够这么检验:小明有8个苹果,小军有11个苹果,小明比小军少3个,这和题目中的比小军多3个相矛盾,所以8+3=11(个)是错误的这种方法对于应用题最为适用也能够是经过估算进行检验,依据条件经过估算得出正确答案的大约范围,看自己的解答结果是否在这个范围之内,假如不是,那就应该好好地检验这道题目了比如:(看下面的竖式计算)  802×68=8984  802  × 68  1304  738  8984  你能够把802×68看成800×70≈56000,这个答案和8984相差甚远,因此这道题可能算错了,就得重新计算这个方法对于考试时做完试卷,只剩下一点点时间最为适宜  检验原本很简单,可是有大家做不好就显得不简单了但不管怎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不会出现本文开头的一幕。

是我们每个老师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每个学生最大的心愿。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