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是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的控制中心是④B.⑧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C.③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①⑥⑦2 . 下列事例中与“大树底下好乘凉”表述相同生物学道理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蝗虫具有保护色C.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3 . 作为携带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它的组成是( )A.基因和脂肪B.DNA和蛋白质C.蛋白质和糖类D.无机物和糖类4 . 利用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 )A.新鲜的B.干燥的C.薄而透明的D.大而色深的5 . 小李同学用15的目镜与10的物镜组合,清晰地观察到了一只草履虫,这时草履虫的放大倍数是( )A.15B.10C.1500D.1506 . 从镜箱取出显微镜后,对光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让遮光器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④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明亮的视野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7 . 曾获得感动中国人物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下面哪位科学家( )A.王应睐B.袁隆平C.陈章良D.钟南山8 . 1898年发现致使烟草得花叶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是“有传染性的活性物质”,并把它命名为病毒的科学家是:A.德国人麦尔B.俄国人伊万诺夫斯基C.荷兰人贝杰林克D.英国人郝胥黎9 . 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的共有特征的是( )A.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制造有机物10 . 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1 . 若要将显微镜视野下方的物像移到上方,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A.上方B.左方C.下方D.右方12 . 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小悦设置了如图实验装置,已知A试管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B试管实验材料为( )A.淀粉液+唾液B.淀粉液+清水C.唾液+碘液D.唾液+清水13 . 图中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某同学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20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现欲将乙图视野中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观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左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C.目镜不需要调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3)D.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14 . 藻类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是很有规律的: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澡,再深处长红藻;种子植物在高山上的分布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山脚下是茂密的常绿阔叶林,半山腰是落叶阔叶林,再往上是针叶林,山顶上是不毛之地影响藻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分布的生态因素分别是A.阳光 、阳光B.温度 、阳光C.盐度 、阳光D.阳光 、温度15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大雁南飞B.珠穆朗玛峰每年上升3.7米C.秋天杨树落叶D.小草发芽16 . 细胞内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是( )A.细胞质B.细胞膜C.细胞核D.线粒体17 . 为了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实验(如下表),分析选出最佳的修改意见( )花盆空气温度水①充足0℃适量浇水②充足20℃不浇水,保持土壤干燥A.两个花盆中都应该适量浇水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0℃的环境中C.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20℃的环境中D.把表中的空气换成氧气18 . 仙人掌的根系发达,叶特化成刺状;大雁在冬季迁徙到南方越冬。
影响上述植物形态和鸟类习性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 )A.水、温度B.阳光、温度C.水、食物D.阳光、食物19 . 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二字,看到的图形应该是下列哪种情况A.AB.BC.CD.D20 . 如图是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影像,要把字母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哪个方向移?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二、综合题21 . 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于放大物像的结构是_____和__________填序号)(2)转动[ ]_____可以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在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 ]_____,以免损坏盖玻片3)如果某次观测中,使用的目镜上标示 10X,物镜上标示 40 X ,则观测到的物像比实际物体放大了_____倍;若此时发现物像在视的左上方,为了使得物像能回到视中央,则应将玻片标本往_____方向移动;若此时看到的物像是数字“6”,则实际物体是数字_____4)实验中,当换用高倍物镜后,发现视野中的亮度会_____,细胞的数量会_____5)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判断污点在_____三、实验探究题22 . 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1)你能帮他提出问题吗?______能影响黄豆芽叶绿素的产生吗?(2)针对你的问题,再作出假设吧:______(3)设计实验方案: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甲、乙两个容器中,把甲放在______下,乙放在______处培养,这一步是为了设置______实验。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______绿,乙中的黄豆芽______绿填“变”或“不变”)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______5)如果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据实验设计回答有关问题:A.此实验能否证明光照对黄豆发芽的影响?为什么?______B.在这个实验设计中,应该修改的内容是______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