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自然的文字》评课稿(苏教版十一册)

1528****25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42KB
约3页
文档ID:191004797
《大自然的文字》评课稿(苏教版十一册)_第1页
1/3

大自然的文字?评课稿〔苏教版十一册〕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 ,由于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群众化 ,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 ,所以浅显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明白但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  徐婷老师在本课的具体教学时 ,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 ,将沉默无语的文本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充满魅力、鲜活的教学内容 ,让科普小品文充满语文味下面具体说说几点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教学过程由扶到放结合 ,引导有法  教是为了不教确实 ,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星星这种文字时 ,徐老师一开始让孩子们读课文 ,思考:北极星有何作用?学生一读就明白指向北方 接着 ,让学生讨论作者怎样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北极星的神奇作用的?从而引出作者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然后老师又问: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读者北极星可以指示北方?以此让学生明白了: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 ,有时 ,光从道理上讲 ,不太理解 ,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个过程老师引导细致 ,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感悟文章内容 ,揣摩文章语文表达学完星星 ,学云、石灰石、花岗石时 ,徐老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学 ,体会作者他又是怎样介绍另外3种文字的呢?又是怎样把它们介绍得生动有趣的。

这样的教学扶放结合 ,由内容的揣摩 ,到方法的引领 ,引导过程非常得法  二、评价语言准确生动  在课堂教学中 ,评价语言是非常重要 ,它总是伴随在教学的始终 ,贯穿于整个课堂 ,缺乏鼓励的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 ,毫无生机而精妙的评价语言就像是催化剂 ,能使课堂掀起层层波澜 ,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刻被点燃 ,在今天的课堂中 ,徐老师始终以真诚的言语 ,激昂的语调鼓励的言辞 ,有效地调控着整堂课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喜悦  如:徐老师在指导学生第二自然段时 , ,有个学生说得不够准确 ,老师马上予以引导 ,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 ,经教师一提示 ,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找再如学生读二、三自然段时 ,两段之间停顿短了 ,老师评价说:读得很好 ,就是段与段间停顿可以再长一点 ,下次大家肯定会注意了有个学生多读一个字 ,教师非常亲切的说“别着急 ,看仔细了 ,你会读得更加流利〞看似一句平常的话 ,却提醒了学生读书时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比方: “你很会思考!〞“读得非常准确!〞等等 ,准确得体的语言 ,使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 ,清楚地了解到了自己的优点与缺乏 ,以及自己努力的方向 ,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

  三、拓展延伸及时有效  从阅读的角度讲 ,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艺欣赏 ,只需体验情感 ,开展情感语文的目的 ,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 ,还要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启迪 ,学会一种方法 ,使人越来越变得眼亮 ,越来越有本领 ,这样的语文课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求知的愿望 ,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在本堂课的教学中 ,徐老师在学完了砧状云后 ,补充了一段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内容 ,说一说 ,读一读 ,这样恰到好处的课外延伸 ,既丰富了课堂内容 ,又使学生拓展了关于云的课外知识  又如:在学完书中的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后 ,徐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交流自己懂得的其他大自然的文字这处拓展交流是必要的 ,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亲近自然 ,很好的淡化了训练意识 ,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再如: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与表达这堂课 ,徐老师在这一堂课上很突显这一点在学完了课文介绍的四种文字后 ,徐老师给出固定的内容 ,让学生学习伊林的写法 ,把大自然中的文字介绍生动学生即学即用 ,学得轻松 ,仿得有效。

借用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 ,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 ,一定要注意训练 ,不断开展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说徐老师的课堂拓展延伸及时有效谢谢大家!3 / 3。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