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带“自”诗研究]守岁杜甫带拼音的诗 摘 要: 杜甫善用“自”字,爱用“自”字,这会不会和她的性格、思想、行为相关呢?杜甫的这些带“自”诗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杜甫的这些带“自”诗在杜甫的诗中所占的百分比比较大,而且分布比较集中,反应出了杜甫的性格和行为及当初的情感状态本文就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 杜甫带“自”诗 性格 行为 分布 意象分析 一、综述 杜甫善用“自”字,表现了作者的性格、思想、情感和诗中的情韵清人薛雪的《一瓢诗话》云:老杜善用“自”字,如“村村自花柳”,“花柳自无私”,“寒城菊自花”,“故园花自发”,“风月自清夜”,“虚阁自松声”等,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 为何讨论“自”这个字?这是一个自我意识,“一切景语皆情语”自”在《汉语大字典》里有这么的解释:“①《说文解字·自部》:‘自,鼻也’段玉裁注:‘凡从自之字,《言部》詯,胆气满声在人上也’③代词,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自己’,‘本身’《集韵·至韵》:‘自,己也’⑤自然地,不借助外物;依旧,仍然唐杜甫《滕王亭子二首》之二:‘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1]P3046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
自”字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只要是有才的人,通常全部会自诩甚高,一旦达不到自我的要求,就会自悲自悯,而且杜甫一生漂泊岁月多,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内心自然会不平,但杜甫又不是拘泥于小我之人,这些带“自”诗能够看出杜甫狂放不羁的性格,又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个自我思想的矛盾在她的内心挣扎,最终就会表现在诗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二、带“自”诗和杜甫性格、行为的关系 杜甫的性格和行为,新旧唐书和唐才子传全部有提到《旧唐书》:“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认为忤甫于成全部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和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2]P5054《新唐书·杜甫》[3]P5736、《唐才子传笺證·杜甫》[4]P356全部有这么的描述 到底这些带“自”诗是怎样表现她的性格的呢? 新、旧《唐书》中说到杜甫的性格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这么的性格当然会影响她的诗歌创作钟嵘在《诗品》中写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10]P2 以下是杜甫带“自”诗:《乐游园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大云寺赞公房四首》、《画鶻行》、《忆弟二首》、《示姪佐》、《遣怀》、《归燕》、《蒹葭》、《苦竹》、《蜀相》、《杜娟行》、《游修觉寺》、《后游》、《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柳边》、《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全部府》、《早花》、《滕王亭子二首》、《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雨》、《别蔡十四著作》、《晚晴》、《西阁二首》、《雨四首》、《月》、《南极》、《西阁曝日》、《瀼西寒望》、《愁》、《江梅》、《孤雁》、《鸥》、《雨不绝》、《园》、《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触目》、《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茅堂检校收稻二首》、《寒雨朝行视园树》、《日暮》、《即事》、《写怀二首》、《江边星月二首》、《江边星月二首》、《舟月对驿近寺》、《南征》、《清明二首》、《遣遇》、《宿花石戍》、《归雁二首》、《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简台省诸公》。
[9]这些带“自”诗全部反应了作者的那种矛盾的情感、褊躁的性格、狂放的行为和一个强烈的自我意识正是有那样的性格,作者才会有那么多带“自“诗,因为本文篇幅有限,只能选择部分诗歌来解释《西阁二首》:“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在夔先寓此[9]P758《南极》:“近身皆鸟道,殊俗自人群黄希曰:此用《尔雅》四极中之南极,夔在长安南也公诗:白谷气候殊当是夔地名亦厭居南土,撫景感怀之作也[9]P763《瀼西寒望》:“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9]P521“瀼西为来春移居之处是诗为居瀼根由蓋西阁之寓,险绝人区,賙烦亲故,久欲去此而谋居矣[9]P522《日暮》:“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9]P558《写怀二首》:“冉冉自趨競,行行见羁束久困于夔,而发为达观任运之词‘冉冉’、‘行行’,所谓‘劳生’也 诗歌能反应人的性格金启华先生在《杜甫诗论集》中写道:“杜甫对一切事物期望听其自然,达观随寓,忘情荣辱,绝圣弃智[11]P27“用世不成,出世不得,她见到山寺,又怀疑到自己的信仰,而产生卜居的念头[11]P29“她功名蹭蹬、仕宦无门、买药城市、寄食友生、残杯冷炙、四处悲辛[11]P33杜甫一生漂泊流离,生活艰辛,而且还是个恃才狂放的人,因此,在人生价值没有得到认可,社会战乱不停的情况下,她的自我意识就会表现得很强烈。
她的情感和性格的矛盾就会表现得十分强烈,因此,诗中的字眼也很夺目我们在此之前讲到“自”的多种意思一个想要坚持自己,但世俗的强迫让她内心十分痛苦,隐居让她的身心得到放松,不过,又不能让她的才能和济世的理想得到施展,因此这种矛盾就表现在了诗里,表现在了“自”上正像宋代葛立方在《韵语阳秋》里所说:“老杜寄身于兵戈骚屑之中,感时对物,则悲伤系之故作诗多用一自字《田父泥饮诗》云:‘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遣怀诗》云:‘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忆弟诗》云:‘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日暮诗》云:‘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滕王亭子》云:‘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言人情对境,自有悲喜,而初不能累无情之物也[10]P484杜甫的性格和行为更详细地反应在她的带“自”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