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发生机制说明一、 肝纤维化发生关键环节:始动因素——肝细胞炎症、坏死;参与细胞一一窦内皮细胞、枯否细胞、肝细胞、贮脂细胞;中心环节——HSC、肌成纤维细胞;介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a、-p (TGF-a、TGF-p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表皮生长因子(EGF);最终结果——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肝纤维化二、 肝星状细胞当肝实质细胞受到损伤时,邻近的肝细胞、库普弗细胞、窦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 通过旁分泌作 用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 肿瘤坏死因子a (TNF-a )、转化生长因子 p (TGF-p )、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小板源性生 长因子(PDGF )、内皮素(ET) -1等,作用于HSC并使之出现肌成纤维母细胞 (myofibroblast,MFB)样表型转化,激活并导致细胞增殖、ECM合成增加等激活 后的肝星状细胞可自分泌TGF、PDGF、ET等细胞因子使活化得以持续,此时即使除去 原发因素纤维化仍会持续共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三、 各种病因:病毒、毒素、寄生虫、自身免疫、代谢和遗传等均可引起慢性肝损害(坏死、炎症), 包括肝纤维化、肝硬化。
最常见病因为慢性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四、 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⑴细胞保护作用;⑵抑制HSC;⑶拮抗致纤维化细胞因子;⑷抑制胶原合成;⑸促进胶原降解;⑹抗脂质过氧化提示抗肝纤维化系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五、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的:⑴减轻肝损害;⑵保护肝功能;⑶防治肝硬化;⑷预防肝癌1、肝细胞损伤后枯否细胞对HSC的激活作用明显增强2、肝纤维化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肝脏在肝炎病毒、酒精、毒性物质、缺氧或免疫损伤等因素作用下,可引起急、慢性炎症, 肝细胞坏死,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如PDGF、TGF-B1、TNF-a、IL-1 等,作用于肝星状细胞,促进其分化增生并生成、分泌大量胶原纤维,使I、III型胶原比值 增高,大量I、IV型胶原沉积于Disse腔,使肝窦内壁细胞间“窗”的数量和大小缩减,甚至 消失,形成肝窦“毛细血管化”,导致门脉压力增高同时影响肝细胞与肝窦间营养物质的交 换,进一步加重肝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