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浅析学习方式中的几个问题刘洋(天津和平区研究生课程班 4 班)【摘要】1、学习方式转变的现实2、关于学习方式划分的认识3、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已被写进了《纲 要》中——“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 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下面是我对学习方式的几个问题的学习收获:一、学习方式转变的现实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 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 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走进中小学课堂就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 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 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 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家长也嘱 咐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 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及比较,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 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 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课程 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合法地位同时,新 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 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有关专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 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 方法。
为此,他们建议,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条途径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 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 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另一条途径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 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 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 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 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 感体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 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 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创设 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 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二、关于学习方式的划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最为常见的是按学习进行的形式将其 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 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 发现者发现学习与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性质上都是一样的,相对于接受学习来说,它 们只是在适用范围和层次上有一定的区别学习也可以根据学习者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划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 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 习结果的学习,它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一面他主学习则与之相反,体现 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学习还可以根据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情况划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所谓意义学 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在理解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它意味着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和整合 而机械学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因为学习者自身或 学习材料的原因,学习者无法达成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学习材料也无法产生其心理意义。
此外,就组织形式而言,学习又可以划分为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 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独立学 习则是指由个体独立进行的学习如何认识上述的学习方式呢?1. 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对于上述学习方式的划分,我们分类的角度和依据的标准并不相同,相应地,不同类别 的学习方式之间不应该、也不会存在什么对应关系上述任何一种学习方式与其它的学习方 式之间都是一种交叉关系,在不同学习方式之间划等号的观点是错误的例如,自主学习并 不等同于意义学习或机械学习,也不等同于接受学习或发现学习,更不等同于独立学习或合 作学习同样道理,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机械学习或他主学习,发现学习也并不一定就是意 义学习或自主学习2. 不同学习方式与学习的有效性上述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是客观存在的,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必须认识到:新 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 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一种学习而否定另一种学习,更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说所有有效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或是其它某种类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应因时、因地、因人 制宜,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方式。
即便是绝大多数人一直持否定态度的机械 学习,在有些情况下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有效的和必要的,而不是仅能用以应付考 试和作业学生的年龄越小,他(她)已有的知识经验越少,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理解的余地 越小,那么意义学习的比重就越小,其学习中机械的成分就越多但我们不能就此断定这是 无效的学习三、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认识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倡 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重要的一种特别提出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理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 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 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 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 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 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 应的调适。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 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 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 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 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 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 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 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 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 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 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 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 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 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 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 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强 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既不按智力水平分班、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那么这种学校就不太 会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以及违法犯罪等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降低学习成绩 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 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提高他的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亲社会技能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三)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 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 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 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 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 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 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 关注好的事物等四)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 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 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 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 行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真正 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 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效教学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 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 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 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 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 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参考文献】1、《“主动、探究与合作”,灵丹妙药?》 盖乃诚2、《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 《中国教育报》3、《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中国教育报》4、《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