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初一年级语文试卷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一年级语文试卷一 、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故宫是沈阳最具特点的名胜古迹,在这里你感受不到世俗的嘈杂与暄嚣,它以古朴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文化横亘于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都对它发出由衷的赞叹来到沈阳,不到故宫,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撼 (1)请给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嘈( )杂 横亘( )(2) 上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下面词语中的“发”字与“发出由衷的赞叹”中的“发”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发货 B.发表 C.发展 D. 发现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1)现在的一些文学作品从作品内容到表现手法,从题目到包装都极力媚俗,为许多有良知的文化人所 (2)延安是著名的的革命3)我们要努力学习布局谋篇的,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A.不齿 圣地 技巧 B.不耻 胜地 技巧 C.不齿 胜地 技能 D.不耻 圣地 技能3.下列加横线的成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遇到问题,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一味怨天尤人。
B.许多同学在学习中不重视学习方法,以为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微不足道 C.他们是多年至交,如今在异地他乡萍水相逢,自然十分高兴 D.提到刚才惊险的一幕,他仍然心有余悸4. 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4分)(1)从1月5日下午大约2时左右,沈阳开始普降中雪,空气清新了许多2)因雪大路滑,途经沈阳的不少高速公路也受到了影响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代表诗作是《繁星》、《春水》,作品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文笔清新优美 B.《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写,是最成功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给人们带来无限博大的想象空间 C.《木兰诗》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讲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战国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6.文言诗文默写填空3分)(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军旅艰苦生活的诗句是:,2)有人认为《观沧海》是最早的个人创作山水诗歌两句描写山水粗犷大气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人生理想的更高希冀;“;”(杜甫诗《望岳》)这是“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无尽豪迈。
7. 阅读下面这首词,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2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如归去”的子规入诗,令飘零、离别之恨在内,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意境 B、次句直抒胸臆闻道”表示惊慌惋惜之意;“五溪”,用以指出迁谪地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在叙事中抒情,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飘向老友所去的遥远的龙标 D、后两句诗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句相似8.下面是对两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淮上与友人别》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9.综合性学习(3分)图书馆是同学们借阅读书、汲取知识的一个场所,它为许多爱好读书的人提供了方便。
可有些同学不爱惜图书,因此在图书馆中出现了大量的破损图书1)请你为同学们提一条爱书、惜书的具体建议:(1分)(2)有人为图书馆拟了一副对联,这里只有上联,请你补上下联:(2分) 上联:珍爱图书,使书香溢满校园 下联: .10.课外名著阅读《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回答下面问题:(任选其中两个问题回答)(4分) (1)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这部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3)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阅读理解(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下列加横线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1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1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14.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1分)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1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二) 阅读《空城计》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1分)①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②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③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④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16.解释加横线词语:(2分) 弃城而走: 言讫:17.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结合前后文的文意,分析诸葛亮三次“笑”的不同的内涵2分)18.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刻画人物性格,试概括出一处,并体会其作用2分)19.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司马懿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可看出两人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20.人们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读了选文之后,你认为诸葛亮除了智慧过人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
6分) 河水和大堤 河水在两条蜿蜒的大堤之间流着,像一条银鳞闪闪的大蟒 “好啊,河水!”河上各式各样的船只大声地唱着它们有的扬帆,像老鹰举起翅膀;有的摇橹,像蜈蚣伸开长腿;有的吐出白烟,像蛟龙喷着云雾,凭着水力轻捷地航行着 “好啊,河水!”水中的鱼虾、龟鳖、萍藻、菱芡,还有无数浮游生物,齐声唱着它们或俯或仰,或沉或浮,顺应着和谐的水流,自在地生活着 “河水啊,你就是生命之源,你就是自由之母!”白鸥踏着浪花的旋律,向河水高唱赞歌 可是,河水并不这么想它满怀愠怒,瞪着两条大堤,心想:“自由之母?笑话!我给这两条大堤紧紧地夹着,只能在狭窄的河槽里沿着指定的方向流动这大堤,像两条锁链捆住我的手脚,我的生活跟囚徒差不多,还谈得到什么自由?要自由,就得砸碎这大堤!” 于是,河水举起高山一般的大浪向着大堤砸去 轰!大堤颤动了一下 “别胡闹,否则你会毁灭!”大堤喊着 “谁怕你的威胁!"河水轻蔑地吹着口哨 于是,河水又一次举起大浪,用尽全力向着大堤砸去 轰!大堤崩裂了 河水哈哈大笑,它狂热地冲出河床,漫过大堤,向着四面八方流去 霎时间,一场水灾发生了 河水像千万头横冲直闯的野兽,吞食了村舍,吞食了田野,吞噬了家禽,吞噬了一切山林草树。
船只折帆断桨,有的搁浅,有的沉没各种水族冲得晕头转向,有的在洼里喘气,有的在山崖上碰死 一切幸存者都在咒骂河水河水哪里去了?它变成漫山遍野的浑浊的泥浆,漂浮着各种尸体和杂物,发散着令人恶心的臭气,河床早已干涸,裂出横七竖八的大缝子,像在一块破布上画着无数歪歪斜斜的大问号,在问: 自由在哪里? 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21.文章最后一句用象征性的手法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既与开头第一句照应,又总结了全文请根据行文思路在横线上写出这句话(提示:用开头第一句中的7个字组合而成)(2分)22.请用一句恰当的格言(别人写的或自己写的均可)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2分)23.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试着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童话的特点(2分)(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4—29题14分) (1)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2)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词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 (3)我喜欢在黄昏一面听蝉一面散步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有时候我们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在机器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我们只是太忙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不觉也太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所以,偶尔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随意浏览一番,我们将恍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的,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听蝉更让人心旷神怡?听听亲朋好友的倾诉,这是我们常有的经验聆听万物的倾诉,对我们而言,亦非难事,不是吗? (4)聆听,也是艺术大自然的宽阔是最佳的音响设备想象那一队一队的雄蝉敛翅据在不同的树梢端,像交响乐团的团员各自站在舞台上一般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
①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②它们各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丹田③它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④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示不同的心情歌声如行云如流水,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又如惊涛又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顷刻间,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蝉声亦有甜美温柔如夜的语言的时候,那该是情歌吧!总是一句三叠,像那倾吐不尽的缠绵而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何尝不是生命之歌?蝉声 (5)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24.细读第(2)段,你能联想到古诗词中描写夏的句子吗?写出连续的两句2分)25.细读第(3)段,仿写划横线的句子2分)26.选文第(4)段标注①②③④的四个句子,顺序被打乱,调整后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27.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3)(4)两段同中有异,第(3)段是 与抒情相结合,第(4)段是 与抒情相结合。
2分)28.美句赏析(2分) 顷刻间,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29.选文第(5)段有什么作用?(2分)30.选文通过写蝉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2分)三、写作(30分)31. 生活是无字书,社会是大课堂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我们感动,引我们思索,给我们教益,使我们明白一些做人、行事的道理请以“那一次,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根据你所写内容选一个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