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读书笔记 - 劳动经济学读书笔记 第一章 一、劳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动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耗;狭义的劳动是指人类从事的经济活动本书中的劳动是狭义的劳动,是指人类在自身智能支配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创造社会财富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这一定义有以下三个特点:⑴强调智能的支配作用⑵强调创造⑶强调劳动的目的的多样性、丰富性 二、劳动的意义:1、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2、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根本条件3、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4、劳动推动了社会财富5、劳动是人类解疑不尽的重大课题 三、人力资 理论界对对人力资的表述:⑴人力资是指在业的人力,即指以合法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和提供劳务的人 ⑵人力资是指劳动力资,即指具有劳动才能的劳动者的总和 ⑶人力资是指全体人口,即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所蕴藏的劳动才能的总和,它既包括现实的人的劳动才能,也包括潜在的人的劳动才能 四、人力资的特征:⑴两重性⑵时限性⑶能动性⑷再生性⑸智力性⑹核心性 五、人力资的稀缺性:1、质量稀缺2、质量稀缺3、无形稀缺4、构造性稀缺5、显性稀缺和隐性稀缺6、静态稀缺和动态稀缺 六、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劳动科学: 1、劳动根本理论:⑴劳动价值理论⑵劳动过程⑶劳动形态⑷劳动类型 2、劳动力理论:⑴马克思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⑵提出了劳动力商品理论⑶劳动力所有制理论⑷提出了决定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三条规律 3、就业理论:⑴机器利用与工人就业的辩证关系⑵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4、工资理论:⑴工资的定义⑵计件工资⑶计时工资⑷工资的国民差异⑸按劳分配理论 七、管理科学及其他科学中的劳动科学:1、人力资管理和开发2、劳动组织管理3、劳动人员管理4、劳动薪酬管理5、其他学科中的劳动科学 八、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最重要消费要素—人力的需求与供应2、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3、研究劳动力资的合理配置4、研究劳动力资投入与产出机理5、研究劳动关系6、研究对象的其他说法 九、劳动经济学的根本要素:1、根本假设2、根本概念3、现象范围4、特定理论5、问题6、检验方法 十、实证分析^p 与标准分析^p 的关系: 1、区别:⑴有无价值判断⑵解决的问题不同⑶内容是否具有客观性 2、互补:⑴纯粹的实证分析^p 和纯粹的标准分析^p 在经济学研究中难以做到⑵标准分析^p 要以实证分析^p 为根底,而实证分析^p 也离不开标准分析^p 的指导。
第二章劳动力供应 一、劳动力界定 1、理论角度:⑴劳动力是一种人所特有的劳动才能⑵劳动力是一种与人的活体相联络的劳动才能,失去生命也就没有劳动才能⑶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现实角度:⑴人的劳动才能⑵有劳动才能、从事劳动活动的人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和 二、劳动力供应的类型:个人劳动力供应;家庭劳动力供应;社会劳动力供应 三、个人劳动力供应 1、无差异曲线:用来描绘劳动时间的不同分配给个人或家庭带来的效用 2、边际替代率:指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增加消费一个单位某种物品的同时必须减少消费另一种物品的数量边际效益率恒为负数 3、预算约束线:指在既定工资率条件下,个人的收入〔物品〕与闲暇的所有组合 4、收入效应:指在既定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5、替代效应:指在保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工资率的变化而引起的愿意工作时间的变化 四、家庭劳动力供应 1、家庭劳动力供应的选择 2、不同条件下的家庭劳动力供应 ①收入效应②家务劳动的影响③制度劳动时间长度的影响④教育培训的影响 五、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 1、宏观因素:①宏观经济状况②社会经济政策③劳动适龄人口规模④国家教育事业的开展状况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工资率的差距⑤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①性别②工资政策与工资关系③工资程度④个人非劳动收入⑤居民家庭消费率的变化 3、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
六、劳动力供应弹性 1、含义:劳动力供应量变开工资率变动的反响程度 2、主要形式:①供应无弹性②供应有无限弹性③单位供应弹性④供应富有弹性⑤供应缺乏弹性⑥劳动力供应的逆变弹性 心得:服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劳动力供应上并不是那么的充裕,未来几年,对劳动力素质较高要求的IT、机械设备、化工等制造业企业将会享受到充裕劳动力供应与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本钱,但对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言,劳动力供应较少以及本钱上升成了重要的问题如今社会,工人素质进步,并开场从事其他高要求的企业,并不去服装业,导致服装业人数下降,服装业的本钱上升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鼓励人们从事服装业,给他们更好的条件,以满足服装业的劳动力供应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需求 1、概念: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可以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2、分类:①根据对市场变化反响程度及就业的稳定性②根据劳动力需求主体的层次③根据要素投入量能否全部改变 3、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工资率的变化、产品需求和价格的变化及资本价格的变化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