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模块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第五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痛***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83MB
约165页
文档ID:177563375
模块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第五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_第1页
1/165

益阳医专基护教研室益阳医专基护教研室(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学习目标1 1、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预防及控制措施、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预防及控制措施2 2、掌握消毒灭菌法的概念及方法、掌握消毒灭菌法的概念及方法 3 3、掌握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及常用、掌握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及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化学消毒剂4 4、熟悉医院内感染的形成、熟悉医院内感染的形成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一)(一)又称为又称为 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HAI)广义:指病人、探视者、陪护者和医院职工等广义:指病人、探视者、陪护者和医院职工等狭义:住院患者狭义:住院患者内涵:内涵:感染的获得是在感染的获得是在医院内医院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处于潜伏期包括住院时在潜伏期而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包括住院时在潜伏期而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医院感染包括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的感染医院感染包括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的感染,主要对象是住院患者主要对象是住院患者,医院工作人员在院内获医院工作人员在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

得的感染也属于二)医院内感染的类型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交叉感染)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感染链易感宿主易感宿主感染源感染源传播传播途径途径特点:同时存在,相互联系时才发生感染特点:同时存在,相互联系时才发生感染1 1、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2 2、病人自身正常菌群、病人自身正常菌群3 3、医务人员、医务人员4 4、医院环境、医院环境5 5、其他:、其他:病人家属及探视者病人家属及探视者 未彻底消毒的器械未彻底消毒的器械 不合格血液制品、药物不合格血液制品、药物 动物感染源动物感染源(一)感染源(一)感染源(二)传播途径(指外源性)1、接触传播(最常见)直接接触:无媒介参与,如触摸、母婴传播间接接触:有媒介参与 (如医护人员的手、未严格灭菌的医疗仪器设备)2 2、空气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如流感、肺结核如流感、肺结核 3 3、生物媒介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4 4、共同媒介传播:水源、饮食、注射、输液、输、共同媒介传播:水源、饮食、注射、输液、输血等传播血等传播(二)传播途径(指外源性)(三)易感宿主(三)易感宿主 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包括:的人包括:有严重影响或损伤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者有严重影响或损伤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免疫功能疾病的病人免疫功能疾病的病人接受侵入性治疗者接受侵入性治疗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长期大量用抗生素者长期大量用抗生素者老年人、小儿、产妇、营养不良者老年人、小儿、产妇、营养不良者三、医院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一)医院感染的管理(一)医院感染的管理1 1、建立三级监控体系建立三级监控体系2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监测、消毒质控标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监测、消毒质控标准3 3、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落实医院布局设施合理医院布局设施合理清洁、消毒灭菌及效果检测清洁、消毒灭菌及效果检测无菌及预防隔离技术无菌及预防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污水、污物的处理污水、污物的处理4 4、加强医院感染教育、加强医院感染教育 (二)医院感染研究展望(二)医院感染研究展望1.新病体的出现与发现新病体的出现与发现2.减少新耐药菌株的出现减少新耐药菌株的出现3.消毒灭菌新方法、新药物的研制消毒灭菌新方法、新药物的研制4.医院感染控制中计算机的应用医院感染控制中计算机的应用5.加强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检测加强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检测院内感染的三级监控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第二节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清洁、消毒、灭菌一、概念 清洁(cleaning):用物理的方法去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处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灭菌(steriliza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的过程.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 2、光照消毒法、光照消毒法 3、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 4、电离辐射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法 5、过滤除菌、过滤除菌1、热力消毒灭菌法 原理:原理: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分类:分类:干热干热由空气传导、辐射加热,传热较慢由空气传导、辐射加热,传热较慢湿热湿热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干热法:干热法:燃烧、干烤燃烧、干烤湿热法湿热法1 1、热力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流通蒸汽消毒低温蒸汽消毒低温蒸汽消毒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 1 1)燃烧法)燃烧法特点:简单、迅速、彻底特点:简单、迅速、彻底 分类:焚烧法、火焰烧灼法、酒精燃烧法分类:焚烧法、火焰烧灼法、酒精燃烧法适用于:适用于: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焚烧:焚烧接种环接种环:火焰烧灼:火焰烧灼急用的金属和搪瓷类物品:急用的金属和搪瓷类物品:金属:火焰烧灼金属:火焰烧灼搪瓷:酒精燃烧搪瓷:酒精燃烧(1 1)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 焚烧法焚烧法:用于:用于 污染的废弃物、病理标本、带脓性污染的废弃物、病理标本、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和纸张、病人尸体的处理。

分泌物的敷料和纸张、病人尸体的处理火焰烧灼法火焰烧灼法:微生物实验室接种环的消毒灭菌,烧:微生物实验室接种环的消毒灭菌,烧灼灼20S20S酒精燃烧法酒精燃烧法:某些金属器械、搪瓷类物品急用时某些金属器械、搪瓷类物品急用时搪瓷类倒少量搪瓷类倒少量9595100100 乙醇,转动容乙醇,转动容器,使乙醇均匀分布,点火燃烧至熄灭器,使乙醇均匀分布,点火燃烧至熄灭使用燃烧法时注意事项:使用燃烧法时注意事项:a.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乙醚、汽油、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乙醚、汽油、氧气等b.酒精燃烧时,中途不得添加酒精酒精燃烧时,中途不得添加酒精C.贵重器械和锐利刀剪禁用贵重器械和锐利刀剪禁用燃烧法2 2)干烤法:)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通电升温,其热力传播与穿透利用特制的烤箱,通电升温,其热力传播与穿透主要靠空气对流与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主要靠空气对流与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适用对象:耐高温物品适用对象:耐高温物品 油剂、粉剂、玻璃、搪瓷、金属材料器械等油剂、粉剂、玻璃、搪瓷、金属材料器械等灭菌时间:灭菌时间:160 2小时小时 170 1小时小时 180 半小时半小时(2)湿热法)湿热法 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 流通蒸气消毒法流通蒸气消毒法 低温蒸气消毒法低温蒸气消毒法 压力蒸气灭菌法压力蒸气灭菌法1)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 简便经济,适用于简便经济,适用于耐湿、耐高温耐湿、耐高温的物品。

的物品煮沸消毒锅煮沸消毒锅 方法:洗刷干净洗刷干净加热煮沸加热煮沸计时:计时:水沸后开始计时水沸后开始计时,若加入新物品,则从,若加入新物品,则从第二次水沸时重新计时第二次水沸时重新计时煮沸时间:煮沸时间:细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5 510min10min 芽孢:芽孢:15min15min3h3h加入加入1-21-2NaHCONaHCO3 3:提高沸点、去污防锈:提高沸点、去污防锈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煮沸消毒前,物品必须刷洗干净;管腔、煮沸消毒前,物品必须刷洗干净;管腔注水物品不易放置过多,一般不超过消注水物品不易放置过多,一般不超过消毒容器容量的毒容器容量的3/42、玻璃器皿用纱布包好,、玻璃器皿用纱布包好,冷水或温水冷水或温水放入,放入,水沸后计时水沸后计时10-15minmin 3、橡胶制品用纱布包好、橡胶制品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水沸后放入,消毒,消毒时间时间5minmin,消毒后及时取出以免老化消毒后及时取出以免老化4、有轴节的器械和有盖的容器应先打开有轴节的器械和有盖的容器应先打开大小形状相同容器不重叠大小形状相同容器不重叠5、水沸后开始计时,中途加入物品从、水沸后开始计时,中途加入物品从第二第二次水沸后次水沸后开始计时。

开始计时6、高山地区,延长消毒时间,高山地区,延长消毒时间,海拔每增高海拔每增高300M,应延长煮沸时间两分钟应延长煮沸时间两分钟2)流通蒸汽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在常压下用在常压下用100 100 左右的水蒸汽消毒,用于食具、便左右的水蒸汽消毒,用于食具、便器的消毒器的消毒从水沸产生蒸汽时开始,从水沸产生蒸汽时开始,151530min30min3 3)低温蒸汽消毒法)低温蒸汽消毒法将蒸汽输入预先抽空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内,控制其将蒸汽输入预先抽空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内,控制其温度,用于温度,用于不耐热器材不耐热器材消毒消毒温度:温度:73 73 80 80 时间:时间:10 10 15min15min4 4)压力蒸汽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法 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好,也是医院首最好,也是医院首选的方法选的方法适用: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工作参数:工作参数:下排气式下排气式:温度:温度:121121126 126,压力:,压力:102.97137.30kpa,102.97137.30kpa,时间:时间:151530min30min 预真空式预真空式 温度:温度:132 132,压力:,压力:205.8kpa0,205.8kpa0,时间:时间:151530min30min手提式手提式卧式卧式灭菌器分类:灭菌器分类:下排气式下排气式 分类:预真空式分类:预真空式一次预真空一次预真空三次脉动真空三次脉动真空分类: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分类: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物品灭菌前必须物品灭菌前必须洗净、擦干洗净、擦干。

灭菌包灭菌包体积不能太大体积不能太大灭菌包放置合理:灭菌包放置合理:包之间保持适当间隔包之间保持适当间隔布类放于金属类物品上布类放于金属类物品上 贮槽或盒的贮槽或盒的通气孔打开,消毒后关闭通气孔打开,消毒后关闭物品干燥后方可取出备用物品干燥后方可取出备用 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情况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情况 定期检查灭菌效果定期检查灭菌效果灭菌效果监测灭菌效果监测 物理监测法物理监测法 化学监测法化学监测法 生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法 物理监测法物理监测法 方法:将将150150或或200 200 留点温度计留点温度计 放入包裹内放入包裹内 灭菌后检视其读数灭菌后检视其读数 化学监测法化学监测法1 1)日光曝晒法)日光曝晒法2 2)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3 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臭氧灭菌灯消毒法2 2、光照消毒法、光照消毒法1)日光曝晒法)日光曝晒法利用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利用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曝晒曝晒6h6h翻动翻动1 1次次/2h/2h消毒波段:消毒波段:250250270nm270nm(254nm254nm)缺点:穿透力弱缺点:穿透力弱适用于:适用于:空气、物品表面空气、物品表面、液体消毒、液体消毒常用:紫外线灯管常用:紫外线灯管 紫外线消毒器紫外线消毒器2)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室内空气: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灯。

有效照射距离为2m,时间不少于30-60min物品表面:紫外线灯管;将物品摊开或挂起,有效照射距离为2560cm,时间20-30min液体消毒:水内或水外照射消毒方法消毒方法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紫外线消毒器紫外线消毒器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紫外线表面消毒器紫外线表面消毒器 紫外线消毒箱紫外线消毒箱 每周每周2 2次次用无水酒精擦拭灯管用无水酒精擦拭灯管 刺激眼睛及皮肤,使用时刺激眼睛及皮肤,使用时人离开房间或戴防护镜、被单人离开房间或戴防护镜、被单遮盖遮盖 穿透力弱,应穿透力弱,应翻动、挂起翻动、挂起 适宜适宜温度为温度为20204040,相对湿度为,相对湿度为40%40%60%60%照射后病照射后病室应通风换气室应通风换气灯亮灯亮5 57min7min后开始计时后开始计时,关灯后需间歇关灯后需间歇3 34min4min再开再开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3-63-6月一次,月一次,灯管照射强度灯管照射强度7OuW/cm27OuW/cm2;灯管使用时间;灯管使用时间10001000小时小时定期进行空气培养,监测效果定期进行空气培养,监测效果紫外线灯使用时注意事项紫外线灯使用时注意事项:3 3)臭氧灭菌消毒)臭氧灭菌消毒 臭氧灭菌灯 臭氧发生器 适用于:适用于:空气、污水、诊疗用水及物品表面消毒空气、污水、诊疗用水及物品表面消毒 使用注意:使用注意:对人有毒对人有毒,空气消毒时人离开,消毒结束,空气消毒时人离开,消毒结束30分钟后再进入分钟后再进入氧化性强,损坏物品氧化性强,损坏物品3、微波消毒法、微波消毒法 适用: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适用: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热非金属非金属器械的消毒灭菌。

器械的消毒灭菌微波消毒注意事项微波消毒注意事项对人有伤害对人有伤害不能穿透金属面不能穿透金属面湿环境可提高效果湿环境可提高效果4、电离辐射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法 穿透力强,效果可靠穿透力强,效果可靠在常温下进行,又称在常温下进行,又称“冷灭菌冷灭菌”,适用于,适用于不耐热不耐热的物品的物品 有氧环境、高湿度环境可增强效果有氧环境、高湿度环境可增强效果对人有伤害,用机械传物对人有伤害,用机械传物5、过滤除菌法、过滤除菌法 不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可不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可减少其数量及引起感减少其数量及引起感染机会染机会如:层流装置如:层流装置除去0.5-5um的尘埃手术室层流手术室层流(二)化学消毒灭菌(二)化学消毒灭菌 1 1、定义:、定义:利用化学药物利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微生物的方法2、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原理、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原理1 1)与菌体蛋白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酶活性消失,如)与菌体蛋白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酶活性消失,如甲醛、碘酊甲醛、碘酊2 2)与菌体蛋白巯基、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如戊二醛)与菌体蛋白巯基、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如戊二醛3 3)通过菌体蛋白质分子的烷基化作用,干扰酶的正常代谢)通过菌体蛋白质分子的烷基化作用,干扰酶的正常代谢而且是杀灭微生物,如环氧乙烷而且是杀灭微生物,如环氧乙烷4 4)抑制细菌酶活性,破坏细胞代谢导致菌体死亡,如含氯)抑制细菌酶活性,破坏细胞代谢导致菌体死亡,如含氯消毒剂消毒剂5 5)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如乙醇)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如乙醇6 6)破坏细胞膜的酶活性,使胞浆膜破裂,如氯己定)破坏细胞膜的酶活性,使胞浆膜破裂,如氯己定3 3、化学消毒剂的分类、化学消毒剂的分类1 1)灭菌剂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

甲醛、戊: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等二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等2 2)高效类消毒剂高效类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并对芽胞有显著杀灭作用孢子,并对芽胞有显著杀灭作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等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等3 3)中效类消毒剂中效类消毒剂:杀灭细菌芽胞的外的繁殖体、病毒、:杀灭细菌芽胞的外的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碘酊、乙醇、碘伏等碘酊、乙醇、碘伏等4 4)低效类消毒剂低效类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污染的物品及体表清洁卫生处理污染的物品及体表清洁卫生处理如氯己定等如氯己定等4、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根据物品性能及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物品性能及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和使用方法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和使用方法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定期检测,调整浓度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定期检测,调整浓度消毒物品要消毒物品要洗净擦干洗净擦干,浸没在消毒液内,打开物品的轴,浸没在消毒液内,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节或套盖消毒剂中不能放纱布、棉花等,可吸附消毒剂,消毒剂中不能放纱布、棉花等,可吸附消毒剂,效力效力消毒后使用前用消毒后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避免刺激人体组织,避免刺激人体组织5、化学消毒常用方法、化学消毒常用方法(1)浸泡法用于锐利器械、用于锐利器械、刀片、剪刀等刀片、剪刀等(2)擦拭法)擦拭法 选用易溶于水、穿透性强的消毒剂擦拭物选用易溶于水、穿透性强的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品表面(3)喷雾法)喷雾法 用喷雾器,消毒空气和物品表面用喷雾器,消毒空气和物品表面。

4)熏蒸法)熏蒸法 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之呈气体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之呈气体适用于适用于 室内空气消毒室内空气消毒 精密贵重仪器精密贵重仪器熏蒸柜熏蒸柜6、常用化学消毒剂、常用化学消毒剂 药名药名效力效力使用范围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注意事项37-37-40%40%甲甲醛醛灭灭40%40%甲醛用于物体表面及不甲醛用于物体表面及不耐湿、耐高温、高压医疗器耐湿、耐高温、高压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械消毒灭菌消毒消毒100g/l100g/l,灭菌,灭菌500g/l500g/l,3 3小时,箱温小时,箱温52-5652-56,湿度湿度70-90%70-90%1.1.可用自然挥发法可用自然挥发法2 2、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3 3、穿透性差:悬挂、抖散、穿透性差:悬挂、抖散4 4、消毒后用抽气通风或氨水中、消毒后用抽气通风或氨水中和法和法5.5.致癌,不用空气消毒致癌,不用空气消毒戊二戊二醛醛灭灭2%2%碱性戊二醛用于不耐热医碱性戊二醛用于不耐热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疗器械和精密仪器消毒:消毒:20-45min20-45min,灭菌灭菌:10h:10h1.1.加加0.5%0.5%亚硝酸钠防锈亚硝酸钠防锈2.2.加盖,放通风处、检测浓度加盖,放通风处、检测浓度3.3.有刺激性,应戴手套、防入眼有刺激性,应戴手套、防入眼及吸入体内。

及吸入体内4.4.灭菌后用前用蒸发量冲洗灭菌后用前用蒸发量冲洗药名药名效力效力使用范围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环氧乙环氧乙烷烷灭灭用于电子仪器、精密仪器、用于电子仪器、精密仪器、医疗器械、棉制品、化纤织医疗器械、棉制品、化纤织物、塑料制品、书报、皮革物、塑料制品、书报、皮革类等1、环氧乙烷的沸点为、环氧乙烷的沸点为10,穿,穿透性强,易燃易爆,有毒,须专透性强,易燃易爆,有毒,须专人使用专用密闭柜消毒灭菌人使用专用密闭柜消毒灭菌2、存于阴凉通风、无火源、无、存于阴凉通风、无火源、无明火,明火,40以下环境中以下环境中3、灭菌后物品需放入解析器内、灭菌后物品需放入解析器内除残药除残药4、遇水形成有毒乙二醇,不用、遇水形成有毒乙二醇,不用于食品灭菌于食品灭菌过氧乙过氧乙酸酸PAA+PAA+灭灭0.2%:0.2%:皮肤消毒皮肤消毒0.02%:0.02%:粘膜冲洗粘膜冲洗0.2-1%:0.2-1%:浸泡浸泡30-60min30-60min0.2-0.4%:0.2-0.4%:环境喷洒环境喷洒1.1.易氧化,低于易氧化,低于12%12%禁用禁用2.2.需现配,忌与碱和有机物混合需现配,忌与碱和有机物混合3.3.金属和织物泡后用清水洗金属和织物泡后用清水洗4.4.对眼及皮肤有刺激性,溅入用对眼及皮肤有刺激性,溅入用清水洗清水洗5.5.被血及浓液污染物应延长消毒被血及浓液污染物应延长消毒时间时间.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高高3%浸泡擦拭物品,时间浸泡擦拭物品,时间30 minmin1.1.置阴凉通风处,用前测有效置阴凉通风处,用前测有效含量含量2 2、现配现用,忌与还原剂、现配现用,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混合化剂混合3 3、有腐蚀金属及漂白作用、有腐蚀金属及漂白作用4 4、有刺激性,溅入眼及皮肤、有刺激性,溅入眼及皮肤、清水清洗。

清水清洗5.5.被血及浓液污染物应延长消被血及浓液污染物应延长消毒时间毒时间.含氯消毒含氯消毒剂剂:漂白粉漂白粉氯胺氯胺T T高高1 1、浸泡擦拭:、浸泡擦拭:繁殖体:繁殖体:0.02%0.02%10 minmin肝炎病毒、结核杆菌、芽肝炎病毒、结核杆菌、芽胞:胞:0.2%0.2%30 minmin以上以上2 2、喷洒法:、喷洒法:一般物:一般物:0.05%0.05%30 minmin以上以上肝炎病毒、结核杆菌:肝炎病毒、结核杆菌:0.1%0.1%60 minmin以上以上3 3、干粉消毒法:粪便:消、干粉消毒法:粪便:消毒液毒液1:51:5搅拌放置搅拌放置2-6h2-6h1.1.置阴凉、干燥、通风处密闭,置阴凉、干燥、通风处密闭,减少有效氯丧失减少有效氯丧失2.2.不稳定,现配现用不稳定,现配现用3.3.有腐蚀及漂白作用,不易用有腐蚀及漂白作用,不易用于金属、衣物及油漆家具于金属、衣物及油漆家具4.4.消毒餐具及时清水冲洗消毒餐具及时清水冲洗5.5.消毒物上有大量有机物时消毒物上有大量有机物时应延长消毒时间应延长消毒时间.乙醇乙醇中中75%75%物品浸泡:加盖物品浸泡:加盖5-10 minmin皮肤擦拭皮肤擦拭1.1.易挥发易挥发 2.2.刺激性刺激性 3.3.易燃易燃性性 4 4、80%消毒效力消毒效力碘酊碘酊中中2%:2%:皮肤皮肤1 min min,脱碘,脱碘 1.1.过敏禁用过敏禁用 2.2.禁用粘膜禁用粘膜3.3.腐蚀金属腐蚀金属 4.4.加盖保存加盖保存碘伏碘伏中中1 1、浸泡:、浸泡:0.05%0.05%30minmin2 2、擦拭、擦拭:0.25-0.5:0.25-0.5%皮肤皮肤二次,二次,2-2-3minmin3 3、冲洗法:、冲洗法:0.025%0.025%冲洗冲洗粘膜、创面粘膜、创面3-3-5minmin1.1.避光阴凉处保存避光阴凉处保存2.2.不稳定不稳定:现配现配3.3.对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对二价金属有腐蚀性3.3.消毒物上有大量有机物时应消毒物上有大量有机物时应延长消毒时间延长消毒时间.1 1、忌与肥皂及洗衣粉等阴离、忌与肥皂及洗衣粉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混合或前后使子表面活性剂相混合或前后使用用2 2、消毒皮肤必须清洁,带污、消毒皮肤必须清洁,带污垢物不能用此消毒剂垢物不能用此消毒剂三、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三、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法的原则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法的原则 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方法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方法(一)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法的原则(一)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法的原则1、首选物理方法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空气:过滤除菌;空气:过滤除菌;耐湿、耐热物:湿热消毒灭菌法;耐湿、耐热物:湿热消毒灭菌法;非致病性微生物轻度污染物及环境处理:湿式清扫、擦拭、清洗、非致病性微生物轻度污染物及环境处理:湿式清扫、擦拭、清洗、自然通风净化等自然通风净化等2、根据需消毒物品,采取适当消毒方法 高度危险器材:灭菌法高度危险器材:灭菌法 中度危险器材:高、中效消毒法中度危险器材:高、中效消毒法 低度危险器材:中、低效消毒或清洁低度危险器材:中、低效消毒或清洁 致病性芽孢:灭菌法,如炭疽杆菌致病性芽孢:灭菌法,如炭疽杆菌 真菌孢子、抵抗力强的细菌、病毒:高效、中效消毒法,真菌孢子、抵抗力强的细菌、病毒:高效、中效消毒法,如结核、乙肝病毒如结核、乙肝病毒 一般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中效或低效消毒,如肠道致一般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中效或低效消毒,如肠道致病微生物病微生物3 3、根据微生物,采取适当消毒灭菌方法、根据微生物,采取适当消毒灭菌方法 4、根据物品性质,采取消毒方法耐高温、耐湿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法耐高温、耐湿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法怕热、忌湿和贵重物:甲醛、环氧乙烷熏蒸怕热、忌湿和贵重物:甲醛、环氧乙烷熏蒸金属器械:浸泡、腐蚀性小灭菌剂金属器械:浸泡、腐蚀性小灭菌剂物体表面:光滑面物体表面:光滑面-紫外线、液体消毒液,多孔面紫外线、液体消毒液,多孔面-喷雾法喷雾法 5、严格遵守消毒程序接触过感染性疾病病人的物品,应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灭菌”顺序(二)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二)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 1 1、医院环境:、医院环境:类环境:层流洁净手术室、病房,空气净化,类环境:层流洁净手术室、病房,空气净化,细菌菌细菌菌落总数落总数不超过不超过10cfu/m10cfu/m2 2 。

层流通风层流通风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通保护性隔离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细菌菌落总细菌菌落总数数不超过不超过200cfu/m200cfu/m2 2循环风紫外线或静电紫外线空气消循环风紫外线或静电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毒器消毒类环境:儿科、妇产科检查室、注射、换药、供应室、类环境:儿科、妇产科检查室、注射、换药、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普通病房和诊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普通病房和诊室,细菌菌落细菌菌落总数总数不超过不超过500cfu/m500cfu/m2 2循环风紫外线或静电紫外线空气循环风紫外线或静电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熏蒸或喷雾消毒器消毒、熏蒸或喷雾 概念:使室内空气中的含菌量尽量减少到无尘无概念:使室内空气中的含菌量尽量减少到无尘无菌的状态的方法菌的状态的方法空气净化2、预防性和疫原性消毒、预防性和疫原性消毒预防性消毒: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疑受感染的场所、人体和物品进行消毒是指对可疑受感染的场所、人体和物品进行消毒疫原性消毒:疫原性消毒:是指对确实受感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

是指对确实受感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分为: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分为:随时消毒;终末消毒3、被服类、被服类一般可用日光曝晒法、高温消毒一般可用日光曝晒法、高温消毒特殊感染时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特殊感染时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感染患者的被服与普通患者分开感染患者的被服与普通患者分开工作人员的与患者的要分开工作人员的与患者的要分开4、皮肤和粘膜的消毒、皮肤和粘膜的消毒皮肤皮肤:2 2碘酊,碘酊,7575酒精酒精;0.50.5碘伏二次碘伏二次粘膜:粘膜:0.50.5碘伏二次碘伏二次 泌尿系:导尿,严格无菌操作泌尿系:导尿,严格无菌操作消化系:灌肠,清洁消化系:灌肠,清洁5、器械物品、器械物品 高度危险的器材:严格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高度危险的器材:严格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中度危险的器材:最好用热力消毒或选用性能良好中度危险的器材:最好用热力消毒或选用性能良好的化学消毒剂的化学消毒剂低度危险器材:只需清洗干净或选用低效消毒剂浸低度危险器材:只需清洗干净或选用低效消毒剂浸泡,不需灭菌处理泡,不需灭菌处理四)清洁、消毒、灭菌的监测与效果评价(四)清洁、消毒、灭菌的监测与效果评价 灭菌后的物品器械不得检出活微生物。

灭菌后的物品器械不得检出活微生物消毒液:消毒液:100个菌落个菌落/ml接触血液、粘液、分泌物的医疗用品,消毒接触血液、粘液、分泌物的医疗用品,消毒后不得查出后不得查出HBsAg接触粘膜、皮肤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致病微接触粘膜、皮肤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第三节无菌技术第三节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aseptic technique)学习目标学习目标n掌握掌握无菌技术、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无菌区、无菌技术、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无菌区、非无菌区概念非无菌区概念n掌握掌握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n掌握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无菌容器的使用法、无菌包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无菌容器的使用法、无菌包的使用法、铺无菌盘法、取用无菌溶液法、戴无菌的使用法、铺无菌盘法、取用无菌溶液法、戴无菌手套法手套法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在医疗、护理操作中,在医疗、护理操作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 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 侵入人体或传播给他人的侵入人体或传播给他人的的一的一 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基本措施。

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基本措施无菌物品:无菌物品:经过经过灭菌灭菌处理后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或未被污染保持无菌状态或未被污染的物品无菌区:无菌区:经过经过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有菌区有菌区:未经灭菌未经灭菌处理或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 1、环境清洁、宽敞、环境清洁、宽敞 操作前操作前30min30min通风,停止清扫通风,停止清扫 工作,减少走动工作,减少走动2 2、工作人员、工作人员 修剪指甲,戴帽子、口罩、洗手修剪指甲,戴帽子、口罩、洗手3 3、物品保管有序、物品保管有序无菌物品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须存放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无菌物品须存放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包外注明包外注明名称、灭菌日期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放置;无菌包在,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放置;无菌包在未污染未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为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为7 7天天取用无菌物品应使取用无菌物品应使用无菌钳用无菌钳;无菌物品一经取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放回不可放回;无菌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无菌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重新更换或重新灭菌重新更换或重新灭菌。

4 4、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时,取放无菌物时,面向无菌区面向无菌区;手臂须保持在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不可跨越,不可跨越 无菌区;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手不可触及无菌物;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5、一物一人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一次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一次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无菌持物钳无菌持物钳的使用的使用 无菌容器无菌容器的使用的使用 无菌包无菌包的使用的使用 铺铺无菌盘无菌盘 取用取用无菌溶液无菌溶液法法 戴戴无菌手套无菌手套(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目的目的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1、种类种类:卵圆钳、三叉钳、镊子卵圆钳、三叉钳、镊子2 存放无菌持物钳的方法:存放无菌持物钳的方法:湿式保存:浸泡(湿式保存:浸泡(钳轴节上钳轴节上2-3cm/镊子的镊子的1/2)1次次/W,使用多使用多1次次/D干式保存:干燥保存干式保存:干燥保存4-6h3、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无菌持物钳的使用使用时保持持物钳或无菌镊使用时保持持物钳或无菌镊夹取端向下就地使用夹取端向下就地使用不碰容器内壁及口沿不碰容器内壁及口沿不倒转不倒转不甩镊不甩镊不夹取远处物品、油纱布不夹取远处物品、油纱布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二)无菌容器的使用(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目的目的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使之处于无菌状态。

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使之处于无菌状态无菌容器有无菌盒、无菌容器有无菌盒、罐、盘及贮槽等罐、盘及贮槽等(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无菌容器存放时容无菌容器存放时容器上应有器上应有醒目标签,醒目标签,注明容器内的物品注明容器内的物品实施:实施:检查检查名称、有名称、有效期、储槽的效期、储槽的密封性密封性(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打开无菌容器,将打开无菌容器,将盖内面向盖内面向上,上,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边缘及内面 持物钳取物时,注意持物钳取物时,注意持物钳持物钳及物品不能触及容器边缘及物品不能触及容器边缘(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二)无菌容器的使用(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续)避免避免容器的无菌物品容器的无菌物品在空气中在空气中暴露过久;暴露过久;无菌容器关闭时,盖无菌容器关闭时,盖子应由子应由侧面覆盖侧面覆盖/近或近或向前向前整个容器口整个容器口 手持无菌容器时,托手持无菌容器时,托住容器住容器底部底部 (三)无菌包的使用(三)无菌包的使用 无菌物品应使用无菌物品应使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纯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纯棉包布棉包布包扎包扎目的目的保持无菌包内物品于保持无菌包内物品于无菌无菌状态。

状态无菌包包扎法:无菌包包扎法:物品放中央物品放中央盖近侧角盖近侧角左右两角左右两角用带用带扎紧扎紧灭菌备用灭菌备用(三)无菌包的使用(续)(三)无菌包的使用(续)盖上最后一角包布后盖上最后一角包布后用系带以用系带以“”字字形形扎妥扎妥 无菌包外应附上包的无菌包外应附上包的名称及灭菌日期名称及灭菌日期 开包法:开包法:打开前先检查打开前先检查无菌包名称及灭菌日期,查无菌包名称及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胶带颜色是否改变、看化学指示胶带颜色是否改变、包布有无潮湿、包布有无潮湿、破损破损(三)无菌包的使用(续)(三)无菌包的使用(续)将无菌包平搁在将无菌包平搁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面面上上(三)无菌包的使用(续)(三)无菌包的使用(续)(三)无菌包的使用(续)(三)无菌包的使用(续)解开系带解开系带 再用手指捏住包布角再用手指捏住包布角外面,依次揭开包布外面,依次揭开包布(三)无菌包的使用(续)(三)无菌包的使用(续)无菌包内物品未一次无菌包内物品未一次用完应按用完应按原折痕原折痕依次依次包盖,包布带横向绕包盖,包布带横向绕捆固定随即捆固定随即注明开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包日期及时间,24小小时内可再使用时内可再使用(四)无菌溶液取用法(四)无菌溶液取用法 清洁:清洁:擦净瓶外灰尘擦净瓶外灰尘 查对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认真检查并核对标签标签(名称、生产日期等)(名称、生产日期等)检查检查密封瓶密封瓶瓶口瓶口包装是否松动包装是否松动摇摇动溶液瓶并倒转溶液瓶对光动溶液瓶并倒转溶液瓶对光检检查药液查药液有无变质、沉淀有无变质、沉淀目的目的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

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开瓶塞开瓶塞: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与食指或用拇指与食指或用双手拇指于标签侧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用双手拇指于标签侧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旋松瓶塞后再拉出瓶塞旋松瓶塞后再拉出瓶塞(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倒溶液:倒溶液:倒出少许溶液旋转倒出少许溶液旋转冲洗瓶口冲洗瓶口 再再由冲洗后的瓶口处按需要由冲洗后的瓶口处按需要量倒入量倒入无菌容器无菌容器盖瓶塞盖瓶塞:倒毕塞进瓶塞,消毒倒毕塞进瓶塞,消毒后盖好后盖好(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已打开过的溶液可保已打开过的溶液可保存存2424小时小时(五)铺无菌盘法(五)铺无菌盘法目的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 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治疗用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治疗用检查:检查:无菌包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等无菌包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等 开包:开包:打开无菌包,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打开无菌包,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铺盘:铺盘:记录:记录:注明铺盘时间注明铺盘时间(4h内有效)内有效),签名,签名铺巾铺巾放入无菌物品放入无菌物品覆盖覆盖(五)铺无菌盘法(续)(五)铺无菌盘法(续)无菌盘是为了短期存放无菌物品和便于无无菌盘是为了短期存放无菌物品和便于无菌操作而设置的菌操作而设置的 折盘后在折盘后在4小时内使用小时内使用 分单层和双层底铺法分单层和双层底铺法(六)(六)戴无菌手套法戴无菌手套法目的目的 在执行某些医疗护理操作时,需戴无菌在执行某些医疗护理操作时,需戴无菌 手套,以确保无菌,保护病人免受感染。

手套,以确保无菌,保护病人免受感染六)戴无菌手套法(六)戴无菌手套法 核对核对手套包上的手套手套包上的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号码及灭菌日期 按按打开打开无菌包的方法无菌包的方法打开手套包打开手套包 捏住手套腕部捏住手套腕部翻折部翻折部位位向前提出、对掌向前提出、对掌(六)戴无菌手套法(六)戴无菌手套法 先带上一只手套先带上一只手套 将将已戴上手套的手指插入未戴手套的翻折部位已戴上手套的手指插入未戴手套的翻折部位,小心戴好另一只手套小心戴好另一只手套 双手调整手套位置双手调整手套位置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一手套的 内面(非无菌面),未戴手套的内面(非无菌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戴好手套的双手应保持在戴好手套的双手应保持在腰以上、肩以下腰以上、肩以下的范围的范围 手套破损应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及时更换操作程序操作程序 评估(用物、环境、护士)评估(用物、环境、护士)查对物品查对物品单巾铺盘单巾铺盘(取包核对(取包核对夹巾打开夹巾打开夹物放入夹物放入履盖折好履盖折好注注明时间)明时间)原折包好原折包好注明时间注明时间开盖容器开盖容器双巾双巾铺盘(取包核对铺盘(取包核对夹巾打开夹巾打开开包放物开包放物倒溶液倒溶液(核对(核对开盖开盖消毒消毒倒液倒液盖瓶塞盖瓶塞记时间)记时间)夹纱布、钳子夹纱布、钳子夹巾打开夹巾打开履盖折好履盖折好注明时间注明时间开盘开盘戴手套戴手套打开无菌盘打开无菌盘托物操作托物操作脱下手套脱下手套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掌握隔离的概念、隔离消毒原则。

掌握隔离的概念、隔离消毒原则2.2.熟悉隔离区域的设置、各种隔离适宜的熟悉隔离区域的设置、各种隔离适宜的范围3.3.掌握隔离技术操作:穿脱隔离衣、口罩掌握隔离技术操作:穿脱隔离衣、口罩的使用、避污纸的使用、刷手法的使用、避污纸的使用、刷手法内容一、隔离的概念二、隔离病区的管理三、隔离种类及措施四、隔离技术操作法一、隔离的概念一、隔离的概念:隔离(隔离(isolation)通过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的措施,达到防止微生物在病的措施,达到防止微生物在病人人、工作人员及媒介中播散的目的工作人员及媒介中播散的目的根据隔离的目的可分为:根据隔离的目的可分为:传染性隔离:对传染病病人及携带者传染性隔离:对传染病病人及携带者采取的隔离称为传染源隔离,采取的隔离称为传染源隔离,保护性隔离:对易感人群采取的隔离保护性隔离:对易感人群采取的隔离二、隔离病区的管理二、隔离病区的管理食堂(一)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一)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q 患者的 安置隔离标志脚垫消毒手用物避污纸挂衣架隔离衣(二)隔离区域(工作区域)的划分(二)隔离区域(工作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及隔离要求 清洁区清洁区(clean area)半污染区半污染区(half contaminated area)污染区污染区(contaminated area)清洁区清洁区(clean area)凡未和病员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凡未和病员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污染的区域隔离要求:患者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不隔离要求:患者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后需得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后需刷手、脱去隔离衣及鞋方可进入清洁区刷手、脱去隔离衣及鞋方可进入清洁区更衣室、配餐室、库房、值班室更衣室、配餐室、库房、值班室半污染区半污染区 (half contaminated area)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隔离要求:患者或穿了隔离衣的工作人隔离要求:患者或穿了隔离衣的工作人员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员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物体;各类检验标本有一定的存放盘和物体;各类检验标本有一定的存放盘和架,检验完的标本及容器等应严格按要架,检验完的标本及容器等应严格按要求分别处理求分别处理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病区的走廊、化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病区的走廊、化验室验室污染区污染区 (contaminated area)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染的区域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对,不得带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对,务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务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开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换隔离鞋;离开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毒双手。

毒双手病室、厕所、浴室病室、厕所、浴室(三)隔离消毒原则(三)隔离消毒原则 一般隔离消毒 终末消毒处理一一般般隔隔离离消消毒毒终末消毒处理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终末消毒处理(terminal disinfection)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三、隔离种类和措施三、隔离种类和措施 传染病传染病 隔离隔离 保护性保护性 隔离隔离严密隔离严密隔离 (strict isolation)是为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设是为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设计的隔离计的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主要的主要的 隔离措施隔离措施呼吸道隔离呼吸道隔离(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主要用于防止通过空气中飞沫传播的主要用于防止通过空气中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脑、麻疹、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脑、麻疹、百日咳等百日咳等 隔离的隔离的 主要措施有主要措施有 消化道隔离消化道隔离(digestive tract isolation)又称床旁隔离又称床旁隔离适用于由患者的排泄物适用于由患者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了的食直接或间接污染了的食物或水源所引起传播的物或水源所引起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痢疾、甲型肝炎等通过隔离可切断粪通过隔离可切断粪-口传口传播途径。

播途径接触隔离接触隔离 (contact isolation)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 直接、间接接触直接、间接接触 而感染的疾病而感染的疾病 如破伤风如破伤风 气性坏疽等气性坏疽等隔离的主要措施有隔离的主要措施有血液血液-体液隔离体液隔离(bloodbody liquid isolation)主要用于预防直接或间接主要用于预防直接或间接 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的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的 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 如乙型肝炎、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艾滋病、梅毒等隔离的主要措施有隔离的主要措施有昆虫隔离昆虫隔离 (insect isolation)适用于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适用于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 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斑疹 伤寒等伤寒等根据昆虫类型来确定隔离措施根据昆虫类型来确定隔离措施保护性隔离保护性隔离 (protective isolation)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如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染的患者,如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患者等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患者等四、隔离技术操作法四、隔离技术操作法(一)口罩、帽子的使用(一)口罩、帽子的使用(二)刷手及消毒手(二)刷手及消毒手(三)避污纸的使用(三)避污纸的使用(四)穿、脱隔离衣(四)穿、脱隔离衣(一)口罩、面罩、(一)口罩、面罩、护目镜及帽子的使用护目镜及帽子的使用1 1、口罩、口罩、面罩、护目镜是面罩、护目镜是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避免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避免互相传染,并防止污染工作人员眼、口、鼻及无菌互相传染,并防止污染工作人员眼、口、鼻及无菌物品或清洁物等;物品或清洁物等;注意:注意:盖住口鼻:盖住口鼻:戴上口罩后,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口罩。

戴上口罩后,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口罩勤换洗勤换洗:口罩潮湿立即更换,纱布口罩使用:口罩潮湿立即更换,纱布口罩使用48h应更换;一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应更换;一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4h;每次接触严密;每次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人后应立即更换隔离的传染病人后应立即更换口罩用后,口罩用后,不可悬挂在胸前,不可悬挂在胸前,取下后污染面向内折叠取下后污染面向内折叠戴脱口罩前后,戴脱口罩前后,清洗双手清洗双手2、帽子防止工作人员的头发、头屑散落或头发被污染帽子防止工作人员的头发、头屑散落或头发被污染四、隔离技术操作法(续)四、隔离技术操作法(续)手的消毒手的消毒穿、脱隔离衣穿、脱隔离衣 避污纸避污纸 (二)、手的清洁与消毒 清除医务人员手上的污垢和致病微清除医务人员手上的污垢和致病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分分洗手洗手和和手的消毒手的消毒1、洗手 进入和离开病房前 由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前 无菌操作前后 手上有污物或与微生物污染物或体液接触后 接触伤口前 手与病人接触后 同一病人从污染部转为清洁部操作前 戴手套前,脱手套后 戴脱口罩前后 上厕所前后医务人员什么情况下洗手?进入和离开病房前 接触清洁物品前 处理污染物品后 无菌操作前后 接触伤口前 护理患者后洗手技术:洗手技术:六步洗手法步骤:步骤:1 湿润双手并取肥皂或洗手液涂抹湿润双手并取肥皂或洗手液涂抹洗手技术(续)洗手技术(续)2 手掌对手掌摩擦手掌对手掌摩擦3手背对手掌摩擦手背对手掌摩擦洗手技术(续)洗手技术(续)4 两手指缝相对互两手指缝相对互擦擦5拇指在掌心旋转拇指在掌心旋转擦洗擦洗洗手技术(续)洗手技术(续)6 双手并扣互擦指双手并扣互擦指背背7 指尖对手掌擦洗指尖对手掌擦洗洗手技术(续)洗手技术(续)8 流水冲净流水冲净注意:内科无菌洗手法注意:内科无菌洗手法 冲冲水时双手须低于肘水时双手须低于肘 部;部;外科无菌洗手法,外科无菌洗手法,保持保持双手高于肘部)双手高于肘部)2、手的消毒 以下情况要消毒手:实施侵入性操作前 护理免疫力低下者或新生儿前 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之后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后 接触被致病菌污染的物品后手的消毒:涂擦消毒 浸泡消毒 刷手法刷手法:刷手法:六步洗手法-1掌心对掌心搓擦六步洗手法-2掌手心指对交手错背搓擦六步洗手法-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六步洗手法-4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六步洗手法-5两手互握互搓指背六步洗手法-6指心在掌心中摩擦(三)避污纸的使用(三)避污纸的使用避污纸是备用的清洁纸片,用于暂时接触污染物,避污纸是备用的清洁纸片,用于暂时接触污染物,保护工作人员的手清洁或物品不被污染,保护工作人员的手清洁或物品不被污染,或用污染或用污染的手拿取清洁的物品。

的手拿取清洁的物品取拿避污纸时只能从上面取拿避污纸时只能从上面抓取抓取,不可接触下面的纸,不可接触下面的纸片或掀页撕取以保持干净。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