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形成原因:1、水泥剂量偏人2、 碎石级配路细料偏多3、 养护不及时4、 养护结束后未及时封层防治措施:1、 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2、 碎石级配应接近要求级配范围内中值3、 加水应严格控制4、 养生结束后及时铺筑下封层5、 控制施工温度,工期的最低气温不小于5度二、 下封层与基层表面不粘结形成原因: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杂物未清打干净2、 乳化沥青破乳凝结速度太快3、 乳化沥青的材料质量与石料粘附性较差防治措施:封层的施工前水泥稳定碎石表面应清扫、水洗、风吹等工序清除基层表面浮灰和杂物2、 对乳化沥青进行破乳速度,选择慢凝乳化沥青3、 对乳化沥青进行与石料粘附性,选择与石料粘附性好的优质乳化沥青4、 适当增加轮胎压路机对下封层的遍数三、 下封层脱落1、卜•封层被行行驶车辆轮胎粘结而脱落下封层未能将水封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受冻害防治措施1、 加强养护,下封层施工一周内禁止各种车辆行驶2、 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四、 下封层渗水的形成原因1、 下封层乳化沥青喷洒量过少或喷洒不均匀2、 沥青针入度过大,标号过低,不能形成完整封层预防措施:1、 喷洒乳化沥青量在设计范闱内,接缝撒拉好,不漏喷,做到均匀分布2、 选择标号适中的乳化沥青。
五、 路面面层离析1、 混合料集料公称归人粒径与路面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2、 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3、 混合料拌和不均匀,运输中发生离析4、 摊铺机工作状况不佳,未采用二台摊铺机防治措施:1、 适当选择小一级集料公称最人料径的沥青混合料,以与路面百度相适应2、 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级配范闱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范 围下限3、 运料装料时应至少分三次装料,避免形成一个锥体使粗集料滚落锥底4、摊铺面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与集料最犬粒径相适应,螺旋布半器上 混合料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出螺旋布料器2/3以上六、 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1、 沥青混合料级配差2、 碾压温度不够压路机质量小,压实遍数不够,压路机未走到边缘标准密度不准防治措施:1、 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良好级配2、 做好保温措施,确保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3、 选用符合要求质量的压路面压实,压实遍数符合规定4、 当采用埋置式路缘石时,路缘石应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毕,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 心碾压,且紧靠路缘石碾压;当采用铺筑式路缘石时,可用耙子将边缘的混合料稍稍 耙高,然后将压路机的外侧轮伸出边缘10cm左右碾压,也可在边缘先空出宽3040cm, 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已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减少边 缘向外推移。
5、 严格马歇尔试验,保证马歇尔标准密度的准确性七、 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1、 装卸、摊铺过程中所导致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局部混合料温度过低2、 碾压混乱,压路机数量不够,导致局部漏压碾压温度不均匀防治措施1、 装料过种中料车应前后移动,运料车应覆盖保温2、 调整好摊铺机送料器的高度,使布料器内混合料饱满齐平,3、 合理组织压路机,确保压轮的重叠和压实遍数八、 沥青面层空隙不合格1、 马歇尔试验空隙偏人或偏小2、 压实度未控制在规定的范I韦I内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低4、 油石比控制较差防治措施1、 在沥青拌合站的热料仓I I取集料筛分,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符合规定2、 确保生产油石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3、 控制碾压温度在规定范围内4、 选用规定要求的压路机,控制碾压遍数5、 严格控制压实度九、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合格1、 实际配比与生产配合比偏差过犬2、 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高3、 拌合楼沥青称量计误差过大4、 承包商设定拌合楼和楼油石比时采用生产配合比误差卞限值勤5、 油石比试验误差过大防治措施1、保证石料的质量和均匀性2、 应定期对拌合楼沥青称量计进行检查标定,并取得计量认证3、 调整生产配合比确保油石比在规定的范围内4、 按试验堆枳认真进行油石比试验5、 保证吸尘装置工作正常和矿料沥青用量的准确。
6、 每口沥青用量和焦矿料用量进行计算,验证油石比是否满足要求十、沥青面层厚度不足试铺时未认真确定好松铺系数施工时示根据每天检测结呆对松铺厚度进行调整摊铺机或找平装置未调整好基层标高超标防治1、 试铺时认真确定松铺系数,每天施工中根据实际检测情况进行调整2、 调整好摊铺机及找平装置的工作状态3、 下面层施工前认真检查卞封层标高,基层超标部分应刮除,补好卞封层,再摊铺下封层4、 根据每天沥青混合料摊铺总量检查摊铺厚度,并进行调整十一、沥青面层横向裂缝1、 基层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2、 基层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