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极和北极》互联网搜索案例评选——定一小 马金辉

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05KB
约6页
文档ID:96720153
《南极和北极》互联网搜索案例评选——定一小 马金辉_第1页
1/6

全国中小学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第一小学姓名:马金辉 邮箱:mjh720@126.co联系:13641265761 65767934—8116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二)、搜集南极和北极地区相关资料教学课题 《南极和北极地区》一、教学背景分析:1、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有其现实的背景,包括相关教育实践探索背景和理论研究背景,教育实践探索背景主要是指由素质教育目标掀起的全面教育改革开发辅助性教学资源,应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新型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应该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由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向自主学习、探索学习转变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对学生志向、情趣、兴趣、智慧、人格的健全发展,对新课程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标中明确规定: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

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二、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放眼看世界”主题三“ 地球村中去探宝” 第三个栏题“神奇的极地”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表现欲强,但又有一定的自制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开展各种课堂研究活动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因此,通过网络、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有关的信息,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   另外,他们非常喜欢寻求身边的各方面知识, 这也符合新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技术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剪辑、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视频课件学生准备:搜集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资料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探究法 教学方式和手段: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要使学生广泛的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课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因此,教学中充分利用视频、课件等资源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情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世界知识的兴趣教学目标:1、知道北极和南极地区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了解极地地区气候形成的原因2、知道极昼和极夜形成的原因,了解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生活状况;3、知道我国在南极建立了科学考察站3、根据观看视频和阅读文本资料能够快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4、理解人类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感悟极地地区属于全人类,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只用于科学考察理解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极地地区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了解极地地区气候形成的原因极昼和极夜形成的原因,了解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生活状况;教学难点:极地地区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了解极地地区气候形成的原因懂得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谈话等方式,学生能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走进极地地区,既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学生也感受到极地地区的神秘1、 出示课件:极地地区图片图片:南极企鹅图片:北极熊图片:极光提问:图片上有什么?猜一猜是反映哪里的图片?预设: 南极企鹅、北极熊、极光……反映极地地区图片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北极和南极地区。

二、传授新知:环节一: 恶劣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观看视频等方式,知道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极地地区气候特点】1、提问:说一说大家印象当中的 “极地地区”是什么样的?预设:非常冷、风景美丽2、【出示视频】 极地地区情境学生感受:极地地区气候非常寒冷到处是冰山3、【学生活动】:地球仪上找“两极”预设:地球仪上方顶点是北极,下方顶点是南极4、【出示课件】极地地区位置图ppt 教师小结: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5、提问: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请你说说极地地区的气候是怎样的?预设: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太阳照射少,因此,极其寒冷5、【出示课件】 南极地区的气候教师小结;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25度,最低气温达到-88度过渡: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气候异常寒冷,但是,确有很多奇异的自然景观环节二: 奇异的自然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快速阅读、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极地地区的极昼、极夜等奇异的自然现象 】【学生活动】 快速阅读p73页,提取信息预设:极光、极昼与极夜……【出示视频】 极昼和极夜的形成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能够从视频中提取有关极昼与极夜的形成原因的知识学生汇报:极昼极夜形成原因。

小结:由于地球绕着太阳转会和太阳保持稳定角度,方向不变,当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北极附近形成极昼,南极形成极夜过渡:南极地区不仅有一些奇异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有很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出示课件】视频 北极狼 北极熊 北极狐学生阅读:南极企鹅、北极熊、海豹小结:从课件当中感觉到极地地区的珍贵的野生动物非常可爱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视频当中的一个细节,有一个狗拉雪橇的镜头,雪橇上面坐着一个人,难道如此恶劣的极地环境中还有人类居住?环节三: 神秘的因纽特人【设计意图:通过课件、观看视频等资料,了解北极气候恶劣,环境严酷,因纽特人能生存繁衍至今,堪称一大奇迹提问:因纽特人在北极怎样生活?吃?穿?住?预设:捕食北极小动物、海豹等住冰块建的的冰屋、海豹皮御寒出示图片】:因纽特人的冰屋 讲解:冰屋御寒是因纽特人适应北极酷寒气候的一种生存方式【出示视频】因纽特人的冰钓【设计意图】通过因纽特人的冰钓,感受因纽特人有趣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因纽特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小结:其实南极虽然没有人类居住,但是,南极地区确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天然气资源、石油资源、淡水资源因此,有很多国家的勇敢的人士踏上了神秘的南极大陆环节四: 先进的考察站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中国雪龙号考察船破冰考察视频,知道我国在南极建立了中山和长城两个考察站,我国的科考技术处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感悟极地地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属于全人类,我们要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出示课件】南极地区世界各国科考站分布图讲解:在南极地区有很多国家建立了科考站,我们中国就有两个科考站,一个是“长城站“,一个是”中山站”,都是依靠我们国家自己的技术力量建立的。

提问:南极地区环境恶劣,冰山林立,你们猜一猜我们的考察队,各种物资、人员是怎么到达考察站的呢?预设:飞机、潜水艇【出示视频】雪龙号科考船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南极科学考察技术的先进与成熟学生阅读:p75页考察日记 谈感受:请你谈一谈阅读了这篇日记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汇报预设:科考队员工作十分辛苦、祖国人民为他们自豪提问:由于极地地区是我们惟一的净土,如果我们不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会出现什么严重的后果呢?预设:气候升高,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乱捕珍稀动物、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小结: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好我们人类的这块净土教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异常寒冷、自然现象奇特、生命创造奇迹、科学考察宝地,因此我们把这一地区称为 “神奇的极地”板书设计 南极和北极地区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现象奇特气候异常寒冷生命创造奇迹科学考察宝地 地理位置特殊五、 教学反思 1、视频——注重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与利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众所周知,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学生根本不可能涉足,因此,虽然书本上进行了大量的介绍,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充满神奇的土地,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搜集、剪辑、制作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视频,通过这些鲜活的视频资料,对于学生学习教材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对新课程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精心剪辑制作多媒体视频突破重、难点课标中明确规定: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运用精心剪辑制作的多媒体视频教学,可以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分解和综合,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很好的体现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如:在讲解极地地区气候时,恰当的播放极地地区气候的视频资料,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很快就可感知极地地区气候之恶劣因此,利用精心剪辑视频辅助教学能强化感知,突破重点、难点六、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 北京 学校:朝阳区定福庄第一小学 姓名: 马金辉 职称:小教高级 : 13641265761 电子邮件:mjh720@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第一小学开始教学流程学生思考导入 出示极地照片 看图回答问题视频极地地区情境极地地区气候非常寒冷到处是冰山学生谈感受 课件 南极地区的气候学生理解教师讲解南极气候学生探究原因 教师组织小组探究活动视频 极昼和极夜的形成 感觉到极地地区的珍贵的野生动物非常可爱视频 北极狼 北极熊 北极狐。

学生欣赏视频 因纽特人的冰钓教师讲解讲解学生思考 课件 科考站分布图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学生感悟了解我国科考水平视频 雪龙号科考船教师总结、结束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