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架线工程质量技术措施

lis****21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21KB
约5页
文档ID:176418496
架线工程质量技术措施_第1页
1/5

安全技术/建筑施工架线工程质量技术措施一.通讯联络张力放线施工中通讯联络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张力放线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影 响到施工进度与经济效益1. 张力放线施工前,应对所有通讯设备进行频率及灵敏度的校验2. 每个通讯联络人员,应熟悉对讲机性能及使用方法,按规定频道进行通讯联系, 联系,不得在对讲机中讲与工作无关的话3•放线前,工作负责人应明确规定每个通讯人员的通讯编号、工作地点及当天的 工作内容,在施工中通讯联络人员应及时、准确无误地将架空线的牵引动态报告 给牵、张场的施工负责人4.张力场、牵引场必须设有备用通讯设备,以备通讯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更换5•放线段在跨电力线、通讯线及公路等跨越点时,牵引钢丝绳及导线张力控制档 均应设专人监视6. 全线通讯联络经试话畅通后方可放线,放线过程中通讯联络人员不得随意关机 或离开工作岗位7. 每个通讯联络人员应随身携带工具及安全带,以便及时处理放线过程中的问 题,若需登高处理时,地面必须设安全监护人对于大的故障,应待故障处理组 到来后,配合处理张力放线是一种整体性很强的施工方法,任何一个微小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 个工序停顿而造成很大的窝工浪费,甚至发生事故。

因此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尽 职尽责,严把安全、质量关•展放导引钢丝绳1•导引绳全部采用编织型钢丝绳,直径为①13mm,全部由人力展放用5T抗弯连接器连接2.导引绳端头均采用插套形式其插接长度不小于1.2米3•导引绳在使用前,应对每根导引绳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在使用中如发现有硬弯、 金钩、断股,严重腐蚀等损坏现象,必须割断重新插套;严重损坏者,应做出标 记,不得再行使用4.展放导引绳的有关注意事项:4.1将导引绳盘运至布线点后向两侧展放,展放时必须顺着三相导线的线路方向 展放,与地线同时展放时,不得相互混绞4.2两导引绳端头的连接,必须由专人负责,抗弯连接器有螺栓销子的一头应背 向牵引方向,以利通过滑车,展放完毕后,逐档将导引绳抽起,检查导引绳有无 被岩石和树枝挂住、石缝卡住的地方4.3所有导引绳连接器,在使用前应做仔细的外观检查,若有断裂、弯曲等现象, 严禁使用4.4导引绳展放时,余线应尽可能留在靠牵引侧的档内;对余线较多的档内,应 将余线辅设整齐,在牵引时,还应设专人监视,防止牵引时出现金钩4.5导引绳展放完毕后,工作负责人应及时向牵引场负责人介绍各档余线情况, 对余线较多的档内,牵引时应派专人看守,小牵引机应慢速牵引。

4.6导引绳展放完毕后,将所有空导引绳盘及时送至牵引场牵放牵引钢丝绳1•一般要求:1.1牵引顺序及展放示意图三相牵引顺序为:中相、边相、边相牵引钢丝绳是由设在张力场的牵引机来进行的,为了提高工效,在一个放线段内 导线牵引钢丝绳的牵引和导线的牵线同时进行,见下图张牵..力主张力机——导线——牵引绳——主牵引机引场场1.2牵引钢丝绳进入设备的方向:牵引钢丝绳进入小张力机张力轮的方向为:由内向外,上进下出,缠满轮槽,导 引钢丝绳进入小牵引机牵引机轮的方向也如此2. 牵引前的准备工作:2.1牵引场的准备工作:2.2机械设备的检查,吊车及牵引的其它准备工作,牵引绳进张力机轮,导引绳 进牵引机轮;3. 检查场地布置和机构锚固情况;3.1临时接地安装情况检查;3.2受力系统的连接;3.3牵张场之间各环节的检查4. 放线段内准备工作:4.1导引绳或牵引绳是否在正确槽位;4.2越线架位置、稳固的检查4.3塔位前后或越线架前后的导引绳(或牵引绳)的展放状况,有无挂树和其它 可能,与前一天比较有无异常,是否影响展放4.4压线工器具和处理一般性故障的工器具,是否准备妥当4.5现场指挥应检查通讯联络是否畅通,询问放线段内各处检查情况有无异常, 准备就绪否。

5•牵导引钢丝绳:5.1导引钢丝绳在人力展放时,不可能完全拉直,部分档尚有余线,由于导引钢 丝绳较经,在开始时就高速牵引,容易引起跳槽,所以小牵引起步要慢,当整个 放线段内导引绳全部带上张力升空后,应暂时停机,通知所有上扬塔处装设压 线滑车,并设专人看守5.2各耐张转角塔的导线放线滑车,为防止导引绳跳槽,应按转角方向采取预偏 措施5.3因本工程都为平地,一般不考虑导引绳发生上扬的现象5.4如偶遇上扬,压线滑车应装在牵引方向侧,导引钢丝绳上扬发生在它牵引着 牵引钢丝绳时,当牵引钢丝绳通过上扬塔后上扬自行消失,牵引钢丝绳上扬发生 在它牵引着导线时,导线接近和通过该塔后上扬消失当牵引钢丝绳或导线被牵至上扬塔附近时应停机拆除压线装置后再继续牵引5.5正确使用抗弯连接器:导引钢丝绳抗弯连接器,在进入牵引机轮槽时,就放 慢牵引速度,防止将抗弯连接器挤碎,在通过压线滑车时,宜放慢牵引速度,防 止连接器卡住压线滑车,在使用时,应注意方向,园滑的一头应置于牵引侧5.6禁止旋转连接器通过牵引机轮槽,如导引绳联有旋转连器,当其牵至牵引机前时,应做一次临锚,换 上抗弯连接后,再行牵引5.7牵引钢丝绳被牵至张力场后即停止牵引,用卡线器锚固在临时锚线地锚上,即可与走板连接。

展放导线6.1. 导线上机和连接:6.1. 1所有线盘支架在放线前,均应检查其放置是否灵活,为防止放线杠磨损,应经常进行涂油润滑6.1.2吊运、架设导线盘时,应保证导线盘不变形,拆除导线盘包装时,应使用不损伤导线的工具,拨除 导线盘外缘上所有封装铁钉6.1.3根据技术部门给定导线盘号的先后顺序吊装导线盘6.1. 4导线进张力轮的方向为:右进左出,上进上出6.2导线与牵引绳连接方式:导线蛇皮套10T旋转连接器双线走板8T旋转连接器牵引绳(蛇皮套尾部必须用12#铁丝绑扎牢固)各导 线在张力机出口处均应装设接地滑车,并可靠接地6.3. 导线在牵引中的操作:6.3. 1牵引导线时,走板应基本保持水平,当走板通过转角放线滑车前,为了顺利通过,张力机应根据通 讯联络人员的要求适当调节各线张力,使牵引板倾斜度与转角放线滑车倾斜基本一致当牵引板通过转角度较大的放线滑车时,应放慢牵引速度,以防牵引板在通过放线滑车时链条式平衡锤搭 在导线上,因落不下来而失去作用,待牵引板顺利通过转角滑车后再调平双线6.3.2因张力机,牵引机紧急停车或横线路方向有较大的风使导线发生剧烈的舞动而形成混绞时,应立即 停止牵引,查明原因,严禁随意调整张力,否则会使混绞点向两侧塔位移动而增加排除故障的难度,严重 的还会伤及导线,查明原因后,如混绞点靠近档距中间的位置,可以采用加大张力的方法使其自行分离; 在采用调节张力的方法时一定要慎重,必要时用人力将其分开,待导线稳定后再慢速牵引,调平导线后再 恢复正常展放。

在上述情况下,一般不采用降低张力的方法,因为高空混绞在一起的导线很难分清,万一搞错,将使混绞 点向两侧迅速移动,同时,降低张力的导线与不动的线在混绞处很容易互相磨伤6.3.3导线在放线滑车中跳槽应及时消除,使各子导线恢复正常槽位,处理跳槽时,应使用附件吊钩吊线 或对导线采取其它保护措施6.3. 4导线在展放过程中,应设专人监视线盘,以防出现厂家未标明的断头等缺陷,对导线外层铝股焊接 头应有黑胶布缠绕加固,防止焊接头断开造成质量事故6.4. 换盘锚线压接操作:6.4. 1当线盘上的导线剩余20圈左右时,应降低牵引速度,剩最后4-5圈时应停止牵引,用大棕绳将张 力机尾部导线锚固,倒出盘上剩余导线,然后换盘,换盘后将已展放导线尾部与新换导线的端部用蛇皮套 及抗弯连接器连接,余线重新绕到新盘上,蛇皮套外部与导线接触部分应加衬垫防护,蛇破套尾部必须用 12#铁丝绑扎启动牵、张机,将导线连接处牵出张力机外10〜15米时停机锚固;再次启动张力机,用人 力接紧导线,倒出5米左右余线,即可压接6.4.2导线局部落地可能伤及导线时,应在地面铺设料布或木板等措施隔离防护6.4.3导线压接前,首先应检查前后一定范围的导线质量状况,特别是距导线端头15米左右处,有无钢芯 接头(稍有鼓包),若发现有接头应切除,导线穿过蛇皮套的部位若发现有损伤也应切除。

6.4. 4导线压接,应由培训考试合格的压接人员操作,导线采用集中压接,压接的质量要求应严格按《液 压施工作业指导书》及液压规程执行,经与监理人员共同进行外观检查,并量取有关部位外形尺寸,合格 后,打压接员代号钢印,随即填写记录卡片,对有质疑的压接管,应立即会同有关质检人员鉴定压接管 的位置,应待紧线后由紧线组人员记录导线接续管外部应装设保护套管,为防止保护套管在风作用下伤 及相邻导线,其外部应用黑胶布缠绕防护,特别是铁丝绑扎部位,应做多层可靠防护6.4.5每相导线展放到最后50米时,牵引场应通知张力场将导线的张力逐渐加到紧线张力的75%左右,以 减少导线余线,每相导线放完,在牵引机前按序将子导线进行地面临锚,在锚线架上锚固时,锚线钢丝套 均应缠布或套胶管,以免与导线接触部分磨损导线,卡线器卡线时应相互错开,防止松线时卡碰,卡线器 后部也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为防止鞭击对导线的伤害,导线锚线张力应有所差异,使其在空中相互错 开6.4.6蛇皮网套,牵引板,各种连接器,导线绳和牵引绳的插结式绳扣,是张力放线受力体系中的薄弱环 节,每次使用前均应详细检查7•张力放线完毕后,通讯联络人员应报告导线各个接续管的位置,如与布线计算不符,应及时采取补偿措 施。

8.雷雨及大风天应停止放线作业四•达到下列情况之一时,为严重损伤,应将损伤部分全部锯掉,用接续管将导线重新连接a强度损失超过保证计算拉断力的8.5%;b截面积损伤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12.5%;c损伤的范围超过一个补修管允许补修的范围;d金钩、破股已使钢芯或内层线股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e钢芯有断股五•采用补修管补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将损伤处的线股恢复原绞制状态;2. 补修管的中心应付于损伤最严重处,需补修的范围应位于内20mm六•导线的质量标准:1•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上只允许有一个接续管和两个补修管,并应满足下列规定:2各类管与耐张线夹间距离应不小于15m3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应小于5m4接续管或补修管与间隔棒的距离不宜小于0.5m5宜减少因损伤而增加的接续管6•采用液压连接时,在施压前后必须复查连拉管在导线上的位置,保证管端与导线上的印记在压前与定位 印记重合,在压接后应检查印记距离,并符合规定7•接续管,补修管及耐张管压接后应检查其外观质量,并按下列规定处理8.飞边、毛刺及表面未超过允许缺陷应用细锉锉平,并用0#细砂纸磨光;铝管端头如有尖角,必须磨光, 但不应伤及铝线。

9•弯曲度不得大于管长的2%,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七•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锯断重接; A弯曲经校直后,管有裂纹或明显的锤痕B管材有裂缝或穿孔八..张力放线、紧线及附件安装时,应防止导线磨损,加强对导线的保护措施,在容易产生磨损处要采取 有效的保护措施,导线磨损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九•外层导线线股有轻微擦伤,其擦伤深度不超过单股直径的1/4,且截面积损伤不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 2%时,可不补修,用不粗于0#细砂纸磨光表面棱刺十•当线损伤已超过轻微损伤,但在同一处损伤的程序损伤尚不超过总拉断力的8.5%,且损伤截面积不超 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12.5%是为中度损伤,中度损伤应采用补修管进行补修。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