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滕姓【选自】《论语 ?泰伯篇》【原文】 子曰:“狂(1)而不直, 侗( 2)而不愿( 3),??#?4)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注释】 ( 1)狂:急躁、急进 ( 2)侗:音 t óng,幼稚无知 ( 3)愿:谨慎、小心、朴实 ( 4) ??#阂 ?k ōng,同空,诚恳的样子译文】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评析】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 ??6?不信”都不是好的道德品质,孔子对此十分反感这是因为,这几种品质不符合中庸的基本原则, 也不符合儒家一贯倡导的 “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的要求所以孔子说:我真不知道有人会这样选自】《论语 ?泰伯篇》【原文】子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评析】本章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 “学而不厌” 一句最好的注脚姓氏起源滕姓起源有三: 1.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 《通志 ?氏族略》《广韵》所载,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绣,武王封之于滕(故城在今山东滕州西南四十里) ,为滕侯,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2.亦出姬姓据《万姓统谱》 《史记 ?索隐》所载,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个儿子分别得十二姓,其中含有滕姓 3.出自他族今土家、苗、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迁徙分布滕立国近千年,其中见诸史册之国君有滕昭公、滕定公及其子滕文公后滕为齐所灭,子孙有离开得姓地――今山东滕州,散居今山东、河南各地者东汉时,滕姓在北海郡繁衍昌盛,其族大人众,名人辈出汉末动乱时,北海郡之滕胄、滕耽等避乱渡江,归属孙叔,尤可一提的是腾胄与孙权结为儿女亲家, 极大壮大了北海郡滕姓之盛名 两晋时期,繁衍于南阳郡、开封县之滕姓昌盛浩大,名家辈出,为该地之名门望族两晋南北朝至隋,北方持续动荡不宁,更加剧滕姓南行的步伐,加上 ?h 末的滕姓南迁,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西、湖南等地均有了滕姓人家唐代及其以后,浙江金华(古称东阳或婺州)的滕家一支独秀,出了不少杰出人物,有白居易作诗为证: “身着锦衣儿戏绣,东阳门外数滕家 ”宋靖康之耻后,北方滕姓有迁居浙江临安的,其中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滕康因仕宦居湖南永州,其孙滕 ?k 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 宋末元初的动乱,再加元末的动乱,使滕姓分布于广大南方省份,今四川、云南均有滕姓人落籍。
明初,山西滕姓作为洪洞大槐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 河南、江苏等地 清康乾年间以后,有冀鲁豫地之滕姓闯关东进入东三省,并有沿海之滕姓迁居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如今,滕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黑龙江、辽宁、湖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滕姓约占全国汉族滕姓人口的 70%郡望堂号郡望:1. 北海郡,汉分齐郡置郡,治所在营陵(故城在今山东昌乐东南),东汉移治剧(故城在今山东寿光东南) ,隋改称高阳郡;2. 南阳郡,秦代置郡,治所在宛县(即今河南南阳) 堂号:历史名人滕文公:战国时滕国国君 为太子时,曾在宋国见孟子,孟子为之说教滕??: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代官吏登进士第,历太学博士、茂王傅,以右庶子致仕,归婺州,白居易、刘禹锡以诗送之滕昌 ?v:吴(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画家从僖宗入蜀,以文学从事工画花鸟蝉蝶竹枝生菜,下笔清丽,用色鲜艳,尤长于画鹅,亦善书大字滕元发:婺州东阳人,宋代官吏仁宗进士,仕途有起伏,任真定、太原知府时,治边有方,人称名帅工于书,尺牍流便,尤擅毫翰有《孙威敏征南录》 滕中:滕元发弟,宋代官吏以荫补官,官终奉义郎,所至有政声善草书,尤长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