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数学和奥数区分思念数学宗师华罗庚先生 25年前的6月12日下午4时,华罗庚先生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演讲十分成功下午5时15分,她在讲演结束接收献花的那一刹那,身体忽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10时9分她因患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无效而逝世 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以其卓越的成就和无可比拟的伟大品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和科学工作者,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科学之神她以这么一个特殊的方法谢幕,实现了她的诺言,也为后人树立了楷模她像一名征战沙场的战士,在坚持不懈的工作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据曾经长久和她一同工作的计雷教授回想,早在1982年11月,华罗庚先生在第二次发生心梗住院时就曾说过:“我宁肯战死在疆场,也不愿倒在病床 另据华罗庚先生的公子华光教授回想,华罗庚先生生前曾做过一首词,很好地表示了她的 “鞠躬尽瘁死以后已”的高尚思想:词中说: “只管心力竭尽,那顾水平高低 人民利益为前提,个人成败羞计 学龄已过六十,何须重辟新蹊 贾藏、乘桴、翼天齐,奢望岂我所宜 沙场暴骨得所,马革裹尸难期 滴水入洋浩无际,六合满布弟兄 祖国中兴宏伟,死生甘愿同依。
明知力拙才不济,扶轮推毂不已 世界数学大师 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和伦比的贡献,她在多元复变数函数论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著名数学家劳埃尔・熊飞儿德说“她的研究范围之广,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受到她直接影响的人可能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全部多 中国着名数学家王元先生曾经概括地评价说,“从数学领域来说,大致分为两个:一个是分析,一个是代数绝大多数的数学家通常只在其中的一个领域里做出贡献但华罗庚却在两方面全部有很大的贡献;另外首先,数学又分成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华罗庚也是同时在这两方面全部有很大贡献 美国著名数学史教授贝特曼着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全部著名科学院院士” 家境贫寒,坚持自学成材 华罗庚先生的一生能够说是不停和困难作斗争的一生她一直坚持,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华罗庚先生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华罗庚先生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她华罗庚所以得名。
她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以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初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她是用以下妙法思索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全部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因此23就是所求之数不过华罗庚先生从不认可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即使免收学费,不过因为生活费用也无法支付,不到一年又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她开始坚持自学数学她的姐姐华莲青回想当初她刻苦自学的情景时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仍然在账台上看她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她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么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用户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计划盘、记账,用户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用户,甚至把算题结果看成用户应付的货款,使用户吓一跳。
因为常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全部传为笑谈,大家给她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碰到怠慢用户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她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吵发生时,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以后,回想起这段生活,华罗庚先生说:“那正是我应该接收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为卖掉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而坚守摊位,为了活命而挣扎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中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发觉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灵敏,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尤其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她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她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她成为大书法家的期望很小,可她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她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事,不然就会埋没人才啊!” 大约在1928年,学校准备办一个初中一年级补习班。
王维克老师为了帮助华罗庚,计划请她回学校当会计兼事务,同时作为补习班的数学老师也给学生上课但刚在计划中,不幸华罗庚先生的母亲恰在那年逝世了,她自己也染上伤寒重病,在床上躺了六个月因为没有取得立即有效的诊疗,命即使保住了,腿却留下了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不生病,身体好,还能够多参与一点体力劳动,可是腿坏了家里原不宽裕,就更穷了亏得王维克老师的帮助,在她身体好些后,还是让她在那个补习班教了30天的书不过以后有些人告状,说什么王维克校长任用不合格教员华罗庚王维克校长是法国留学生,做初中校长,未免委屈,她一听有些人告状,就不干了在这种情况下,华罗庚先生几乎又陷入了绝境幸亏继任的韩大受校长通情达理,即使不不再请她教课,却依然请她当会计兼事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华罗庚先生一有条件,依然继续钻研数学那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她在1928年写出了一篇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这篇论文给她的命运带来了转机 1930年春当初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了这篇文章,很是重视她问周围的人:“这个华罗庚是谁?”,不过谁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
以后,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她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熊庆来听后很赞赏,说“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她到清华来 不图虚名,勤奋刻苦, 在清华和英国剑桥努力奋进 华罗庚先生从1931年开始,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她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通常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1936年,她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她在剑桥的两年中,感到机会难得,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而是集中全部精力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她的研究结果引发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 据徐贤修先生回想,1931年左右,清华大学开始创办数学研究所在当初系主任熊庆来先生策划之下,罗致优异数学家孙光远先生、杨武之先生,充实了教学和研究的阵容研究全部计划地购置图书杂志,主动罗致有志于数学的青年学生、青年数学家,真个气象一新有名的几何学家陈省身就是那时第一班硕士,和华先生同时的大学部高班中还有很多优异的学生,以后全部卓有成就 据徐先生回想:1931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九月天,我踏进水木清华的清华园,第二天到数学系报到,第一个碰到的是一位带南方口音的青年学者她问我是不是要进数学系,我说这是我的爱好。
我问她是不是这里的教授,她说不是的最终我很吃惊地听她说:“我是这里的‘半时助理’她解释说:“大学毕业的当助教,高中毕业的当助理我只是初中毕业,因此当‘半时助理’又说:“我现在是熊迪之教授的助教,她教本系三四年级的高等分析,我帮她改学生作业卷子这真是别开生面,为才能卓绝的青年想出来的一条道路,一项教育上极有意义的方法 华先生在这人才济济的环境中,立下一个宏愿,即“以个人的努力,追求自己的成就”凭她超人的智慧和毅力,不到一年,她就在国外的美、德、印度等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了五篇文章,足见环境和学风的主要当初清华聘人条件极严格,但华先生却能破格由“半时助理”直升教员而正式开课教授学生第二年她发表的文章就更多了登载的区域也更广了,真是声名鹊起,同侪钦服清华所以又郑重地破格提升她为第一位未出国的专任讲师这是学校对她不平常的认可和激励,也是学术界的一项创举,这也更可见当初负责系务的熊、杨两先生的大公无私、苦心孤诣和华先生独立奋斗所得的,实至名归这同时也是当初学术独立,不受死板要求约束的优良表现一个真正从事教育的人,必需时刻认为团体罗致杰出人才为职责,并使之蔚然成风,这才是最主要的 有关她在清华数学系刻苦学习的情况。
钱伟长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也有一段回想她说:她是1931年秋天入学的入学很快,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她原来在中小学阶段读过一段时间的诗书,原来想进大学以后学汉字和历史,到学校以后遇上“九・一八”她就改变了这个方向她想改学物理,想从汉字系转到物理系,这当然很困难几经周折最终经叶企荪先生同意试读一年;决定假如她经过努力能够跟得上,没有不及格的课程就确定她转系因此她不得不很勤奋,天天早晨五点钟就起来她当初认为她是全清华最用功,最刻苦的一个人了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她才发觉,还有些人比她更用功,那就是华罗庚先生她说她发觉华先生天天早晨四点半就开始学习了 不顾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 生活的艰苦,坚持笔耕不缀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她的第一部著名数学专着《堆垒素数论》期间和闻一多先生是邻居,一同度过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并主动参与到当初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 据华罗庚先生回想,她说:“抗日战争期间,我从英国回来,当初后方条件很差,回到昆明以后,吃不饱,饿不死那个时候,有句话叫“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记得有这么个小说:老师在前面走,要饭的在后面跟,跟了一条街,前面那个教授实在没有钱,回头说:“我是教授!”那个要饭的就跑掉了。
因为连她们也知道,教授身上是没有钱的 在那个时候,日本人封锁我们,而且还轰炸在那种困境之中,很多教授不得不改行,有的还被迫去做买卖,她们跑仰光,去买点东西到昆明来卖我住在昆明乡下,我住的房子是小楼上的厢房,下面养猪、马、牛,晚上牛在柱上擦痒,楼板就跟着摇摆没有电灯,就找一个油灯使用油灯是什么样的呢?就是一个香烟筒,放个油盏,那儿没有灯草,就摘一点棉花做灯芯就是在这种微弱的灯光下,我从1940年到1942年完成了我的《堆垒素数论》,以后又跨入了矩阵几何 另据华罗庚先生的公子华光教授回想:“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她在英国的学习一结束,立即就回国,回来就在昆明那个时候条件是很艰苦的,常常有飞机轰炸,生活又不好,不过她在那个环境下做了很多的工作46年的时候,她曾经跟我说过一次,她准备去美国了不过她正在做一个题目,这个题目美国有一位教授也在做,而且是一个比较高年资高水平的教授,她就推迟了半年去美国,等把题目做完了才去的美国现在可能有些人想,她去美国推迟半年就推迟半年吧,可是大家要想想,当初在昆明,日子没法过的时候,我的名字就从这儿来的,当初家里东西全部卖光了,因此我叫华光因此在那个环境下,她能够再坚持半年去美国,我以为她是做了很大的牺牲的。
《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和改善了哈代和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量方法及她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关键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前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1946年2月至5月,她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当初的国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弹, 于是选派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赴美考察9月,华罗庚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生教授 新中国一成立就决心回国, 举起领导中国数学发展的大旗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已经成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生教授的华罗庚毅然放弃了优厚的条件,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的种种阻难,决心偕一家五人乘船回国1950年2月抵达香港她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激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 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回到清华园执教,担任领导中国数学的重担她这一爱国行动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赞扬和清华师生的热烈欢迎 华罗庚回到清华园是3月份,已经开学有一段时间了,但她很快就走进了课堂。
中科院院士万哲先回想说:“已经教了几年外国学生的华罗庚,感到教本国学生很兴奋,她一再称赞学生的程度很好作为学生,当然更是兴奋,有一位举世著名的大数学家来讲课,而且关键突出,引人入胜,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我很幸运,被系里指定作为广义矩阵论课程的助教,从而有了直接跟华罗庚老师学习,并在她指导下作研究的机会 万哲先说,1950年上半年,华罗庚除了给学生讲两门课外,还组织了清华算学系的综合讨论班,请系内和校外的部分数学家来进行演讲另外,算学系学生自发组织的小型讨论班,被华罗庚称为“婴儿讨论班”,她亲自参与,和学生一起讨论并进行指导,使清华算学系的学术活动一下活跃起来 1950年下半年,华罗庚被指定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但在1950~1951年这个学年,她依然在清华大学讲授广义矩阵论她一面讲课,一面带学生作研究;学生既学了知识,又学会了作研究,收获很大 华罗庚一贯重视培养和提拔年轻数学家,中国几代数学家全部得益于她的教育1958年,华罗庚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史济怀说,50年来,中国科大数学系取得的成绩和华罗庚等老一辈数学家倾注的心血是分不开的华罗庚的研究领域十分宽泛,她在代数、数论、矩阵集合、多复变函数论等多个领域全部有十分杰出的工作,为这些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除了教书育人,华罗庚在上世纪40年代处理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量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好误差阶估量;对哈代和李特尔伍德有关华林问题及E.赖特有关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改善,至今仍是最好纪录其研究结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在代数上,她证实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础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实,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华罗庚另外一本专着《多个复变经典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详细给出了经典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和泊松核的表示式,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提议创立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她提议创立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中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夏培肃院士在《华罗庚和中国计算技术》的回想文章中说:“早在1947年和1948年,华罗庚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时,因为在数学上的造诣和成就受到冯・诺依曼的赞赏她让华罗庚参观了她的试验室,而且和华罗庚讨论了相关的学术问题,华罗庚心里就开始盘算着回国以后怎样在中国开展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华罗庚1950年2月回国的, 早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就念念不忘在中国要开展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华罗庚不愧是一位有远见的科学家在当初大家还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的时候,她已经意识到计算机是科学发展新的生长点,而且主动的提倡和组织了这方面的工作1952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的科研小组这个计算机小组在华罗庚的领导下,逐步的成长壮大,成为了一个含有活力和有能力负担重担的小组1956年春,国家制订了中国科学12年的远景计划,计算技术属于关键计划之列华罗庚先生担任计算技术计划组的组长,这次计划对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含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她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确定了正确的标准,同时也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思想计划中有关计算机技术的文字并不长,不过很有远见,不但讲了制造计算机,而且要搞机器翻译 作为计算技术计划组组长,华罗庚在这次计划中发挥了很好的领导作用,计划组的组员有26名各方面的教授,她们对部分重大的问题意见有分歧,另外还有担任顾问的苏联教授,华罗庚在计划过程中,很好的完成了计划任务,计划组曾经讨论过很多十分主要的关键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怎样发展中国计算机技术,首先是依靠苏联还是依靠我们自己?当初苏联认为中国研究计算机的条件还不成熟,最好送一支队伍到苏联去,在苏联的帮助下研究计算机,连人带计算机一起回来。
大家在华罗庚先生主持下经过讨论,统一了思想,认为我们应该立足于我国,送出去的只是少数人,在我国能够比较快的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员,因此在我国研究计算机,能够更加好的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计算机设计,工业生产,应用和管理队伍第二,怎样在我国开展计算机研究开发?当初有大家主张各单位同时开展,遍地开花以后华罗庚先生提出了“先集中后分散”这六个字,得到了计划组大多数人的支持第三,大力培养新生力量1956年夏天,华罗庚亲自抓训练班的工作,计算机训练班和计算数学训练班1956年10月开学,一共有142位学员1956年至1957年派到苏联去的考察团,实习队,硕士大学生陆续派出了 华罗庚在计划过程中表现出的领导才能和正确的鲜明的立场,使得计划组的组员十分钦佩她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计算研究所的筹备上,她千方百计落实各方面的任务,有关研究所的房子问题,华罗庚为了使大楼能早日建成,煞费苦心,亲自提出了多种方案,对大楼的施工她也抓得很紧同时在研究所内,开展了计划问题的研究,筹建了试验室和试验工厂,购置了仪器设备和资料,聘任了苏联教授,这些全部是在华罗庚领导下进行的,在她的协调下,使研究所成为团结奋进,热气腾腾的研究所。
不过十分不幸的是,1957年她成为关键的批判对象,今后以后她没有过问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事情了不过她对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贡献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大力推进应用数学的发展 华罗庚先生不但在纯粹数学的各个领域有卓越的贡献,在应用数学也有卓越的贡献她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提出一个发展中国数学的纲领这个纲领有三个部分,一是纯粹数学,包含纯粹数学各个分支;第二,应用数学;第三,计算技术,包含计算数学回国以后,她实现这个纲领也有三部曲,第一步先搞纯粹数学,培养了很多将才第二步是计算技术,56年开始贮备,第三步才搞应用数学,也是先从人才培养开始为何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放在那么特殊的一个位置上考虑呢?纯粹数学的培养,国际上已经有一个套路,应用数学的培养是很难的因此她于195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级来试验接着又将应用数学推向普及推广层面 过去,中国没有应用数学的传统,数学家怎样使她们的工作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家全部是茫茫然地束手无策中科院院士王元回想说,作为中国数学的领导人,华罗庚承受的压力更为沉重面对这种形势,她不顾年已半百,依然和年轻人一道探索数学研究的多个路径 王元说,华罗庚学习过矿业学家和地理学家估量矿藏储量的方法,到工业部门,尤其是运输部门普及过线性计划,她还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多重积分计算的应用,取得了部分成绩和经验。
因为这些方面的结果难以在中国推广和使用,华罗庚仍不停地思索数学直接而又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路径 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她努力尝试寻求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她发觉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能够提升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她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率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1964年初,她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这是几乎不用数学语言表述的平话小册子,通常工程技术人员甚至工人全部能读懂她亲自率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部分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从1965年开始,华罗庚坚持去中国工业部门普及“双法”她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亲自将“双法”加以讲解十多年来几乎走遍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为工人讲解,指导她们将“双法”应用于生产 王元说:“这充足表现了国家和人民利益在华罗庚心目中高于一切,和她对劳感人民的深厚感情华罗庚期望中国数学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她生前屡受挫折,不过从未放弃过努力。
因为华罗庚先生在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的贡献,使得她在管理科学和其它关学科也得到了很好的评价钱学森同志就说过:中国的科学组织管理工作,华罗庚教授是先行者现在我们在搞技术转移的研究工作,也就是说怎样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这方面,华罗庚先生早在1965年推广“双法”时,就已经在身体力行了 在困境中勇于坚持理论 联络实际的正确方向 华罗庚先生的另外一大贡献是在密码学方面,她曾经被总参聘任为顾问 袁传宽先生在“记恩师的二三事”的回想文章中说:“在极左思潮纵容之下,总有多事之人,把原来一般的真理硬要发挥到极端,以至令它变成荒谬理论联络实际”,原来就是天经地义的极左者首先给它定性为“革命口号”,给予政治含义,然后便把纯粹理论学科,如“数论”,打入“另册”先生是研究“数论”的,她的杰出贡献,世界公认文革”中,就有些人借批判“数论”,敲山镇虎,大字报全方位,攻击先生 华先生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曾经成功地利用“数论”方法破译日军密码文革”中,她身处逆境,依然谆谆教导我“数论”怎样主要,使我不随波逐流,不迷失方向先生对否定“数论”十分不认为然,私下对我说:“‘数论’即使是很抽象的理论,可它很有用。
能不能把它派上用场,那要看自家的道行自家没有本事,反怪罪‘数论’,滑稽!” 先生虽身处逆境,但依然洒脱飘逸,豁达大度,我深受感染她的开导,使我好像醍醐灌顶,不再为受到的小小委屈耿耿于怀先生给我讲的破译敌军密码的小说,立刻激发了我对“密码学”的爱好当初,没有任何可读的汉字书籍,只能找来一本英文的《密码学原理》,如获至宝,开始啃书那书内容陈旧,领我入门倒也足够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四处全部离不开信息的获取、存放和传输,所以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密码学”发展得日臻完善成熟,为保障信息安全的多种实用技术提供理论和方法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电机工程学的学者迪费和海尔曼联名发表了一篇主要的论文《密码学的新方向》,把“密码学”的研究和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她们建立的新方法所依靠的理论还是“数论”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的当代“密码学”中充满了数学,“数论”仍然是其最主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先生的先知先觉能不令人惊叹?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美国参加了大学里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科研课题,我们利用近代的“密码学”的理论,研究开发实用技术,颇有成绩,研究结果取得了三项美国专利饮水思源,华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
不但在数学上,更在于她指点我知道了一个人生的道理:生命的境界会伴随心胸的宽广而开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鞠躬尽瘁,死以后已 1975年她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粉碎“四人帮”后,她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她多年的研究结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优选学》等专着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1979年5月,她在和世界隔绝了10多年以后,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心愿,把自己的数学研究结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1982年11月,她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她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她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1984年4月,她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她外籍院士的仪式,她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985年4月,她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罗庚担任的社会工作很多她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她于1952年9月加入民盟,1979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她1958年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1979年6月被同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答邓颖超同志的鼓励时她表示:“横刀哪顾头颅白,跃进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
目前在我们热切期待人才辈出的时期,在我们满怀深情思念老一辈科学家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多学习她们成长的经验,学习她们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正当中国向人才强国前进的关键时刻,我深深地感觉到,老一辈科学家的成就和经历,确实为我们树立了很多光辉的楷模为了加紧年轻一代人才的成长,应该更多地介绍部分老一辈科学家的不畏险阻,艰苦奋斗的经验华先生的事迹,就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生动教材俗话说得好:“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取得成功 华先生的经历充足地说明了这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