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以美育促德育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刍论

d****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98KB
约4页
文档ID:136939534
以美育促德育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刍论_第1页
1/4

以美育促德育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刍 论作者:刘维佳来源:《成才之路》2020年第28期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研究课题“‘轻有力’管理模式在‘00’后大学生 思想引领工作中的创新研究”(编号:2019B34); 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突发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社交媒体意见表达引导与网络道德建设研 究”(编号:2020zsszsx046);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 “革命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式思政教育的实效研究”(编号:2019zsszsx037)作者简介:刘维佳(1991 —),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刘维佳(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摘要: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与德育有着内 在的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教 育过程中融入审美教育,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 和力文章以美育促德育为立足点,探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关键词:美育;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艺术性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 (2020) 28-0008-02“德”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包含仁义、诚信、温良、恭敬、礼让、谦和等 优秀品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 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见,德育是教育之根本, 更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教师可 以以美育促德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本文对以美育促德育、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 性进行相关探讨一、以美育促德育的必要性1. 教育的历史性以美育促德育,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著名教育家孔子认为应该把 “诗”和“乐”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充分肯定了美育对人的深刻影响荀子提出“美善相乐” 的观点,即美善结合,相得益彰,他把美育的功能分为“美人”“美政” “美俗”,充分彰显 美育与“人”“德”的内在联系近代王国维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 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主张美育可以辅助德育、智育完成对人的培养新中国 成立之后,我国一直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强调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 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2. 教育的本质要求德育与美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具有“内在价值统一性”。

高尚的道德情操都是具 有美感的,美总是以善为前提,美最终也是为了善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首次提出“美育” 这一概念,他认为“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充分肯定德育与美育的关系,其核 心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德育借助美育的作用,可以提高感染力;美育借助德育的熏陶,可以 变得更有深度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德育与美育共同发挥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美的塑造中 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3. 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的办学目标,高校要遵循《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 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内涵式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以美育人,将美育与 德育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实践证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大学 生的审美素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抵制不良思想的入侵同时, 美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大学生从多个角度塑造自己,这 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二、以美育促德育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策略以美育促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 遵循美育特点,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促进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

下面,笔者结合 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对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策 略进行探讨1. 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注重教育艺术是不行的 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美育的方法,采用艺术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轻松 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感悟人生哲理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教学课件、丰富的 情感、艺术化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语言美、逻辑美、哲理美,引导学生 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例如,在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主义内容时,教师可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展示祖国壮丽的河山、勤劳善良的人民,让学生通 过优美的画面不断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艺术化的教学方式, 可以避免传统讲授法带来的弊端,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大大地提升学生学习 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 注重校园文化的引导性校园文化具有良好的育人作用,能够以其感染性和渗透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 情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多接触大学生,研究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加大校 园文化建设力度。

校园文化不仅包括物化的优美环境,也包括校风、学风、班风,以及各种规 章制度、文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 思想政治素质如可以指导学生组建校园剧团,定期开展演出活动,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书画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演讲比赛、 思政知识竞赛,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另外,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举办各种图片展览要将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美的形象之中,让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提 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3. 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美感以美育促德育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不光要紧抓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也要 注重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高认识水平、 促进人类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想让学生认识美,学会分辨美与丑,就要重视实践,引导学生通 过广泛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认知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 重视实践,习惯于单纯地进行理论灌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充分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价值,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社会实践,如理 论宣讲、学习参观、生产劳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三下乡”以及“四进社区”,融善于 美,达到以美育德的目的,最终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结语总之,“美是道德的象征”,能使人“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 育与德育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高校要将美育资源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立德树人,促进 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要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注重校园文 化的引导性,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引导学生在主动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参考文献:[1] 栗嘉忻,娄淑华.新时代高校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 育导刊,2019(05).[2] 方弘毅.论美育是德育艺术化的智性实践一一关于我国高校美育内涵的探讨[J].高教探 索,2017(S1).[3] 李晓通,孟祥坤.高职院校大学生美育德育课程联合改革思路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7(01).[4] 周军志.论美育对大学生德育的促进作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4).[5] 王云涛.以美育德:美学实用化在大学德育中的作用与实现[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0(01).Discuss on Promoting Moral Education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u Weijia(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01,China)Abstract: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love and create beauty.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have internal relatio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key cours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College teachers can integrate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e moral education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 improve the artist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aesthetic education promoting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artistry。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