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5节 文言断句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夫 诗 有 别 材 非 关 书 也 诗 有 别 趣 非 关 理 也 而 古 人 未 尝 不 读 书 不 穷 理 所谓 不 涉 理 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选自严羽 《沧浪诗话 · 诗辨》) 答案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柳屯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苏子瞻学际天人,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 如 贫 家 美 女 虽 极 妍 丽 丰 逸 而 终 乏 富 贵 态 黄 即 尚 故 实 而 多 疵 病 譬 如 良 玉 有 瑕 价 自 减 半 矣 选自李清照《词论》) 答案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 以 诈 力 守 以 诈 力 者 秦 也 以 秦 之 所 以 取 取 之以 周 之 所 以 守 守 之 者 汉 也 仁 义 诈 力 杂 用 以 取 天 下 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选自苏轼《诸葛亮论》,有删节) 答案 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 《庄子》言:“野马也,尘埃也乃是两物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如吴融云:“动梁间之野马又韩偓云:“窗里日光飞野马皆 以 尘 为 野 马 恐 不 然 也 野 马 乃 田 野 间 浮 气 耳 远 望 如 群 马 又 如 水 波 佛 书 谓 如 热 时 野 马 阳 焰 即 此 物 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答案 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限6处) 微之!夫 贵 耳 贱 目 荣 古 陋 今 人 之 大 情 也 仆 不 能 远 征 古 旧 如 近 岁 韦 苏 州 歌 行 才 丽 之 外 颇 近 兴 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然后人贵之 (白居易《与元九书》) 答案 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1.给下面的短文断句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 仲 淹 二 岁 而 孤 母 贫 无 靠 再 适 常 山 朱 氏 既 长 知 其 世 家 感 泣 辞 母 去 之 南 都 入 学 舍 昼 夜 苦 学 五 年 未 尝 解 衣 就 寝 或 夜 昏 怠 辄 以 水 沃 面 往 往 糜 粥 不 充 日 昃 始 食 遂 大 通 六 经 之 旨 慨 然 有 志 于 天 下 常 自 诵 曰 当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答案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给下面的短文断句班超投笔从戎 班 超 字 仲 升 扶 风 平 陵 人 徐 令 彪 之 少 子 也 为 人 有 大 志 不 修 细 节 然 内 孝 谨 居 家 常 执 勤 苦 不 耻 劳 辱 有 口 辩 而 涉 猎 书 传 永 平 五 年 兄 固 被 召 诣 校 书 郎 超 与 母 随 至 洛 阳 家 贫 常 为 官 佣 书 以 供 养 久 劳 苦 尝 辍 业 投 笔 叹 曰 大 丈 夫 无 它 志 略 犹 当 效 傅 介 子 张 骞 立 功 异 域 以 取 封 侯 安 能 久 事 笔 砚 间 乎 左 右 皆 笑 之 超 曰 小 子 安 知 壮 士 志 哉 答案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3.给下面的短文断句画家赵广不屈 赵 广 合 肥 人 本 李 伯 时 家 小 史 伯 时 作 画 每 使 侍 左 右 久 之 遂 善 画 尤 工 画 马 几 能 乱 真 建 炎 中 陷 贼 贼 闻 其 善 画 使 图 所 虏 妇 人 广 毅 然 辞 以 实 不 能 画 胁 以 白 刃 不 从 遂 断 右 手 拇 指 遣 去 而 广 平 生 适 用 左 手 乱 定 惟 画 观 音 大 士 而 已 又 数 年 乃 死 今 士 大 夫 所 藏 伯 时 观 音 多 广 笔 也 答案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4.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 先 生 之 游 以 二 马 三 骡 载 书 自 随 所 至 厄 塞 即 呼 老 兵 退 卒 询 其 曲 折 或 与 平 日 所 闻 不 合 则 即 坊 肆 中 发 书 而 对 勘 之 或 径 行 平 原 大 野 无 足 留 意 则 于 鞍 上 默 诵 诸 经 注 疏 偶 有 遗 忘 则 即 坊 肆 中 发 书 而 熟 复 之 答案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5.给下面的短文断句王冕僧寺夜读 王 冕 者 诸 暨 人 七 八 岁 时父 命 牧 牛 陇 上 窃 入 学 舍 听 诸 生 诵 书 听 已 辄 默 记 暮 归 忘 其 牛 父 怒 挞 之 已 而 复 如 初 母 曰 儿 痴 如 此 曷 不 听 其 所 为 冕 因 去 依 僧 寺 以 居 夜 潜 出 坐 佛 膝 上 执 策 映 长 明 灯 读 之 琅 琅 达 旦 佛 像 多 土 偶 狞 恶 可 怖 冕 小 儿 恬 若 不 见 会 稽 韩 性 闻 而 异 之 录 为 弟 子 遂 为 通 儒 答案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板块三 长文中断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断句题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清]曾国藩天之生贤人也,大抵以刚直葆其本真,其回枉柔靡者,常滑其自然之性,而无以全其纯固之天即幸而苟延,精理已销,恒干仅存,君子谓之免焉而已国藩尝采辑国朝诸儒言行本末,若孙夏峰、顾亭林、黄梨洲、王而农、梅勿庵之徒,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寸衷之所执万夫非之而不可动三光晦、五岳震而不可夺故常全其至健之质跻之大寿而神不衰不似世俗孱懦竖子依违濡忍偷为一切不可久长者也 同年生陈君仲鸾与余交十余年,每相与议论平生,慷慨不挠或品第当世人伦,意所不可,睥睨讥切,无所复忌同人或谓仲鸾居吏部曹司身处卑冗更事未深管其嚣嚣①不绌②(注)若移置要地稍稍练习文法亦且破觚而为圆矣既而仲鸾果以考第入直军机而戆直发愤芒角森然曾不减其曩者之旧吾乃私怪生民刚直之性其禀之有厚有薄未可以一概度量也 间辄与仲鸾语家世之计,及太公、太母之行仲鸾为余言封翁荫召先生,生而伉爽,屡经艰险,履之如夷遇人有心所不许,虽豪贵人必唾弃之即心之所许,虽孤嫠卑贱,必引而翼之,愈穷厄,愈礼敬与钧自亲族州闾,皆服其诚信,远近纷难,就之决遣,凡所论断,久而辄应。
封母高太恭人,祗顺惇笃,尊尚节义,盖皆有刚直之风然后知仲鸾之激烈不阿虽受性独厚亦其禀之庭闱者岁渐月染涵濡之久而不自知也人固视乎所习朝有媕婀之老则群下相习于诡随家有骨鲠之长则子弟相习于矩矱倡而为风效而成俗匪一身之为利害也 今年八月,为先生暨太宜人七十生日,年家之子,同官之良,咸称觞仲鸾之邸第,作为诗篇,以祝难老属国藩为之序,余乃略述平昔与仲鸾言论大指,以著先生之节概,因推国初诸儒以刚直而享大年者,为先生致善祷之谊,亦使世之君子,闻之而有所警焉注】 ①嚣嚣(áo):自得傲慢貌②绌(chù):屈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1.皆 硕 德 贞 隐 年 登 耄 耋 而 皆 秉 刚 直 之 性 寸 衷 之 所 执 万 夫 非 之 而 不 可 动 三 光 晦、五 岳 震 而 不 可 夺 故 常 全 其 至 健 之 质 跻 之 大 寿 而 神 不 衰 不 似 世 俗 孱 懦 竖 子 依 违 濡 忍 偷 为 一 切 不 可 久 长 者 也 答案 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寸衷之所执/万夫非之而不可动/三光晦、五岳震而不可夺/故常全其至健之质/跻之大寿而神不衰/不似世俗孱懦竖子/依违濡忍/偷为一切/不可久长者也。
2.同 人 或 谓 仲 鸾 居 吏 部 曹 司 身 处 卑 冗 更 事 未 深 管 其 嚣 嚣 不 绌 若 移 置 要 地 稍 稍 练 习 文 法 亦 且 破 觚 而 为 圆 矣 既 而 仲 鸾 果 以 考 第 入 直 军 机 而 戆 直 发 愤 芒 角 森 然 曾 不 减 其 曩 者 之 旧 吾 乃 私 怪 生 民 刚 直 之 性 其 禀 之 有 厚 有 薄 未 可 以 一 概 度 量 也答案 同人或谓仲鸾居吏部曹司/身处卑冗/更事未深/管其嚣嚣不绌/若移置要地/稍稍练习文法/亦且破觚而为圆矣/既而仲鸾果以考第入直军机/而戆直发愤/芒角森然/曾不减其曩者之旧/吾乃私怪生民刚直之性/其禀之有厚有薄/未可以一概度量也3.然 后 知 仲 鸾 之 激 烈 不 阿 虽 受 性 独 厚 亦 其 禀 之 庭 闱 者 岁 渐 月 染 涵 濡 之 久 而 不 自 知 也 人 固 视 乎 所 习 朝 有 媕 婀 之 老 则 群 下 相 习 于 诡 随 家 有 骨 鲠 之 长 则 子 弟 相 习 于 矩 矱 倡 而 为 风 效 而 成 俗 匪 一 身 之 为 利 害 也 答案 然后知仲鸾之激烈不阿/虽受性独厚/亦其禀之庭闱者/岁渐月染/涵濡之久而不自知也/人固视乎所习/朝有媕婀之老/则群下相习于诡随/家有骨鲠之长/则子弟相习于矩矱/倡而为风/效而成俗/匪一身之为利害也。
参考译文】上天造就贤人,大都赋以刚直性格来保持他们的真纯本质,那些柔曲软弱的人,往往乱了自己的天性,而无法保全纯真敦厚的本质即使侥幸苟且地延长了生命,精神也已经消亡,只留下躯体,正是孔子所说的活在世上幸免于祸害罢了我曾经搜集了本朝众多学者的言行事迹,像孙夏峰、顾亭林、黄梨洲、王而农、梅勿庵这样的人,都是道德伟大的忠贞隐士,年寿高达七八十岁,而且都具有刚直的性格,寸心所坚持的主张和意志,一万个人反对也不可动摇,日月星辰无光、五岳震撼也不可使他们改变所以他们能长久地保全自己极强健的体质,跻身于长寿之列而精神不衰退不像世俗中的怯弱小人,犹豫无主见,忍气吞声,苟且对待一切事物,不能长久于世 同年陈仲鸾君和我相交十多年,平日每当交谈议论时,他总是意气激昂不肯屈服有时品评当今人物的优劣,他如果对谁不满意,便鄙夷地讽刺责备,毫无顾忌共事的人有的说,仲鸾在吏部营司一级任职,身分低微又职位次要,阅历不深,难怪他傲岸不屈如果把他调到重要位置上,稍微学习舒缓纡徐的文辞方法,也就会削去棱角变得圆滑了不久仲鸾果然凭考核的等级供职军机处,但他的耿直激愤、锋芒凛然,竟丝毫不比过去减少我这才暗地里感到奇怪,人的刚直性格。
天生禀受有强有弱,不可以用同一种标准衡量呀 我闲暇时常和仲鸾谈到他的家世详情,以及他父母的品行仲鸾向我说,封翁荫召先生生来刚强豪爽,多次经历人生艰难,他就像走过平地一样碰上有自己看不惯的人,哪怕是豪门权贵也必然鄙弃倘若是心中称许的人,即使是孤儿寡妇、地位卑贱的人,他也一定会援助和保护他们,越是穷困的人,先生越是恭敬有礼,一视同仁从亲戚到乡邻,都佩服他的诚实讲信用,远近的人们有纠纷或疑难,都找他排解决断,凡是他预言判断的事,久了都会应验封母高太恭人,性格恭顺淳厚,崇尚节操礼义,二位老人都有刚直的精神我这才明白,仲鸾激昂刚烈、不屈从迎和的品格,虽然是得天独厚的禀性,也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日积月累地受到影响,濡染久了,自己并不觉得人的成长本来决定于他所熟习的环境,朝廷有曲意顺从的老臣,那么众多下僚就会彼此习惯于见风使舵家庭里有耿直刚正的长辈,那么子弟们就习惯于循规守法有人倡导便造成风气,大家仿效便形成习俗,这不是哪一个人能决定利弊的今年八月,是先生和太宜人的七十岁生日,同年家的晚辈,同事中的好友,全都在仲鸾的宅第举酒祝贺,写下诗篇,祝福长寿大家嘱托我为二老写寿序,我便简略叙述平日与仲鸾谈论的内容大意,以彰显先生的节操气概,因此推许了本朝初年学者中因刚直而享有高寿的人,向先生致以美好的祝愿。
也使世上君子,听了我的话而有所警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