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标准二00一年六月目 录前 言 3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42 参考及引用标准 43 术语定义 43.1 图元 43.2 图层 43.3 数据项 43.4 数据类型 43.5 属性表 44 数据确定 44.1 基本原则 44.2 数据分类 45 图层及属性表命名 55.1 图层命名规则 55.2 属性表命名规则 65.3 图元编码规则 66 图层划分 76.1 图幅基本信息 76.2 地理底图信息 76.3 基础地质 76.4 水文地质 76.5 水文地质专题图 77 属性表格式与说明 87.1 地理底图 87.2 基础地质 87.3 水文地质特征 107.4 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属性结构 137.5 水文地质剖面图属性结构 148 附录A-图元分类编码表 148.1 河流分类编码 148.2 湖泊与其它水体 158.3 交通 158.4 境界 158.5 居民地 158.6 水文地质特征界线 158.7 地下水类型编码[SWAF] 168.8 含水层类型编码 168.9 钻孔类型 168.10 泉点类型 178.11 地下集水建筑物 178.12 水源地类型 178.13 地下水化学类型 188.14 地下水化学分析 188.15 岩石名称编码 198.16 岩石颜色编码 21前 言建国以来,全国已经基本完成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全国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基础信息,为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了有效的基础资料。
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尤其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的深入应用和开发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在“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将信息数字化,进而建立“1:20万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国土资源部数字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新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为了使此项建库工作顺利进行,保证空间数据库的完整和准确,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指导“1:20万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在国际上,不同国家的空间数据库相关标准已实施多年,有的已经比较完善在国内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工作也早已起步,尤其是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极其标准已经成为行业标准近几年我部逐步开展了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工作的一系列标准,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在水文地质信息化工作方面主要有:“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行业标准、“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行业标准、“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及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格式与图示图例”项目工作标准等,这些均为此次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证。
但是,对于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的标准,目前尚无可以完全引用的标准尤其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工程建设中,有关空间数据库建设的一系列控制标准尚无定论,大大增加了此项工作的难度 本次工作项目所使用的数据源是“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中的综合水文地质图,而这项工作时间跨度大,工作周期长,使资料的时间一致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许多地下水的特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空间数据库建立标准,以反映水文地质基础特征为重点由于本次工作是在已完成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进行建库工作,因此编制本标准要能够基本反映原有数据的专业基础特征本标准主要参照“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并按其基本编制原则进行补充同时参考“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及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图元分类编码主要引用地质矿产名词术语代码标准[GB/T 9649]和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GB/T13923-92]在专业方面主要参照水工环各类规范本标准中的分类编码基本遵循引用原则,在标准中规定的编码,主要引用于地质矿产名词术语代码标准[GB/T 9649]和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GB/T13923-92]。
对于已有标准中不包含的内容,根据相应的原则进行补充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辉、张斌、张进德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立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所需的,分层定义、编码及图元属性结构的定义本标准适用于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成果按国际分幅进行的图幅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共享其它比例尺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可参照使用2 参考及引用标准本标准主要参考标准:“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及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专项)“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与图例”规范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标准[GB/T 9649-88]“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GB/T13923-92]“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2.0)”3 术语定义3.1 图元 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弧段、多边形三种类型3.2 图层 由一类图元组成的空间数据集合,以及用于描述这些图元特征的属性数据构成一个图层3.3 数据项 属性数据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3.4 数据类型 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日期型D本标准对数据类型、符号定义如下:Cn为非数字数据,n为数据长度(字符个数)Nn为无小数的数字数据,n为数字位数Fm.n为有小数的数字数据,m为总位数,n为小数位数3.5 属性表 描述图元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4 数据确定4.1 基本原则 本次工作项目所使用的数据源是“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成果报告”中的综合水文地质图,本次空间数据库建立工作,以反映水文地质基础特征为重点4.2 数据分类空间数据库是空间数据的一种系统化集合,是空间实体以数字形式组织的数据集合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将数据按照专业应用进行逻辑上的分类,再按照数据类的特点分成不同的数据层根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特点,其信息按如下数据类划分数据类主要内容地下水类型分区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介质、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划分为如下5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冻结层水;富水性分区按照不同地下水类型的富水性等级划分为:水量极丰富;水量丰富;水量中等;水量贫乏;水量极贫乏;透水不含水或相对隔水。
地下水埋藏特征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用等水位线表示;各类双层结构的下部含水层组以顶扳埋深表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地下水开采模数;地下水开采潜力;地下水开采资源分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分区;地下水水质A按照矿化度划分为:淡水(<1克/升);微咸水(1-3克/升);半咸水(3-10克/升);咸水(>10克/升)B按照各种超标离子、有害物质、地下水硬度等分别划分水文地质点(地下水)按照泉(含温泉、冷水泉)、井、钻孔和其它集水建筑物等分类划分地质底图按照“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的原则进行划分,主要反映与水文地质相关的地质特征(包括湖泊、海子等)地理底图按照水系、交通、居民点、行政区、地形等高线及其它地物分别划分重点突出地形地貌和水系的特征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主要反映各地质时代地层岩性及其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质剖面图采用剖面形式全面反映图幅内的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应突出反映对各种供水有意义的含水层在空间分布特征5 图层及属性表命名5.1 图层命名规则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是以图幅为单位进行管理为保证在综合应用时,每个图形信息及相应属性信息的独立性,防止图层名重复出现,图层命名按照10位分段层次码编制,图层名编码结构如下所示,其中20万分幅在百万图幅内顺序码为001-036。
其中比例尺代码引自:“国土资源信息高层分类编码及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对于无法处理长文件名的系统,图层名可按照如下简化原则处理,前3位表示百万分幅的编号在定义文件名时用于定义存储本图幅所有图层文件的子目录名称,既用原分层名称的后7位作为图形分层的存储文件名称,前3位作为当前子目录的名称5.2 属性表命名规则 每个图层的点、弧段或多边形有不同属性表,每种属性表需确定名称当属性表与图层相对应时与图层名相同具体属性表名见属性表格式定义5.3 图元编码规则 图元编号是空间数据库连结图形与属性的关键字,在两者中必须保持一致图元编号由顺序码和识别码两段组成,顺序码4位数字填写;为保证多幅图拼接后相同图元的图元编号不重码,在不同图幅的图元顺序码前分别加识别码,20万分幅在百万图幅内顺序码为01-36编码结构如下:在实际建库工作中,图元编号字段不使用图形处理系统内建的自动ID号,需要自己新建属性字段“CHFCAC”,用于存储管理图元图形处理系统内建的自动ID号,可以作为图形操作时的辅助编号,但在处理时要保证与“CHFCAC”的对应6 图层划分图类图层类型图层主分类编码图层子分类编码6.1 图幅基本信息T 边框(内图框)线元21 边框(其它轮廓)*22 特殊注释层注释31 分层注释层注释相应的图层分类编码 图例*41-496.2 地理底图信息L 河流线元21 湖泊或水体面元23 交通线元41 境界线元61 等高线线元71 高程点点元72 地貌类型面元75 居民地面元31 城镇[政府所在地]点元69 [特殊地物]点元796.3 基础地质D 地层分区面元21 地层界线线元23 断裂 线元29 地层产状点元316.4 水文地质S 地下水类型面元11-19 地下水富水性面元21-29 地下水径流模数面元31-39 地下水水质面元41-49 水文地质特征点点元51-59 水文地质特征界线线元61-79 地下水利用规划面元816.5 水文地质专题图Z 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21-29 地层层序面元21 地层岩性描述注释[点、线]24-26 水文地质剖面图31-39 地层分布面元31注释[点、线]34-36 其它镶图51-597 属性表格式与说明7.1 地理底图7.1.1 地理底图基本要素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图元类型CHFCAAN53图元名称CHFCADC207.1.1.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本数据结构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底图中的基本要素,其图形分层以4.2节中规定为准,每个地理要素分层建立,各图层的属性结构相同。
1) 图元编号:在不同的图层中按照图元编号的原则,分别编码2) 图元类型:不同的地理要素按照图元类型进行分类,图元类型按照6.1-6.5规定的类型填写 其中:有关行政区划的图层,按国标行政区划代码规定填写代码境界线按照6.4中规定填写 双线河流按照面元特征与湖泊在同一层处理3) 图元名称:填写图元实际的名称7.1.2 高程要素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图元类型CHFCAAN53图元名称CHFCADC204高程值CHAJF8.2m7.1.2.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本数据结构主要用于描述地形等高线及高程、各类测量控制点、山峰高程点,分别按点、线图层处理1) 图元编号:同5.1.1.1(2) 图元类型:等高线71000,山峰高程点72010,测量控制点91050(3) 图元名称:等高线不用填写名称;山峰高程点填写山峰名称;测量控制点填写测量级别4) 高程值:填写实际高程值7.2 基础地质7.2.1 地层界线属性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接触关系GZBDN23描述DZMSGC200*7.2.1.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1) 图元编号:同5.1.1.1(2) 接触关系 指新老地层单位间的接触关系,按GB/T 9649 GZBD 项下所列代码及下列补充代码填写: 15.实测整合 16.推测整合 17.实测不整合 18.推测不整合 19.实测平行不整合 20.推测平行不整合(3) 描述:填写相关的描述信息。
7.2.2 地层特征属性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地层单位名称DSNC203地层单位符号DSOC84岩石名称YSEBC175岩石颜色YSHBC116岩石结构YSCC177岩石构造YSDC178地层厚度QDFCFC20m7.2.2.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1) 图元编号:同5.1.1.1(2)-(8)按照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Z/T 0197-1997]的相关代码填写在填写中,最多可以填三项,用西文”,”隔开7.2.3 断层图层属性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断层性质GZEEN33断层名称GZEABC204断层走向GZECAC85断层面倾向GZECDC86断层面倾角GZECEN37断层水理特性SWAHN27.2.3.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1) 图元编号:同5.1.1.1(2) 断层性质:正断层100;逆断层200;冲断层210;平移断层300(3) 断层名称:断层实际名称4) 断层线走向:指断层整体走向,按第一象限、第四象限,用数字(0°~ 90 °、270°~360°)填写,可填写区间值5) 断层面倾向:指断层面总体倾向,填写NNE、NW等字符。
6) 断层面倾角:填写实际值7) 断层水理特性:汇水断层50;阻水断层51;导水断层52 7.2.4 岩层产状属性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产状类型GZBBGAN13倾 向GZBBACC84倾 角GZBBADN3°7.2.4.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1) 图元编号:同5.1.1.1(2) 产状类型按下述代码填写: 2.片理产状 3.片麻理产状 4.劈理产状(3) 倾向:指各种产状的倾向,填写SE、N、NW等字符4) 倾角:填写实际数值,单位度7.3 水文地质特征7.3.1 地下水类型属性结构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地下水类型SWAFC203地下水类型名称SWAFMC204含水层分组SWAFAC207.3.1.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本数据结构主要用于描述地下水类型分区属性,对于不同的含水层组,按照不同的分组分别建立相应图层图层的子分类编码按照含水层分组从上到下编写,取值范围(11-19)1) 图元编号:同5.1.1.1(2) 地下水类型:按基本分类填写地下水类型编码[SWAF],最多可以填3个,用单字节”,”隔开。
3) 地下水类型名称:填写地下水类型的详细名称4) 含水层分组:填写含水层分组名称7.3.2 地下水富水性属性结构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富水等级SWBFFN13单位SWDDBXC104涌水量SWDDBWC175含水层类型SWAGC127.3.2.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本数据结构主要用于描述地下水富水性分区属性,对于不同的层组,按照不同的分组分别建立相应图层图层的子分类编码按照含水层分组从上到下编写,取值范围(21-29)1) 图元编号:同5.1.1.1(2) 富水等级:按基本分级填写,水量极丰富1;水量丰富2;水量中等3;水量贫乏4;水量极贫乏5;(3) 单位:填写用于计算涌水量的计算单位4) 涌水量:填写实际数值范围值两数之间用单字节”,”隔开5) 含水层类型:按GB/T 9649 SWAG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最多可以填3个,用单字节”,”隔开7.3.3 地下水径流模数属性结构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富水等级SWBFFN13单位SWDDBXC104径流模数SWADEDC175含水层类型SWAGC127.3.3.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本数据结构主要用于描述地下水富水性分区属性,对于不同的层组,按照不同的分组分别建立相应图层。
图层的子分类编码按照含水层分组从上到下编写,取值范围(31-39)1) 图元编号:同5.1.1.1(2) 富水等级:按基本分级填写,水量极丰富1;水量丰富2;水量中等3;水量贫乏4;水量极贫乏5;(3) 单位:填写用于计算涌水量的计算单位4) 径流模数:填写实际数值范围值两数之间用单字节”,”隔开5) 含水层类型:按GB/T 9649 SWAG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最多可以填3个,用单字节”,”隔开7.3.4 地下水矿化度属性结构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矿化度SWFHEF8.27.3.4.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1) 图元编号:同5.1.1.1(2) 矿化度:填写实际数值7.3.5 地下水水质属性结构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图元名称CHFCADC203地下水化学类型SWFCBN24超标项SWFKZC85超标值SWAMAJF8.26评价标准SWFKAC1007.3.5.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1) 图元编号:同5.1.1.1(3) 地下水化学类型:按GB/T 9649 SWAG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4) 超标项:按6.13表所列填写。
5) 超标值:填写实际数值6) 评价标准:填写用于评价的标准名称及编号7.3.6 水文地质特征点属性结构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图元类型CHFCAAN53图元名称CHFCADC204图元特征CHFCAEC50本数据结构适用于水文地质特征点图层,主要包括钻孔、泉点、集水建筑物及地下水流向等 (1) 图元编号:同5.1.1.1 (2) 图元类型:填写5位编码, 前2位为主分类码,如下: 钻孔点11;泉点21;地下集水建筑物31;污染点41;水源地51;地下水流向81 后3位按不同大类分别填写(位数不足在子分类前用0补):如抽水钻孔的编码为“11014” 钻孔按GB/T 9649 TKAA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泉点按GB/T 9649 SWBGAD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地下集水建筑物按(控制水点)GB/T 9649 SWIBB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水源地按GB/T 9649 SWIBB SWIBA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地下水流向直接填写81000[潜水流向81001、承压水流向81002] (3) 图元名称:填写图元的实际名称 (4) 图元特征:填写图元的相关实体特征描述,如地下水流向填写角度,具体描述内容参见“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7.3.7 水文地质特征界线属性结构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图元类型CHFCAAN53图元名称CHFCADC204图元特征CHFCAEC50本数据结构适用于水文地质特征线型图层,主要包括咸淡水界线、水文地质剖面线、水位等值线、水位等埋深线、水质单要素等值线、河谷或冲洪积扇前缘界线、自流盆地界线。
(1) 图元编号:同5.1.1.1 (2) 图元类型:按表6.6填写 (3) 图元名称:填写图元的实际名称 (4) 图元特征:填写图元的相关实体特征描述,如地下水水位、水质等值线填写实际值各类具体图元实体的特征描述内容参见“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7.3.8 地下水利用规划属性结构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图元类型CHFCAAN53图元名称CHFCADC204单位SWDDBXC10104m3/km2.a5允许开采量SWIBFHF8.27.4 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属性结构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说明1图元编号CHFCACC82地层层序DDCDIBN33年代地层单位名称DSFC104岩石地层单位名称DSBFC105地层厚度DDCDIDF8.2m6岩石名称YSEBN57岩石颜色YSHBN38地层岩性描述GCJFLQC254 7.4.1.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本数据结构适用于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中的地层描述的区图层,注释及相关的线图层无图层属性结构 (1) 图元编号:同5.1.1.1 (2) 地层层序:填写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的实际分层序号,从上到下编制。
(3)(4)(6)(7):按照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Z/T 0197-1997]的相关代码填写 (5) 地层厚度:填写地层厚度实际值 (8) 地层岩性描述:填写地层的特性描述信息7.5 水文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剖面图在本空间数据库中仅作为图面表达,故不建立属性数据7.6 图幅基本信息的说明7.6.1 边框图层该层分类名称为T21,存储本图幅的内轮廓线,属性表参照“地调局元数据标准”进行建立7.6.2 分层注释层注释层原则上对照各图层分别建立,如地下水类型图层为“S11”,则相应的注释图层为“TS11”8 附录A-图元分类编码表本附件所列代码表,主要引自“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GB/T13923-92”及“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T9649-88”,同时根据空间数据库的特点作了适当调整8.1 河流分类编码21010常年河21020时令河21030地下河21040运河21050渠道8.2 湖泊与其它水体23010常年湖23020时令湖8.3 交通42000公路42010高速公路42020国家级公路42030省级公路42040一般公路41000铁路41010电气化铁路41020普通铁路41030窄轨铁路 8.4 境界61010 国界61030 省界61040 地区61050 县61060 乡镇8.5 居民地31010 首都31020 省31030 省辖市31040 地区31050 市辖区、地辖市31060 县31080 镇31090 乡8.6 水文地质特征界线61011水文地质剖面线61012水文地质单元界线61021河谷61022冲洪积扇61023自流盆地界线61031咸淡水界线61032深浅层水界线61033开采降落漏斗61034等水位线61035等水位埋深线61036水质超标界线61041地面沉降界线61051孔隙第四承压水顶板埋深等深线61052下部承压含水组顶板埋深界线61061上部含水组微咸水等深线8.7 地下水类型编码[SWAF]引自“名词术语代码GB/T 9649”标准,详见SWAF项下所列。
020松散岩类孔隙水030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060岩溶水040基岩裂隙水070冻结层水8.8 含水层类型编码引自“名词术语代码GB/T 9649”标准,详见SWAG项下所列1701层状含水层02孔隙含水层03孔隙—裂隙含水层04裂隙含水层05裂隙—岩溶含水层06岩溶含水层07火山岩孔洞含水层08裂隙粘土含水层10基岩含水层11松散含水层20潜水含水层21层间含水层22承压含水层30基岩含水带8.9 钻孔类型引自“名词术语代码GB/T 9649”标准,详见TKAA项下所列2201地质钻孔02普查钻孔03勘探钻孔04水文地质钻孔05工程地质钻孔06工程施工钻孔07供水钻孔25水文地质勘察孔26水文地质试验孔27勘探-开采孔28水文地质观测孔33动态观测孔34辅助观测孔35生产孔41报废孔8.10 泉点类型引自“名词术语代码GB/T 9649”标准,详见SWBGAD项下所列10上升泉11下降泉12喷泉20侵蚀泉21接触泉22溢出泉23悬挂泉24断层泉30海底泉31水下泉40岩溶泉41裂隙泉50多潮泉51间歇泉52季节泉53长年泉60全排泄型泉61部分排泄型泉62虹吸泉70单泉71泉群8.11 地下集水建筑物引自“名词术语代码GB/T 9649”标准,SWIBB项下所列001井010管井011大口井012吊管井013扩泉井014福射井015虹吸管井016坎儿井020斜井030集水池040集水廊道041集水管042渗渠043水平坑道044扩泉工程045截潜流工程050半球形井底进水井051潜水井052承压水井053自流井054承压一无压井055完整井056非完整井057完整排水渠058非完整排水渠059系统排水渠060单井061干扰井080深井081浅井082超深井090真空井100饮用水井101工业用水井[生产井]102灌溉水井103回灌井104排污井105热水井106机井107手压井8.12 水源地类型引自“名词术语代码GB/T 9649”标准,SWIBA项下所列。
30特大型水源地水量大于10万m/d31大型水源地水量5-10万m/d32中型水源地水量1-5万m/d33小型水源地水量0.2-1万m/d8.13 地下水化学类型引自“名词术语代码GB/T 9649”标准,详见SWFCB项下所列01硫酸-氯化物-重碳酸-镁型水02硫酸-氯化物-重碳酸-钙-镁型水03硫酸-氯化物-重碳酸-钙型水04硫酸-氯化物-重碳酸-钠-钙型水05硫酸-氯化物-重碳酸-钠型水06硫酸-氯化物-重碳酸-钠-钙-镁型水07硫酸-氯化物-重碳酸-钠-镁型水08硫酸-重碳酸-镁型水09硫酸-重碳酸-钙-镁型水10硫酸-重碳酸-钙型水11硫酸-重碳酸-钠-钙型水12硫酸-重碳酸-钠型水13硫酸-重碳酸-钠-钙-镁型水14硫酸-重碳酸-钠-镁型水15重碳酸-镁型水16重碳酸-钙-镁型水17重碳酸-钙型水18重碳酸-钠-钙型水19重碳酸-钠型水20重碳酸-钠-钙-镁型水21重碳酸-钠-镁型水22重碳酸-氯化物-镁型水23重碳酸-氯化物-钙-镁型水24重碳酸-氯化物-钙型水25重碳酸-氯化物-钠-钙型水26重碳酸-氯化物-钠型水27重碳酸-氯化物-钠-钙-镁型水28重碳酸-氯化物-钠-镁型水29氯化物-镁型水30氯化物-钙-镁型水31氯化物-钙型水32氯化物-钠-钙型水33氯化物-钠型水34氯化物-钠-钙-镁型水35氯化物-钠-镁型水36氯化物-硫酸-镁型水37氯化物-硫酸-钙-镁型水38氯化物-硫酸-钙型水39氯化物-硫酸-钠-钙型水40氯化物-硫酸-钠型水41氯化物-硫酸-钠-钙-镁型水42氯化物-硫酸-钠-镁型水43硫酸-镁型水44硫酸-钙-镁型水45硫酸-钙型水46硫酸-钠-钙型水47硫酸-钠型水48硫酸-钠-钙-镁型水49硫酸-钠-镁型水8.14 地下水化学分析SWDDA水样采取时间 SWFGAH水样化验时间 SWFGAC水样采取深度 SWFAC 透明度 SWFAD 色度 SWFAE 味SWFAF嗅 SWFCB 地下水化学类型 SWFHA pH值 PKJFS总碱度 SWFHDA总硬度 SWFHDB暂时硬度 SWFHDC永久硬度 SWFHDD负硬度 SWFHG 游离二氧化碳 SWFHI侵蚀性二氧化碳 SWFHJ可溶性二氧化硅 SWFHK溶解氧 SWFHM细菌总数 SWFH 大肠菌群指数 SWFHE总矿化度 SWFHEB总固体 SWFHEC灼热残渣 SWFHED固定残渣 SWFHFA钙离子 SWFHFB镁离子 SWFHFC钾离子 SWFHFD钠离子 SWFHFY钾加钠 SWFHFF氯离子 SWFHFG硫酸根 SWFHFH重碳酸根 SWFHFI碳酸根 SWFHFJ硝酸根 SWFHFK亚硝酸根 SWFHFL铵 SWFHFM三价铁 SWFHF二价铁 TFE全铁 SWFHO氟化物 SWFHFP磷酸根 SWFHLA化学需氧量 SWFHLE生化需氧量 SWFHOA溴离子 SWFHOB碘离子 SWFHOC铝离子 SWFHOD铜离子 SWFHOE锰离子 SWFHOF锌离子 SWFHOG汞离子 SWFHOH铬离子 SWFHOZ总铬 SWFHOI砷离子 SWFHOJ铅离子 SWFHOK镉离子 SWFHOM硫离子 SWFHOO硒离子 SWFHOP钼离子 SWFHPD阴离子合成洗涤剂SWFHPF硫化氢 SWFHPI有机氯 MDCEBB有机磷 SWFHPL油类 SWFHPM偏硼酸 SWFHP偏硅酸 SWFHPO挥发酚 SWFHPP氰根 SWFHQA总α放射性 SWFHQB总β放射性 8.15 岩石名称编码引自“名词术语代码GB/T 9649”标准,详见YSEB项下所列。
21101漂石21102卵石21103砾卵石21104砂卵石21105角砾石21106砾石21107卵砾石21108砂砾石21109砂卵砾石21110砂21111极粗砂21112粗砂21113中粗砂21114中砂21115粗中砂21116细中砂21117细砂21118中细砂21119粉细砂21120极细砂21121泥质细砂21122淤泥质细砂21123粉砂21124粗粉砂21125细粉砂21126泥质粉砂21127淤泥质粉砂21128泥质细粉砂21129粘质砂土 (亚砂土)21130有机质粘土21200粘土21201陶土21202瓷土21203陶瓷粘土21204活性白土21205漂白土21206耐火粘土21207膨胀粘土21208吸附粘土21209制砖粘土21210木节粘土21211球粘土21212钙质粘土21213硅质粘土21214含燧石粘土21215燧石粘土21216铁质粘土21217红土质粘土21218铝土质粘土21219高铝粘土21220明钒粘土21221沥青粘土21222腐泥粘土21223碳质粘土21224单矿物粘土21225复矿物粘土21226高岭石粘土21227蒙脱石粘土21228伊利石粘土21229累托石粘土21230滑石粘土21231叶蜡石粘土21232海泡石粘土21233凹凸棒石粘土21234高岭土21235膨润土21236水云母粘土21237红色粘土21238残余粘土21239砂质粘土21240粉砂质粘土21241泥灰质粘土21242底粘土21243有机质砂土21244泥炭21245淤泥21246腐植土21247淤泥质粘土21248泥包砾21249贝壳层21250钙核层21251砂姜层21252盐渍土21253人工素填土21254人工杂填土21255耕植土21301粗砂与中砂互层21302粗砂与细砂互层21303中砂与细砂互层21304中砂与粉砂互层21305细砂与粉砂互层21306粘砂与细砂互层21307粘砂与粉砂互层21308砂粘与细砂互层21309砂粘与粉砂互层21310粉细砂与粘砂互层21311粉细砂与砂粘互层21312砂粘与粘砂互层21313粘土与粘砂互层21314粘土与砂粘互层21315粘土与细砂互层21316粘土与粉砂互层21317淤泥与砂互层21318淤泥与粉细砂互层21319淤泥与粉砂互层21401泥岩21402钙质泥岩21403硅质泥岩21404铁质泥岩21405碳质泥岩21406砾泥岩21407高岭石泥岩夹矸21601粘土岩21602单矿物粘土岩21603复矿物粘土岩21605含灰质粘土岩21606灰质粘土岩21607含白云质粘土岩21608白云质粘土岩21801页岩21802泥页岩21803钙质页岩21804硅质页岩21805铁质页岩21806含锰页岩21807铝土页岩21808含钾页岩21809明钒页岩21810黑色页岩21811含煤黑页岩21812碳质页岩21813沥青质页岩21814含油页岩21815油页岩21816含气油页岩21817砂质页岩21818粉砂质页岩21819泥灰质页岩21820凝灰质页岩21821粘土页岩21822硅藻页岩21823易剥裂页岩21824纸状页岩21825书页岩21826泥板岩21827藻油页岩21828泥灰沥青质页岩21829白云质页岩21830煤系页岩21901含砾泥岩21902含砂质泥岩21903含粉砂泥岩21904含炭泥岩21905含铁质泥岩21906含钙质泥岩21907含硅质泥岩21908含方解石白云石泥岩21909含白云石钙质泥岩21910含方解石白云质泥岩21911菱铁矿泥岩21912鲕绿泥石泥岩21913鲕绿泥岩-菱铁矿泥岩21914高岭石泥岩21915蒙脱石泥岩21916水云母泥岩8.16 岩石颜色编码引自“名词术语代码GB/T 9649”标准,详见YSHB项下所列。
001浅红色002浅黄红色003浅褐红色004浅紫红色005浅灰红色006浅黄色007浅红黄色008浅褐黄色009浅绿黄色010浅灰黄色011浅褐色012浅红褐色013浅黄褐色014浅绿褐色015浅蓝褐色016浅紫褐色017浅灰褐色018浅绿色019浅黄绿色020浅褐绿色021浅蓝绿色022浅灰绿色023浅蓝色024浅褐蓝色025浅紫蓝色026浅灰蓝色027浅紫色028浅红紫色029浅褐紫色030浅蓝紫色031浅灰紫色032浅灰色033浅红灰色034浅黄灰色035浅褐灰色036浅绿灰色037浅蓝灰色038浅紫灰色039浅灰白色040浅褐黑色041浅绿黑色042浅蓝黑色043浅紫黑色044浅灰黑色045红色046黄红色047褐红色048紫红色049灰红色050黄色051红黄色052褐黄色053绿黄色054灰黄色055褐色056红褐色057黄褐色058绿褐色059蓝褐色060紫褐色061灰褐色062绿色063黄绿色064褐绿色065蓝绿色066灰绿色067蓝色068褐蓝色069紫蓝色070灰蓝色071紫色072红紫色073褐紫色074蓝紫色075灰紫色076灰色077红灰色078黄灰色079褐灰色080绿灰色081蓝灰色082紫灰色083白色084灰白色085黑色086褐黑色087绿黑色088蓝黑色089紫黑色090灰黑色091深红色092深黄红色093深褐红色094深紫红色095深灰红色096深黄色097深红黄色098深褐黄色099深绿黄色100深灰黄色101深褐色102深红褐色103深黄褐色104深绿褐色105深蓝褐色106深紫褐色107深灰褐色108深绿色109深黄绿色110深褐绿色111深蓝绿色112深灰绿色113深蓝色114深褐蓝色115深紫蓝色116深灰蓝色117深紫色118深红紫色119深褐紫色120深蓝紫色121深灰紫色122深灰色123深红灰色124深黄灰色125深褐灰色126深绿灰色127深蓝灰色128深紫灰色129深灰白色130深褐黑色131深绿黑色132深蓝黑色133深紫黑色134深灰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