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与反思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0KB
约5页
文档ID:9827768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1/5

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信息 课题 本课题所讲的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酸与碱和酸碱指示剂之间作用及酸的性质和用途后,再学习的--常见的碱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的碱(主要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用途,与前面学习的相关章节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2.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总结的方式,并参照学过的常见酸相似的化学性质简单归纳出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理解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对物质实行分类,为学生的“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试验方案”、“得出结论”等水平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对常见的碱有了零星的了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 2.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常见的酸的性质之后,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为学习常见的碱奠定了学习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基础 3.但是学生对自己已有的这些知识掌握的并不深入确切,教学时实行探究教学,增加学生实验操作的数量,并尝试留给学生一定的实验设计空间最后形成对常见的碱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及用途的全面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b.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c.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相关性质解释相关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 b.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难点: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魔术表演引入:“清水变牛奶” 【无火煮蛋】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设置悬念】 【“不吹自大的气球”】 让学生通过已知的化学知识解释,并写出相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介绍操作步骤与方法,观察小组实验情况 请学生利用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解释原理并写出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提问:气球为什么不吹自大哪?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释出其中缘由 观察、思考、回顾: Ca(OH)2+CO2=CaCO3↓+H2O 将一个鹌鹑蛋卧于海苔干燥剂中,加水,静待观察 将鹌鹑蛋洗净,剥壳,享受美味鹌鹑蛋。

CaO+H2O== Ca(OH)2 观察、思考 课前激趣  从生活到化学, 学生感觉当然亲切 理论联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重点突出生活应用 不作回答,留下悬念,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导入新课】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常见的碱,首先来理解氢氧化钠 理解氢氧化钠物理性质 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固体,观察NaOH色、态、潮解情况,溶解性及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情况 NaOH的物理性质:①NaOH是白色固体②NaOH易潮解,应该密封保存③易溶解于水,且放出大量热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互相交流 指导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如下问题: 1.NaOH固体表面为什么会溶解?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NaOH固体能否做干燥剂? 观察、思考、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并做好相关纪录结合课本归纳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胶囊铝塑包装,属于废物利用,可人手一个,既环保又节约,还增大了可视面 通过实验和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 理解氢氧化钠腐蚀性 投放、引导学生观察图10-7被氢氧化钠腐蚀的鸡爪的图片 结合腐蚀性,记住氢氧化钠俗称为什么?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呢? 设计小块新鲜猪皮浸泡在20%的NaOH溶液中。

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互相交流 说明:上课前教师先把部分新鲜猪皮浸泡在NaOH溶液中用作对比 理解到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NaOH时必须十分小心 苛性钠、火碱、烧碱, 学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把洗净的小块新鲜猪皮放在装有约20%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观察浸泡前后的变化情况 实行化学药品的安全知识教育 理解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 但科学家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否为酸或碱,他们是怎样识别酸或碱? 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使酚酞试液变红,使石蕊变蓝 介绍澄清石灰水即是氢氧化钙溶液 提问:如何确定某溶液为酸性溶液? 那么如何判断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实验【无火煮蛋】和“认识氢氧化钠物理性质”时获得的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分别与2种酸碱指示剂反应 学生可以自己摸索的学习环节 了解氢氧化钠的用途 氢氧化钠还有哪些用途呢?引导学生阅读P55氢氧化钠的用途其实氢氧化钠还可以做叶脉书签,P58有制作叶脉书签的家庭小实验 NaOH只是生产肥皂、石油、纸张、纺织、印染的工业原料,还可配置厨房清洁剂 使用厨房清洁剂时应该戴手套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 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认识另外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 因为生成氢氧化钙时产生大量的热,而且氢氧化钙也具有腐蚀性,所以使用的时候应注意安全 【展示样品】 取少量氢氧化钙样品放入试管中加5毫升水充分溶解 提问:利用学过知识回忆氢氧化钙是通过化学反应如何制得的?俗称什么? 请学生利用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解释原理并写出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自主学习,交流:北京奥运期间大量供应的自加热盒饭,加热包中就发生了如下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aO+H2O== Ca(OH)2 回忆、思考、回答 熟石灰、消石灰 小组观察、描述现象: 白色粉末状物质,微溶于水 让学生做到温故知新 【设置情景】 说明:在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澄清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1.冬天园林工人为什么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为什么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用石灰浆抹墙后变得又硬又白?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要求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设置问题 简单介绍石灰水、石灰浆、石灰乳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CO2+Ca(OH)2==CaCO3↓+H2O 通过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从而引入对另一种碱Ca(OH)2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解疑答惑】 【自主探究】 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设问:氢氧化钠密封保存仅仅是因为潮解的原因吗? CO2+Ca(OH)2==CaCO3↓+H2O 2NaOH+ CO2 ==Na2CO3+H2O 引导思考: 1.气球变大的原因? 2.能否证明CO2和NaOH反应? 3.你对这个实验还有 什么改进的意见? 【再设悬念】 展示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提示学生注意观察 提问: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请同学分析一下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其中又涉及到什么化学反应呢?注意把碱的一些性质联系起来 CO2和NaOH反应探究的思路的小结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CO2和NaOH反应的探究欲望 对于这种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呢? 化学不是单独存在的学科,而是跟物理也有相互联系的,解决化学问题也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决 学生再观察前面教师演示实验中不吹自大的气球,联系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猜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由于CO2与NaOH反应,烧瓶内气压减小,所以气球涨大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思考。

把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学生疑问,产生了认知冲突 理解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从2条思路来证明: 1.证明烧瓶内气压减小用水实验做对比 2.检验反应的生成物 选择了第2种思路: 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间接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2NaOH+ CO2 ==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启发思考,激活思维 同学们的设计独特新颖、有趣 小结: 【提问】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P58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碱 一、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二、碱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a(OH)2+CO2=CaCO3↓+H2O  2NaOH+ SO3=Na2SO4+H2O   2NaOH+ CO2=Na2CO3+H2O    2NaOH+ SO2=Na2SO3+H2O  碱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都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三、碱的用途 1、NaOH可做干燥剂、重要的化工原料、厨房清洁剂等; 2、Ca(OH)2可做建筑材料配制三合土、农业上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工业上制NaOH、漂白粉等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 项目 评  分  要 求评 分预习情况 15分 借助工具书认真完成预习,有自己对课文理解的批注及不理解知识的标注。

15分) 能较认真的完成预习任务,有简单的批注12分) 进行了部分学习内容的预习9分) 未进行学习内容的预习 (3分以下 课堂学习 60分 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有独特的见解,并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及课堂小组学习,对所学内容有听课笔记60分) 能较认真的听讲,较主动的发言,并参与到集体学习中和课堂小组学习50分) 部分时间认真听课,有一定的发言,参与到集体及小组学习,但学习兴趣不高40分) 在老师的监督下听讲,不进行发言及集体及小组内学习30分) 课堂作业完成 25分 字体工整,作业整体美观,准确性高,知识运用灵活,有创造性25分) 能工整的完成作业,但知识运用不够灵活20分) 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有少量错误15分) 作业错误率高或作业未按时完成10分以下)  总评价  85分以上为优秀,85-70为良好, 70-60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教学反思 1.趣味实验将问题引入,化学知识层层深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识与技能,感悟学习方法 2.讲授过程中力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单一的知识网络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通过二次备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展示更加积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4.通过三次备课课堂更加丰满,操作性更强,不同层次教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