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中信任受损的影响分析摘要:信任作为医患关系的内在价值,是医患合作的基础和纽带但是,在 当前社会转型期,医疗纠纷及暴力事件频发,医患信任危机日趋严峻 所以,探寻医患关系中信任受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有效修复机制, 不但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而且对于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医患关系;信任受损;修复机制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特殊性在于医生提供给患者的“服 务”产品承载着患者的健康甚至性命,是不可更改的而且医患关系 涉及到社会的每个人,引起的社会效应大所以,医患彼此间的信任 是维护健康医患关系的关键在医患信任缺失的当下,探寻信任受损 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修复机制,已是迫在眉睫1医患关系中信任受损的主要影响因素1.1.1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支出少我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1/5, 但我国政府对基础医疗卫生投入的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 当前公立医院自筹经费的比例高达90~95%,加上公立医院还要承担国 家医疗救助的任务,导致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存有不同水准的逐 利行为医生救死扶伤的仁术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而且举证责任 倒置的背景下,医生为防万无一失,往往会把检查做全,将药开宽, 无形中会增加不必要的检查和诊断措施,加重了患者负担,因而医患 间的信任也被蒙上了阴影。
在这种不信任的环境中,患者质疑成了本 能反应,为医疗纠纷的产生埋下了诱因1.1.2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①保障水平总体不高,人群 待遇差别较大;②适合流动性方面不足;③补偿模式与补偿机制设计 不合理结果导致患者自身负担仍然较重,尤其门诊就医、异地就医、 预防性就医时问题尤为突出当患者面对高额医疗费用时,难免将矛 头指向医院或医生1.1.3处理医疗纠纷的机制不健全医疗纠纷是医患矛盾的集中体现, 当前我国处理医疗纠纷有三种方式:协商解决、行政调解和民事诉讼 协商解决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反悔率高;后两者在行使过程中的公 平性受到质疑,结果不能够被患者心悦诚服地接受同时我国相关法 律法规在此方面规定模糊和缺位,患者担心诉诸法律成本高,程序复 杂,对维权缺乏信心,所以在压抑和无奈状态下采取暴力方式维权1.2社会方面1.2.1媒体的报道失衡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篇呼唤爱心的新闻,竟被网 络“标题党”歪曲事实,甚至走向了真相的反面大河报以《颅骨取 下一年多,谁能帮她装上?》为题,呼吁社会爱心人士拉患者一把, 但这个事件被一些网站转载时,标题却成了《病人因欠5万元手术费, 颅骨被摘下,一年多无人给装上》,很多人看题目就义愤填膺,让当 下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在后来的真相调查中显示医护人员 并没有因为费用问题而拖延必要的诊疗,一直都尽心竭力为患者治疗 以“标题党”为代表的传媒,为迎合大众的审美倾向,吸引眼球,制 造轰动效应,往往选择性片面性实行报道,热衷负面消息,进而淹没 了事实真相在医患关系中,患者作为弱势群体更容易得到社会的同 情与舆论的倾向,而医生则被赋予刻板的负面的形象媒体选择性报 道中往往强化患者的弱势而弱化医方话语权,加入如此非理性的主观 因素,最终会导致缺乏公正与理性的鉴别,动摇医患之间信任的根基, 更是对社会信任体系的蚕食对于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来说,这种蚕 食无疑是雪上加霜1.2.2社会整体诚信状况低下社会整体诚信状况低下导致医患信任受 损,加之医患之间往往是陌生人,彼此之间没有了解,不可能根据某 人过去的言行产生道德信任1所以即使医生正常开具的检查项目、对 症处方都可能被患者误认为是诱导性消费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医务人员“谨言慎行”,防御性医疗以求自保,忽视人文关怀,损害患者根 本利益医患间失去了诚信的道德基础,信用危机充斥医疗服务领域, 其结果必然是害人害己1.3医患主体方面沟通不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沟通不足, 主要源于我国基本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
现有卫生资源多 集中在城市,尤其大中型医院结果群众都涌向大医院,大医院医护 人员超负荷运转,无暇与患者实行详尽的沟通;二是“技术至上”的 发展趋势客观上弱化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三是认知差异导致沟 通效率低下,医者与患者之间的知识体系、认知角度以及所处情境的 不同,导致医患主体之间的认知差异2如医学技术的有限性与患者对 医疗期望值的无限性之间存有矛盾是客观现实,但患者以自身的经验 和认知,认为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是医生的专业水平有 限或职业精神低下而非医学技术的有限性,如温岭杀医案就是因为认 知差异致信任缺失而酿成的悲剧2医患关系中信任受损的修复机制2.1政府方面2.1.1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的背景下,政府应增大对 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同时建立对卫生事业投入的长效机制,回归医 疗资源的公益性,从体制机制上逐步消除医患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对 立和冲突国内如北京市政府出台政策,对公立医院亏损实行全额补 贴,这就为规范医疗行为,减轻患者负担,缓解医患关系助一臂之力 另外统筹配置医疗资源,优化服务结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实力, 缓解大医院医患双方的供需矛盾强化政府职责,监督医疗机构信息 披露机制的建设,消除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逐步将医患关系的协 调纳入法治轨道,积极构建社会转型期间医患利益调节和平衡的优化 机制。
2.1.2建立一个具有公信力且专业有效的第三方调解机制通过第三方 来解决医患之间的纠纷方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所以寻找一种第三方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医疗纠 纷解决机制,扬长避短,继续发挥第三方调解的优势,同时加入其它 元素来补充不足,如专业医疗知识人才保证调查的专业性和可信性, 政府适时督促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力求建立一个具有公信力且专 业有效的第三方调解机制2.2社会方面2.2.1传媒的正面引导,做到惩恶与扬善的统一传媒对人们思想和行 为影响日益凸显,这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舆论阵地和社会 支持”2这种支持需要传媒表现给公众客观公正的报道和理性全面深 入的批判,做到惩恶与扬善的统一在医患关系报道时,不应该预设 一种道德评价标准,而应该在开放的舆论环境中表现“多种声音”, 并注意对良性舆论共识的营造和引导,使公众通过对“多种声音”的 审视与争议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媒体通过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 忠实地反映社情民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引导社会思潮和舆论 走向,成为了紧张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和“减压阀”,促动社会的 和谐发展2.2.2构建诚信基础,调适医患关系医患关系也是道德关系,构建诚 信-合作-互谅的医患关系模式,必须走“以德治医”和“以法治医” 相结合之路。
①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增强诚 信的监督和管理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公民诚信观点和意识最终使诚实守信成为人人自我约束、自觉 遵守的行为规范2.3医患主体方面2.3.1医院创新医德医风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医德培养采取他律与自 律有效结合机制,医改攻坚期更应该强化他律机制,从他律走向自律3; 二是注重素质的全面提升,不但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深造,更注重 医德的教育与践行,强化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时强化各职能科室在医 患沟通中的通力合作,发挥系统的整体效应42.3.2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水平医院重点抓好制度建设,健全医患沟 通沟通制度在制度设计中要明确以下内容:医患沟通是从患者入院 开始到出院后的随访和健康教育各个时间点的连续沟通;沟通的信息 除了患者病情、诊治方案之外,还包括医患权责、知情同意、医疗费 用等的沟通在医患沟通问题上,医务人员应从自身做起减少医患矛 盾医生良好的形象、热情周到的服务、温馨体贴的语言、文雅端庄 的举止,都能够增强患者对医院、科室和医务人员的信任感,能够使 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尊重,有利于患者康复另外在医患沟通教育培训 中多展开生动和直观的案例教学,引起医护人员对沟通的重视,强调 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做到学以致用。
总来说之,积极探寻医患关系中信任受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究行 之有效的修复机制,不但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而且对于社会和 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黄宇,秦国宾.变迁与整合:医患关系的社会学视角分析J.中国医 学伦理学,2006,19(5): 81-842李丽洁.基于危机管理的三位一体医患冲突控制体系研究J.医学与 哲学(A),2013,34(8): 70-73.3熊楠楠,杜萍.论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制度建设J.中国社会医学杂 志,2012,29(3): 152-154.4叶俊.三级医院医患沟通体系建设研究苏州:苏州大学,2013.医患关系中信任受损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