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用中药加脉象口诀

nu****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51KB
约37页
文档ID:103362611
常用中药加脉象口诀_第1页
1/37

常用中药加脉象口诀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发汗解表解鱼蟹毒——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解鱼蟹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白芷:散风寒湿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散风寒湿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止头痛——散风除湿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止头痛  羌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雄而烈上行达表  独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淡而缓下行入里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滑利通便解毒散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发表升阳——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升阳——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葛根:发表升阳——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  淡豆豉:解表除烦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清胃止呕利尿透疹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心除烦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淡竹叶:清心除烦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夏枯草:清肝明目降血压——散郁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燥湿止泻清热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祛风痛痹  龙胆草:清肝泻火清热燥湿  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清心利尿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通经下乳利湿通淋  紫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解蛇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泻火解毒利咽明目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清肝泻火息风定惊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熊胆: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清肝明目  牛黄: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消痈散结  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痈——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消痈——泻肝火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青蒿:清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清热除蒸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清肺降火凉血止血除烦止渴  银柴胡:清热除蒸疗疳——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大黄:泻火通便清火消肿——解毒祛瘀除湿  芒硝:泻火通便清火消肿——润燥软坚  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虎杖: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祛痰止咳  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  芦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泻火  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甘遂:泻水逐饮——善行经髓痰涎  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水湿  芫花:泻水逐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杀虫疗疮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行痰水  羌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雄而烈上行达表  独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淡而缓下行入里  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秦艽:祛风湿热痹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祛风湿痹痛——祛风清热利水消肿  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止痉止泻  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  佩兰: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化内湿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  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祛风发汗明目  厚朴:燥湿运脾行气消积下气平喘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温脾止泄安胎  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温胃止呕  草蔻:燥湿温中——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猪苓:利水渗湿——  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泽泻:利水渗湿——泻热  车前: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热解暑清热收湿  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乳——入血分利血脉  通草:利水通淋泄热通乳——入气分清肺热  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肿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萹蓄:清热利水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水杀虫止痒  萆薢:祛风除湿利湿去浊  茵陈蒿:清热除湿退黄——  金钱草:清热除湿退黄——通淋排石解毒消肿  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回阳救逆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元温通经脉  附子:回阳救逆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干姜: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吴茱萸:疏肝下气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小茴香:疏肝下气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青皮:行气除胀——降肝胃之气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陈皮:行气除胀——升脾肺之气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枳实:行气化痰消积胀满——破气除痞除有形之实满  厚朴:行气化痰消积胀满——燥湿运脾除无形之湿满  沉香:行气调中散寒止痛——温中降逆温肾纳气  檀香:行气调中散寒止痛——宽胸利膈  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香附:行气止痛——疏肝调经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疗癣  荔枝核:行气止痛——疏肝祛寒散结行滞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山楂:消食化积和中助运——善消肉食油腻之积活血散瘀  神曲:消食化积和中助运——善消酒谷陈腐之积  麦芽:消食化积和中助运——善消面麦痰气之积疏肝回乳  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地榆:凉血止血功擅下焦——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功擅下焦——清肝明目  侧柏叶:凉血止血——收敛止血祛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三七:化瘀止血——性温又善定痛  茜草:化瘀止血——性寒又善通经  蒲黄:化瘀止血——性平又善利尿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炮姜:温经止血——暖中焦散寒止痛  艾叶:温经止血——暖下焦散寒调经  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  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郁金:活血行气止痛——性寒能凉血清心退黄  姜黄:活血行气止痛——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  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行气活络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散血化瘀  川芎:活血祛瘀调经止痛——辛温行气祛风止痛  丹参:活血祛瘀调经止痛——苦寒凉血清心安神  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焦瘀滞润肠通便  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通利血脉瘀滞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苦寒清热  泽兰: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辛散温通  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通络搜风消肿排脓散结消癥  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  牛膝: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利水通淋引血下行  自然铜:活血疗伤散瘀止痛  苏木:活血疗伤散瘀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消癥  虻虫:破血逐瘀消癥  半夏:燥湿化痰消肿止痛——化脾胃湿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南星:燥湿化痰消肿止痛——祛经络风痰祛风止痉  桔梗:祛痰——升宣开痰利咽能排脓  旋覆:祛痰——下气消痰行水能降逆  白前: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前胡:降气化痰——清化热痰宣散风热  川贝: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润肺止咳  浙贝: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清肺止咳  瓜皮: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清肺而利气  瓜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肺而通便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沥:清热化痰——定惊利窍  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白芥子:畅膈行痰温肺利气散结通络  莱菔子:消食行痰  杏仁:止咳平喘润畅通便——宣降肺气  桃仁:止咳平喘润畅通便——活血祛瘀  百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款冬: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清胃热降胃气止呕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清肺热降肺气平喘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泻肺火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泻肺水  白果: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朱砂:镇惊安神——清心安神清热解毒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龙骨:平肝潜阳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酸枣仁:养心安神——主心肝血虚又能敛汗  柏子仁:养心安神——主心肾不交由能润肠  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石决明: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草决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龙骨:平肝潜阳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代赭石:平肝潜阳——石属能重镇降逆而凉血  刺蒺藜:平肝潜阳——草属能疏肝祛风而明目  珍珠:镇心定惊清肝明目——收敛生肌  珍珠母:镇心定惊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天麻:平抑肝阳息风止痉——通络  钩藤: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清热  羚羊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一)体象,主病,兼脉歌  浮脉: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痛鼻塞;  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  迟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  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  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洪脉  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  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  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  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微脉  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  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  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濡脉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  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  右关逢之,脾虚湿侵  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革脉  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  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崇;  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  右尺诊革,殒命为忧。

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散脉  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散为本伤,见则危殒左寸之散,怔忡不寐;  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  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  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二)体象,主病,兼脉歌  沉脉:沉含四脉(伏、细、牢、弱)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肋;  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  或为满闷,吞酸筋急迟主背痛,亦主腰膝;  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  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  沉紧冷痛,沉缓寒湿  牢脉  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  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  右关见牢,阴寒痞廦左尺牢形,奔豚为患;  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  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细脉  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  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  细入右关,胃虚胀满。

左尺若细,泄痢遗精;  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弱脉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  右寸肺虚,自汉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  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  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伏脉  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症;  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血在腹;  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  右尺伏臧,少火消亡  (三)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  虚脉  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  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  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痹;  右尺火衰,寒症蜂起  实脉  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侯皆然  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  右寸肺病,呕逆咽痛左关见实,肝火肋痛;  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  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崇  数脉  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痈;  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长脉  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  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  右关见长,土郁胀闷  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芤脉  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  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  芤现右关,脾血不摄  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迟脉  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  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  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  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四)  动脉  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  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  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  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促脉  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  右寸见促,肺鸣咯咯。

促见左关,血滞为殃;  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  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结脉  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  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  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癖必现;  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躄之疴;  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紧脉  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  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  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  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代脉  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  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  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疾脉  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  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  渐进渐疾,且多殒灭左寸居疾,勿戢**;  右寸居疾,金被火乘  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  左尺疾兮,涸辙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过极  (五)  滑脉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  关滑胃热,壅气伤食;迟滑病淋,或为痢积,  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  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肋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短脉  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左寸,心神不定;  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  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  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弦脉  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  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  痰疟症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  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  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缓脉  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飐,初春杨柳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症  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  缓涩脾薄,缓弱气虚  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

  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土弱湿侵  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