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茶马古道考察正文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1.50KB
约6页
文档ID:67277659
茶马古道考察正文_第1页
1/6

追寻古道感悟历史“茶马古道”考察报告华师附中番禺学校2009年暑期历史夏令营 “茶马古道”考察报告华师附中番禺学校历史科 潘家锦一、活动背景和目标华师附中番禺学校办学理念是秉承华师附中的优良传统,“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为贯彻这一理念,学校除在平时课外活动这一块加大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开发和各方面素质培养的活动外,还鼓励各科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使所学知识更形象化,趣味化.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团结协作能力,社会考察能力,外出适应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等.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处每年有军事夏令营,挑战自我夏令营,语文科江浙文化之旅,英语科海外英语夏令营,地理科航天夏令营历史科组也结合本科组的特点,从2004年开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举办系列外出考察活动课程,中华五大古都考察,重走丝绸之路等,旨在带领学生体验金典历史线路,更形象,直观感受历史,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伟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筹备1、查找相关资料,确定考察路线最早了解茶马古道是在《凤凰卫视》播放的专题片和中央台的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确定这条路线作为今年暑假的考察路线是缘于初二的几个学生,开学初,几位自称“驴友”的同学找到我,把茶马古道详细的路线和相关的资料交给了我,因为牵涉到考察路线的安全性及其它实际的考察意义,在科组会议上,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分工查找了详细的资料茶马古道缘于茶马互市,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的一条独特的商路这条路上有厚重而丰富的历史,有多姿多彩人文风情,有沉郁悠久的茶文化是很值得带学生去体验的一条路,通过与旅行社的联系和协商,并得到学校领导的审查,最终确定走”茶马古道”云南线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2、深入发动学生,做好报名工作为了让更多有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科组老师作好相关课件在各个教学班,针对茶马古道考察的路线,行程的安排,考察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在校园张贴大幅由学生自己设计的宣传画许多同学在明确考察目的和浓厚兴趣下纷纷报名参加为了确保考察的质量,经过了解和审批最终选定平时素质好,守纪律,身体好的五十五人作为我们这次考察团的成员3、进行前期培训,确定考察课题为了使此次活动达到既定的目标,从六月初开始,课组老师分工合作进行有计划的培训。

1)加强对“茶马古道”历史的了解杨万全老师从网上下载了由田壮壮导演的《茶马古道》纪录片利用周二和周四课外活动时间,对“茶马古道”的历史进行全方位介绍让考察团成员对这条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跌宕于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之间,绵延盘旋在丛林草莽之中一条神秘的古道有了初步的认识2)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考察方向和考察专题经过书本和网上资料查询,学生代表参与意见,并结合历史学科特点,确定这次考察重点,a.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藏民生活习俗和风情,藏传佛教形成,b.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茶马古道古迹c.大理古城考察课题:(提供学生参考和选择)茶马古道的形成及在历史上的作用、 茶马古道沿途文化古迹考察、 茶马古道沿途少数民族风情 、茶马古道的茶文化、 崇圣寺三塔和大理古国、 藏传佛教形成和汉传佛教的差异、 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东巴教3)课题进行四课时专题讲座梁巧玲老师:茶马古道历史作用和沿途文化古迹考察介绍杨万全老师:茶马古道的茶文化和藏传佛教潘家锦老师:茶马古道少数民族风情学生代表:金庸和大理古国4、完善活动机构,组成活动小组为确保外出安全和有序,这次活动的总指挥由教学处郭世文主任担任,下属五个活动小组,分别由历史科老师和班主任负责,每小组选出一位组长和副组长,由男女学生担任,负责和老师的协调并兼负各项集体工作,比如本组召集和通知发放,卫生和自我安全提醒,摄影等。

这样安排不仅加强外出的纪律和协调性,也锻炼了学生,增强责任感5、行前动员和物质准备此次考察时间长,所到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气温变法大,有些地方甚至接近四千米,属高原气候,所以行前准备和动员显得及其重要6月24日下午,我们召集考察成员开会邀请学校校长对这次考察的意义,考察中注意事项和外出的纪律要求作了报告特别强调行程中的文明、守纪,维护华师附中番禺学校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旅行社的全程服务人员,详细讲述所到地区气候特点、温度、湿度、风土人情和高原反应应对方法以及外出必备的一些物品比如:秋装,水壶、太阳帽和眼镜、防晒霜和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的一些必备药品每一组的带队老师和本组成员要熟悉,并记下所有同学和家长的联系方式科组根据这次会议整理出一个备忘录及行程具体时间安排用通知的方式放假前发给每位学生力求整个活动达到安全第一,健康第一保证考察行程顺利、愉悦、充实三、考察活动考察行程2009年7月17日,五十多名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华师附中番禺学校“茶马古道”夏令营营员从广州做飞机奔赴云南,开始了对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进行为期九天的考察第一站 香格里拉飞机在丽江机场降落,在大研古镇停留一晚,第二天就直接奔赴这次考察第一站,也是行程中最艰难的一站----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中甸的藏语,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很多同学看过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对这里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早已心驰神往在这里我们除了领略大自然绝妙的美景,把考察的重点还是放在藏民民俗藏传佛教,景点安排:噶丹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位于迪庆州州府中甸城北佛屏山下的,属清朝康熙皇帝和五世达赖所敕建的藏区十三林之一,是云南藏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外观布局酷似布达拉宫所以又称小布达拉宫对于这座寺院,行前已在网上了解了一些知识,但真正进入带有浓郁喇嘛教特色的寺院,还是让同学们很震撼,宽广肃穆的大堂,色彩绚丽的经幡,味道怪异的酥油,虔诚五体投地的信徒,一切都那么让人好奇,要问得问题太多了,要了解的知识太丰富向前挤,不漏掉导游的每一句解说,一个个专注的眼神,笔记本上的奋笔疾书,不失时机的发问:这里供奉的是藏传佛教哪一位大师?酥油是如何做成的?为什么这里点燃七盏酥油灯?他们这样不辞辛苦顶礼膜拜为了什么?这一刻,好奇和兴趣占了上风。

对知识的渴求变的积极主动这正是老师在课堂上所希望出现的而很少出现的局面,在这里被尽情的展现了出来景点安排:藏民家访晚上安排的是藏民家里做客,车上导游详细说了这里藏民生活习俗和到藏民家里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藏民住处因为商业需要,建得比较庞大,不太具有藏民居特点,只是屋顶装饰藏民建筑特有的色彩和花纹.但他们把藏民热情,好客的习俗表现的淋漓尽致.进门前敬献洁白的”哈达”,入座后摆出丰盛藏族特色小吃,粑粑、酥油茶、青稞酒、烤羊肉品味着高原藏族风味,欣赏着藏族卓玛和洛桑热情的舞蹈同学们被这种热闹的气氛感染着,纷纷离开座位,跳进舞池,仿佛他们也成了这里的卓玛和洛桑第二站 束河古镇束河古镇是这次茶马古道考察的重点,因为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族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7月19号在导游的带领下,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走访古镇两边仿古式阁楼建筑,当年马帮行走过的保留下来最原始的一段石板路,古镇奇异的天然冰柜倘佯于龙泉之畔,踏着光溜平滑的石板,漫步于束河古镇古街,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似乎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漫步。

历史这一刻仿佛又轮回了同学们纷纷拿起相机,留下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下午,参观“茶马古道”博物馆,听解说员详细讲解“茶马古道”历史,特别是古道在抗日战争所起的作用晚上住在古镇的客栈,红红的灯笼,浓浓的温情,再加上好客的老板,有家的感觉,“好想做个异乡人”,同学们感慨第三站 丽江丽江是我们这次行程呆的时间最长的一站,住在古城中心,几天淅淅漓漓的小雨,没有淋湿大家的心情我们首先参观了木王府,木王府是人们对丽江军民总管府的俗称根据历史记载忽必烈时为加强对滇西北地区的统治就开始在丽江设置了土司,以统治这方人民明洪武十六年,丽江土司到京城朝觐皇帝朱元璋时,朱元璋给土司起姓木木得土司回到丽江后,成为第一任世袭的丽江军民总管府的总管由于有明王朝的支持,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木得治理有方,丽江纳西族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出现了木氏统治鼎盛时期木得便在狮子山南麓的缓坡上,仿北京紫禁城的宫殿构局修建了军民总管府这一组宏伟的建筑群在清朝以后逐渐凋零,经过几次大的劫难便被彻底地破坏了今日木王府是新政府重建,如今的木王府建筑气势恢宏,殿堂壮丽宫前有忠义石牌坊,有护城河、金水桥,沿中轴线建有三大殿,而且沿着缓缓向上的山坡后面的建筑玉音楼、光碧楼、万卷楼、五凤楼也便随着山势的增高而建,显得十分威严,再加上府内古树、名花,真有皇宫的气势与美丽。

登上木府的最高处,还可以环视丽江古城民居建筑同学们在导游的引导下,领略木王府建筑特色及受汉文化的影响的印记第二天,分四个小组探访大研古镇,了解古镇的格局和规划,纳西民族的特色和风情,世界上唯一的保承完整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古城的商业化开发和文物保护……最后一晚,由老师和导游带领逛古镇,踏着一方方青石路,伴着潺潺溪水,风吹柳摇,灯影憧憧,人头攒动,夜色中的古城别有韵味古老的四方街依山傍水,整个街景布局是一个八卦图形,走进去很容易迷路的,五彩的路石被千年的足迹打磨得坚实溜滑,夜晚的古城被商业打造的如梦如幻,扑朔迷离徜徉在丽江古镇,心绪时古时今,流连忘返同学们的心情也似我一样,回来有文章为证第四站 大理古城大理古城的历史来时已经在网上搜集了很多文字资料,特别是团员中的一些金庸迷们,对金庸笔下的“大理古国”和从“大理古国”出来的武林高手如痴如醉,如数家珍大理我们考察的地方主要是三处,崇圣寺三塔、洱海、大理古城大理古城古朴而幽静,城内流淌着清澈的叮咚溪水,家家户户养花植树,花果并茂大理是云南少数民族白族聚居地,街道两旁有青瓦坡顶的白族民居在这里我们品味了极具特色的白族“三道茶”参观的重点是崇圣寺及三塔,三塔的历史已有文字资料了解,在这里同学们感慨的是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历经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崇圣寺毁于清咸丰年间,而三塔却巍然屹立。

一步步,带着恭敬的心情走上崇圣寺最高一个台阶,向下俯瞰,三塔掩映在苍山,洱海之间,那么肃穆和庄严,仿佛在向游人倾诉千年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对这一段历史已铭刻在心7月26日,我们顺利完成这一次行程,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到了广州四、活动总结这次考察行程长,考察内容多,所到地区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所以整个行程师生都很辛苦但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旅行团周密安排下,所有成员群策群力,克服行程中高原反应,特别是饮食习惯差异导致身体上不适顺利完成这次考察本来想徒步走原滋原味的“茶马古道”,更真实感受当年“马帮”们的艰辛,但处于安全的考虑及途中许多不定因素难以把握,我们还是选择传统的旅游线路但由于行前认真地准备,课题的选定和丰富资料的搜寻,使这次考察目标明确,过程顺利,兴趣浓厚,回来后带回了丰硕的成果考察没有变成休闲的旅游,而是有实质的意义,满载而归文笔较好的同学,把她们的感悟写成优美的散文,如谭畅同学的《别处的柔软时光》,描述今日丽江古城的魅力,蔡嘉睿同学的《人间圣境----香格里拉》向我们展现这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圣地的美,陈璟仪同学以日记的方式,讲述了在束河古镇和大理古城发生的一些事,谭畅同学还以丽江为背景写成反映红军长征的小说《链·恋丽江》。

此外梁诗琪、邱靖、蔡嘉睿、梁倩雯、 刘璐莹等同学回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写成专题考察性文章途中,同学们没有辜负行前学校领导的叮呤和带队老师的希望,大多数同学都很自律,展示了华师附中番禺学校学生的良好的形象,得到好的声誉同学们在途中也体现一种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的精神,特别在高原地带相信经历这一次实践的磨炼,向高素质的现代人又迈进了一步附:考察成果目录1、 文章和札记作品名称班级作者人间圣境----香格里拉初一(7)蔡嘉睿品茶初一(7)班梁诗琪丽江古城初一(7)班梁诗琪别处的柔软时光初二(7)谭畅大理白族初二(7)陈璟仪美丽的丽江古城初二(4)班叶晴在束河初二(7)陈璟仪普达措-高原上的绿色宝库初一(2)邱靖链·恋丽江初二(7)谭畅魅力古城初一(2)邱靖2、专题考察文章作品名称班级作者指导老师从丽江古城看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初一梁倩雯 刘璐莹梁巧玲东巴文化与东巴教初一邱靖杨万全茶与茶马古道初一梁诗琪潘家锦云南之行,民族之旅初一蔡嘉睿潘家锦3、 图片收集与整理6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