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教案睢宁县古邳中学 张宁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3、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总思路: 初读 再读 三读 (走近瓦尔登湖 走入瓦尔登湖 走出瓦尔登湖)二、导入:《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作者海子将《瓦尔登湖》视为生命中最珍贵的一本;一生都过着简朴生活的印度圣雄甘地将《瓦尔登湖》视为至宝;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在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读硕士生期间,受《瓦尔登湖》的召唤,曾不止一次地来到波士顿市郊丛林中的瓦尔登湖畔,寻访梭罗的足迹那瓦尔登湖到底有什么魅力如此吸引着这些人?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去感受“神的一滴”板书题目)作者介绍:梭罗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毕业于哈弗大学,回家乡执教两年,然后在大作家爱默生家中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一个人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贪婪无厌,他就成了奴隶,成了沉陷于物欲泥沼中不能自拔的奴隶为了从繁杂纷扰的俗事中解脱出来,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灵状态,”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的梭罗撇开金钱的诱惑,独自一人手持一柄斧头,跑到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亲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而精神生活异常富有的隐居生活在瓦尔登湖湖畔,劳作之余,悠闲地面对湖光山色,面对四季晨昏,常常在物我两忘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他把这些景物和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书《瓦尔登湖》一百多年后,《美国遗产》杂志上列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瓦尔登湖》位居榜首梭罗生性独立高洁,一生憎恶强暴不公,同情贫苦大众他与孤僻结伴,常常是一个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面对一篇难懂的文章,可采用什么方法去理解呢?——学生谈方法——逐段梳理,概括思路——圈画理解词句)理清结构层次,概括文章大意:第1段:对湖光山色的礼赞 第2段:瓦尔登湖的美及受到的破坏第3段:进一步描述破坏生态的行为及其恶果第4段:写出了瓦尔登湖的坚韧、顽强、年轻、神秘、充满活力第5段:回溯瓦尔登湖诞生的历史,赞美瓦尔登湖的深刻清澈、博大深邃第6段:将瓦尔登湖的庄严、纯洁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小结:本文以真切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风光,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远离尘嚣各种俗事后心灵获得的自由心情,同时对工业文明对自然的侵害造成的破坏的痛惜四、再读课文,感受瓦尔登湖的美丽与神韵1、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 ) 对《瓦尔登湖》的评价:《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
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澄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下面就让我们再读课文,去感受瓦尔登湖的美丽与神韵2、学生找出文中关键句(或语句优美,或含义深刻,或情感丰富)体会梭罗笔下瓦尔登湖的美丽,以及梭罗对瓦尔登湖的感情(分组交流讨论)⑴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第1节)明确:在作者心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将湖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开篇即高扬起赞叹调子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板书:礼赞)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将湖视为一种高贵的富于人格魅力的存在板书:人格美)大自然的美也在塑造着人类审美的眼光,并映衬着人类的精神世界⑵“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面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第2节)明确:是说从西端高处看瓦尔登湖,它的样子如同一个圆形剧场,四周的山林风物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因时而变,如同戏剧上演。
⑶在那种日子里,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第2节)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谈对“富有”的理解) 明确:真正的 “富有”与金钱无关,这种富有是在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得到的一种自得其乐的圆满,可以挥霍但不觉得虚空的富有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慵懒”“偷闲”“虚掷”“挥霍”等词,贬义褒用,表达作者尽情享受这种美的情感梭罗曾经说过:“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与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 )⑷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第2节)(找出行为的明显转折点,并分析作用)明确:自然生态破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影响了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 ⑸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 (第3节)明确:恒河位于印度,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他们相信以圣洁的恒河之水沐身可以去除污秽、消灾祈福和净化灵魂以“恒河之水”作比,足见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与崇敬突出圣洁,为下文喻作“神的一滴”做铺垫。
⑹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第3节)(转折的递进,学生搜集信息,谈谈商业文明对现代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明确:“恶魔似”“震耳欲聋”“肮脏的”,几个修饰词,措辞严厉,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世人自私地利用瓦尔登湖水的厌恶与瓦尔登湖遭遇破坏的痛惜之情⑺它仍然顽强的生存着,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它永远年轻第4段)(体会作者笔锋的再次转折,领会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并启发学生思考瓦尔登湖的美丽所包含的生命力及其意义细加揣摩富有诗意的句子)明确:此句语词简约,却意味隽永,虽然瓦尔登湖遭受了很多人类亲手制造的磨难,但它依然年轻、依然充满神秘与活力咏叹了瓦尔登湖的宁静与永恒,这种永恒象征自然的恒久与博大与之相比,俗世人生显得短暂、易变而虚幻湖的自身角度:它在现代文明粗暴的蹂躏中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在社会的变迁中一直以年轻富有活力的面貌出现 欣赏者角度:对于善于发现美、亲近美的心灵而言,它是常看常新的,并能够给人带来新的喜悦 ⑻还是同样水漉漉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
第4节) 明确:创造者的喜悦:对其坚持自身本性的肯定;对其自我修复的生命力的讴歌 我的喜悦:赞叹;融合;对自然美的痴迷和敏感;对大自然修复人类灵魂创伤的感恩 ⑼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第5节) 明确: 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对湖的理解湖是自然的精灵,它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受到启迪湖以其自然和真实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从而让人们的思想更加深邃,感受到自然的伟力⑽诗的解读 (讨论,分组鉴赏交流) 明确:人与自然平等; 内在本性的精神引导;(纯化灵魂) 诗节将上文以诗的方式进行了浓缩,并将作者的情感取向勾勒得更加明晰:瓦尔登湖的美并不是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引导,将人们引上澄明之境;瓦尔登湖和欣赏它的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互相交融,成为一体湖的内在的深邃隐秘的审美品性和亲近它的人的高尚的思想和情操也同居于一个空间,不分彼此这是一种相当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⑾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第6段)明确:梭罗认为,瓦尔登湖对工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人类灵魂具有无上的洁净作用。
这实际上已经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再次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小结:走进瓦尔登湖的怀抱,如同走进了一个安详静谧的世界纯净的湖水,映照着蓝天、白云和长满红叶的远山,瓦尔登湖是美丽的,就是它的静美深深的吸引了梭罗在这个湖边,他看到了湖水的澄澈透明,山林的茂密苍翠,四季的灵动变换,虫鸟的悠闲快乐在这个湖边,他也开始了深刻的思想之旅3、总结概括:瓦尔登湖美在何处?第1段:最美、最有表情第3段:圣洁第4段:顽强、年轻、充满神秘和活力第5段:清澈第6段:庄严、纯洁(自然美、人格美)4、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礼赞——迷恋——愤怒——惊喜——敬仰5、升华拓展——问题探讨神的一滴,到底是一滴什么?说明理由明确:① 表述1: 汗水例句:⑴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 ⑵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 明确:汗水,美之创造瓦尔登湖的诞生源自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只有大自然的伟力,才能让瓦尔登湖拥有如此美妙的湖光山色、清新纯净的空气、恬淡宁静的环境,拥有那纤尘不染的令人陶醉的清澈纯美风格能够理解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汗水,也就明白了瓦尔登湖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
②表述2:泪水例句:⑴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去给他们洗碗洗碟子了 ⑵伐木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了 ⑶爱尔兰人也已经在那儿建造了他们的陋室 ⑷铁路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 ⑸冰藏商人已经豪取过它的冰 ⑹这儿,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片森林 明确:文中没有出现泪水的字眼,但却给我们透露了相关信息,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瓦尔登湖的不幸遭遇 这些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一点点侵蚀着庄严而纯洁的瓦尔登湖,虽然瓦尔登湖富有生命力,但也禁不起人类不明智的瞎折腾有句话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这句话就指出了瞎折腾的严重后果泪水,美之毁灭 ③表述3:圣水 例句:⑴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恒河位于印度,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他们相信以圣洁的恒河之水沐身可以去除污秽、消灾祈福和净化灵魂这样作比,足见作者对湖的热爱与崇敬) ⑵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⑶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⑷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
意即在瓦尔登更能接近天堂和上帝,我融入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净化了我的灵魂) 明确:这几个句子强调了瓦尔登湖对被工业文明侵蚀、污染的灵魂具有强大的洁净作用这实际上已经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这样,神的一滴的命名就十分恰切地概括了整篇文字所反复渲染的瓦尔登湖的特性,画龙点睛,意味悠长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清泉,清澈、透亮、凉爽、甘甜,沁人心脾,涤荡人的心胸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美酒,历久弥香,值得每个人慢慢品尝,并以此为鉴,审视自己的内心是否贫乏、荒芜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温和的眼泪,它仿佛也悲悯人类心灵的压抑扭曲,它仿佛也在为人类破坏自然而忧伤望着这滴泪,我们扰乱的心灵得到抚慰,得到净化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甜美的甘露,可以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可以抚平我们受伤的心灵四、三读课文,思考梭罗的人与自然观给我们的启示1、梭罗的人与自然观梭罗强调亲近自然、学习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平等对待自然,追求“简单些,简单些,再简单些”的质朴生活,提倡短暂人生因思想丰盈而臻于完美 2、思考:梭罗的人与自然观让我们想到什么?(1)小结: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
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梭罗对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瓦尔登湖不仅是他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瓦尔登湖是他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的一个幽雅僻静的去处这个地方不仅给他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给他提供了一种朴素淡泊的心境他在这里观察、倾听、感受、沉思,并且梦想2)拓展:有人认为梭罗只是一个复古主义者,主张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放弃现代文明也有人很向往,象梭罗那样找个湖,建个小屋住下,对此,你怎么看?小结: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林中独自生活了仅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这只占他生命的百分之五的光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来来往往的访客从未间断他自己也经常到村里探望家人和朋友。
他的目的是指出人们自己正将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会导致生命的衰落随着工业化的萌生扩张,都市的喧哗代替了田园的宁静,轮机的飞旋代替了风车的悠然,忙碌的奔走代替了平和的漫步,锱铢必较的算计代替了人性的沉思……人类沉浸于大进军的兴奋里,忘记了自己是自然之子,忘记了与天地万物的和谐交响浓烟的灰暗开始侵入天的湛蓝对现代科技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享受,梭罗并不排斥,他只是批评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它,“弄巧成拙”(improved means unimproved ends),他这样评价我们接通了越洋的电缆,却用它询问阿德莱德王妃(Princess Adelaide)是否得了咳喘,并未用它交流人类的思想我们建成了铁路,却坐着它去城里消磨时光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他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简朴生活,这是他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着追求的表现他并不在意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他只是想生活得随便、简单、自在想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时,他就来了,觉得住够了时,就又走了,没有任何的伪饰和造作当他离开瓦尔登以后,还曾一再反对别人模仿他的行为用他的话说他自己之所以到瓦尔登湖生活了一段时间,那完全是他个人的志趣爱好如果说一个人向往简朴的生活,只要心诚,在哪儿都可以做得到,无论是在纽约、伦敦、孟买或东京。
心中有“瓦尔登”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目的、更加幸福,这才是“瓦尔登”的真谛五、 总结梭罗向世人揭示了他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 更充实地享受人生梭罗认为:自然是人类之母,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们将得到力量,这力量能净化人的心灵人不应只为物质而活,也不应只为精神而活,全部的意义在于,人能够如何地使自己诗意地栖居于大地?物质保证人类的基本生存,使人类的双脚扎根于大地,精神引领人类向天空拓展,引领人类飞升二者缺一不可随笔练习:《心中的“瓦尔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