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四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 ① B.② C.③ D.④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的影响,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称为冻裂尽管冻裂不会造成植物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入侵的途径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3题2.2016年国庆期间(晴天)上午9~10点,护林员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发现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A. ②——③段 B.①——②段C.③——④段 D.④——①段3.温差大小是影响树木冻裂的主要因素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甲为河流,其所在的地区常年受西风的控制读图,完成4~5题4.图中等温线a、b、c数值的大小排列正确的是A.c>a B.c>b C.b>a D.a>b5.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若此时为冬季,该地区降水稀少B.若此时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C.甲河属于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D.甲河属于外流河,水位季节变化大6.下列四幅等温线图中,表示南半球寒流分布的是 A.A B.B C.C D.D下图为“挪威位置和地形示意图”。
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7~9题 7.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河湖众多,少泥沙8.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B.水位季节波动较小C.占用大量耕地 D.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9.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A.照明 B.制冷 C.取暖 D.烹饪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回答10~11题 10. 图中表示洼地的是A.A处 B.B处 C.C处 D.D处11. 如果从山麓登山到E处,最容易登山的方向是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二、综合题:36.读甲乙两国简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指出图中甲国阴影部分(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成因6分)(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6分)(3)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6分)37.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分别说明其河谷形态的名称4分)(2)判断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并说明其成因6分)(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8分)(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10分)42.读下面“云南、江西两省旅游业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旅游资源的类型看,云南石林属于 旅游资源,丽江古城属于 旅游资源4分) (2)简析云南省入境游客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2分)(3)简述促进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4分) 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5:BADCB 6--11:DBACDB36.(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3)西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季风解析 第(1)题,甲国东北部阴影部分,由于受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由于受冬夏季风和地形影响,日本西海岸和东海岸降水形成明显的季节差异第(3)题,日本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越过赤道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形成西北风37.(1)“V”型;槽型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2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解析 第(1)题,A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型;B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呈槽型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该地区耕地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原因主要与地形、土壤、水源和水运有关旅游地理(1)自然 人文(2)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独特,游览价值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客源市场的扩大3)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交通;加强旅游资源的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