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处置物理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1.01KB
约15页
文档ID:158955877
处置物理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_第1页
1/15

填埋场剖面图填埋场剖面图 1234有控共处置有控共处置:有意识的跟生活垃圾有意识的跟生活垃圾或同类废物一起填埋或同类废物一起填埋单组分处置单组分处置:处置物理,处置物理,化学形态相同的危废化学形态相同的危废多组分处置多组分处置:确保废物之间不发生反确保废物之间不发生反应,不会产生毒性更高应,不会产生毒性更高的危废的危废预处理后再处置预处理后再处置危废填危废填埋埋 处置技处置技术术场址选择要场址选择要求求入场要求入场要求填埋运行管填埋运行管理要求理要求填埋场污染填埋场污染控制控制封场及封场封场及封场后管理后管理预处理系统安全填埋场系统组成分析和鉴别系统填埋场监测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控制系统应急系统接收及贮存系统半衰期大于半衰期大于30a的的发射体核素,放射性比活度在单个包装中发射体核素,放射性比活度在单个包装中 大于大于4106Bq/kg,多个平均多个平均比活度大于比活度大于4105Bq/kg 废物废物含核素半衰期含核素半衰期60d包括核素典包括核素典=125,级级(低放废物低放废物)为比活度为比活度4106Bq/kg;第第级(中放废物)为比活度级(中放废物)为比活度4106Bq/kg 包括铯包括铯-137,级;级;第第级比活度大于级比活度大于4106Bq/kg、小于、小于或等于或等于41011Bq/kg,且释热率,且释热率2 kWm3;第;第级(高放级(高放 废物):释热率大于废物):释热率大于2 kWm3,或比活度大于,或比活度大于41011Bq/kg 含核素含核素30at1/25d包括核素钴包括核素钴-60,级级(低放废物低放废物),4106Bq/kg;第第 级(中放废物)级(中放废物)4106Bq/kg 含核素含核素5at1/260d含核素含核素 t1/2 30a不包括不包括废物废物,级;级;第第级比活度大于级比活度大于4106Bq/kg、小于、小于或等于或等于41011Bq/kg,且释热率,且释热率2 kWm3;第;第级(高放级(高放 废物):释热率大于废物):释热率大于2 kWm3,或比活度大于,或比活度大于41011Bq/kg 处置目标:以妥善方式将废物与人类及其环境长期、安全地隔离,使其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被处置的废物应是适宜处置的稳定的废物体;废物的处置不应给后代增加负担;长期安全性不应依赖于人为的、能动的管理;对后代个人的防护水平不应低于目前的规定;处置设施的设计应贯彻多重屏障原则,并把多重屏障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既不应因有其他屏障的存在而降低任意屏障的功能要求,又不应将整体安全性寄希望于某一屏障的功能;中、低放废物可采用浅埋方式或在岩洞中进行处置,也可采用其他具有等效功能的处置方式,应采取区域处置方针,使其得到相对集中的处置;高放废物(包括不经后处理而直接处置的乏燃料)和超铀废物,应在地下深处合适的地质体中建库处置,全国的高放废物应集中处置。

另外,由于废物隔离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废物处置系统的设计应留有较大的安全裕度废物处置系统应能提供足够长的安全隔离期不应少于300年;高放废物和超铀废物的隔离期不应少于10 000年安全处置方法安全处置方法低中放固废岩洞处置低中放固废岩洞处置HLWHLW安全处置安全处置低中放固废的近地表处置低中放固废的近地表处置场址选择场址选择 处置场的关闭处置场的关闭 工程屏障工程屏障 天然屏障天然屏障场址选择场址选择 入场废物条件入场废物条件 处置场的运行处置场的运行 处置场的关闭处置场的关闭 低低中中放放固固废废的的近近地地表表处处置置近地表处置:地表或地下、半地下的,具有防护覆盖层的、有工程屏障近地表处置:地表或地下、半地下的,具有防护覆盖层的、有工程屏障或没有工程屏障的浅埋处置,深度一般在地面下或没有工程屏障的浅埋处置,深度一般在地面下50米以内场址选择:场址选择:1.1.规划选址阶段任务规划选址阶段任务:提出选址计划,建立选址原则,确定场址性能要求2.2.区域调查阶段任务区域调查阶段任务:确定场址,进行评价;3.3.场址特征评价阶段场址特征评价阶段:前期基础上进行现场勘查,确定场址特征,进行对比评价,确定相应的设计基准;4.4.场址确定阶段场址确定阶段:对推荐场址进行详细勘测。

处理对象:不适合处理含有腐烂成分的物质;携带生物的、致病处理对象:不适合处理含有腐烂成分的物质;携带生物的、致病的、传染性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自燃物质、易爆物质;接近环境温度的、传染性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自燃物质、易爆物质;接近环境温度的低沸点或低闪点的有机易燃物质的低沸点或低闪点的有机易燃物质低低中中放放固固废废的的岩岩洞洞处处置置岩洞处置:废物在地表一下不同深度、不同地质情况下建造的不同岩洞处置:废物在地表一下不同深度、不同地质情况下建造的不同类型的岩洞中的处置类型的岩洞中的处置岩洞处置的废物:具有固定的形态,足够的化学、生物、热和辐岩洞处置的废物:具有固定的形态,足够的化学、生物、热和辐射稳定性,于地下水中应具有低的溶解性和浸出性,不得含有自射稳定性,于地下水中应具有低的溶解性和浸出性,不得含有自燃、易爆物质燃、易爆物质场址选择与运行跟近地表处置类似场址选择与运行跟近地表处置类似高高放放固固废废的的安安全全处处置置乏燃料又称辐照核燃料乏燃料又称辐照核燃料高放废物:乏燃料在后处置过程中产生的高放射性废液及其固化体高放废物:乏燃料在后处置过程中产生的高放射性废液及其固化体另外未经过处理而在冷却后直接贮存的乏燃料。

另外未经过处理而在冷却后直接贮存的乏燃料特性:放射性水平高,半衰期长,生物毒性大,释放量大等特点特性:放射性水平高,半衰期长,生物毒性大,释放量大等特点目的:通过某种技术措施使高放射性废物与人类生物圈长期隔离,目的:通过某种技术措施使高放射性废物与人类生物圈长期隔离,或使其放射性降低到对生物无害的程度,又称为安全最终处置或使其放射性降低到对生物无害的程度,又称为安全最终处置高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多重屏障系统设计原理,设计一系列天然高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多重屏障系统设计原理,设计一系列天然和工程屏障于高放射性废物和生物圈之间,以增强处置的可靠性和安和工程屏障于高放射性废物和生物圈之间,以增强处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人工屏障人工屏障天然屏障天然屏障生物圈生物圈地质构造和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处处置场到生物置场到生物圈各种路径圈各种路径的阻滞的阻滞转化为转化为具有低具有低浸出和浸出和稳定化稳定化学形态学形态;废物容废物容器器;辅助辅助性工程性工程屏障和屏障和设施设施多重屏障原理多重屏障原理高高放放固固废废的的安安全全处处置置工程屏障:处置库的废物固化体、废物容器及回填材料、与周围的地工程屏障:处置库的废物固化体、废物容器及回填材料、与周围的地质戒指一起阻止核素迁移。

质戒指一起阻止核素迁移工程屏障的作用和功能:工程屏障的作用和功能:1.使大部分裂变产物在衰变到较低水平的相当使大部分裂变产物在衰变到较低水平的相当长的时期内能够得到有效包容;长的时期内能够得到有效包容;2.防止地下水接近废物,减少核素的衰防止地下水接近废物,减少核素的衰变热对周围岩石的影响,防止和减缓玻璃固化体、岩石和地下水的相互变热对周围岩石的影响,防止和减缓玻璃固化体、岩石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作用;3.尽可能延迟有害核素随地下水向周围岩体渗透和迁移尽可能延迟有害核素随地下水向周围岩体渗透和迁移固化的目的?固化的目的?废物容器作用:阻滞水的穿透,侵蚀及提供合适的防止受蚀条废物容器作用:阻滞水的穿透,侵蚀及提供合适的防止受蚀条件,是防止放射性核素从工程屏障中释放出去的第一道防线件,是防止放射性核素从工程屏障中释放出去的第一道防线天然屏障:地质介质,包括库区的围岩和周围地质环境天然屏障:地质介质,包括库区的围岩和周围地质环境高高放放固固废废的的安安全全处处置置天然屏障要求天然屏障要求1.1.围岩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有利于核素的隔围岩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有利于核素的隔离,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与离子交换能力较强;离,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与离子交换能力较强;2.2.岩石的水力学性能:低孔隙,低渗透性,降低核素对地下岩石的水力学性能:低孔隙,低渗透性,降低核素对地下水的迁移速度;水的迁移速度;3.3.岩石的力学和热学性能:力学性质决定处置库的稳定性,岩石的力学和热学性能:力学性质决定处置库的稳定性,热学性能影响辐射热的扩散及对围岩的作用(破碎),因此热学性能影响辐射热的扩散及对围岩的作用(破碎),因此要求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

要求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