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秦朝的法制

c****d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65.50KB
约27页
文档ID:243023720
3.秦朝的法制_第1页
1/2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1,第一节 秦朝的立法概况,一、法制指导思想,,(一),法令由一统,,,1,、全国都要实行统一的法律令2,、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法出于,,一”,2,(二) 事皆决于法,,,,先秦法家提出要“明法”、“任法,”,,即要有法可依秦朝建立后,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加强封建立法,做到凡事“皆有法式”秦代以吏为师,事皆决于法3,,(三)以刑杀为威,,,1,、法网严密,以致人们动辄触犯刑律;,,2,、严刑重罚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悉亡(无)聊(依靠),亡逃山林,转为盗贼《,汉书,,食货志,》,),4,,,二、立法活动,,秦律的修订始于商鞅变法商鞅入秦后,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什伍连坐法,”,及夷三族、车裂、抽肋等酷刑,增加了强制告奸等内容,制定了秦律商鞅变法时还颁布了,《,垦草令,》,、,《,为田开阡陌令,》,、,《,分户令,》,以及奖励军功的法令等5,,,《,云梦秦简,》,的墓主人生前担任过县的令史,即县令属下的小吏《,云梦秦简,》,可能是该吏根据工作需要而对部分秦律和法律文书所做的抄录,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立法方面的一些重要成果。

它主要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等6,,三、法律形式,,(一),律,律是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系统的规范性文件,由国家颁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秦朝法律的主要形式以,《,盗,》,、,《,贼,》,、,《,囚,》,、,《,捕,》,、,《,杂,》,、,《,具,》,六律为主,兼杂其它律二),制,、,诏,秦始皇曾宣布“命为制,令为诏”,即“言出法随”秦朝的命、令、制、诏,在法律意义上没有原则性区别,它们都是皇帝针对特定事项、特定对象临时发布的带有规范性质的命令7,,(三),法律答问,这是官府对法律的内容、法律的适用、诉讼程序等问题所做的解释,这种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四),廷行事,廷行事是官府已行之事,即判例五),式,这是规定文书程式和审判程序的法律文件如,《,封诊式,》,8,,,第二节 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一、,行政方面,,(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二)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行政管理体制,,2,、地方行政管理体制,9,,二、,刑事方面,,(一)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1,.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

3,.区分故意,(,端,),与过失(不端)4,.数罪并罚5,.自首减刑6,.共犯加重7.,诬告反坐10,,,(,二,),刑罚种类,1,.,死刑,,(1),绞2),枭首3),腰斩4),弃市5),族诛6),具五刑11,,2,.,肉刑(又称体刑),,(,1,)黥 2 ),劓 3 ),斩左趾 4 ),宫 5 ),笞12,,,3,.,劳役刑,,,(1),城旦(男治城)、舂(女治米)2),鬼薪(男伐薪祀神)、白粲(女为宗,,庙择拣精米)3),隶臣、隶妾(将男女罪犯或家属罚作,,官府奴隶)4),司寇、作如司寇(强制到边地服劳,,役,兼备防御)13,,4,.,耻辱刑,,,(1),剃光罪犯的头发(髡刑)2),仅剃去鬓毛和胡须,而完其发(耐刑或完刑)耻辱刑常作为徒刑的附加刑适用14,,5,.,迁,,即把犯罪者迁到边远地区的刑罚6,.,赀,(音资),,赀刑,就是强令犯有某种罪行的人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物或服一定徭役的刑罚7,.,谇,(音岁),,谇,就是训诫,多用于轻微犯罪的官吏15,,(三)罪名,1,、,谋反罪,,2,、,贼杀伤罪,,3,、,盗窃罪,,4,、,盗徙封罪,,5,、,诽谤罪、妖言罪,,6,、,偶语诗书罪、以古非今罪、吏见,,知不举罪,16,,7,、,投书罪,,8,、,妄言罪、非所宜言罪,,9,、,乏谣罪,,10,、,不得兼方罪,,,,17,,三、,民事立法,(一)所有权,,(二)债,,(三)婚姻,18,,四、,经济立法,(一)自然资源保护方面,,(二)农业生产管理方面,,(三)官营手工业管理方面,,(四)市场贸易管理方面,,19,,,五、,法制的主要特点,(一)法律庞杂繁密,解释清晰明确,,,(二)刑种繁杂,手段残酷,,,(三)注重证据,不倡刑讯,,,(四)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经济关系,20,,第三节 司法制度,,一、,司法机构,,,秦朝司法与行政合一,中央及郡、县三级行政机关同时是司法机关。

中央司法机关称“廷尉,”,21,,,二、,诉讼程序和审判制度,(一)诉讼的提起,,提起诉讼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官告,即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另一种是自诉,即被害人直接向官府呈诉22,,,(二)告诉的限制,,秦律将自诉的案件分为两类,,一类称”,公室告,”,属于“公室告”案件,官府一律受理另一类称“,非公室告,”对于“非公室告”案件,当事人呈诉官府,官府不予受理;如当事人坚持控告,则告者有罪23,,“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告而“主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法律答问,》,),24,,(三)判决及法官责任,,,“,乞鞫,”:秦律要求司法官吏对犯罪要依法判决,否则要受到处罚判决作出以后,当事人不服,可以要求重新审判 乞鞫可以由罪犯本人提出,也可以由他人代为提出明确法官责任,规定失刑(因过失使判决量刑不当)、不直(故意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纵囚(故意有罪不判使犯人逃脱法律制裁)三罪25,,,三、,监察制度,,,中央负责监察工作的官吏是御史大夫,设御史,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纠举百官,同时对司法审判进行监督秦在地方郡县也设立御史,以监督郡、县官吏的行为,同时监督司法审判活动,因而又称作监郡御史。

26,,第四章 复习题,,一、重要概念,,,1,、廷行事,,,2,、保任连坐,,,3,、上计制度,,4,、公室告与非公室告,,二、重要问题,,,1,、试述秦代强化吏治的主要措施2,、试述秦律维护皇权的主要规定3,、简述秦律有关思想言辞犯罪的主要,,规定27,,。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