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中传》逐句详解

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KB
约3页
文档ID:93798084
《黄中传》逐句详解_第1页
1/3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廷试:又称“殿试”“御试”“廷对”等,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当时的神都洛阳紫微宫洛城殿,所以一般称“殿试”,后来成为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试题由内阁大臣预拟数种,临时呈皇帝圈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龙大渊:绍兴三十年(1160),与曾觌(d°同为建王(即宋孝宗)内知客孝宗登基后,自左武大夫升任枢密副都承旨后升阁门事,与曾觌相表里,恃宠害政,参知政事张焘、谏议大夫刘度等上奏弹劾龙大渊、曾觌,很快都被罢官,龙、曾权势更盛这里是说龙大渊任建王府内知客时黄中与他的关系及后续影响狎:形声字,从犬,甲声犬善于与人玩,所以,本义为:训犬引申为“驯养”再引申为“亲昵、亲近而不庄重”,如柳宗元《黔之驴》:“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还可以根据语境翻译为接近、不重视、不注意等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年读书,一遍两遍就能背诵。

起初因族祖恩荫得官绍兴五年廷试,讲孝悌之道感动了皇帝,提升为进士第二名,授任保宁军节度推官黄中在王府的时候,龙大渊已得皇帝宠幸,黄中不曾和他亲近,见面就作揖而退,以后其他教授大多得到龙大渊的帮忙,只有黄中不曾升官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国子司业:又称司业国子监,国子监的一种官衔国子监机构组成为:(1)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掌管儒学训导,总管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种学业2)丞一人,从六品下,掌管判监事每年七种学业的学生完成学业,与司业、祭酒主持考试,考中的呈给礼部3)主簿一人,从七品下,掌印鉴、督监事芝草:俗称“灵芝草”,又名“不死药”古人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名灵芝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官的设置比监官早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历代别称有:中大夫、左右司过、左徒、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侍中、中常侍、纳言、左右拾遗、左右补阙、司谏、正言等。

监官:(1)监察或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吏汉高帝初置后来类似的官职有刺史2)国子监、将作监、钦天监等官署的官员升为司圭寸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在武成庙中,官吏请求上奏让皇帝知道,黄中不答应,官吏私下画图进献宰相对祭酒周绾和黄中说:“太平盛世的吉兆,压下而不上奏,为什么?”周绾没回答,黄中说:“太平盛世要这个有什么用?”周绾退下来,对别人说:“黄司业的话精当切实简短扼要,可惜不是谏官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徒居见迫,宜早为计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烈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徒居:无业闲居这里不应该是“徒居”,应该是“徙居”,意思是迁居矍然:惊惧的样子殊不:竟然不相关表达有“殊不知(竟不知道,竟没想到)”“殊不意(一点也不在意,轻视)”等备边:守边《明史宋讷传》:备边在乎实兵,实兵在乎屯田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恬退有守:淡于名利,安于退让;安然隐退守,节操担任贺金朝生辰使,出使金国回来,说金国人修治汴宫,必定要迁居逼迫我朝,应当早做准备。

皇上吃了一惊宰相回头对黄中说:“沈介回朝,竟然没听见这话,为什么?”过了几天,黄中告诉宰相,请求因随意说话等待处分然后授任沈介为吏部侍郎,调黄中补充沈介的位置黄中还进言戒备边防,又不被采纳,于是请求调到地方任职皇上不答应,说:“黄中淡泊谦让有操守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天申节:南宋以宋高宗的生辰(农历五月二^一日)为天申节”以饮宗讣闻:此处“饮宗”应为“钦宗”以……闻”意为“把……消息告诉……”发丧:丧家宣布某人死讯;办理丧事进见:前去会见尊长此处与“觐见”(朝见君主)同义晏然:1、安宁;安定;2、安适、安闲的样子;3、晴朗的样子金国使臣来贺天申节,突然把钦宗去世的消息告诉大家,朝廷讨论等金国使臣走后办丧事,黄中骑马赶去报告宰相,说:“这是国家大事,臣子极为哀痛,一旦有所失礼,对天下后世的人怎么交代!”最后得以按照礼节办理黄中自从出使回朝,每逢拜见皇帝都进言边防大事,又特别陈述守卫防备的方法策略,高宗称好。

不过几个月,金朝完颜亮已经聚兵渡过淮河敌人已经到了长江边,朝廷大臣争着遣散家人逃跑躲藏,只有黄中镇定平静等到敌人退走,大家惭愧敬服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改元:改元指君主用新年号纪年,不管是第一个,还是在位时的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个年号以一为元,故称改元”,第一年就是“*元年”改元之制始于战国秦惠王,历代相承,体制各异:有新君即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如汉武帝于即位次年改元建元;有一帝在位屡次更换年号,如汉宣帝曾改元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诸名;有一年之中改元多次,如汉中平六年献帝即位改元光熹,张让、段珪诛后改元昭宁,董卓又改元永汉;有新君即位后立即改元,如三国蜀后主继位未逾月即改元建兴,有新君即位后多年才改元,如五代后梁末帝公元九一三年即位,至九一五年始改元;有实行一帝一元制,中途皆不改元,如明清两代区别于“建元”建元”就是建立年号,有三种所指,一是指汉武帝刘彻建立年号制汉武帝之前的诸侯帝王纪年都是用次序的“*年”,史书上都是“谥号+*年”比如“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嬴政出生”。

二是指新皇帝登基后第一次建立年号这种行为,三是指每一年纪历的开始,比如夏历正月为一年岁首,就叫建元第二种情况下,建元只指用第一个年号,表示从这一年开始,开始我的统治了这种情况,所以叫纪岁历年的开始此外,年号制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但改元制是从战国时期秦惠王开始的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讲筵:(1)讲经、讲学的处所2)特指天子的经筵乾道改年号时,黄中年龄刚好七十岁,就因年老辞官过了六年,皇上驾临讲筵,回头对侍臣说:“黄中是位老儒,现在哪里?年纪多大了?精力或许还没衰退吧?”召唤入朝在内殿接见,慰问非常优厚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疲,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致仕:交还官职,辞官致,交还,交给现在说“退休”上谒:通名进见尊长。

裁书:(1)草拟檄文2)裁笺作书,写信笺,狭条形的小竹片古代纸张稀少,削竹为小笺后来借用为把精美的小幅纸张裁开,供写信、题诗等用其为人敬慕如此:“为如此”,被动结构属疲:应为“属疾”,意思是生病属疾”还指托病遗表: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于卒后上奏庚寅:干支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的“庚寅”纪日,为农历第二十七日授任龙图阁学士,退休凡是乡里晚辈后生前来拜见,一定用孝悌忠义诚信教育他们朱熹写信求见,有这样的话:“今天我前来,将在堂下拜两次,希望您坐着接受,使我前进到学生的行列,那就是我的愿望了他被人敬慕像这个样子这以后,皇上写信派遣使臣向他咨询朝廷的缺羔生了病,亲手起草遗表,深深把君主的职权不可以让左右的人代管作为告诫淳熙七年八月庚寅日去世,享年八十五岁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B. 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原文标点: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

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C. 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D. 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谏官,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吏,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监官”不同B. 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C•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D.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黄中不攀附、迎合权贵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B. 黄中受到赏识,获得优待他在考试中提到孝悌而打动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七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C. 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他觐见皇帝多次捉到边防的事。

D. 黄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生病后,写遗表劝诫皇帝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错,应是皇上写信派遣使臣向他咨询朝廷的缺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5分)金国使臣来贺天申节,突然把钦宗去世的消息告诉大家,朝廷讨论等金国使臣走后办丧事,黄中骑马赶去报告宰相得分点:遽、俟、白,各1分,句意2分)(2)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5分)敌人已经到了长江边,朝廷大臣争着遣散家人逃跑躲藏,只有黄中走得平静等到敌人退走,大家惭愧敬服得分点:既、晏然、比,各1分,句意2分)。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