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财政政策支持经济连续稳定发展的通盘考察(下) 三、加入后中国财税可能受到的影响和税制改革问题 中国加入的日子正在临近,“入世”后的财税改革及其相关政策取向为各方所关注,在此试作简明讨论 一入世带来的制度创新压力必定要求加紧和深化财税改革 入世,是改革开放的中国和日益“全球化”的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大势所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应看到,入世将是中国经济管理体制模式和经济增加模式“两个转变”的一个催化剂,必定产生国外制度规范、竞争机制、科技水平、市场辐射等方面带来的冲击,增加中国调整经济机制和经济结构、提升科技含量的压力,短期看虽有痛苦,长久看却将是良性的效应,逼着我们上下一心,转换机制,加紧市场化和当代化步伐,推进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靠创新调动潜力,焕发活力——竞争力是竞争出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在全球化的大市场环境中发展确立的 中国财税体制是政府经济调控体系和经济管理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有力工具,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和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新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入世以后,这些矛盾将表现得愈加显著和突出,因此入世带来的制度创新压力,必定要求我们加紧和深化财税制度改革。
二对关税将分步调减并改善结构和管理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名义关税税率的算术平均水平,已由年初的%,逐步下降为年的%,年的%,年的%和年的%当中国成为正式组员后,还将根据的要求和自己的承诺,将关税深入降低依据协议,将继续有若干年的过渡期,分步实施,至××年要把关税平均税率降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将合理调整关税税率结构,根据比较优势标准对我国产业进行合适保护;将继续严厉打击走私和大力清理、整理、削减关税优惠减免方法,提升实际征收率现仍大大低于名义税率;也将加紧建立反倾销税、反补助税制度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进口产品中近半数是加工贸易的来料,对这些来料,现行要求是免征关税和进口步骤流转税,许可在不提供确切担保的情况下,分散到各地自由进行加工,属于世界上最宽松的开放型全优惠征管措施,漏洞和弊病很大,以后可能的改善方向,是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原创:把加工贸易纳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或指定的保税工厂实施保税管理其它不进入这些地点的进口原材料,一律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步骤流转税,或缴纳一定数额确保金,在加工成品出口时,退还所征税款或确保金 三深入提升出口退税率,并扩大出口退税税种范围 中国出口产品的退税率经多年的调整,已达平均%的水平,但仍低于通常产品%的法定税率,留有一定的出口税负。
另因现在采取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产品生产中使用、消耗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劳务则缴纳营业税,除交通运输业外,通常也不得抵扣增值税,因此实际退税额是低于已征税额的,依据规则和国际通例许可的全额退税标准,以后有必须深入提升出口退税率,直至实施全额根本退税,以加强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另外,中国现在出口退、免税的税种只有增值税和消费税,而依据规则,可退税的间接税,还包含营业税、销售税、印花税等为加大激励出口的力度,以后可考虑把营业税和随同增值税、营业税征收的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列入退税范围 四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按“国民待遇”标准降低内资、外资的税收优惠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现在内资、外资企业适用不一样的法规,外资企业所得到的优惠显著高于内资企业,这一政策意在吸引外资,有其主动作用但从发展趋势看,的“国民待遇”标准和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公平竞争环境,全部必定要求在以后合适时候实施两套企业所得税制的并轨统一包含统一税前扣除要求和资产税务处理要求当然,为照料外商实际利益和平稳过渡,不排除分步并轨或通常时间内保留一定优惠待遇的实施方法 和此同时,“国民待遇”标准的普遍实施,还必定要求逐步取消现在内资、外资企业分别享受的名目颇多的税收优惠现对内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关键侧重于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外资企业则关键侧重于区域性优惠。
以后的方向是构筑全部企业一视同仁的税收环境,真正形成“一条起跑线”上的公平竞争 五增值税需要转型 中国年财税改革后,增值税在生产、流通领域得到比较普遍的推行,已成为税收总收入中占据最大比重%左右的税种现在的一大问题是生产型的增值税不许可企业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款得到抵扣,不利于激励投资和激励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以有必须借鉴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考虑生产型增值税向避免投资反复征税的消费型增值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