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过关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A.探究学习B.支架式教学C.情境教学D.合作学习2、班杜拉总结的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是( )A.注意——再现——模仿——练习B.注意——保持——再现——动机C.观察一一模仿——练习——巩固D.观察——练习——保持——动机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4、班杜拉认为反应结果的功能不包括( )A.信息功能B.反馈功能C.动机功能D.强化功能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6、小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一题多解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具体思维7、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 D社会课程9、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是( ).A、课程评价 B、课程实施C、课程组织D、课程设计10、人本主义心理学按照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 )。
A.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D.认知学习和动作学习11、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12、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3、(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14、高中课程要求学生三年内的必修学分要达到( )学分A、116B、114C、36D、2415、班杜拉认为个体在进行观察学习时,影响其注意的因素不包括( )A.观察者自身特点B.榜样行为的特征C.榜样自身的外部特征D.个体与榜样的关系16、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形课程17、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A、主动对内疚阶段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C、自我整合阶段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18、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 )A.建构取向B.行为取向C.认知取向 D.人本取向 1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准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20、关于新课程理念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21、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发表的一部著作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这部著作是( )A.《爱弥儿》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3、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3、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4、简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我就英语cock&clock 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
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2、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D2、B3、B4、B5、B6、B7、答案:A内部、不稳定、可控8、A9、D10、A11、A12、A13、B14、答案:A15、D16、D17、B18、D19、C20、答案:A21、【答案】B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此说法是正确的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2、此说法是正确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
3、此题说法错误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不能将二者混同,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4、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2)尊重与接纳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3)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第二,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2、正确答案:((1)综合性体现在学科综合、时空综合、学习方式方面的综合 (2)实践性、活动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课程的时空是开放的,同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从观察中学,从访问中学,从劳动中学,从实验中学,从画中学,从唱中学,也就是在活动中学。
(4)生成性生成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生成、活动过程的生成但是要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5)自主性学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订,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自主活动 (6)课程性这些特点体现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地位和管理等方面 )3、(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的仪表及行为习惯的养成4)高效率地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5)维护良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4、正确答案:((1) “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也不能理解为人人都要发展成为一样的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同 “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具有鲜明个性的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 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五育”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对其他各育起着影响、促进的作用,各育不能相 互代替。
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特定的任务,其各自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 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 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因此,“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3)“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相连,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关系具有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特征)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灵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的体现了出来2、(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