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二、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三、预修课程大学本科以上的自然科学课程四、面向对象研究生理工科五、教学目的与要求自然辩证法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思想教育功能从根本上说,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基本目的,主要是帮助MBA研究生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一)绪论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4、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1)系统自然观(2)人工自然观(3)生态自然观(三)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1)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2)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2、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特征(1)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2)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3、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1)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2)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1)分析和综合(2)归纳和演绎(3)从抽象到具体(4)历史和逻辑的统一2、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1)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2)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3)直觉与顿悟思维3、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五)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1)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2)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3)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2、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1)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2)科学技术的组织结构(3)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3、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1)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支撑(2)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3)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文化(六)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1)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2)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3)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4)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5)习近平的科学技术思想2、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容与特征(1)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历史形成(2)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3、创新型国家建设(1)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2)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3)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学时分配表序号内 容讲授学时1绪论22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3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44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45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26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2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① 恩格斯 《自然辨证法》 人民大学出版社② 黄顺基 《自然辨证法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③ 杨长桂主编 《自然辨证法纲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执笔人:汤菊平 审定人:朱登武 日 期: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