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二)》word教案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第97-9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7-10题知识要点1.平面图形的特征:图形边的特征角的特征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四个角的内角和是360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个角的内角和是180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2.画平面图形的高3.三角形的内角和求三角形中未知的一个角或几个角的度数,涉及到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等腰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有关比的知识4.把多边形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2.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3.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心向,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建议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时,一、要抓住从直观图形到抽象知识的概括,由具体的某个图形再进行归类,找出共同特征。
二、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具有怎样的关系?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三、解决“练习与实践”的7、8、9题时,要注重学生方法的指导,画法要规范,画三角形时要考虑全面,求角的度数时的方法是否最优知识链接1.长方形和正方形(教科书三上P58 例题)2.平行四边形、梯形(教科书四下P43.47例题)3.三角形(教科书四下P23例2,P24例3,P28的例题)4.圆(教科书五下P93-94的例题)教学过程一、回顾并整理“围成的平面图形”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2.进一步要求;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认识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3.追问: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称为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4.让学生在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上作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回顾并整理三角形的特征、分类,以及有关特殊三角形之间的关系1.提出要求: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能想到哪些?小组先交流再全班交流2.出示三角形的分类图图1)(图1)(图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图形的?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追问:能不能找到一个三角形,既不是锐角三角形,又不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讨论: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图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形的?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你能用学过的其他知识来解释上面的结论吗?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三、回顾并整理四边形的特征,以及相关四边形之间的关系1.提出要求: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你能试着画一个示意图来表示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吗?2.学生尝试画图并进行交流讨论,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示意图的?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梯形?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长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3)正方形一定是长方形4)长方形一定是正方形提问: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达?3.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提醒学生要借助工具规范地作图,再指名说说具体的画图过程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和思考题第10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割图形的方法,并试着分一分,再通过交流和评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分割方法的特点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平面图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或哪些自己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习题精编一、认真思考,准能填好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正好等于其余两个内角的和,这是一个( )三角形2.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72,它的底角是( )度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最多是( )厘米,最少是( )厘米第三条边为整厘米数)4.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12 .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 )厘米5.用3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1:2:3,它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 )、( )和( )厘米。
二、仔细推敲,准确判断1.小明说:我用11厘米、1厘米、1厘米的三根小棒围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他的话对吗?为什么?2.小芳说:我用两块一样的三角板拼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她的话对吗?为什么?三、反复权衡,慎重选择1.人们常用三角形的( )性生产自行车大梁,运用平行四边形的( )性应用电动大门A、稳定性 B、易变形 C、平衡性2.平行四边形有( )高,梯形有( )条高,三角形有( )条高A、无数条 B、一条 C、三条3.圆的半径扩大2倍,则它的直径扩大( ),面积扩大( )A、2倍 B、4倍 C、8倍四、动动手,画一画1.画一个半径是1厘米的半圆,并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2.画出下面各图形底边上的高3.把下面的图形按要求分割1)在三角形中添一条线段,把它分一分,看看谁的分法多2)把五边形按要求进行分割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六)》word教案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05页“整理与反思”和105~106页“练习与实践”1~6题。
知识要点1.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2.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容积的意义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4.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5.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6.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7.几何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几何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的认识,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教学方法2.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弄清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促进同学们知识系统的形成3.运用立体图形表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建议课本作为浓缩大量前学知识和经验的载体,正是构成学生学会探究与创造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共同完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度、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扶放结合,有意识地进行归类整理,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主要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6题第1~2题:主要练习体积(容积)单位的选择和换算,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面积、体积、容积的联系和区别,巩固有关体积和(容积)实际大小的表象,掌握体积(容积)单位换算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中,第1题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填一填,汇报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用体积(容积)单位描述自己身边或熟悉的其他一些事物的体积或容积,进一步加深对相关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第2题,可以采用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再交流总结不同体积(容积)单位进行换算的方法第3题: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方法提醒学生努力做到:一要在头脑中重现有关几何体的形状;二要注意有序思考第4~6题: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不仅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需要学生具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清楚需要计算长方体、圆柱的哪几个面或哪一个面,明确后严谨地列式计算知识链接1.认识容积单位(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16)2.长方体的表面积(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15例4)3.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16例5)4.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科书六年级下册P21例2)教学过程一、复习表面积计算1.复习表面积的童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拿出立体图形的教具,观察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圆柱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3.归纳表面积计算方法请同学们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这个意义,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指名学生依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引导思考圆柱表面积有没有其它计算方法?结合圆柱表面展开图和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概括:表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与半径的和5.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三道题的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二、复习体积(容积)知识1. 复习体积(容积)的意义提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物体的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物体的容积就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弄清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
2.复习体积(容积单位)提问: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让学生用结合实际生活比画出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师:你能说一说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吗?3.完成“练习与实践”1~2两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老师批阅教师说明单位换算的方法:在名数换算时,要先看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再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用相应的方法求出结果三、综合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让学生独立审题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要求什么问题?(底面铁皮部分不同:第(1)题有两个底面部分,第(2)题只有一个底面部分,第(3)题没有底面部分)在解答这三道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并要求说一说解题的每一步求的什么,三道题解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做“练习与实践”4题提问:配上的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宽各是长方体的哪条棱?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3. 做“练习与实践”5题要求学生合作小组讨论,加工空调的外包装纸盒需要的硬纸板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注重反馈。
四、全课小结(略)习题精编一、心灵手巧 1.填上合适的数字或计量单位 (1)0.98立方米=( )立方分米 3.7公顷=( )平方米 500000( )=0.5( ) 13/20( )=0.65( )(2)我国陆地领土总面积是960万( )3)冰箱的容积大约有216( )2.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要用( )厘米的铁丝;如果用彩纸把这个框架包起来,至少要( )平方厘米的彩纸3.用边长6.28分米的正方形围城一个最大的圆柱形纸筒,这个纸筒的高( ),侧面积是( ),体积是( )4.用8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可能是( ),也可能是( )或( )二、火眼金睛1.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27平方米 ( )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1:兀 )3.面积单位比体积单位小 ( )三、创新体验1.加工一个无盖的圆柱形容器,底面周长是18.84分米,高是7分米,做一个这样的容器,准备1.5平方米的材料够不够?(通过计算说明理由)2.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的底面直径5厘米,高12厘米,做一对这样的铁皮水桶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十数)3.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深2.5米。
1)这个游泳池占地多少平方米?(2)若在池口画一圈黄色的警戒线,警戒线长多少米?(3)若用彩带把它隔成长50米、宽3米的泳道,至少要用彩带多少米? 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1分米,如把其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按扇形的半径一一切开,拼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近似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分米,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