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

痛***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2.99MB
约139页
文档ID:160920221
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_第1页
1/139

术语与定义基本要求(原则)工作程序和内容建设成果和文件管理术语定义Part One 安全生产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风险:职业病危害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频繁程度和防护水平;严重性,是指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结果安全生产风险点安全生产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职业病危害风险点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和/或区域,或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工种)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危险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源、状态或行为”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存在失控的潜在风险;二是“根源、状态或行为”处于缺陷状态,可能伴随着诱发事故的现实风险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能量的 识别(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如煤气、液 氨、煤焦油等)、能量载体(如压缩气体、运转的皮带等)危险源包含两类:危险源包含两类: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状态类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 人的失误 物的故障 作业条件 管理缺陷1.1.未经许可进行非常规作业未经许可进行非常规作业2.2.未经许可进入警戒区域未经许可进入警戒区域3.3.使用没有合格标签的电动工具、移动梯子使用没有合格标签的电动工具、移动梯子4.4.动火作业间隔超过动火作业间隔超过30min30min后,重新开始时没后,重新开始时没 有进行有进行可燃气体分析可燃气体分析5.5.特种设备未经检查合格即投入使用特种设备未经检查合格即投入使用6.6.安排无资质人员进行动火、受限空间、登安排无资质人员进行动火、受限空间、登 高作业监护高作业监护7.7.动火、受限空间、登高作业监护人不在现动火、受限空间、登高作业监护人不在现 场场8.8.作业人员没有挂操作牌作业人员没有挂操作牌9.9.消防设施没有按时检查消防设施没有按时检查 等等等等a)a)吹扫不彻底造成一氧化碳含量超标;b)b)未携带一氧化碳和氧气监测装置;c)c)进入作业前未按要求进行有毒气体监测;d)d)监测装置未校准或失准未能准确监测有害气体含量等第 二类危险源。

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有害因素可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作业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其中,涉及人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23项;涉及物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87项;涉及作业环境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45项;涉及管理因素具体表现共计10项 辨识 失控 安全 危 险 源 事故 受控 排查 失控 安全 事故隐患 事故 治理管理不到位控制措施到位:1149746741p危险源事故隐患,小隐患会导致大灾难p如果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都将最终导致事故p安全的本质是风险最小化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是事故隐患?还是危险源?、基本要求Part Two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成立组织机构编制实施方案宣传发动制度建设实施全员培训机构机构框架框架设置小组设置小组明确职责明确职责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培训内容与实施培训内容与实施编制培训计划编制培训计划培训考试及考核培训考试及考核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建立组织架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以及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专业人员和分厂负责人组成的,明确各组成员的职责,将建设任务从领导小组至各工作组进行分解、层层落实责任。

通则要求:通则要求: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企业应自主开展,严禁中介机构完全代替)总体框架1)组织机构(20分)2)全员培训(20分)基本要求(80分)3)体系文件(20分)4)责任考核(20分)20全员培训(20分)达标标准达标标准 1、企业应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方式、相关奖惩等2、应分层次、分阶段组织进行“两个体系”建设的培训,培训内容应符合相关地方标准要求3、培训结束须进行闭卷考试,考核结果应记入培训档案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1、企业未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或计划不具体的,扣5分2、培训记录或档案不详实,无签到表,无教材或课件、教师等相关记录的,扣5分3、未对全员进行“两个体系”建设培训,缺少部门/岗位的一项扣2分4、培训结束未组织进行闭卷考试的,扣5分否决项:未建立“两个体系”组织机构,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相关职责的,评定验收不通过查文件:查文件:下发的正式文件、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查阅“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对照实际实施情况询问:询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层级、各岗位人员是否掌握“两个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及应履行的主要职责。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20分)分)达标标准达标标准企业应建立“两个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组织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全面负责企业“两个体系”建设企业应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两个体系”建设应履行的职责,并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增加安委会、安全领导小组相关职责企业应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评分标准评分标准1、未以正式文件明确建立企业“两个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的,扣2分2、企业“两个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的组成人员不全面,缺一个岗位扣2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未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扣5分3、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两个体系”建设职责的,一项不符合扣2分4、未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扣5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未明确实施时间、责任人与分工、工作任务等,一项不符合扣2分5、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未履行“两个体系”建设职责的,每人次扣2分否决项:抽查10%的相关岗位人员,5人及以上未掌握企业“两个体系”建设培训内容,验收评定不予通过。

查文件:查文件:培训计划培训教育记录与档案 抽查询问抽查询问:抽查、问询各层级、各岗位人员是否掌握“两个体系”建设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风险分级管控的内容与标准、工作程序、方法等,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与标准、工作程序、方法等体系文件(20分)达标标准达标标准 1、企业应制定符合“两个体系”建设标准要求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2、体系文件应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传达至各部门/岗位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1、未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的,扣10分2、未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的,扣10分3、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不符合企业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未明确责任部门、职责、工作内容,一项内容不符合扣2分3、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未传达到各部门/岗位,发现一个部门/岗位扣2分否决项否决项:无无查文件:查文件:1、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文本2、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发放或传达记录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工作岗位是否已获取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责任考核(20分)达标标准达标标准 1、企业应建立健全“两个体系”考核奖惩制度,或在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中涵盖相关内容,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相挂钩。

2、应落实“两个体系”考核奖惩制度,根据“两个体系”考核结果予以奖惩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1、未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相挂钩的,扣5分2、未根据“两个体系”考核结果落实奖惩的,一项不符合扣2分否决项:未建立健全“两个体系”考核奖惩制度,或未有效落实的,评定验收不通过查文件:查文件:1、“两个体系”考核奖惩制度 2、“两个体系”考核奖惩记录,相关财务文件工作程序与内容Part Three收集资收集资料料排查排查 风险点风险点辨识辨识 危险源危险源编制管编制管控清单控清单风险风险 告知告知评审评审辨识现辨识现有的控有的控制措施制措施危险源危险源评价评价分级分级 管控管控基础资料准备确定风险点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分级管控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在用设备在用设备清单清单(特种(特种设备单列或设备单列或备注)备注)安全、工安全、工艺、设备艺、设备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文本文本收集资料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各岗位职各岗位职责或安全责或安全生产责任生产责任制制职业卫生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管理情况调查调查用人单位概用人单位概况调查况调查职业病危职业病危害因素调害因素调查查以往职业以往职业病发病情病发病情况调查况调查应急设施应急设施调查调查职业卫生调查防护设施、防护设施、防护用品防护用品调查调查辅助用室辅助用室调查调查安全生产风险点划分原则安全生产风险点划分原则(设备设施类)(设备设施类)大大小小适适中中便便于于分分类类功功能能独独立立易易于于管管理理范范围围清清晰晰设备设备加热炉加热炉设设施施设设施施风风险险点点部位部位高炉主控高炉主控室室区域区域场所场所煤压机煤压机房房变配电室变配电室设备设施清单序号设备名称类别型号位号/所在部位是否特种设备所属单位备注(填表说明:1.设备十大类别: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类。

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十大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3.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序号序号区域、场区域、场所、设备、所、设备、设施名称设施名称类别类别型号型号位号位号/所在部位所在部位是否特种设备是否特种设备备注备注1 1冶金铸造冶金铸造起重机起重机专用设备专用设备YZ240/65/15-21.5 A7加料跨是 3YZ240/65/15-YZ240/65/15-24 A724 A7受钢跨受钢跨是是 4 4QD50+50-21.5 QD50+50-21.5 A6A6加料跨加料跨是是 2 22 2带电磁吸带电磁吸盘的桥式盘的桥式起重机起重机专用设备专用设备QD20-21.5 A5QD20-21.5 A5加料跨加料跨是是 3 33 3其它桥式其它桥式起重机起重机专用设备专用设备QD140/32-22.5 QD140/32-22.5 A5A5混铁炉跨混铁炉跨是是 1 1QD100/30-22.5 QD100/30-22.5 A5A5连铸跨连铸跨是是 3 3QD80/20-22 A6QD80/20-22 A6整备跨整备跨是是 2 2QD30+30-25 A6QD30+30-25 A6出坯跨出坯跨是是 4 4QD15+15-25 A6QD15+15-25 A60A0A跨跨是是 3 3操作及作业活动风险点划分原则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常规和和非常规状态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对于系统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机,检维修、动火、有限空间等操作或大型机组开、停机,检维修、动火、有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如:高温熔融金属吊运、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如: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安全生产风险点排查风险点排查的方法: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1.1.按生产(工作)流程的过程、阶段划按生产(工作)流程的过程、阶段划分;分;轧钢可分轧钢可分为:原料、加热、精整、公辅设施、公共部分在作业区域为:原料、加热、精整、公辅设施、公共部分在作业区域的基础上,按照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点的排查的基础上,按照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点的排查2 2.按地理区域划分按地理区域划分;如:供电系统可分为变电、输送、;如:供电系统可分为变电、输送、配电等作业活动,每个活动还会停电、送电、检修等活动配电等作业活动,每个活动还会停电、送电、检修等活动 3.3.按装置划分按装置划分;主要适用立体装置等,如高炉本体可分;主要适用立体装置等,如高炉本体可分为炉前、水煤、上料和主控室等作业活动为炉前、水煤、上料和主控室等作业活动 4.4.按作业活动划分按作业活动划分。

如:煤气发生炉生产按如:煤气发生炉生产按“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可划可划分为煤场管理、上煤、煤气发生炉操作、煤气发生炉检修、煤气发分为煤场管理、上煤、煤气发生炉操作、煤气发生炉检修、煤气发生炉设备及管道、煤气及水质化验等,每项生炉设备及管道、煤气及水质化验等,每项“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又可分为又可分为若干作业步骤,如煤气发生炉操作可分为清理补水、加煤、检查水若干作业步骤,如煤气发生炉操作可分为清理补水、加煤、检查水位、设备安全检查、电气安全检查等作业步骤位、设备安全检查、电气安全检查等作业步骤5 5、在实际工作中也可是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在实际工作中也可是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冶炼工序(炼铁冶炼工序(炼铁、炼钢);由于金属冶炼工艺复杂、危险性大、辅助工序多,为保、炼钢);由于金属冶炼工艺复杂、危险性大、辅助工序多,为保证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宜将工序、区域、设备、作业活动证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宜将工序、区域、设备、作业活动等结合起来划分风险点等结合起来划分风险点炼炼钢钢单单元元转炉冶转炉冶炼作业炼作业冶炼辅冶炼辅助作业助作业炉外精炉外精炼作业炼作业精炼辅精炼辅助作业助作业炉役检修炉役检修转炉对铁水转炉对铁水转炉吹炼转炉吹炼测温、取样测温、取样出钢出钢倒渣倒渣溅渣护炉溅渣护炉38风险点(单元划分)识别应注意事项1 1、从利于管控的角度出发,包含的内容不宜过大(不易超过一个班组的管理),也不宜过小(最小一个装置或设备);如一条热轧卷板生产线,连铸板坯加热炉粗轧机卷取机打包机等工艺设备,或可分别识别。

2 2、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一套装置、一项活动;如加热炉,特定设备的检修3 3、至少应包含一类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4 4、其风险应是企业需要管控的;低风险的活动或设备、装置、区域等可忽略,如办公活动、电脑5 5、同类别的设备、装置是否一并识别不能一概而论“合并同类项”;如同一区域的车床(机加工设备)、不同区域不同型号的压力容器,应考虑不同的位置、类型、危险程度等风险点排查、确定(30分)达标标准达标标准1、作业活动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作业活动2、设备设施类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3、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应覆盖岗位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所有工作地点或设施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1、未建立作业活动清单,扣10分清单未涵盖主要作业活动的,缺一项扣2分2、未建立设备设施清单,扣10分清单未涵盖主要设备、设施的,缺一项扣2分3、未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扣10分清单未涉及产生粉尘、化学物浓度高、噪声超标的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地点/场所/岗位,缺一项扣2分否决项:无查文件:查文件:查资料、查信息系统:查资料、查信息系统:1、作业活动清单2、设备设施清单3、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查现场:查现场:通过分析工艺流程、生产现场判断是否遗漏主要作业活动、设备设施、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地点/场所/岗位。

危险源辨识 安全生产 危险源辨识对于作业活动,应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这里的作业活动就是风险点)作业活动清单填表人:填表日期:年 月 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 月 日(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序号序号作业活动作业活动名称名称作业活动内容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岗位/地点地点实施单位实施单位活动频率活动频率备注备注序序号号作业任务、活动名作业任务、活动名称(风险点)称(风险点)作业活动内容或步骤作业活动内容或步骤岗位岗位/地点地点活动频率活动频率备注备注2 大包浇注1、钢水到站测温连铸大包操作台30次/天30次/天2、检查钢水包3、指挥坐钢水包30次/天4、安装大包油缸30次/天5、钢水包回转30次/天6、挂长水口套管30次/天7、钢水包开浇30次/天8、更换托叉9、烧氧操作1次/天3次/天在划分作业活动时应注意以下情况:1 1、所划分的作业内容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有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划分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如仅有一、两个作业内容)2 2、在对作业活动描述时语言要简练,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如:投料作业、炉前作业、炉后作业等3 3、在此说明作业活动和作业步骤是不同的意义作业步骤是在作业活动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工作4 4、在划分作业活动时,一定是生产领域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步骤将作业活动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根据GB/T 13861的规定,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根据GB 6441规定,分析造成的后果识别现有控制措施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根据风险判定准则评估风险,判定等级将分析结果,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层级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备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备注:1.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确定原则(风险的升级管控)以下情形判定为重大事故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危险源辨识注意的事项:1.危险源描述:在对危险源的描述时要注意将根源类和状态类的危险源有机的结合如危险源“维修水泵时,未挂牌、未上锁及无监视,发生意外送电的误操作,导致维修工触电”这个危险源,应包含的内容:设备、装置或活动“维修水泵”(根源类),“未挂牌、未上锁及无监视、意外送电”(状态类)2.工贸行业辨识的危险源应覆盖国家安监总局下工贸行业辨识的危险源应覆盖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发的开展工贸开展工贸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安监总管四201620163131号)中号)中冶金等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冶金等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册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漏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漏3.3.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a.a.正常(例如: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存在的危险危害)正常(例如: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存在的危险危害)b.b.异常(异常(例如:非常规性作业)例如:非常规性作业)c.c.紧急(例如: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破坏性大的事故时的紧急(例如: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破坏性大的事故时的情况)情况)4.4.还要考虑三种时态:还要考虑三种时态:a.a.过去(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发生过伤害事故)b.b.现在(例如: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例如: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现在”一直就危害着人体,一直就危害着人体,如高温、噪声)如高温、噪声)c.c.将来(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的可能)5.5.备故障状态属于异常,但是检维修不属于异常,属于非常规作备故障状态属于异常,但是检维修不属于异常,属于非常规作业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系统工程分析、现场调查、检测检验分析等全面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其性质、存在的量、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接触人数和时间等确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u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粉尘5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375,物理,物理因素因素15,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8,生物因素,生物因素6,其他,其他3)u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10大类大类132种)种)u 职业接触限值(毒物标准职业接触限值(毒物标准339项、粉尘项、粉尘47项、生物因素项、生物因素2项、物理因素项、物理因素12项)项)u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340 个标准检测方法,个标准检测方法,涵盖了涵盖了360个化学物质个化学物质)在全面在全面识别的识别的基础上基础上确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筛选原筛选原则;则;挥发性高、毒性高、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危害性大用量大、出现几率多、用量大、出现几率多、浓度或强度高浓度或强度高接触人员多、机接触人员多、机会多会多设备设施风险分析 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即:对场所)即: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设备设施、设备设施、区域场所就是风险点)区域场所就是风险点)安全检查表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设备设施: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层级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备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备注:1.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编制检查表时注意的事项:1.辨识危险源应当从能量和危险物质的角度进行考虑,辨识危险源应当从能量和危险物质的角度进行考虑,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将存在能量和危险物质的部位和工艺参能和辐射能等,将存在能量和危险物质的部位和工艺参数作为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数作为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3.3.分析检查项目时,一定是主要的检查项目分析检查项目时,一定是主要的检查项目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MESR风险等级1制动车辆正常行使时无制动组滞、车轮抱死现象,制动时制动踏板动作应正常,响应迅速,方向盘无抖动,无跑偏现象,机动车配备的防抱死制动装置自检功能应正常车辆伤害管理措施:定期维护,检查更换刹车片、刹车油;限位车速,定期检测,叉车司机持证上岗应急措施:设置减速带,现场施救,拨打急救36236四级2灯光、喇叭照明及信号装置应齐全,工作正常,各种灯光变换功能正常,对称设置、功能相同车辆伤害管理措施:定期检测灯光设施亮度、变 换正常,喇叭能够有效发声,检查使用 情况,损坏的禁止使用,叉车工持证上 岗应急措施:现场施救,拨打急救36236四级3油、线路燃料箱固定可靠,不漏油,燃料管路与其他部件不应有 碰擦,不应有明显老化,无 滴漏破损火灾管理措施:定期维保、检测,检查油、线路,叉车工持证上岗教育培训措施:学习如何使用消防器材。

应急措施:配备灭火器材,叉车工会使 用消防器材扑救,拨打火警36236四级4轮胎同轴两侧应装用同一型号、规格和花纹的轮胎,轮胎螺 栓齐全、紧固,轮胎胎面、胎壁不应有长度超过 25mm 或 深度足以暴露出轮胎帘布的破裂和割伤及其他影响使 用的缺损、异常磨损和变形车辆伤害管理措施:定期维保、检测,检查轮胎 外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换,保证胎 压正常,叉车工持证上岗应急措施:发生爆胎事故应握紧方向盘,减速直至停车36236四级转炉副枪的检查项目:旋转框架、驱动装置、防跌落装置、导向装置、旋转框架、驱动装置、防跌落装置、导向装置、翻转装置、冷却装置、密封帽、刮渣器翻转装置、冷却装置、密封帽、刮渣器 危险源辨识时几个对应关系危险源辨识时几个对应关系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 安全检查表分析工作危害分析危险源辨识、分析(150分)达标标准达标标准 1、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班组、岗位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2、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对每个作业活动及作业步骤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3、针对设备设施类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4、通过调查和工程分析等方法识别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存在的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和健康损害等。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1、未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未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的,缺一项扣分析的,缺一项扣5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分析不具体、不全面的,一项不符合识、分析不具体、不全面的,一项不符合扣扣2分2、未针对设备设施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未针对设备设施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缺一项扣分析,缺一项扣5分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分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分析不具体、不全面的,一项不符合扣分析不具体、不全面的,一项不符合扣2分3、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可能存在的粉尘、化学、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可能存在的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物、高温、噪声、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未进行识别的,缺一项扣因素未进行识别的,缺一项扣2分否决项:根据相关记录文件,抽查10%相关岗位人员进行询问,5人及以上未参与相关危险源辨识、分析的,评定验收不通过查文件:查文件:查资料、查信息系统:查资料、查信息系统:1、作业活动分析评价记录2、设备设施分析评价记录3、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询问:询问:询问岗位人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岗位人员是否了解本岗位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及其危害后果(事故类型),是否了解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损害。

风险评价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企业应选择以下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企业应选择以下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划分等级:-风险矩阵分析法(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程度分析法(风险程度分析法(MES););风险评价准则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本单位的等;相关方的投诉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LS)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表C.1-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表C.1-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停工企业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100万元以上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重大国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50万元以上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万元以上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万元以下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C.1-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A/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B/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C/3级显著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 年内治理4-8D/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1-3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需保存记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3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0.2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0.1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

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5000以上公司停产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0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1000以上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15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100以上部分装置停工地区影响7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万以上部分设备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万以上1套设备停工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1完全符合无伤亡1万以下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及控制措施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320320A/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60160320B/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70160C/3级显著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2070D/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20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职业病危害岗位危害总分级指数(职业病危害岗位危害总分级指数(T)计算)计算某个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指数T的计算T-风险值;n-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序号,i=n对应的取值(1n);Ci-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权重数;P-各作业岗位劳动定员的权重数;M-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权重数;S-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发生结果的权重数。

SMPCTn1ii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确定原则(风险的升级管控)以下情形判定为重大事故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 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 在10人以上的;(高炉区域、转炉区域、加热炉、化产区域、发电区域、制氧区域、煤气区域等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职业病危害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的风险值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的风险值(T)(T)大于大于3232的作业的作业岗位;岗位;存在矽尘或石棉粉尘的作业岗位;存在矽尘或石棉粉尘的作业岗位;存在存在“致癌致癌”、“致畸致畸”等有害物质或者可能导等有害物质或者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性中毒的作业岗位致急性职业性中毒的作业岗位;存在放射性危害的作业岗位存在放射性危害的作业岗位注意几个事项一级风险一定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不一定是一级风险一级风险通过计算、评价得来的重大风险不一定是通过计算、评价得来的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级别,分别以“红、橙、黄、蓝”色标注。

风险分级风险分级低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验收:风险评价(80分)达标标准达标标准1、风险评价准则应符合法律法规及企业安全生产实际2、参与评价人员应熟知企业评价准则,合理评价,评价级别正确3、重大风险的确定依据细则、实施指南进行判定4按照DB37/T 29732017中5.5.1进行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1、未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制定风险评价准则的,扣5分2、评价人员不熟悉评价准则或者风险评价取值不合理、评价级别不准确,一项不符合扣2分3、应为重大风险而未判定为重大风险的,一项不符合扣10分企业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岗位人员是否掌握企业重大风险相关内容,一项不掌握扣2分4、未进行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一项不符合扣2分否决项:应判定为重大风险而未判定为重大风险,存在三项的,评定验收不通过查资料、查信息系统:查资料、查信息系统:1、风险评价准则2、工作危害分析及安全检查表分析等分析记录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询问:询问:1、企业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岗位人员是否掌握企业重大风险相关内容2、相关岗位人员是否熟知风险评价规则并进行正确的评价安全生产风险的分级管控。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低风险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对劳动者健康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应继续保持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措施;一般风险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存在不良影响应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者实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督促其佩戴个体防护用品,采取职业健康监护、定期进行作业场所监测等行动;较大风险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很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危害应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及时采取纠正和管理行动,降低劳动者实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重大风险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极有可能造成劳动者严重健康损害。

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使劳动者实际接触水平达到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整改完成后,应重新对作业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风险点级别确定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风险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应急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包括:1.消除或减弱危害:消除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替代是能过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2.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3.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等;4.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警报和警示信号;联保互保等等;高毒物料的使用);警报和警示信号;联保互保等等;培训教育措施包括:员工入厂三级培训;每年再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员工入厂三级培训;每年再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续教育;4.4.其他方面的培训。

其他方面的培训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应急措施包括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以及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验收:控制措施(150分)达标标准达标标准岗位人员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并经过企业相关程序评审确定,控制措施应与实际相符,具有可操作性并得到有效落实评分标准评分标准1、控制措施与实际不符、可操作性较差、未得到有效落实或遗漏的,一项不符合扣2分2、岗位人员未参与控制措施制定的,每人次扣2分岗位人员未掌握自身岗位相关控制措施的,每人次扣2分3、企业未按程序组织进行控制措施评审确定的,扣1分否决项:根据相关记录文件,核查控制措施,30%及以上控制措施与实际不相符或不具有可操作性,或未有效落实,评定验收不通过查资料、查信息系统:查资料、查信息系统:检查控制措施制定过程,是否全员参与并经过评审确定,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无疏漏、可操作性强并有效落实。

询问:询问:核查岗位人员是否掌握自身岗位相关控制措施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表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表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表格部分列删减或调整位置,增加“责任单位”、“责任人”风险的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工贸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评审风险控制措施应在风险控制措施应在针对以下内容评审:针对以下内容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3.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产生新的风险;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验收:风险分级管控(90分)达标标准达标标准 1、企业应结合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等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原则,确定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层级,落实管控责任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风险管控层级不符合地方标准要求的,扣5分各风险点和危险源未根据管控层级确定责任部门及人员,落实管控责任的,每项扣2分3、抽查企业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岗位人员,未掌握相应管控风险内容的,每人次扣5分否决项:根据相关记录文件,抽查10%相关岗位人员,5人及以上未掌握本岗位应管控风险及相关控制措施的,验收评定不予通过查资料、查信息系统:查资料、查信息系统:工作危害分析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记录等资料询问:询问:企业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岗位人员是否清楚应管控的风险及相关控制措施风险告知 1.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重大风险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职业病危害风险公告栏,制作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卡,标明岗位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引发的职业病或健康损伤、管控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验收:风险告知(20分)达标标准达标标准 1、企业应通过有效方式告知企业主要风险相关内容2、对存在重大风险和重大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3、应组织各层级、各岗位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的告知培训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1、未采取有效方式告知风险的,风险告知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每少一项扣2分2、对存在重大安全和重大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区域,未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每处扣5分否决项:无 查文件:查文件:1、风险告知相关文件 2、告知方式及内容 2、培训记录等资料 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安全风险和职业病危害风险公告栏及安全警示标志、监测或预警设施风险点划分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控制措施制定控制措施制定分级管控分级管控设备设施类设备设施类设备设施清单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类作业活动类作业活动清单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类设备设施类SCL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作业活动类作业活动类JHA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危害分析工程技术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个体防护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应急处置风险分级风险分级管控层级管控层级风险评价风险评价LEC法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风险点确定风险点确定职业病危害因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素辨识控制措施制定控制措施制定分级管控分级管控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工程分析法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检测检验法经验对照法经验对照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工程技术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个体防护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应急处置风险分级风险分级管控层级管控层级风险评价风险评价作业岗位职业病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危害作业分级作业分级职业病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岗位职业病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危害风险分级风险分级企业需要建立保持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组织机构成员及分工、实施时间、工作任务等)2.企业应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内容、参加人员等)及培训教育记录与档案3.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考核制度4.作业活动清单5.设备设施类清单6.作业活动分析评价记录;7.设备设施分析评价记录;8.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0.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1.风险告知制度隐形成果是多少?硬件成果是多少?最终要形成什么样的书面材料?现场挂什么?员工学什么?记什么(应知应会)?持续改进改什么?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重点内容1个核心:实现自查、自报、自改2个重点:分级:一般 重大;分类:基础管理、现场管理3个覆盖:企业、车间、班组4个支撑:全员参与,激励约束,制度标准,信息系统5个环节:排查发现 登记建档、治理监控、验收销账、统计分析1、术语与定义2、基本要求(原则)3、工作程序和内容4、建设成果和文件管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术 语 与 定 义Part One名词术语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解释:解释:危害和整改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的隐患解释:解释: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职业病隐患等级的评估认定职业病隐患等级的评估认定(一般隐患)(一般隐患)粉尘和化学物质作业分级为中度危害及以下作业岗位的超标原因;噪声和高温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作业岗位的超标原因;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2 mSv 2 mSv 且 10 mSv 10 mSv 时;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管理档案、资金投入、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告知和外委作业管理等基础管理类隐患;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及佩戴不符合;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与告知卡(牌)设置不符合;风向标、报警仪、喷淋洗眼等应急救援设施设置和气防柜、急救箱等应急用品设置不符合职业病隐患等级的评估认定(重大隐患)粉尘和化学物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作业岗位的超标原因;噪声和高温作业分级为极度危害作。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