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十六讲农业地域类型练习新人教版

nu****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3MB
约7页
文档ID:153351945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十六讲农业地域类型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1/7

第二十六讲 农业地域类型(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读中国、马来西亚、阿根廷、美国四个国家农业比例示意图,回答1~2题1.四个国家中属于世界著名天然橡胶生产和出口国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下列有关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畜牧业产值比重高,其农业地域类型以乳畜业为主B.②国农业技术发达,其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以大型农机具为主C.③国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需进口大量热带经济作物D.④国农业人口比重大,生产技术最先进,农产品商品率高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知①③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高,是阿根廷和美国,而③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小,不占主要地位,应为美国,则①为阿根廷马来西亚农业主要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占的比重较小,所以②是马来西亚,④是中国马来西亚是世界著名的天然橡胶生产和出口国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是阿根廷,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②是马来西亚,农业技术较为落后;③是美国,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但热带面积小,需大量进口热带农产品;④是中国,农业人口比重大,生产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农产品总体上商品率较低。

答案:1.B 2.C(2018·成都模拟)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3~4题3.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乳畜业B.季风水田农业C.游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4.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市场C.交通 D.劳动力解析:第3题,①地位于欧洲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土壤肥沃,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第4题,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农业地域类型是典型的乳畜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答案:3.D 4.B5.(高考上海卷)读墨西哥图,回答问题墨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格局的成因解析:根据图示可知,中北部地形高山环绕使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气候干旱少雨,故以旱作农业为主;东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沿海,低纬,受赤道低压和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合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答案: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南昌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双季稻产区水稻生产农事安排示意图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须尽可能抓紧完成,俗称“双抢”,该地“双抢”期间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读图回答1~3题1.该地区可能是(  )A.河套平原    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 D.江汉平原2.该地区人均耕地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A.河湖众多 B.丘陵广布C.人口密度大 D.平原面积小3.该地区“双抢”期间抓紧时间完成农事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力争雨季之前完成早稻收割B.力争雨季之前完成晚稻插秧C.保障早稻生产所需的热量D.保障晚稻生产所需的热量解析:第1题,双季稻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图中显示“双抢”为7月,此时正值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故江汉平原最可能第2题,人均耕地不足可能是耕地少或人口多,而上题分析该地为江汉平原,江汉平原人口稠密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晚稻生产主要在秋季,此季节气温已逐渐降低,故热量条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答案:1.D 2.C 3.D(2018·福建六校联考)图甲为某地牧草生长与乳牛草料需求量关系图,图乙为该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甲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偏低 B.降水偏少C.乳牛大量繁殖 D.鲜草供应偏多5.该地乳畜业发达,既生产新鲜牛奶,也外销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

该地可能位于(  )A.意大利 B.阿根廷C.澳大利亚 D.美国解析:第4题,结合图甲和图乙可知,图中阴影部分形成于该地区冬半年,此时牧草生长量较少,不能满足乳牛对草料的需求由图乙可知此时降水量较多,气温偏低,牧草生长较慢第5题,由该地气候类型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中只有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而阿根廷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且位于大陆东岸,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故该地可能位于澳大利亚答案:4.A 5.C(2018·潍坊一模)1960年独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尼日利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棉花、花生等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20世纪70年代起尼日利亚经济发展转向石油工业,花生产业每况愈下近年来,南部热带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如图示意尼日利亚的主要经济作物和石油产地分布据此完6~7题6.尼日利亚南部发展可可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  )A.灌溉便利 B.科技水平高C.能源充足 D.热量丰富7.20世纪70年代以前,尼日利亚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森林减少 B.生物多样性减少C.草原退化 D.水土流失解析:第6题,可可属于热带经济作物,对热量条件要求高,在尼日利亚南部发展可可种植业的最有利的条件就是热量丰富,故选D。

第7题,尼日利亚的地带性植被是热带草原带,所以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造成的生态问题就是草原退化,故选C答案:6.D 7.C(2018·赣州模拟)读法国农业分布图,回答8~9题8.与P地相比,Q地种植葡萄的优势区位是(  )A.技术条件好 B.鲜果上市早C.市场广阔 D.海运便利9.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A.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B.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C.劳动力投入多,单位产值高D.精耕细作,专业化程度高解析:第8题,Q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比P地纬度低,光热充足,鲜果上市早于P地第9题,由图例可知,M地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影响该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饲料和市场,法国乳畜业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答案:8.B 9.A(2018·江门模拟)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该农业最可能是(  )A.人工草地畜牧业 B.粮草结合混合农业C.多元开发立体农业 D.热带地区迁移农业11.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改变自然带类型 B.保持土壤肥力C.增大气温日较差 D.增加原生物种解析:第10题,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有复合牧草、干饲料、畜、禽、土壤等元素,可判断出是人工草地畜牧业,故选A项。

第11题,自然带类型与所在地的气候有关,该模式无法改变,A项错误;由于将落叶和畜、禽的排泄物进行了还田,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B项正确;人工草地改变了下垫面的物质,可以减小局部气温日较差,C项错误;原生物种无法增加,D项错误答案:10.A 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8·济南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我国的桑树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桑树,高3~10 m或更高,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25~30 ℃,耐旱,耐水湿,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起源于我国,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蚕蛹适宜温度22~28 ℃,最适温度23.8~25 ℃,自孵化至吐丝结茧,一般春蚕24~30天,夏秋蚕20~24天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以丝绸生产广西宜州市域面积3 869 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

目前宜州共有茧丝绸相关企业20多家,形成了以“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产业链,以桑杆生产食用菌、蚕沙无害化治理和次下茧加工蚕丝被等为重点的桑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如何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6分)(2)从市场角度分析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的原因6分) (3)阐述种桑养蚕对宜州地区的积极影响6分)(4)请为“以种桑养蚕为基础”的宜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6分)解析:(1)桑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宜州比江浙纬度低,热量、降水条件较好,利于桑树生长;宜州多丘陵山地,比江浙地区土地资源广阔2)“从市场角度分析”是关键词,因此围绕市场需求、竞争力、市场拓展等方面来分析3)积极影响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桑蚕业的发展方向,注意从科技、品牌、经济多元化角度考虑答案:(1)与江浙相比,宜州纬度低,气温较高,每年适宜桑蚕生长的时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有利于桑树生长;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桑树种植的土地资源广阔 (2)蚕茧品质优良、产量大,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廉价劳动力丰富,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交通运输便利,利于市场拓展。

3)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种桑养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4)加强种桑养蚕生产的科研投入,打造桑蚕产品的品牌优势;加大桑蚕相关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13.(2018·洛阳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潘帕斯草原面积约76万km2,其中66.3万km2在阿根廷境内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潘帕斯草原的草场面积不断萎缩阿根廷是世界蜂蜜第一大出口国,年出口量达10万吨以上养蜂业遍布全国,其中北部的潘帕斯草原集中了超过全国80%的蜂群,而南部较少1)说明阿根廷养蜂业集中在北部的潘帕斯草原而南部较少的原因9分)(2)分析一年中潘帕斯草原养蜂业取蜜时间选择在12月-次年2月的原因9分)(3)推测潘帕斯草原草场面积萎缩对养蜂业的影响4分)解析:(1)可从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而南部地区纬度偏高、荒漠面积大、气候寒冷、干旱等角度分析原因2)12月-次年2月是阿根廷的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大,植物生长好,蜜源植物丰富,同时也是农闲季节3)潘帕斯草原的草场面积萎缩,使蜜源植物减少,则蜂蜜产量下降;环境恶化,蜂蜜质量下降。

答案:(1)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南部地区荒漠面积广大,气候干燥,蜜源植物少;南部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不利于蜜蜂越冬2)12月-次年2月是潘帕斯草原的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百花盛开,蜜源植物丰富,是蜜蜂酿蜜的主要季节;夏季是畜牧业的农闲季节,劳动力较充足3)蜜源植物减少,产量下降;环境恶化,导致蜂蜜质量下降。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