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九年级化学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S-32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请把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答案唯一)1. 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A. 开发新的能源 B. 合成新的物质C. 防治环境的污染 D. 机械运动的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开发新的能源、合成新的物质、防治环境的污染均是化学范畴内容,而机械运动的规律是物理运动方面的,故选D2. 为缓解石油紧张使用乙醇汽油,它是将汽油和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乙醇汽油属于A. 纯净物 B. 混合物 C. 化合物 D. 单质【答案】B【解析】【详解】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乙醇汽油是将汽油和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主要看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3.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下列气体时,会发生爆炸的是A.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 氮气和氦气C. 氢气和空气 D. 沼气和氮气【答案】C【解析】【详解】A、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是可燃性的气体,但没有助燃的氧气,点燃时不会燃烧或爆炸,所以错误。
B、氮气和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既不可燃,也不能支持燃烧,所以错误 C、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空气中有氧气,二者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正确 D、在沼气和氮气中,沼气是可燃性的气体,但氮气不支持燃烧,所以错误 故选:C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 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 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故A正确;B、原子还能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B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水中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水分子,故C正确;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故D也正确点睛】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能不能再分,能再分的就是分子,不能的就是原子5. “绿色化学”是指( )A. 颜色为绿色的化工产品B. 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环保的产品C. 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无害产品D. 只能使用,不能再生产的化学产品【答案】B【解析】【详解】A、绿色化学中的绿色是指的环保,而不是颜色,故A选项说法错误。
B、绿色化学是指采用无毒无害原料,尽可能地把反应物转化为健康、安全、有利环保的产品,故选项说法正确C、任何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选项C说法错误D、绿色化学的其中一个理念就是能够再生产,而不是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产品,故选项D说法错误6. 资料介绍,成年人缺钙会得软骨病: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这里的“钙、碘”是指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 D. 分子【答案】B【解析】【详解】通常说的食品中含有的钙、锌等是指元素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成年人缺钙会得软骨病,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这里的“钙”、“碘”也是指元素7.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蜡烛燃烧时漫漫变短 B. 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C. 镁带燃烧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增加 D. 打开盛装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会变小【答案】D【解析】【详解】A、蜡烛燃烧时变短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B、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错误;C、镁带燃烧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增加,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D、打开盛装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会变小,是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正确。
故选D点睛】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8. 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答案】D【解析】【详解】①是禁止烟火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②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③是当心爆炸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④是禁止吸烟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⑤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⑥是当心火灾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9. 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要分类摆放,有以下药品柜实验室购进一瓶锌粒,应放于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同类物质应该放在一起,锌属于金属单质.A、酸类物质.B、碱类物质.C、盐类物质.D、金属单质.故选D.10.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A. 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B.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原子不能再分D.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比如水分子和氖原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
故选C.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11.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S+2OSO2 B. KClO3=KCl+O2↑C. Mg+O2MgO2 D. 2H2+O22H2O【答案】D【解析】【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D、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12. 将过量的Fe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 )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A. AgB. Fe、AgC. Zn、FeD. Zn、Fe、Ag【答案】B【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详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银,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铁能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不能与硝酸锌发生置换反应,由于铁过量,充分反应后铁有剩余,故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铁和银,故选:B。
13. 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元素的的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6 B. 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 属于金属元素【答案】D【解析】【详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6,故A正确;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B正确;C、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C正确;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多于4,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点睛】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圆圈外的弧线表示电子层,电子层上的数字表示电子层上的电子数14. “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A. “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B. “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C. “3”表示分子个数D. “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答案】A【解析】【详解】A、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其中“1”表示硫原子的个数,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3”表示分子个数;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 如图所示的改装被誉为“万能瓶”,当收集的气体从“a”口进,空气从“b”口排出,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若将被收集的气体从“b”口进入,则可收集的气体为 ① H2 ② O2 ③ CH4 ④ CO2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由当收集的气体从“a”口进,空气从“b”口排出,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被收集的气体从“b”口进入,从“a”口排出,就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氢气和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这种方法收集点睛】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16. 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把X投入Z(NO3)2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Z>Y>X B. Y>X>Z C. X>Y>Z D. X>Z>Y【答案】B【解析】【详解】利用活动性强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判断,分别对叙述中的过程进行判断即可解决.因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Y表面有X析出,说明Y>X;X表面有Z析出,说明X>Z,则有Y>X>Z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利用的是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17. 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
亚硒酸钠Na2SeO3中硒元素(Se)的化合价为A. +2 B. +3 C. -4 D. +4【答案】D【解析】【详解】亚硒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x=+418. 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甲醛(化学式为CH2O),它来源于室内装潢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是一种氧化物B. 甲醛中C、H、O的质量比为6:1:8C. 甲醛分子中含有氢分子D. 甲醛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答案】B【解析】【详解】A、甲醛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说法错误;B、甲醛中C、H、O的质量比为12:(1×2):16=6:1:8,说法正确;C、每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D、甲醛分子中不可能还有水分子,说法错误.故选B.19.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 质XYZQ反应前质量/g410125反应后质量/g未测2110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X中未测值为零 B.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 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有题中提供的信息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知,Y为生成物,质量增加为11g;Z为生成物质量增加为9g;Q为反应物质量减少为16g;因为质量增加的质量大于质量减少的质量,故X为反应物,减少的质量为4g,故A选项X中未测值为零,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两种反应物和两种生成物;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故答案选择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0. 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式为:X+3O22CO2+3H2O,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A. C2H4 B. C2H4O C. C2H6 D. C2H6O【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0、0、6,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2、6、7,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2H6O。
故选D二、填空题21. (1)请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①2C1_______②Fe2+_______③H2O_______2)写化学符号:①+2价的钙元素_______,②氧化铝_______答案】 ①. 2个氯原子 ②. 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③. 1个水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 ④. ⑤. Al2O3【解析】【详解】(1)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C1:2个氯原子;②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Fe2+中的“2”表示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③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H2O:“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2)①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2价的钙元素表示为;②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故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22. 现有下列八种物质:①NaHCO3;②Na2CO3;③Ca(OH)2;④CaO;⑤CuSO4;⑥甲醛;⑦CO;⑧CO2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1)俗名叫纯碱的是_______2)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生物体中毒的是_______3)其水溶液可用于浸泡动物标本的是_______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_______答案】 ①. ② ②. ⑦ ③. ⑥ ④. ①【解析】【详解】(1)碳酸钠俗称纯碱,故填:②;(2)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填:⑦;(3)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动物标本,故填:⑥;(4)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①23. 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物质所属类别的空格内①空气 ②海水 ③液态氧 ④二氧化碳 ⑤高锰酸钾 ⑥冰水共存物 ⑦水银 ⑧氯化钾 ⑨5%的过氧化氢溶液 ⑩四氧化三铁(1)混合物_______2)纯净物_______3)化合物_______4)氧化物_______5)单质_______答案】 ①. ①②⑨ ②. ③④⑤⑥⑦⑧⑩ ③. ④⑤⑥⑧⑩ ④. ④⑥⑩ ⑤. ③⑦【解析】【详解】①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②海水是由水、氯化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③液态氧是液态氧气,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④二氧化碳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⑤高锰酸钾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⑥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冰水共存物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⑦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⑧氯化钾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K、Cl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⑨5%的过氧化氢溶液是由过氧化氢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⑩四氧化三铁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Fe、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是由Fe、O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1)混合物:①②⑨;(2)纯净物: ③④⑤⑥⑦⑧⑩;(3)化合物: ④⑤⑥⑧⑩;(4)氧化物:④⑥⑩;(5)单质:③⑦24.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在温度为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甲、乙两物质中,通过降温的方法能将接近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3)t2℃时,将35g甲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甲溶液_______g4)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____乙(填“>”“<”或“=”)答案】 ①. t1 ②. 甲 ③. 80 ④. >【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故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降温,溶解度减小,能将接近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溶解度增加,还是不饱和溶液;(3)t2℃时,甲的溶解度是60g,该温度下,将35g甲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30g,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甲溶液80g;(4)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故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25. 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已知A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是最轻的气体.(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2)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3)反应③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答案】 ①. Fe3O4 ②. ③. ④. 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解析】【详解】(1)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C是水,F是最轻的气体,所以F是氢气,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E是氧气,D会与氧气反应生成G,所以D是铁,G是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G是Fe3O4;(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③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26. 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题中信息回答:(1)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有____个电子层,一般容易_____电子(填得或失);(2)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3) 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填序号);(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填序号)【答案】 ①. 9 ②. 2 ③. 得 ④. 40.08 ⑤. BC ⑥. B【解析】【详解】(1)由题中信息可知,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大于4,一般容易得电子;(2) 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3)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故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A粒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的B粒子化学性质相似三、实验题27.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选择A和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要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4)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可选用图中_______和_______填标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 ①. 酒精灯 ②. 集气瓶 ③. ④. ⑤. 将试管口略微朝下,低于试管底 ⑥.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集满 ⑦. B ⑧. C ⑨. ⑩. 【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故填:酒精灯 集气瓶;(2)装置B制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选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化学方程式为:;(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制气体,加热时试管口要朝下,略低于试管底部;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制气体,选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用C装置作为收集装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8. 防止食品腐败,在许多食品包装盒中都有一包黑色粉末这种粉末是一种除氧剂该粉末没有失效时呈黑色,失效后带有红棕色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小明做出了以下的猜想猜想1:该粉末是木炭粉猜想2:该粉末是铁粉猜想3:该粉末是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小明取没有失效的该粉末,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如下实验,填写表中空格试验操作试验现象猜想是否成立实验1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猜想1:不成立实验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猜想2:成立实验3用磁铁吸引粉末被全部吸引猜想3:___【交流与反思】(1)根据失效后的颜色判断,该粉末失效的原因是_______,变质后得到的红棕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2)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可以使失效的粉末“再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答案】 ①. 不成立 ②. 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 ③. Fe2O3 ④. 【解析】【详解】实验3:用磁铁吸引,粉末被全部吸引,木炭粉不能被磁铁吸引,说明猜想3不成立;交流与反思:(1)失效后带有红棕色,说明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变质后得到的红棕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Fe2O3;(2)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合理方案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29. 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____答案】(1)314;(2)17:14:6【解析】【详解】(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12+1×14+16×6=314;(2)由黄曲霉素B2(C17H14O6)的化学式可知: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7:14:630. 某同学欲测定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他称取样品11.5g,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2)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3)图中m的值答案】(1)0.4;(2)解:设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x,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x≈97.4%y=19.6g;(3)图中m=19.6g÷10%=196g。
答: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7.4%,m=196g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4g;(2)见答案;(3)见答案。